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民防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1275
颗粒名称: 第六章 人民防空
分类号: E115.56
页数: 2
页码: 397-398
摘要: 本章讲述了景德镇市工程建设、人防管理、指挥通讯工作的相关内容介绍。
关键词: 景德镇市 人民防空

内容

第一节工程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人防设施基本维持旧时原状,在组织上则比以前加强。1969年后,分阶段进行有组织的人防工程建设。第一阶段,1969—1972年底,以构筑简易工事为主,极少半永久、永久性工事;第二阶段,1973—1978年底,构筑了四条主干道和单位群藏工事,均为永久性工事;第三阶段,1979年后,人防工程建设逐步转向维修管理和平时开发利用上来。至1985年,全市构筑人防工事160个,总面积近7万平方米。其中四条主干道面积约2万平方米。群藏工事5万平方米。
   工事类别有:防空地下室、地道式、坑道式、工事出人口。工事质量:等级工事占工事总面积的87.8%;维持现状工事占工事总面积12.2%。
  工事结构形式;钢筋混泥土工事1.653万平方米,占工事总面积24%;砖结构工事9614平方米,占工事总面积的14%;混合结构工事占工事总面积的60.7%。其他结构工事占工事总面积的1.3%。全市人防工事复盖厚度大部分为5—l0米。
   第二节人防管理
  50年代初至1969年,防空事务由人民武装部负责。1969年9月,成立市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区局也相继成立人民防空领导小组。1973年4月,市人民防空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办公室下设办事、后勤、施工3个组。1975年8月,市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改称市革命委员会人民防空办公室。1978年,办公室下设工程科、秘书科、财务物资科。1979年增设通信指挥科。1982年,改称市人民防空委员会,1983年与城建局合并,但保留办公室名称。1984年10月与城建局分开,恢复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人防工事维修与管理平时公共工程由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负责管理,主要进行内部清理、卫生排污、危险工程加固维修等;各单位工程则由单位投资、单位使用、单位管理、单位受益。全市各单位使用人防工事49个,其中招待所2个,使用面积373平方米,床位78个;饮食商店5个,使用面积521平方米;文体场所1个,使用面积485平方米,医院1个,使用面积483平方米,床位30个;仓库28个,使用面积8051平方米,生产车间5个,使用面积2973平方米;种殖场1个,使用面积212平方米。年创产值20.2万元,纯利11.674万元。
  战时抢修计划首先要保证指挥、通信和医疗救护工程的抢修,其次是人员隐蔽和各专项工程。抢修顺序为先救人、后救物。如工事被敌方破坏造成人员伤亡时,应及时排除险情,清理工事的出入口和洞内积物,抢救工事内的人员;尔后整修和加固,修复被破坏的“三防”设备。如不能继续使用一时又无法修复的工程,应及时报告指挥机关,并做好群众的转移工作。抢修的常用材料有钢材、水泥、杂木、杉木、模板、8号铁丝、马钉、发电机、空压机、风钻、板车、铁锹、锄头、马灯、矿烛、雷管、炸药等,必须确保供应。
   抢修力量的编成与分工由市第一建筑公司组成人防工事抢险抢修营,下辖3个中队,第一中队由第一施工队组建,负责市指挥通信工程的抢修;第二中队由第二施工队组建,负责地下医院及6个地下救护站工程的抢修;第三中队由第三施工队组建,负责各人防专业队伍工程的抢修。区级指挥、通信和区所辖的人员隐蔽工事,由各区人防工程抢修队负责。人防工程抢险抢修的组织领导,由市指挥部配队长1人,副队长2人,各中队配正副队长,由各组建单位领导担任。队伍中包括有抢险抢修、医疗救护、运输、防化、通信等专业队队员。工程抢修队下设工程技术、抢修、管理、物资供应等职能机构,队部设在第一建筑公司地下室。
   第三节指挥通讯
  1962年,在市区中心高层建筑物上安装了4台有线警报器,1982年又增加了4台,总功率达到32千瓦。从70年代以来,指挥通讯逐步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1970年上半年,市人民防空指挥部组织了一次全市性防空演习,有20万人参加。从1971年到1981年,全市三次组织较大规模的三防教育展览,有效地普及了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性能及其防护知识。从1985年起,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会同市教育局在市内八所中学开展三防知识教育。1985年,组织编写了市、区、街道三级防空袭预案,城市各街道与农村乡、居委会与村委会、居民小组与村民小组对口接头,落实了防空、疏散等任务措施。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