第六章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1828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机构
分类号: G322.2
页数: 3
页码: 1360—1362
摘要: 1949年5月一1951年6月,景德镇市.、浮梁县均设建设科,主管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交通等项业务。1951年6月一1954年3月,分别改名市、县农林科。1954年4月一1956年5月,浮梁县农林科划为县农业科、林业科、水利科3个科。1956年6月,市、县农林科均改名为市、县农林局。1958年Ⅱ月24日,县农林局、水利局合并为县农林水利局。7月25日,县农林水利局划分为县农业水利局、县农林垦殖局。9月27日,农业水利局划分为农业局、水利电力局。
关键词: 景德镇市志 机构

内容

第一节行政机构
   民国2年(1913),农政由浮梁县公署实业课主管。7年,县署设民、财、教、建4科,农政由建设科主管。
  1949年5月一1951年6月,景德镇市.、浮梁县均设建设科,主管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交通等项业务。1951年6月一1954年3月,分别改名市、县农林科。1954年4月一1956年5月,浮梁县农林科划为县农业科、林业科、水利科3个科。1956年6月,市、县农林科均改名为市、县农林局。1958年Ⅱ月24日,县农林局、水利局合并为县农林水利局。7月25日,县农林水利局划分为县农业水利局、县农林垦殖局。9月27日,农业水利局划分为农业局、水利电力局。
  1960年9月,撤销浮梁县建置,行政区域归景德镇市领导,县农业局并人市农业局。1962年4月,市农业局、市水利电力局合并为市农林水利局。12月5日,市农业水利局划开,分别设立市农业局、市水利电力局。1968年,市农业局撤销,成立市革委农业组。1969年5月,成立农林水管理局。1972年恢复市农业局。1981年,畜牧、水产从农业局划出,单独成立市畜牧水产局。1983年8月,市农业局、市畜牧水产局、市社队企业管理局、市农机管理局合并成立市农牧渔业局。1984年,市社队企业管理工作从农牧渔业局划出,单独成立市乡镇企业管理局。1985年,局内职能部门有人事秘书科、粮食生产科、科教科、畜牧水产科、能源管理科、土地管理办公室等6个职能科室。局属管辖单位有2所(农业科研所、茶叶科研所)、3场(水稻良种场、畜牧良种场、水产养殖场)、9站(农技站、种子站、畜牧兽医站、植保植检站、水产管理站、经营管理站、农机化管理站、拖拉机站、土肥站)、3个公司(农业机械公司、水产供销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全局(包括下属单位)共有干部132人,职工509人。
   第二节科研机构
  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60年2月组建,所址枫树山,时称农林科学研究所。同年10月,为了配合教学需要,随共大迁移到鹅湖公社汪家碑,12月,又迁至臧湾垦殖场午家项分场。1961年秋收后,农林科研所分家,农科所随市共大搬迁至樟树坑,1962年转迁至罗家,随之农科所奉命撤销,与市农技总站合并。1964年9月恢复农科所,与农技总站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66年初重新改组,撤销农技总站,充实农科所,原总站的种子、农技,植保、畜牧兽医4站由农科所统一领导。1968年底,大多数干部下放,只留下4名科技人员与林科所合并,成立农林科学研究所革命委员会,由市农业组领导,所址从罗家迁至丁家洲。1970年奉命与市共大合并,由市共大领导。1971年从市共大析出,接收丁家洲苗圃土地140亩,作为试验场地。1973年再次与林科所分家,称景德镇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定址丁家洲。
  1985年,农科所下设办公室、经管科、科技科、水稻组、旱作组、土肥组、畜牧水产组。共有职工83人,其中科技人员14人。有实验用水田101亩,旱地34亩,鱼塘12亩,杉松混合林地30余亩。办公室、化验室、仓库、宿舍、鸡舍、牛舍等24问,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固定资产607642元。能承担土壤肥料常规分析化验。
  1980年,开始试行承包责任制,只包产量,不包成本,经济效益不好。1983年起,对种植、养殖业全面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工资浮动,多劳多得,克服了“大锅饭”的弊端。稻谷每斤成本由0.18元下降到0.13元,节约农业劳动力二分之一。种禽生产由场长承包,职工同样实行责任承包,1980-1985年,种禽场共孵出良种红波罗、罗斯苗鸡26.2万羽,良种樱桃谷苗鸭13.3万羽。向全市提供商品鸡鸭16.3万斤,共创产值118万元。同时,由原来的单一水稻研究封闭式经济,转变为农、牧、渔研究与生产相结合的开放式经济,把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茶叶科学研究所1978年12月建立,所址印墩下。全所职工50人,其中农艺师、助理农艺师各1人。现有土地面积200亩,其中试验茶园142亩,花圃2亩,旱地和待开发林地40亩,房屋、晒场、生活区用地20余亩,总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机械设备有55型揉捻机3台,6型半自动烘干机1台,110型茶叶炒干机1台,切茶机1台,12千瓦发电机组1台,粉碎机1台。各类图书资料68册。所属试验茶场年产茶叶61担,茶叶精制加工和其它收入,年创产值4-5万元。
  第三节服务机构
  农业技术推广站民国29年(1940),景德镇设农业推广服务站。解放前夕,县设农业推广所。1953年成立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种子、植保、畜牧兽医等项技术推广业务。1956年1月,《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将种子、畜牧兽医从农技站中划出单设站,同年,浮梁县农业重点地区(一区湘湖、二区鹅湖、四区罗家、七区蛟潭)设立了4个区农技站,1957年末,4个站撤销。1962年底,农技站等7个单位合并组成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1966年初,农技总站撤销,农技站等单位归市农科所领导,1968年12月,大批干部下放,农技站撤销。1984年12月5日,市政府正式批准恢复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种子管理站1956年3月,种子机构从农技站划出,成立市种子管理站。属事业单位,编制5人,负责市种子管理、种子检验、选留种技术指导工作。1957年5月,种子站与农技站合并为综合性农技站。1958年2月,种子管理站划开单独成立,1959年5月,种子管理站改名为种子管理所,同时成立良种公司,由农业部门领导,与种子站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60年,省农业厅拨经费10万元,在罗家筹建种子仓库和办公用房。1961年Ⅱ月建成,仓库面积870平方米,容量300万斤,省农业厅拨流动资金4.2万元,于1961年正式开始经营,负责组织种源、推广繁育良种、引种鉴定、办理良种收购、保管、销售等项工作。1962年11月,市农技站、种子站,畜牧兽医站、病虫测报站等单位合并成立市农技服务总站,站址设在罗家。1968年,种子站(良种公司)撤销。1972年11月,恢复种子站、良种公司;1973年4月,开始种子工作与经营业务。1985年,有职工21人,流动资金229427元,固定资产26%5元。
  畜牧兽医站民国29年(1940),景德镇设家畜防疫处、诊疗室等畜牧兽医机构。1953年,畜牧兽医站为农技站的组成部分。1959年增设兽疫防治站,1969年,畜牧兽医机构撤销,改为由市农水服务站管理。1970年,恢复畜牧兽医站,1978年3月一1981年5月,由市革委副食品生产办公室主管,6月,由畜牧水产局主管。1983年11月,由市农牧渔业局主管。
  1985年底,全市有畜牧医师8人,助理畜牧兽医师7人,技术员2人。有乡(场)一级的畜牧兽医站28个,畜牧兽医人员132人。
  植保植检站1978年成立,其前身为病虫测报站,全称为江西植物检验站景德镇分站,由市农牧渔业局直接领导。编制5人,现有技术干部4人,各乡配备1名植保员。
  农村经营管理站1956年3月成立会计辅导站。1962年4月易名会计辅导科。1966年3月,改名为人民公社经营管理科,会计辅导科工作移交农行管理。1968年8月精简机构,农业局撤销,干部下放,经营管理工作中断3年。1972年6月,恢复人民公社经营管理科。1978年5月,会计辅导工作交回农业部门管理。1984年5月16日,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市农村经营管理站。定编8人,属事业单位。11月8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农牧渔业局《关于稳定和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干部队伍的报告》,同意每乡配备1名、每个区配备3名专职经营管理干部,共计35人(包括原招收的22人),其中蛟潭区16人,鹅湖区12人,昌江区7人。
   土肥站1984年5月成立,属事业单位,定编6人,有职工2人,与农科所土肥组合署办公。
  市水产管理站1971年正式成立,与水产养殖场合署办公。属事业单位,编制5人,负责市水产生产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1973年6月站场分家。1975年迁至昌江大桥西岸南侧办公。1979年,水产站从农业局划出,改属市革委副食品办公室领导。1981年,市副食品办公室撤销,改归市畜牧水产局领导。1985年,市农牧渔业局设畜牧水产科。
  农机化管理站1984年5月成立,其前身是农机管理站,属事业单位,编制12人,主要承担全市农机化的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农机具的引进、推广工作。1985年上半年,蛟潭、鹅湖、昌江3个区,分别设立了农机化管理站。
  水稻良种示范繁殖场民国时期,有浮梁县农场一所。1951年成立浮梁县农场,场址在旧城莲荷塘。1952年县农场搬迁到市东郊茅家畈,后又迁往罗家。1958年,将罗家农场改名为罗家综合垦殖场。1963年3月,正式成立水稻良种示范繁殖场,并从罗家垦殖场划拨全民所有制的马家坞生产队600余亩耕地为市繁殖良种基地。1974年迁到印墩下。1974年,有正式职工40人,水田180亩,固定资产1万元,粮食总产量7万斤左右,年总产值4万元。
  1985年,有职工82人,干部8人。有水田307亩,茶园207亩,果树300亩(6500株),杉、松树1000亩,仓库、房屋等固定资产20万元,年产粮食30万斤,其中生产良种10N12万斤;生产干茶50担,水果50担,油脂60担,蔬菜10000斤,年总产值15万元。
  家畜家禽良种示范繁殖场1959年9月成立畜牧实验室,地址油榨槽。1963年迁至呖府滩,正式改名为家畜家禽良种示范繁殖场。1964年迁往印墩下。1985年,有职工27人,干部7人(大专水平干部3人)。鸡舍6幢计1500平方米,猪舍5幢计1500平方米。固定资产40万元,年产值13万元。
  由于水稻良种场与家畜家禽良种场同在一处,从1974年起,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行政管理。在生产上实行各自专业管理。1980年实行了专业队承包责任制、家庭承包责任制。
  水产养殖场1957年下半年,成立浮梁县鱼种场。1959年改为市水产养殖场,主要培育鱼苗和鱼种,有水面40余亩。鱼类品种为青、草、鲢、鳙、鲤及团头鲂等。实行单一制的经营,大锅饭现象严重,后逐步开展以鱼业为主的多种经营。1983年,实行生产经济承包责任制。全场职工103人,水面108亩。1985年,年培育冬片鱼种140万尾,孵化鱼苗8000万尾。
  拖拉机站1959年,罗家拖拉机站和市郊区拖拉机站合并组成市拖拉机站。1966年改为市农机厂。1976年重新成立拖拉机站,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履带式拖拉机8台,承包机耕、开荒造地、开垦茶园、开挖鱼塘、农田水利建设和城乡建设土方业务。1985年,有职工32人,实行定额承包责任制,全站年产值28万多元。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

相关机构

茶叶科学研究所
相关机构
农业技术推广站
相关机构
种子管理站
相关机构
畜牧兽医站
相关机构
植保植检站
相关机构
农村经营管理站
相关机构
土肥站
相关机构
市水产管理站
相关机构
农机化管理站
相关机构
水产养殖场
相关机构
拖拉机站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