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1253
颗粒名称: 军事志
分类号: E289.56
页数: 28
页码: 381-406
摘要: 军事志景德镇市处于赣皖边咽喉地带,四面环山,地形复杂,是兵家宜藏、宜防、宜堵之地。历史上“浮梁旧不设兵”,但战事却常延及。自从该地有中国共产党组织以后,工农运动、武装斗争逐步发展,1927年有工人纠察队、商民自卫队、人民自卫团等武装。1930年7月6日,工农红军独立团攻克景德镇,此后又两次进出,并建立了红色政权。1934年,以浮梁小源为中心的农民武装暴动,迅速在程家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并扩展到皖赣边区,建立皖赣军分区,直到1934年底转移。此后,红军以游击队形式,分散进行武装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重新合作。1938年,陈毅亲至浮梁瑶里,主持各支红军游击队的“瑶里改编”,成为新四军所属部队,开赴抗日前线。由于国民党的反共,迫使中共地方党组织转入秘密活动,在浮梁、景德镇边境山区展开武装斗争,直至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景德镇。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军事志

内容

军事志景德镇市处于赣皖边咽喉地带,四面环山,地形复杂,是兵家宜藏、宜防、宜堵之地。历史上“浮梁旧不设兵”,但战事却常延及。自从该地有中国共产党组织以后,工农运动、武装斗争逐步发展,1927年有工人纠察队、商民自卫队、人民自卫团等武装。1930年7月6日,工农红军独立团攻克景德镇,此后又两次进出,并建立了红色政权。1934年,以浮梁小源为中心的农民武装暴动,迅速在程家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并扩展到皖赣边区,建立皖赣军分区,直到1934年底转移。此后,红军以游击队形式,分散进行武装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重新合作。1938年,陈毅亲至浮梁瑶里,主持各支红军游击队的“瑶里改编”,成为新四军所属部队,开赴抗日前线。由于国民党的反共,迫使中共地方党组织转入秘密活动,在浮梁、景德镇边境山区展开武装斗争,直至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景德镇。第—章建制
   第一节人民武装部兵役局
  人民武装部1951年6月,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江西军区联合发出决定,自6月份起,区以上各级人民武装组织一律改为人民武装部。据此,景德镇市和浮梁县分别成立人民武装部,内设军事、政工两股,部机关编制7人,县、市所属各区相继设立人民武装部,由现役军人任各区武装干部。1953年7月,市人民武装部撤销,市、郊区民兵工作由浮梁县人民武装部代管,至1954年7月景德镇市成立兵役局止。1959年7月,市县兵役局合并改为景德镇市人民武装部。1984年1月1日,市人民武装部升格为正师级机构。乐平县人民武装部由上饶军分区划归市人民武装部领导。原机关所设军事、政工、后勤科改为作训科、军务动员科、政工科、后勤科。
  兵役局1954年7月,中共江西省委发出《关于撤销县、区人民武装部,建立县、市兵役局的指示》,景德镇市成立兵役局。浮梁县人民武装部也改为兵役局,均属市、县人民政府和上饶军分区双重领导。市兵役局驻南门头。县属各区人民武装部撤销,只保留一名现役武装助理员。兵役局机关既是办理兵役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军事机构,又是地方政府的组成部分。市县兵役局均设有兵役动员、兵役征集、民兵和预备役等科。员额,景德镇市10人,浮梁县30人。
   第二节军分区
  皖赣军分区1934年7月中旬,浮梁清溪滩八县工农代表会上宣布成立皖赣军分区。司令员由中共赣北特委军事部长周成龙担任,政委由特委书记柳真吾兼任。下辖皖赣独立师,师长王如痴(后为匡龙海)、政委王丰庆,全师1000余人。1934年12月后,军分区及独立师随特委机关辗转皖赣边区作战。
  浮梁军分区1949年8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部队进军大西南。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一六一师的司、政、供、卫全部机构和直属部队的三分之二人员,以及所辖的四八一团、四八二团奉江西军区(1949年6月25日成立,属四野建制)命令,与原赣东北军区所属的浮梁、鄱阳两个军分区和军区独立团合并组成乐平军分区。同年10月迁景德镇,并改称浮梁军分区,隶属江西军区领导。军分区共7400余人,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下辖四八一团、四八二团、独立团和浮梁、乐平、余干、德兴、万年、鄱阳、婺源7县武装大队(1950年底改称民兵支队部,1951年又改称人民武装部)及景德镇市人民武装部。军分区机关驻地先在莲花塘,后迁东郊新厂(今第一中学校)。部队除四八一团驻乐平外,其余驻市区及近郊各乡。军分区司令员韩梅村、政委黄永辉、副司令员倪南山、副政委钟辉。1952年9月中旬,浮梁军分区和上饶军分区奉江西军区命令合并,组成上饶军分区。
  景德镇军分区198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景德镇市人民武装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景德镇军分区(仍为正师级机构),隶属江西省军区领导,驻莲花塘风景路28号。军分区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下辖珠山区、昌江区、鹅湖区、蛟潭区、乐平县人民武装部及景德镇军队离休干部休养所。浮梁军分区组织序列表
   注:此表为浮梁军分区(161师)1950年5月整编后的编制情况。表11-1景德镇市人民武装部(兵役局)领导人名单表11-2浮梁县人民武装部(兵役局)领导人名单
   第二章驻军
   第一节红军
  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民国19年(1930年),方志敏、邵式平、周建屏率领的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于7月6日攻克景德镇。在镇停留3日于9日清晨回师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1930年7月22日,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在乐平众埠街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军长周建屏、政治委员吴先忠(后为邵式平、方志敏等)、前委书记胡庭铨,共有3个团1700余人。后转战赣东北各地。8月20日至乐平,9月8日夜10时到达景德镇,在镇驻扎10多天,于9月20日撤离。10月2日第三次到镇,并协助地方成立工会和农民协会。停留近20余日。
  赣北独立团前身为民国23年(1934年)4月初组建的赣北红军游击大队,同月上旬,游击大队随中共赣北特委,从横峰葛源到浮梁开辟根据地。经过两个多月的武装斗争,队伍不断壮大,于6月改编为赣北独立团,约500余人,团长匡龙海、政委王丰庆。7月,闽浙赣省军区独立团到浮梁后,赣北独立团与之合并为皖赣红军独立师。
  红七军团民国23年(1934年)7月,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从中央苏区出发,于10月初进入皖赣边区,在程家山与皖赣红军独立师会师,驻程家山、小源,并从独立师和地方武装中补充战士3000余人。在臧湾打垮了浙保第四团。10月底,向德兴转移。
   第二节新四军游击队
  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和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1937年12月,中共赣北特委根据中共中央代表陈毅的指示,在浮梁成立了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又成立江酉抗日爱勇军第二支队驻景德镇办事处,主任李步新。1938年2月改称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主任朱辉。办事处负责联系在浮梁县周围活动的红军游击队。1938年春节前后,三支红军游击队奉命陆续下山,集中于浮梁瑶里进行改编后,组成550人的“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支队长熊刚。同年2月,该支队奉命开赴安徽岩寺,编人新四军序列。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开赴抗日前线。新四军驻景德镇机构于1939年2月撤销。
   第三节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景德镇市军管会1949年4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七军第四十九师司令部侦察科长王巨胜率侦察连和一四六团前卫营解放景德镇。5月4日,冀鲁豫南下干部支队第三大队到市接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景德镇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五兵团政治部副主任石新安任军管会主任,内设公安部、工业部、金贸部、财政部、交通部、民教部。同年8月下旬,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部队及配属的地方机构奉命进军大西南,军管会遂撤销。
  景德镇市警备司令部为保卫新生的革命政权,1949年5月5日,成立景德镇市警备司令部,领导成员由冀鲁豫军区抽调干部组成。6月6日,皖浙赣支队司令员倪南山率部300余人与警备司令部会师合并。6月中旬,浮梁军分区成立,与警备司令部合署办公,隶属赣东北军区领导(属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张云、政委陈璞如、副司令员倪南山、副政委翁可业。设政治部、参谋处、后勤处等,管辖一个警卫营,驻莲花塘。
  赣东北军区独立团1949年5月中旬,由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负责在上饶组建赣东北军区,辖浮梁等四个军分区和独立团。独立团辖2个营,6月驻景德镇,由浮梁军分区代管。同年8月下旬,编入乐平军分区。
  四十八军一六一师1949年7月进江西后,师部驻景德镇市,所属四八二团于8月20日进驻市郊。四八二团于1950年6月奉命撤销,1951年3月重建,移驻乐平。
  8500部队1958年7月,铁道兵第九师承担修建宁赣铁路任务,师部驻景德镇市,四十五团驻乐平县城,四十一团驻高家渡,四十三团驻塔前。1959年4月24日奉命调离。
  6300部队1967年9月,奉命来景德镇市、乐平县“支左”,1968年撤离。
  80302部队汽车营1970年10月在景德镇市三龙组建。1980年12月撤销。
  80411部队在80302部队教导营基础上改建,于1982年工2月驻景德镇市黄泥头。
  32160部队1982年进驻景德镇市,该部原属福州军区电缆办三河工地,负责景德镇至九江、祁门方向国防通信电缆的施工,1985年改为三河通信营,隶属南京军区第三通信总站。驻地市郊三闾庙。
  第二炮兵80723部队该部于1983年11月在景德镇市东郊组建,前身为第二炮兵五十二基地器材库,1986年2月定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80723部队,机关设司令部、政治治处、后勤处、技术装备处。驻黄泥头。
  6014部队原为济南军区所辖部队。1968年6月中旬,该部二营在副部队长白晓智带领下,奉命到景德镇市支左,驻在市602所、陶瓷学院等处。1975年5月撤离。
  第二炮兵80503部队该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兵所辖,于1968年3月进驻景德镇市经公桥,主要负责施工任务。1980年12月撤销,大部分人员分到湖南怀化第二炮兵某部。留少数人员建立留守处。
   第二炮后80411部队该部隶属80302部队,于1984年5月进驻景德镇市黄泥头,其中一部分驻储田。第三章治军
   第一节军呈工作
  1927年5月,景德镇的党组织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党代表李富春的支持、帮助下,建立了第一支工人武装——工人纠察队。同时成立商民自卫队、人民自卫团,由余杰团长、余昌明政治指导员负责整训,统一队列、射击、投弹、刺杀等课目的动作和要领,加强了这支人民武装的战斗力。
   皖赣军分区成立后,于1934年4-5月,在皖赣交界的水岚山举办为期7天的干部训练班,浮梁、至德、彭泽、东流的学员共200多人。司令员周成龙讲如何开展白区工作,政委柳真吾讲土地分配问题,主席兼独立师政委王丰庆讲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提高了全体参训人员的政治觉悟和军事思想水平。
  1949年解放后,景德镇市武装机构变化很大,主要任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机动作战转到剿匪和保卫地方政权、征集兵员等任务上来。1954年7月,市兵役局按照中央军委颁布的训练大纲,认真贯彻“以战斗训练为中心,技术训练为重点,进行全面训练”的方针,纠正丁部分同志中存在的兵役局不必进行正规训练的错误思想。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明确了兵役局担负着兵役工作和民兵工作双重任务。1956年4月开始,局机关进行了战术复习、武器保管、队列、徒手体操训练,机关的军政素质有明显提高。
  1959年7月,军事工作的重点是战备和民兵组织建设。1965年10月,江西省军区为加强战备,集训县、市人民武装部科以上干部,学习步兵团山地进攻理论、反空降战术、民兵工作条例和郭兴福教学法等。采取研究理论和图上作业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军分区反空降作战问题。景德镇市人民武装部有8人参加集训。落实反空投、防暴乱、打击反坏分子破坏活动的组织计划和各项战备工作。
  1966年8月,根据江西省军区参谋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司令部参谋人员的本职业务训练。9月26日,制定《全市作战实施方案》、《城市火力点构成的实施方案》。10月21日,制定《景德镇市反空袭、反空降(投)、反暴乱作战预案》。
  1969年3月,中苏边境发生武装争端,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4月,市人民武装部根据上级“要准备打仗”的指示,重点抓防敌突然袭击的战备工作,加强人民防空工事修建,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城市防空工作,加强民兵高射炮兵建设和火力部署。
  1975年11月4日至12月24日,开展以练走、练机关业务和指挥能力、练思想、练作风为重点内容的野营训练。参加训练的有市人民武装部的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43人,行程410公里。全体指战员受到一次毛泽东军事思想、参谋业务、战时政治工作方法、军事技术的教育和锻炼。
  1976年5月8日,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加强东南沿海战备》的指示,同年9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又发布《关于加强战备的命令》。市人民武装部党委先后4次召开党委会和战备工作会议,具体分工,组织前进指挥所,落实人员、车辆、物资器材,积极开展战备演练。次午1月20日,制定《江西省第三监狱联防指挥部联防方案》;7月1日,制定《景德镇市作战方案》及部分地区反空投作战预案。机关参谋、机要、通信人员和市中队全体指战员,除积极参加省军区组织的各种业务集训外,还完成150小时的在职训练任务。1981年,市人民武装部机要组参加福州军区举办的机要专业技术比赛,获得师级单,位第四名。1982年,市人武部领导和作训、军动两科进行业务训练,学习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敌军研究、军兵种知识、军事科学知识、民兵与动员业务,完成省军区布置的陆军反空降战斗想定作业和参谋“六会”基本练习题。有3名干部参加南昌陆军学院举办的军事学习,取得了中专毕业文凭。1984年,市人民武装部组织现役干部在职训练,重点学习步兵团野战阵地防御战斗及兵种的具体运用,研究苏军摩托化步兵师(团)进攻战斗的基本观点和组织实施方法,年终,经江西省军区司令部抽查考核,均达到良好以上成绩。1985年11月以后,景德镇军分区机关,以战斗力为标准,围绕训练这个中心,按照江西省军区布置的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效果,狠抓落实。军事训练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节政治工作
   市军事部门自建立机构后,即遵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原则,在执行各项重大任务中,认真做好政治工作。
  1950年6月,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10月,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13日,江西军区确定以“扭转和平思想、扭转工作方向、加强战备观念”作为全盘工作的指导方针:并以肃清残余土匪,保卫土地改革,大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为军区的中心任务。同月下旬,浮梁军分区针对所属部队部分老战士居功骄傲、斗志松懈,新战士怕离家,以及少数战士中出现的“恐美”情绪,进行了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澄清各种不正确看法,树立对美国侵略军的“鄙视、仇视、蔑视”观点。1951年1-2月,分区部队通过查思想、查斗志,进一步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备观念和胜利信心。1954年9月,广泛深入地向部队,民兵进行“提高警惕,加强战备”的教育。1969年3月苏联当局在中苏边境挑起武装争端。1月,毛泽东主席号召“要准备打仗”。市人民武装部根据任务需要,重点抓好人防建设,在部队和民兵中深入进行常备不懈的战备思想教育,认真落实战备措施和训练工作。1979年春,越南当局在中越边境武装挑衅,中国人民被迫进行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市人民武装部在上级统一部署下,在部队和民兵中深入进行战备形势教育,控诉越南霸权主义的罪恶行径。同年在江西省军区的统一部署下,抓了四次大的教育:一是传达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着重理解工作重点转移的伟大意义,认识军队如何转移工作重点;二是深入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批判“左”右两种思潮,提高对党的现行政策的认识;三是传达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弄清国内阶级状况和主要矛盾,进一步加深对工作重点转移的理解;四是学习邓小平重要讲话,深入进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补课,进一步端正思想路线。
  1985年,根据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实现军队战略性转变的精神,联系部队实际,进行服从大局的教育,在干部战士中开展与先烈和英模人物比贡献、比党性、比牺牲精神的活动。较好地处理三个关系,即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改革体制、精简整编同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关系,每个革命军人都自觉投身于改革,为改革作贡献;个人利益和革命利益的关系,进退去留听从党安排。与此同时,把组织干部战士学习革命理论贯穿于整个政治工作过程,以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知识为主,提高干部、战士政治理论水平。
  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活动,是从1983年3月开始的。乐平县人民武装部与该县镇桥乡华家村建立军民共建点,从治理脏乱差人手,整顿村容村风,制订乡规民约,使该村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明显变化。11月,双方派代表出席福州军区召开的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经验交流会,分别获得“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奖旗。此后,根据福州军区和江西省军区的部署、要求,市人民武装部党委研究部署军民共建工作,确定市人民武装部与为民瓷厂挂钩共建。并于1984年1月上旬派副政委史升恒带领机关干部同省陶瓷公司党委、为民瓷厂党委协商成立军民共建领导小组,制定规划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军民共建活动。1984年6月,市人民武装部牵头召开驻市各部队负责人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指示,要求各单位都要本着就近就地、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与驻地群众开展共建活动。至1984年底,全市军(警)民共建点发展到25个,民兵参建点150多个。为适应景德镇市历史文化名城对外开放的需要,从1985年3月起,开展军干群共建珠山路文明街活动。1985年12月2日,景德镇军分区召开驻市各部队负责人汇报会,分析形势,统一认识,提出要求保证军民共建活动健康发展。
   第三节后勤保障
  军费1949年,部队采取分值计数发钱的供应办法,对部队分散流动作战很不适应。江西军区为便于部队执行任务,采取预支经费的保障措施。1950年,中央军委统一供给标准与制度,经费下拨使用。1955年1月,实行实物供应制度,以取代分值计算发钱的办法乙1957年4月1日,实物供应改为评价折款包干。在各种经费、物资管理使用方面,加强计划审核,严格执行财务、保管和发新收旧等制度,使有限的经费用到J1刃上。60年代以后,后勤保障工作始终以战备训练为中心,紧缩开支、压缩集团购买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使预算经费保持相对的稳定平衡。遵照中央军委《关于整顿和加强军队财务工作的决定》,每年进行一次财经纪律大检查,并接受江西省军区的年度抽查。做到家底清、帐目清,1985年,景德镇军分区成立以后,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市财政拨款80万元,为军分区的基本建设经费。
  武器装备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必须加强管理。1964年9月,市人民武装部接管原兵役局及部队留下的武器装备有:79式、65式、美30式、99式步枪、轻机枪及其弹药,有苏7·62式步枪、79式重机枪、56式半自动步枪、50式冲锋枪及其弹药,还有82、60追击炮、无后座力炮及其弹药等。对武器装备管理:一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二是建立管理制度;三是设立军械保管员;四是建立维修制度,做到小修不出乡(厂),大修不出市,使武器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1970年以来,扩建和新建市、县二级民兵装备仓库,完善各种配套设施。1979年以来,江西省军区每年进行技术普查,景德镇市武器完好率为97%,连续7年被评为武器装备管理先进单位。1982年,结合民兵整组及武器调整,对武器装备建立技术档案。1984年民兵弹药、武器装备进行普查,重点查清,处理各种遗存弹药,实行市、县集中保管。
  生产经营新中国成立初期,景德镇市警备司令部(乐平军分区)广大指战员,积极响应中央军委《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协同全市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参加生产,恢复家园。1950年开始,军分区积极开展种,植业和养殖业。1964年,市人民武装部自办农场,有稻田8亩,养猪场2个,年存栏数40多头。1964年,生产蔬菜7331斤,各种油脂227斤,猪肉1004斤。开展了五好食堂活动,制定了39周菜谱,改进了烹调技术。从而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改善部队生活,增强指战员的劳动观念,扩大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影响,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1980年,市人民武装部根据上级指示,创办军人服务社、豆腐房,年创利润上万元。1985年,景德镇军分区为贯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发展部队生产”的指示和福州军区“关于发展生产、广开财源”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办起了一个具有60多个床位的招待所,开展多种经营活动,生产收入由万元发展到10多万元。弥补了军费不足。
  营房建设1955年建立营房卡片和营产赔偿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保养为主”的营房管理工作方针。70年代,先后建起办公楼一幢、宿舍四栋,仓库二幢,建设面积共计6282平方米,1980年以后,又先后建办公楼、宿舍、礼堂、招待所、教导队、水塔、洗澡问等营房设施,建筑面积为7626平方米。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第四节行政管理
   全国解放后,景德镇市驻军始终坚持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律条令》、《内务条令》等管理教育部队,军政、军民关系融洽。
  1953年5月,市人民武装部根据上饶军分区的部署,以总参谋部1951年2月1日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队列条令》和《纪律条令》(草案),作为建立良好内外关系、内务卫生、生活作风、队列训练、维护和巩固纪律的管理教育内容,以及实施奖励、处分的依据。组织机关、部队进行系统学习,订立各项制度。1955年春,机关、部队进行作风纪律整顿,各级干部的责任心和部队的组织纪律性明显增强。
  1956年4月,市兵役局在全机关进行条令条例、军容风纪、生活制度的学习整顿工作,克服了生活散慢、游击习气,使军人礼节、举止称呼、军容姿态等逐步正规化。
  1959年7月,县、市兵役局合并为景德镇市人民武装部,以三大条令为依据,进行行政管理、作风纪律教育,提高全体指战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严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建立机关良好的秩序。1975年,响应中央军委提出的“军队要整顿”的号召,联系实际,针对部队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软、懒、散”和“肿、散、骄、奢、惰”等问题,进行全面整顿,进一步肃清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影响,恢复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985年,为使军分区机关完全军事化、正规化,先后多次进行作风纪律整顿。
   第四章兵役
   第一节志愿兵役制
  志愿兵役制即自愿报名参军的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历次革命战争时期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4年,一直实行志愿兵役制。景德镇市是革命老根据地,当地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自愿报名参加人民军队。1930年10月,方志敏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次来景德镇期间,在镇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扩大红军队伍的运动。里村、陈家街、麻石弄等处都设立了“参军报名处”,并且还以连为单位到工厂、农村招兵。在地下党组织的有力配合下,当时有两干余名瓷业工人和劳苦群众报名参军,不少受压迫的妇女也要求当兵。仅第一次就在景德镇招收女兵54人。方志敏亲自到镇上大同、康济医院动员邹思孟等医师参加红军。这批红军后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骨干。1938年初,红军游击队在瑶里改编期间,仅十多天内,就扩编100多人。在抗美援朝期间,景德镇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军。
   第二节义务兵役制
  1955年7月,国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据此,全市实行义务兵役制,征集工作由市政府牵头,以军事机关为主实施。1955—1959年由市征兵委员会负责,市兵役局具体实施征集工作。1959年后,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军事机关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公安局、卫生局、教育局、财政局、商业局、粮食局、交通局等领导为成员组成市征兵领导小组,下设征兵办公室,负责征集工作具体业务,市征兵办公室在市征兵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和省征兵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征兵办公室下设秘书组、政审组、后勤组具体承办各项业务工作。各区乡(街道)相应成立征兵领导小组领导征集工作,由备区、乡(街道)人武部负责征集具体业务。
  征集过程主要包括成立征兵机构、制定征兵方案和措施,宣传发动、报名登记,目测初审、体检、政审、定兵、送兵等。征兵机构成立后,首先制定征兵方案、措施,同时大力宣传《兵役法》,进行国防教育,讲清参军保卫祖国是每个适龄青年应尽义务和神圣职责,调动广大适龄青年参军的积极性。并以乡、街道为单位报名,填写《兵役登记表》,按照市兵役机关安排和要求,对本单位应征公民进行目测、病史调查和政治、文化初步审查,选定政治思想好、身体好、文化程度高的公民为应征对象;其次是进行体格检查,由市兵役机关组织有经验的医生组建一个或数个体检站,应征公民在当地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到市兵役机关指定的体检站进行体格检查。送检人数一般为应征任务数的3—5倍。体检站医务人员依据国防部颁发的《应征公民体格条件》和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和体格复查;第三是政治审查。由市(区)征兵办公室的政审组组织公安部门和基层单位进行政治审查,重点是应征公民的现实表现,政审合格的,填写《应征公民入伍登记表》;第四是定兵。对体检、政审,学历合格的公民本着择优选送的原则进行定兵。定兵会有征兵领导小组成员、征兵办公室各组负责人、接兵部队负责人参加。对准备服现役的应征公民逐个进行复审,严格把关,全面衡量,优先批准其中政治思想、身体、文化程度等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应征公民服现役。被批准服现役的应征公民,由市兵役机关办理入伍手续,发给《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及新兵服装,其家属凭入伍通知书到户籍管理部门注销应征公民户口,并享受军属待遇;第五是交接兵。先将兵集中,由市征兵办公室主任代表交方,接兵负责人代表接方,逐人进行点验,由双方签字交接。
  1955年国家颁布兵役法以来,义务兵的服役期限有4次变动:1955年兵役法规定,陆军3年,空军4年,海军5年;1965年改为陆军4年,空军5年,海军6年;1967年又改为陆军2年,空军3年,海军4年。从1978年起,改为陆军3年,空军4年,海军5年。
   从1955—1977年,其中除1958年、1966年、1967年、1975年未征集外,全市共征集义务兵6012人,其中男性5996人,女性16人。
   表11-31955—1977年景德镇市义务兵征集人数统计表单位:人第三节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
  1978年3月7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讨论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兵役制问题的决定》,决定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1984年5月,颁布了新《兵役法》,改为以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从此景德镇市即按此实行兵员征集,其征集机构、过程基本上与义务兵役制相同。征集名额由江西省政府以命令形式统一分配到市,市政府根据省征兵命令和适龄青年分布情况,下达征兵命令进行征集。1982年,上级规定,应征对象的文化程度:城市必须达到高中毕业,农村初中毕业以上。1983年以前,由部队到地方接兵,1984年,对接兵工作进行改革,在本大区内实行由地方送兵到部队和新兵自行到部队报到的方法。从1978年到1985年,全市共征集4859人,其中男性4822人,女性37人。其中1978年,男955人,女5人;1979年,男840人,女3人;1980年,男416人,女4人;1981年,男511人,女4人;1982年,男500人,女3人;1983年,男500人,女6人;1984年,男600人,女5人;1985年,男500人,女7人。历年来,景德镇市保质保量按时圆满完成各年度的征集任务,连续数年无退兵,多次受到江西省政府、江西省军区的表扬。
   第五章民兵
   第一节民兵发展概况
  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和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景德镇于1926年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年轻力壮的工人到中渡口、关帝庙附近,收缴了北洋军阀散兵的步枪十余支,组成一支小型的工人纠察队,成为景德镇第一支民兵武装。1927年,以工人纠察队为主,一举缴获了浮梁县保安队和商团的400多支枪,组成一支精干的人民自卫军。1930年,红军第二次来景德镇时,帮助成立景德镇基干游击队驳壳连等。1934年,在赤色挺进师的全力协助下,成立了赤卫队,整个赤卫队有16个游击中队,计1200余人。1948年,内石井、黄土台、葫芦坑、罗源等地群众组织民兵武装。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兵制度,民兵组织迅速发展。
  1950年8月,中南军区颁发《中南军区民兵组织暂行条例》,统一名称和建制,县设民兵支队部,区设大队、中队,下设分队、小队,并根据情况和需要,在中队、分队内设立若干分队和基干班。1953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规定城区不建立民兵组织,城市民兵组织一度撤销,市郊民兵由浮梁县代管。1956年下半年,按照上级指示,民兵组织重新编组和整顿,以乡为单位编民兵乡队,以农业生产队为单位编民兵中队、分队或小队,使民兵组织与生产组织相适应。到1957年底,市郊和浮梁县建有民兵乡队39个,基干中队84个,共有民兵1.34万余人,其中基干民兵7793人。1958年9月起,根据中共中央和上级党委、军事机关关于“实行全民皆兵、大办民兵师”的指示精神,景德镇市、浮梁县在工厂、机关、企业、街道、学校、公社开展全民皆兵运动,11月初,全市(包括浮梁县)共组建2个民兵师、34个团、141个营(其中30个基干营)、581个连(其中214个基干连),共有民兵10.44万余人,占全市人口的34.5%。其中基干民兵3.29万余人,占全市人口的11.4%。1959年,开始建立武装基干民兵。1962年,毛泽东主席发出民兵工作“三落实”的指示。民兵组织进一步与生产、工作组织相适应,基本上做到了组织健全、干部配齐、活动经常。“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于派性活动造成了部分民兵组织的混乱和瘫痪。1969年6月重新组建武装基干民兵34个连、2个独立排,共6393人。同年10月,将该武装基干民兵组建为景德镇市武装基干民兵独立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防建设实行战备性转变,民兵组织进行调整和整顿。1981年,根据中发(1981)11号文件精神,缩小民兵组建范围,由282个单位减少到161个单位;压缩了民兵年龄,由原来的16岁至45岁改为18岁至35岁,基干民兵为18岁至28岁,基干民兵中女兵约占10%,年龄不超过25岁。普通民兵中不编女民兵。全市民兵数压缩一半以上。对民兵组织层次简化,由原来的普通民兵、基于民兵、武装基干民兵三种简化为普通民兵、基干民兵两种。1985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组、训、装一体化”的指示精神,对民兵组织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减少了基干民兵数量。
   表11-41926-1987年景德镇市民兵组织情况统计表单位:人个
   注:1.1926年为工人纠察队;2.1927年为纠察队、自卫军;3.1934年为赤卫队;4.1979-1985年民兵组织从略
  1960年,开始组建通信、侦察、防化、卫生4个专业技术分队。1962年,根据上级指示,组建1个民兵铁道兵团3275人;1个民兵通信团2470人;1个民兵防化营466人;1个民兵工程兵营515人;1个民兵汽车连137人。1965年,包括炮兵、通信、防化、卫生分队等专业技术兵共750人。1966年,开始组建民兵高机分队。1977年,组建高炮分队(1982年取消)、重机分队、反坦克火器排等,专业技术分队总人数为1498人。1978年,重新组建侦察分队、防化分队。1981年,组建工兵分队。至此,专业分队已较为齐全。1982年全市专业技术分队总人数较以前增加。1985年,“组、训、装”一体化,注重专业技术分队的发展。到1985年9月底,专业技术分队发展到一定数量。
  根据1955年《兵役法》的规定,市、县兵役局于1956年开始预备役军官、预备役士兵的登记统计工作。退出现役的军官和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地方干部,授予预备役军衔,并编入军官预备役;退出现役不超过40岁的士兵,编入一类预备役。“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了预备役工作。1980年,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213号文件精神,恢复了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统计工作,实行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寓退伍军人于民兵组织之中,基干民兵为一类预备役,普通民兵为二类预备役。退伍军人中,28岁以下的编为一类预备役,29岁至35岁的编为二类预备役。并按专业号码对退伍军人进行分类统计。在市人民武装部以及厂矿、社场,都建立了预备役档案资料室(柜)。制作了退伍军人预备役人员、基于民兵预备役人员分布图,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情况一览表、基于民兵预备役统计表,建立了预备役工作制度。1983.6-1985年,曾进行几次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统计核对工作,逐步达到了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节政治思想教育
  全市各级民兵组织,在各级党委、政府、军事部门领导下,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较好地统一了广大民兵的思想和行动,有力地保证枪杆子掌握在忠实可靠的人手里,保证了各项任务的完成。
  1952年,普遍建立民兵组织后,各级民兵组织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每年安排5—7天的时间对民兵进行教育。在实行普通民兵制的工作中,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为期1个月以政治为主的教育训练,进行民兵性质、任务和纪律教育,为整顿与扩大民兵组织打下了基础。
  1962年至1964年,在民兵中开展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活动,进行毛泽东军事思想教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加强民兵政治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1981)8号文件关于在民兵中坚持每月一堂政治课制度的要求,在各级党政组织重视下,从1981年3月至1983年12月,市人民武装部共组织集体备课28次,培训教员2200多人次,自编教材28课,计2.8万份,从而保证了这一教育制度的贯彻落实。据1981年统计,全市民兵1月l课,开课面达100%,听课率达85%。乐平县人民武装部利用每月一堂政治课坚持对民兵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经验,得到上级领导机关的肯定。1983年,总政治部转发了他们的经验材料。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民兵政治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民兵政治教育由原来每月1课改为每季l课,并出现4个转变:一是领导抓教育,朝目标管理和制度化方向转变,把政治教育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的任期目标管理之中;二是教育中,各个环节朝系统化、正规化方向转变,统一了教材和检查评比标准;三是教育形式朝立体化、形象化方向转变,诸如摄影作品展览、智力竞赛、各种报告会、调查会、读书演讲、参观、书评影评等,有效地增加了民兵政治教育的广泛性和吸引力;四是检查教育效果,朝注重整体效益和社会效益方向转变,把既看到课率、开课率和及格率高不高,又看民兵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作为检查评比标准。从而促进了民兵的全面建设。东风制药厂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民兵政治教育的经验,在江西省军区政治部与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于1985年12月25日联合召开的民兵政治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乐平县、昌江区、珠山区、乐平矿务局等单位运用《中国民兵》进行刊授教育也取得可喜成绩。昌江区获总政治部群工部和《中国民兵》编辑部二等奖,乐平县、珠山区、乐平矿务局获三等奖。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颁布实施。市人民武装部主要领导深入到基层宣讲,政委文有铭、部长成家宽为《前线报》、《景德镇报》、市电台撰写文章,宣传《兵役法》,全市掀起学习贯彻《兵役法》高潮,为《兵役法》的实施奠定思想基础。同时,还在民兵中开展创先活动。1959年和1964年,曾两度在全市民兵中开展“五好民兵”(政治思想好、集体生产好、三八作风好、执行任务好、军事训练爱护武器好)评比和创造五好班、排、连(政治思想好、促进生产好、三八作风好、组织健全好、完成战备、训练、执勤任务好)活动。号召全体民兵人人争做五好民兵,各级民兵组织争创五好单位,并做到半年检查初评一次,年终总评表彰一次,涌现了一大批“五好民兵”和五好民兵班、排、连。1961年,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1月批准颁发的《民兵工作条例》。1962年,贯彻执行毛泽东主席于6月19日发出的“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指示。为贯彻“三落实”指示,市党、政、军领导深入基层连队调查研究,解剖麻雀,狠抓落实。此后,每年按照“三落实”的要求,对各级民兵组织检查评比。1972年,在全市民兵中广泛开展纪念“三落实”指示十周年的活动,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创先活动中,人民瓷厂基干连“围绕四化办民兵、办好民兵促四化”,为企业创国家金牌产品作出贡献,获得1981年江西省政府的嘉奖和福州军区的集体三等功。
  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广大民兵发挥了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学雷锋树新风的模范作用。1983年,根据总政治部的指示和江西省军区的部署,在全市民兵中广泛开展学雷锋、张海迪、朱伯儒活动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全市民兵组织学雷锋小组1189个,为群众做好事19万多件;组织扶贫小组和助耕队3190个,扶助各类贫困户3500多户。几年来,先后有7000多名民兵家庭被评为“五好家庭”,有4100多名民兵在移风易俗、婚事新办和实行计划生育中带了好头。二是经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广大农村民兵带头贯彻党的农村政策,涌现出各类专业户、重点户、科学示范户4200多户,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作出贡献。乐平县人民武装部组织发动民兵扶贫帮困,为振兴老区经济作出努力,得到老区人民的称赞,以他们的事迹为素材拍摄的《情系老区》电视专题片,在省、市电视台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城市民兵立足企业,立足岗位,积极参加“双增双节”活动,许多人多次被评为省、市新长征突击手和劳动模范。三是维护社会治安中的突击作用。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全市有800多名基干民兵、120多名专职武装干部参加了统一行动,同各种犯罪分子进行坚决斗争,涌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第三节军声训练
  民兵军事训练是提高民兵军事素质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1930年,红军第二次进入景德镇时,开办了武装训练班。此后,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兵,基本上是在战斗中锻炼成长。实行民兵制度后,民兵的军事训练逐步走向制度化、正规化。初期民兵的军事训练坚持小型、分散、不脱产的原则,每年利用农闲季节进行一次冬训。实施方法采取先培训教员,主要由民兵干部担任;然后根据民兵分布情况,设立若干训练站,民兵每天利用早晚时间到训练站受训3—4小时,训练时间为一星期。1957年11月,总参颁发《基干民兵军事训练大纲》。按规定对基干民兵每个周期训练20-30天,分2-3年完成,每年一般为10天左右。军政训练的比例为8:2,训练的内容以步枪射击为主,辅以队列、战术、投弹等。训练方法主要是按照小型、就地、分散和短期集训相结合的原则实施。
  1964年,根据江西省军区的指示精神,于11月4—6日组织市民兵比武大会,进行了11个项目比赛和表演,取得较好的成绩。1966年,全市参训总人数为1.85万人,其中普通民兵2044人、基干民兵5677人、武装基干民兵6340人、专业技术兵549人、民兵排以上干部3863人。在训练中,注重学生的军事训练,对全市六所学校1122名学生进行T队列、刺杀、射击、防空、投弹、战术等项目内容的训练。1973年,总参颁发《1973—1975年民兵军事训练纲要》,根据训练纲要和省军区民兵训练计划,市人民武装部开展射击、投弹、战术、爆破、三打(打飞机、打坦克、打空降)、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等项目的训练,着重抓民兵排以上干部、武装基干民兵和专业技术分队的训练。同时,大力开展基干民兵劳武结合、小型、就地、分散的群众性练兵活动,全市3年中,共训练民兵11.47万余人,完成了3年训练纲要任务。1978年,民兵参训人数高达9.10万人。1981年,民兵军事训练由原来的3年1个周期、每年训练10天,改为2年1个周期、每年训练15天。一年兵、二年兵分别训练,纠正了新老“一锅煮”的毛病。经过2年训练,考核合格的兵员,列入合格储备数,不再参加训练,减少了训练人数,减轻了群众负担。1984年起,成立市人民武装部教导队,负责县、区人武部科以下干部和专(兼)职人武干部的训练,并由原来的分散训练改为集中训练,应训民兵分别集中到各县区人武部,由县区人武部负责培训。
   民兵射击训练
   表11-51956-1981年景德镇市民兵训练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第四节重大活动
  1927年3月下旬,在万云鹏的带领下,以工人纠察队十几条枪为主,组织200多名工人,一举缴获了浮梁县保安队的200多支枪,随即又缴获商团200多支枪,组织了一支精干的工人纠察队和一支人民自卫军。
  1934年,在赤色挺进师的全力协助下,成立了赤卫队等组织,整个赤卫队组织了16个游击中队计1200余人,配合赤色挺进师转战各地。
  1950年在剿匪反霸中,民兵多次联合搜山,配合浮梁军分区部队,消灭了浮梁县境内的七股土匪,并捕获逃亡地主恶霸130多人。
  1950年12月,浮梁军分区召开首届民兵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58名。
  1960年4月,红星瓷厂党委书记刘凤山、宇宙瓷厂民兵连长陈水龙、天宝乡民兵戴天赐、经公桥乡民兵冯锡元,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中央军委分别授予56式半自动步枪各一支。
  1961年10月1日,全市由11个民兵连,组织11块方阵,参加市内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二周年庆祝大会集会和游行,共1064人,其中炮兵连83人、重机连82人、轻机连83人、通信连102人、卫生连102人、6个步兵连各为102人。
  1963年6月19日22时,一架美制蒋机窜人市上空,市战备指挥部分析敌情后,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加强对敌机的监视,封锁交通要道,并组织2400多名民兵上山搜索(该机在南昌上空被击落)。
  1963年11月3日至6日,市人民武装部在市人委礼堂召开全市1963年民兵代表会议。参加会议代表470余人。会上总结了几年来民兵建设的成绩和经验,选出了10名代表出席省民兵代表会议,并通过了向全市民兵提出的八项倡议。
  1964年11月4日至6日,举行全市民兵比武大会。有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和农村社(场)等56个单位的700百多名男女民兵,进行了军事理论、政治理论、民兵知识、射击、投弹、刺杀、队列、战术、通信等11个项目的比赛和表演。
  1964年12月,在南昌举行的全省民兵比武大会上,景德镇市代表队获得步骑枪射击、政治理论、队列三项团体第一名,对空射击团体第二名,军事理论团体第三名。
  1969年11月,市人民武装部组织农村15个社(场)的20个武装基干民兵连,共2500余名民兵,以市基干独立团的名义,开赴大洲水电站施工,实行劳武结合,进行战备整训。两个月时间完成了繁重的清山、筑路、清理坝基和修筑主坝任务。同时进行战备整训,进行了队列、射击、战术、投弹、刺杀等项目的训练。
  1970年12月21日至1971年1月13日,由中共景德镇市委、市人民武装部组织民兵429人野营拉练历时23天,途经臧湾、鹅湖、瑶里、兴田、江村、三龙等乡。全程约600华里。
  1978年7月16日至9月25日,市人民武装部组织民兵高炮分队进行人工降雨,共设4个炮点,作业41次,成功34次,消耗炮弹930发,较好地完成了人工降雨任务。
  1980年,竞成乡人民武装部干事兼乡武装基干连连长江长生,在组织民兵训练时,因保护投弹遇险的民兵,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1981年1月,省军区追记一等功,市委、市政府、市人民武装部联合召开表彰大会,号召全市人民学习他的不怕牺牲、英勇无私的精神。
  1983年,在打击刑事犯罪斗争中,全市有42个单位的788名民兵投入斗争,担负逮捕犯人、看押罪犯、以及警卫大型宣判会的任务。动用枪支778支。
  1983年10月,江西省军区在景德镇市召开民兵防化专业技术分队训练现场会,由东风瓷厂、瓷用化工厂两个民兵分队进行现场作业和表演。第六章人民防空
   第一节工程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人防设施基本维持旧时原状,在组织上则比以前加强。1969年后,分阶段进行有组织的人防工程建设。第一阶段,1969—1972年底,以构筑简易工事为主,极少半永久、永久性工事;第二阶段,1973—1978年底,构筑了四条主干道和单位群藏工事,均为永久性工事;第三阶段,1979年后,人防工程建设逐步转向维修管理和平时开发利用上来。至1985年,全市构筑人防工事160个,总面积近7万平方米。其中四条主干道面积约2万平方米。群藏工事5万平方米。
   工事类别有:防空地下室、地道式、坑道式、工事出人口。工事质量:等级工事占工事总面积的87.8%;维持现状工事占工事总面积12.2%。
  工事结构形式;钢筋混泥土工事1.653万平方米,占工事总面积24%;砖结构工事9614平方米,占工事总面积的14%;混合结构工事占工事总面积的60.7%。其他结构工事占工事总面积的1.3%。全市人防工事复盖厚度大部分为5—l0米。
   第二节人防管理
  50年代初至1969年,防空事务由人民武装部负责。1969年9月,成立市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区局也相继成立人民防空领导小组。1973年4月,市人民防空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办公室下设办事、后勤、施工3个组。1975年8月,市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改称市革命委员会人民防空办公室。1978年,办公室下设工程科、秘书科、财务物资科。1979年增设通信指挥科。1982年,改称市人民防空委员会,1983年与城建局合并,但保留办公室名称。1984年10月与城建局分开,恢复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人防工事维修与管理平时公共工程由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负责管理,主要进行内部清理、卫生排污、危险工程加固维修等;各单位工程则由单位投资、单位使用、单位管理、单位受益。全市各单位使用人防工事49个,其中招待所2个,使用面积373平方米,床位78个;饮食商店5个,使用面积521平方米;文体场所1个,使用面积485平方米,医院1个,使用面积483平方米,床位30个;仓库28个,使用面积8051平方米,生产车间5个,使用面积2973平方米;种殖场1个,使用面积212平方米。年创产值20.2万元,纯利11.674万元。
  战时抢修计划首先要保证指挥、通信和医疗救护工程的抢修,其次是人员隐蔽和各专项工程。抢修顺序为先救人、后救物。如工事被敌方破坏造成人员伤亡时,应及时排除险情,清理工事的出入口和洞内积物,抢救工事内的人员;尔后整修和加固,修复被破坏的“三防”设备。如不能继续使用一时又无法修复的工程,应及时报告指挥机关,并做好群众的转移工作。抢修的常用材料有钢材、水泥、杂木、杉木、模板、8号铁丝、马钉、发电机、空压机、风钻、板车、铁锹、锄头、马灯、矿烛、雷管、炸药等,必须确保供应。
   抢修力量的编成与分工由市第一建筑公司组成人防工事抢险抢修营,下辖3个中队,第一中队由第一施工队组建,负责市指挥通信工程的抢修;第二中队由第二施工队组建,负责地下医院及6个地下救护站工程的抢修;第三中队由第三施工队组建,负责各人防专业队伍工程的抢修。区级指挥、通信和区所辖的人员隐蔽工事,由各区人防工程抢修队负责。人防工程抢险抢修的组织领导,由市指挥部配队长1人,副队长2人,各中队配正副队长,由各组建单位领导担任。队伍中包括有抢险抢修、医疗救护、运输、防化、通信等专业队队员。工程抢修队下设工程技术、抢修、管理、物资供应等职能机构,队部设在第一建筑公司地下室。
   第三节指挥通讯
  1962年,在市区中心高层建筑物上安装了4台有线警报器,1982年又增加了4台,总功率达到32千瓦。从70年代以来,指挥通讯逐步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1970年上半年,市人民防空指挥部组织了一次全市性防空演习,有20万人参加。从1971年到1981年,全市三次组织较大规模的三防教育展览,有效地普及了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性能及其防护知识。从1985年起,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会同市教育局在市内八所中学开展三防知识教育。1985年,组织编写了市、区、街道三级防空袭预案,城市各街道与农村乡、居委会与村委会、居民小组与村民小组对口接头,落实了防空、疏散等任务措施。
   第七章重大兵事
   第一节红军三进景德镇
  1930年7月6日,赣东北军委会主席方志敏和信江军委会主席邵式平、红军独立团团长周建屏率领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一举攻克了当时的赣东北工业重镇——景德镇。22日,独立团在乐平县众埠界首扩编为红十军,并于9月和10月,在出击赣东北的征途中,又两次来到景德镇。红军攻克景德镇,在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扩大了红色区域。“使赣东北根据地连成一片,纵横五百余里”,揭开了浮梁和景德镇人民向反动势力开展武装斗争的序幕。在军事上,冲破了敌人的包围和封锁,大批瓷业工人参军,改变了红军成份,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红十军的成立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经济上,解决了红军及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困难,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取得物资保证。
  在此以前的6月,中共中央针对蒋、冯、阎中原大会战,国民党主力调集到津浦一线的情况,指示江西省委:“要特别注意发动景德镇的职工运动,坚决组织政治同盟的罢工,恢复景德镇总工会组织,建立赤色先锋队(工人纠察队)实行武装训练,使这里一罢工便成为浮梁地方暴动之有力的发动”。景德镇地下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大力加强城市和农村工作,迅速开展工农运动,并选定在浮梁、乐平、德兴、婺源四县交界的坜崛山一带建立游击根据地。同时,秘密加强兵运工作,筹划景德镇工人暴动。此时,中共信江特委“见环境很好,以为促进革命高潮时机已到,既不能进于东南,当集全力于东北”,于是“一面火速派人与东北接洽,布置进攻景德镇,一面令红军攻万年、余干、余江,待景德镇布置好了,即扯回向景德镇行动”。信江特委书记唐在刚根据特委决定,于5月底前往上海汇报请示工作的途中,与谢金泉、胡仁辉一起到达景德镇,联系赣东北特委共同布置迎接红军攻打景德镇的准备工作。一是在镇成立了“总工会筹备会”。并成立80多人组成的工人纠察大队,恢复浮梁县委及镇区委,“召开了各行工友代表大会及党的活动分子会,实行同盟罢工,来配合红军的打镇”。二是对敌情的侦察和地形的勘探,作好红军打镇前的军事准备工作。浮梁县委专门召开会议,做了具体分工,派党员余湘、许长脚、缪新河等到邻县乐平一带侦察敌情,掌握景德镇周围敌情。并指定徐细毛等人作红军进入景德镇的向导。张懋德、张水林、马少庭等负责了解里村周围的情况。派马步英、胡仁辉和程辉等去信江苏区汇报,并带红军独立团来景德镇。唐在刚、胡仁辉、谢金泉、马步英等到历居山、清华街和驼川一带勘察地形,为红军进镇选择秘密路线。6月下旬,马步英等三人受景德镇地下党组织的指派,到信江特委汇报敌情。方志敏召开军事会议,拟订了攻打景德镇的作战方案。针对敌人星期天放假、防备松懈的情况,决定7月6日(星期日)奇袭景德镇。
  1930年7月4日凌晨,方志敏和周建屏率领红军独立团离开弋阳芳家墩根据地,向景德镇进发,当时全团400多人,武器装备也很差,400余支枪,有一半多是不管用的,一个机枪连,实际上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一门没有炮弹的迫击炮。当红军沿着小路行至乐平沼口时,与国民党许英靖卫团遭遇,经过激战,击溃了敌团。5日傍晚,进入乐、德交界的段家。从段家出发时,改用安徽靖卫团的旗帜和番号进行伪装。又从各营抽调一部分外省籍战士组成先头部队,由二营营长龙志光率领开路。独立团夜间行军又遇倾盆大雨,红军冒雨前进140里,经过东流、湘湖街、黄泥头,于7月6日拂晓前赶到景德镇附近的里村。当时,从上海回到景德镇的唐在刚和地下党组织发动100多名瓷业工人和贫苦农民在里村等候红军。部队到达后,方志敏听取党组织负责人的汇报,随后就和唐在刚、周建屏等登上里村前面的马鞍山,勘察全镇的地形。接着,方志敏部署战斗任务。将部队分成五路进城,包抄敌人的武装据点,同时调集一部分红军驻守马鞍山要冲。上午9时许,红军独立团从马鞍山下坡,由杉树巷进镇,急速向市区中心逼进。一路从单栅门经苏家弄直插国民党县政府。一路从周路口插吉安会馆(今戴家弄口中段)、广肇会馆(五间头上弄)堵截右警察分驻所。一路从莲花塘插到宁国会馆(今第五小学)控制左警察分驻所。一路从莲花塘分道经龙缸弄插向龙珠阁警察局及其消防组。一路从戴家弄进攻驻在湖北书院(今彭家下弄)的保安队。
  龙志光负责率领先头部队袭击县政府保安队。保安队门口只有两个哨兵站岗。红军战士飞步上前,缴了他们的枪。接着,迅速冲进保安队营房,此时敌军正在睡觉(因为每个星期六晚上,敌军几乎都沉醉在赌场、烟馆和妓院里,星期日要睡到中午前后才起来)。枪支全部挂在墙上。听见枪声,县长李厥德从梦中惊醒,往后门仓惶逃走。保安队长于光明越墙逃跑,由于失去指挥,保安队全部当了俘虏。紧接着,红军又冲进县政府旁边的丁漕局(即浮梁县经征处),缴获局内的帐册、红薄及文件。担负袭击消防组任务的红军,在搜缴枪支时,活捉企图逃跑的组长吴凤鸣。驻守在湖北书院的保安队,获悉红军进镇消息,纷纷携枪向戴家下弄河边逃窜,妄图抢劫民船过河。这时埋伏在河西对岸的工人纠察队摇动红旗,吹起口哨,在洋铁桶内燃放鞭炮以作机枪扫射声来迷惑敌人,敌人慌作一团,遂回窜市区,结果全部当了俘虏。其它各处敌人亦纷纷溃散。红军则高举红旗,长驱直人,先后占领了县政府、国民党县党部以及警察局、电报局等重要机关,冲进公馆岭县监狱,释放300余名被关押的劳苦群众,整个战斗大约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至下午2时许,全部解除了敌人的武装。共计缴获长短枪410余支,子弹数干发和大批军用物资。
  攻克景德镇,不仅粉碎敌军对赣东北苏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而且沉重地打击了镇上反动势力,红军军威大振,力量不断壮大。红军在镇停留三天,于7月9日清晨,带着缴获的大量金银和其它战利品凯旋回到根据地。红军独立团回师根据地后,赣东北特委为了贯彻中央“猛烈扩大红军”的指示精神,决定后方迅速动员赤卫队100个连加入红军,并令部队即向九江、湖口方向行动。出发前,独立团于7月22日在乐平众埠街扩编为红十军,军长周建屏,政委邵式平,并成立了红十军前委,前委书记胡庭铨。红十军在出击赣北时,连克上饶、弋阳、余江、乐平、鄱阳数县,决定撤回景德镇休整。9月8日夜10时许,部队到达景德镇,国民党的保安队闻讯后不战而逃,红军第二次占领景德镇。这次红军在镇上驻扎了10多天,在当地党组织的帮助下,妥善安置伤病员,筹集一批药品和给养,于9月21日奉特委命令继续挺进。
  红十军在周建屏、邵式平的率领下,在攻占鄱阳县城,轻取彭泽县城,造成进攻九江之势后,以一夜120里的急行军,从石门街奔袭皖南秋浦县城,而后部队撤回石门街休整,并于10月2日未费一枪一弹进驻景德镇。主力部队经过休整后,于11月20日,离镇,经由乐平、万年回师赣东北根据地。
   红军留驻景德镇期间,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
  一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工农红军的宗旨。红军到镇当晚,立即封锁全镇的交通要道,派兵保护银行、当铺和米行;帮助地方党组织召开全镇工人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市镇工会;发布宣言和劳动保护法,稳定秩序,安定民心。军委会还在麻石弄总商会内设立办事处,负责接待群众来访,调查社会各阶层情况,并发布告民众书。明令取缔镇上的烟馆、赌馆和妓院,帮助妓女跳出火坑。还宣布穷人可以不出钱去取“当”,使广大劳苦群众的革命情绪为之一振。第二天,红军在莲花塘召开群众大会。方志敏在会上向市民群众宣传党的政治主张,讲解红军的政策和纪律,号召全体劳苦大众团结起来,同反动势力作坚决的斗争。指战员纷纷深入街头巷尾,作宣传鼓动工作,使党的主张和红军的宗旨深入人心,市面很快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迅速稳定。为庆祝红军的胜利,镇上的党政组织,进步团体和各行各业在莲花塘绍文小学举行盛大的提灯晚会。周建屏军长和景德镇苏维埃政府主席余金德在会上讲话,各界群众上街游行,欢庆红军的胜利。
  二是没收官僚资产,发动工人同封建把头作斗争。在工农群众的帮助下,红军到城乡四处搜查,抓获一批压在瓷业工人头上的“吸血鬼”。没收他们的金银等财产。如建设局长、商会副会长、警察局消防组长等20余人,被群众抓获送到军委会,方志敏向这些人交待政策,指明出路,教育他们要改恶从善,然后陆续予以释放。市党部监委江博,因平日作恶多端、罪大恶极,畏罪潜逃。7日,红军根据农民赤卫队的报告,到离镇15里的龙塘山,将江博捉拿归案,并押至五王庙河边处决。同时,还处决了南昌巡官朱光前、总局稽查员张继安和招兵委员汪柏宪等反动官吏。红军第一次到镇时,为筹集军需款项,没收了陈家岭庆怡当铺的金银首饰280余斤,令商会动员各业富商、店铺摊派钱款。总共筹得大洋100余万元。红军第二次在镇时,分地区召集劳苦大众开会,提出清算富商豪绅的名单,根据群众的要求,取缔庆怡、朱太和两个典当铺,当众烧毁典票帐册,并且没收商会头目的财产,分给穷苦群众。
  三是积极动员工人、农民参军参战。红军在镇上设立报名处扩大红军队伍。当时有许多瓷业工人和劳苦群众踊跃报名参军。柴荣生、邵永清、黄永辉、傅德鑫等都是那时在镇上参加红军的。不少受压迫的妇女也要求当兵。如后来任省苏维埃副主席的徐大妹就是其中的一个。红军还在镇上收缴和购买了一批医药物品和医疗设备。
  四是帮助地方建立红色政权。红军第二次到镇后,积极协助地方党组织,在县、区、级建立苏维埃政府。当时,景德镇苏维埃政府设在龙珠阁,政府下设四个委员会,刘书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刘书五任肃反委员会主席,刘庭显任军事委员会主席,朱金生任财政委员会主席。在农村,则以里村为中心,成立了浮梁县苏维埃政府,政府办公地点设在里村的大土豪“修老虎”家里,陈元调任主席。县苏维埃政府下辖5个区苏维埃政府:一区设在里村,主席张炳生;二区设在玉田埠,主席叶森松;三区设在臧湾;四区设在旧城;五区设在罗家桥。在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铲除贪污土劣,实行平分土地”的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湘湖乡斗争了劣绅戴日升,罚光洋100多块。源田乡斗争土豪李林松,没收其现洋。里村农民赤卫队冲进大土豪马德山家,当众焚烧了田契和债券,并开仓分粮。第二节小源暴动
  1934年4月24日,以小源为中心的农民武装暴动,是赣北特委直接组织领导的一次武装暴动。它配合红军主力部队粉碎敌人“围剿”阴谋,有力地牵制敌人,打击敌人,消灭敌人,武装自己,推动了浮梁农村革命的开展。
  小源,位于浮梁东乡,与程家山仅一脉之隔,四周高山耸立,森林茂密。1931年,赣东北省委派柳真吾到景德镇农村组建浮、乐、婺中心县委时,曾派高明亮化装成“货郎”和“补鞋匠”到小源一带活动,串连贫苦农民,发展党组织。1933年,又派高明亮、夏文明到小源,发展朱裕新、朱德安、朱海水、朱靠天、许文芳等为党员,建立中共小源支部,领导小源人民秘密进行革命活动,积极筹备武装,为小源暴动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1934年4月12日,赣北特委书记柳真吾、委员周成龙、饶玉鸾以及吴运清、叶尤春等率赣北游击队到小源石村里,召开党员和群众骨干参加的工作汇报会议,认真分析当时的形势,研究敌情。会后,参加会议的党员和群众骨干分别到桃岭、斗岭、江峰、炼山等处进行秘密发动工作。周成龙、杨正清、吴运清、高明亮等化装成农民,首先到茶山岭镇压反动民团头子潘致中。接着又到桥溪镇压了民愤极大的国民党区长李能珠,有力地打击敌人、唤醒民众。24日晚,举行公开暴动。小源人民象怒潮般涌向当地的土豪劣绅家里,首先把与反动派勾结、一贯残酷压迫和剥削农民的大恶霸朱养桥、朱步青父子镇压,接着又在东埠及附近各村开展规模更大的打土豪活动,没收东埠“元茂油坊”茶油800斤、食盐上千斤和大批土布等物资。绣有镰刀斧头的革命红旗第一次公开在小源上空飘扬。5月2日下午,中共赣北特委、浮梁县委在小源光裕祠堂召开大会。附近各村革命骨干分子和小源本村的男女青年、穷苦百姓共600多人携带武器(土铳、大J!、梭标)参加,吴运清、高明亮、朱裕新主持,吴运清郑重宣布小源从今日起“红了”。并公布党、政、军机构,成立中共第四区委员会,第四区苏维埃政府。高明亮任区委书记,朱裕新任区长,朱海水任苏维埃主席,许南芳任第四游击中队队长,冯能枝为妇女团负责人,朱玉新为共青团负责人,朱维林任儿童团长。号召工农群众拿起武器闹革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土豪劣绅,取消保甲制度,实行平田废债。与会者庄严宣誓:“严守秘密,阶级服从;如有反党,刀砍枪杀”。表示参加革命的忠诚和坚强决心。当晚在光裕祠堂聚餐欢庆胜利。
  这次暴动,威震四方,波及东北各乡及祁门、婺源、乐平、鄱阳等交界的村庄。5月3日,区委决定袭击午家项的保安团部分驻军。主动打击敌人,夺取敌人武器装备自己。朱裕新、朱海水等率领小源、桃岭、桥溪等村的赤卫队员约100人进攻,由于刚刚组织起来的农民赤卫队员,缺乏军事训练和实战经验,加上武器低劣,军情探听有误,战斗失利,赤卫队员朱顺生牺牲,朱秋雨受伤。
  小源暴动,国民党当局惊恐万分。迅速抽调一个保安队共100余人,由队长李子镇率领,从景德镇开到离小源仅20余里的臧湾驻扎。企图隔断赣北特委与闽浙赣省委的联系,并伺机进攻小源。为解除敌人的威胁,特委派周成龙、叶尤春等率赣北游击大队和地方赤卫队、工农团数百人,于5月5日夜袭了臧湾。在这次战斗中,摧毁了敌人设在臧湾的所有碉堡和据点,全歼了敌保安队和别动队共100余人,缴获长短枪50余支,子弹数干发。7月29日,小源赤卫队长朱金生率领赤卫队配合匡龙海、王丰庆率领的皖赣红军攻打安徽祁门西乡的高塘和闪里两个敌人据点,一举摧毁了敌人的碉堡岗哨四处,将活捉到的大土豪王长生、王均美、王炳坤、吴定和、陈家熙等13人,押到程家山后处决。还缴获枪支300多支,没收土豪财产金条18根,银元一大谷箩和大批其它物资。
  小源暴动后,河东县第四区开展了土改分田运动,寿溪坞平均每人分田四亩。第四区土改分田的做法,受到河东县委的重视,在程家山召开了土改地区群众代表大会,推动浮东农村土改分田运动的开展。贫苦农民第一次拿到了土地证,做了土地的主人,革命热情更高,为苏区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第三节程家山反“围剿”
  程家山地处浮北山区,以前无公路,只有一条小道,由龙源大寒岭可通往两省五县,具有退可守、进可攻的有利地形,便于军事活动。民国23年(1934年)农历三月初八,中国工农红军赣北游击大队100多人在大队长叶尤春、政委王丰庆的率领下来到程家山揭开了武装创建浮梁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红军一到程家山,便召开群众大会,王丰庆在大会上宣传:中国工农红军是穷苦人民的队伍,是从苏区磨盘山过来的。号召大家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推翻剥削制度,建立苏维埃政府。从此,以程家山为中心开展皖赣边根据地的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军事斗争,并取得了很大胜利。武装斗争的展开,也有力的推动了土地革命。程家山实行了“地主田地归农民收种,债不还,租不送”。红军家属分上等田。与此同时,程家山根据地的共产党组织发展到36个支部,群众团体发展到72个,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为贯彻上级党的指示精神,确定以后的斗争任务。赣北特委决定于8月1日在浮梁清溪章家祠堂召开八县(婺源、乐北、河东、河西、秋浦、彭泽、祁门、鄱阳)工农革命团代表大会。后因被敌人探悉这一消息而提前于7月中旬召开,原定7天的会议时间也缩至4天。“八县大会”由柳真吾主持,参加大会的有各县党、政、军负责人,工农革命团代表和当地军民,共IOOO余人。会上宣布成立“皖赣边苏维埃政府”,“皖赣边军分区”。由王丰庆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周成龙任军分区司令员,柳真吾兼任军分区政委。会议经过讨论,作出了四项决定:①继续开辟根据地,扩大苏区;②进一步扩大红军以增强实力;③彻底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土改分田;④将各地工农革命团体改为苏维埃政权。
  “八县大会”的召开,在边区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会后,各地“工农革命团”全部改为“乡苏维埃政府”。在整个苏区进一步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大部分地区对田地进行普查,然后插牌、编册,分给农民。河东县委在程家山召开土改地区群众代表大会,特委宣传队专为大会演出新歌剧。秋浦县委也在吴村召开土地分配大会。柳真吾亲自到会讲了话。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全面展开后,广大贫苦农民第一次拿到土地证,做了土地的主人,边区建设出现勃勃生机。
  皖赣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八县大会”后根据地建设的巩固和发展,使国民党惊惶失措,他们急于扑灭这里的革命火焰,但又苦于当时正集中最大兵力全面“围剿”中央根据地和闽浙赣苏区,无力兼顾。于是,一方面在红色区域的四周以军事进行封锁包围,另一方面策动各地反动民团、“铲共义勇队”等,加紧对重要地区和交通枢纽的防守。同时,在经济上封锁苏区,使根据地军民得不到食盐和其它生活品的供应;在军事上不断进行骚扰。1934年5月,曹村反动义勇队带敌军尉迟团由九江进至河西县所属沽演,企图攻占程家山。后因不明根据地实力,不敢孤军深入而撤返安徽。8月底,敌军邱团由鄱阳方面向浮梁的黄坛、中堡、港口等地进攻,并采取步步为营的堡垒战术。逐渐向程家山中心苏区逼进。河西县委被迫从瑯溪迁至儒林。10月,中央主力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国民党陆续调集四十九师、五十五师、新编第七旅、邱团、李团、尉迟团等1.5万余人的部队,先后进入程家山根据地周围开始扫荡。迫使河西县委机关从儒林撤向程家山。河西县基本失陷,河东县英溪也被尉迟团占领。曾担任赣北特委秘书的叶景云和原河东县委秘书汪杰先后叛变投敌,并于10月初趁独立师去贵池、秋浦、湖口一带作战、内部防务空虚之际,带领楚岗义勇队等从龙源大寒岭偷袭程家山和龙源的特委机关。敌人烧毁三栋苏维埃政府机关的住房,包围军分区供给科被服厂,打死主任黄金荣、裁缝叶三茂、赤卫队员叶发达和红军战士程火旺。叛徒还带义勇队20多人,进攻已转移至龙源山中胜人塘的特委财政部,残酷地杀害了财政部长杨威及其12岁的儿子杨桂生,抢走财政部没有来得及坚壁的全部金银。待独立师接信回援程家山时,这些匪徒已经逃之天天。此后,楚岗及各地反动义勇队经常趁机到龙源偷袭,杀害工作人员、探听内部消息。共产党员汪二女去龙源工作时,被义勇队程普等人捉到,用柴JI杀害。县委委员程青山、特委秘书长李新生等人也都在这段时间被害。由于形势日趋紧张,特委和河东县委各机关撤进何家坞、荞木坑等深山。
  11月下旬,敌军趁红七军团向赣东北苏区转移时,集中兵力分别从清溪、楚岗、英溪、小源、夏田等五处向程家山发起总攻击。独立师、地方游击队及人民群众武装,在特委领导下,展开了保卫根据地的浴血苦战。最后终因敌众我寡,特委机关被迫转移。此后,叛徒叶景云和楚岗义勇队长叶先来带敌军和义勇队包围“红军医院”,打死看守程炳发,放火烧死了30多名未来得及转移的重伤员。在罗坑,他们搜捕到因瘫痪不能随队转移的河东县委书记熊日才。匪徒们遭到熊日才的坚决抵抗,子弹打光后,熊日才壮烈牺牲。同时,反动派组织了最凶恶的“清乡委员会”,实行“五户联保”制,疯狂进行反攻倒算,残酷杀害革命群众和红军家属,同时还放火烧屋烧山,大肆抢掠财物,仅60多户的程家山就被杀了50多人,有4户被杀绝;烧房48栋,抢走了15条耕牛,几乎把7个小自然村焚为平地。英溪工农革命团长王龙等9人惨遭杀害。红军战士刘条志被割下耳朵后遭残杀,游击队长胡松被破腹而死,留在鹿角尖“红军医院”坚持斗争、领导护理伤员的院长胡普全被反革命分子金保山捉去,遭到百般欧打,双眼被烟熏瞎,双腿被打折。红军战士王老五一家5口遭敌人杀害。还有不少革命战士和群众,身陷囹圄,惨死狱中。根据地人民为了保卫红色政权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1934年11月底,特委机关被迫向安徽秋浦转移。先由浮梁程家山往安徽秋浦的马坑,继而迁往黎痕,再迁至杨林。由于杨林区委书记蔡虎才叛变投敌,最后于12月初迁至大板。特委机关在这里经过休整后,多次派独立师带领县第八中队至鄱阳、彭泽、湖口、东流等县攻打敌军和土豪据点,以保卫和发展苏区。12月下旬,敌人集中各路兵力共数万之众猛扑大板,将大板层层包围。特委书记柳真吾等率领农民团,凭借有利地形展开保卫战。危急关头,匡龙海率独立师和县第八中队从黄土岭回援大板,虽与柳真吾等汇合,但敌人不断增援,而红军武器弹药、生活给养又得不到应有的补充,经过7天7夜艰苦战斗后,突围撤出大板。皖赣特委、彭泽中心县委、秋浦、东流等县委相继遭到破坏。
  柳真吾等突围后,于1935年1月转移到都、湖、鄱、彭边境的武山,会合原中心县委书记陈开运以及田英等人。决定在武山创立新的革命根据地。4月,成立都、湖、鄱、彭中心县委和游击大队,坚持游击战争,一直到抗日战争暴发。与此同时,周成龙、王丰庆、匡龙海等率余部辗转于皖赣边的丛山峻岭,几经周折,最后在至德的高山地区(今属东至县)与倪南山、江天辉等人会合。于1935年6月创立了中共江南特委,将皖赣红军独立师余部与活动在皖赣边区的长江游击大队、皖赣游击大队整编为江南红军独立团,先后以高山、鄣公山(属婺源县)为根据地,在皖赣边区开始了新的斗争。
   第四节瑶里改编
  抗日战争爆发,红军转到抗日民族解放战场,面临一个军事战略的转变。在皖赣边区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在中共中央东南局和陈毅的直接指挥下,汇集于皖赣交界的江西浮梁县的瑶里(今景德镇市瑶里乡政府所在地)。改编成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开赴抗日前线。
  参加瑶里改编的红军游击队,主要有三部份:一部份是由原皖浙赣独立团团长熊刚带领的部分独立团战士和由厥怀仰带领活动在安徽省宁国、泾县一带的游击队;另一部份是由中共皖赣特委负责人王丰庆、李步新、江天辉以及杨汉生带领的原皖赣特委独立营和活动在安徽省祁门、江西省的浮梁、婺源一带的游击队;再一部份是田英等带领,在江西省都昌、湖口、鄱阳、彭泽一带活动的游击队。这些红军游击队都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和闽浙赣主力红军离开赣东北苏区时和北上途中根据方志敏指示,留在赣东北苏区和皖浙赣边区坚持武装斗争的部分红军部队。
  熊刚带领的红军游击队,是1934年11月方志敏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进抵皖南时留下的侦察营,与赣东北省委派往皖南活动的游击大队300人,合编成的皖南独立团,下辖两个营。这个团于1936年4月又改编为皖浙赣独立团,团长熊刚、政委刘毓标,受皖浙赣省委领导,下辖3个营,以原皖南独立团为基础编为第一营和第二营。其中第三营是原赣东北苏区挺进师的一部份和抗日先遣队留下的部队。主要有;①王丰庆带领的部队,是1934年6月根据闽浙赣省委指示到皖赣边区开辟和恢复工作的挺进师的一部份。②李步新带领的部队,是原抗日先遣队19师的一个排和青阳的一个游击队,其中19师的一个排原是团长王岐山带领的主力红军,为掩护主力转移,被敌人截断与部队失去联系,先在青阳县九华山一带与当地的一支游击队在一起活动,后因敌人“清剿”转移到泾县活动时,与在泾县西南一带工作的李步新取得联系,并成为泾(县)旌(德)宁(国)宣(城)中心县委直接领导的一支游击队,王岐山任队长,李步新(原为中心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后为中心县委书记)兼政委。③江天辉带领的部队,是北上抗日先遣队到皖南时,江天辉根据方志敏的指示,带领部份部队去联络在安徽省太平县谭家桥战斗中失去联系的倪宝树部队,因未联系上而留下打游击的主力军。王丰庆、李步新、江天辉带领的这些红军游击队先后于1936年初在鄣公山会合,并根据1936年4月在鄣公山召开的皖浙赣省委扩大会议的决定,改编为皖浙赣独立团的第三营。后来,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剿”,独立团受到严重损失,团长熊刚被冲散,政委刘毓标身负重伤被俘入狱。到瑶里改编时,仅保存下50多人。
  王丰庆、李步新、江天辉以及杨汉生带领的独立营、游击队,是中共皖赣特委(书记王丰庆、副书记李步新)根据省委扩大会议关于发展地方武装的精神组建的一支部队。这个营于1937年4月由特委书记王丰庆率领和余金德部队会师攻打乐平鸣山后,被国民党一六师和五五师包围,遭到重大损失。王丰庆被俘后在被押往景德镇经浮(梁)、乐(乎)、婺(源)根据地途中,乘机逃出,杨汉生等13人带着1挺机枪突围回到祁、浮、婺根据地。独立营保存下来的13人,加上祁(门)、婺(源)、休(宁)中心县委(特委副书记李步新兼县委书记)领导的游击队和祁(门)、浮(梁)、婺(源)中心县委(江天辉兼县委书记)领导的游击队。到瑶里改编时,有150余人。
  田英带领的游击队,是1935年初挺进师主力部队撤出皖赣苏区转到贵(池)、秋(浦)、东(流)一带后,由田英率领挺进师一部份部队回到都(昌)、湖(口)、鄱(阳)、彭(泽)地区打游击的部队,到瑶里改编时,发展到150余人。
  1937年9月上旬,由王丰庆、李步新、江天辉等率领独立营及祁(门)、婺(源)、休(宁)和祁(门)、浮(梁)、婺(源)两个中心县委领导的游击队打下了敌鹅公滩据点,从缴获的报纸中得知“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消息。在此期间,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入狱的原皖赣独立团政委刘毓标(1937年3月3日被俘后关在浙江省衢县监牢里)经陈铁军与国民党当局交涉后释放出狱。他带着《告南方游击队的公开信》在祁门舍会山找到皖赣特委后,详细报告了他在衢县监牢里从陈铁军那里得知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当时国内形势。因此,才比较具体地了解到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但是,长期栖身深山、与党中央失掉联系的游击队的负责人,对全局情况了解甚少,又未得到中共中央的指示,对《告南方游击队的公开信》中关于国共合作之说仍有不少疑虑。有的甚至认为下山“就是向国民党投降”。为此,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认为在形势突变的情况下,保持高度的警惕是十分必要的。决定:一边和国民党地方当局接触,探其虚实,并利用和谈的机会,积极联络边区各支游击队;一边想方设法与党中央取得联系。与国民党地方政府于9月底至10月初,在瑶里正式开始谈判。中共代表是江天辉等,国民党地方政府代表是驻浮梁瑶里的别动大队大队长张甫成等。为了便于联系,根据江天辉的提议,国民党地方政府从瑶里的江家下到祁门的舍灰山架通一条电话线,谈判通过双方代表当面协商和电话联系两种形式进行。双方达成如下协议:①国民党政府军停止向游击队进攻,撤退在根据地周围的一切驻军,准许游击队派人联络各地红军人员,红军人员过境通行无阻。②国民党政府解除“移民并村”和经济封锁,恢复群众生产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③红军游击队停止打土豪和与当局的敌对行动,全部给养可以自由购买。
  双方达成初步协议后,李步新、江天辉到南昌去找项英、陈毅汇报情况,请示工作。他们于10月初从瑶里出发,国民党代表张甫成亲自送他们经婺源到衢州坐火车去南昌。李步新、江天辉途经婺源时,刘建绪(国民党四省“剿匪”总指挥)派他的侄子(驻婺源县团长)送去一封信,要李步新、江天辉写信调部队下山改编,并威胁说:“诸君何去何从,自由选择”。刘建绪的侄子也在一旁劝说,均遭到李步新、江天辉的严正驳斥和拒绝,他对刘建绪的侄子说:“边区红军、游击队听党中央的,没有党中央的明确指示,是不会随便下山接受你们改编的,希望你们不要枉费心机”。李步新、江天辉到达南昌时,国民党江西省保安司令还想利用陈毅不在南昌的机会欺骗说:项、陈已留言,叫你们写信回去,要部队到景德镇集中改编。李步新、江天辉立即回答:“没有见到陈毅、项英,我们是不会走的”。第三天,陈毅从赣南回来,他俩汇报了皖浙赣边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情况,和与国民党地方政府谈判的经过,陈毅听到后高兴地说:“那很好啊,你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保存了这么多武装,不简单呀!”,并称赞:“你们的警惕性蛮高嘛!”,“这样做就对了”。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陈毅一一作了解释,要李、江回去告诉边区党组织和全体指战员: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犯中国,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引起国内各阶级、阶层、党派、政治集团政治态度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和各党派,各政治集团的赞同,现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统一战线已经形成,南方游击区的党组织和游击队的任务,就是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奔赴抗日救国的战场,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并指示他们回去以后,首先在景德镇成立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由李步新任办事处主任。要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坚决贯彻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早日完成皖浙赣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工作。李步新、江天辉在南昌停留了十几天时间。返回时,陈毅考虑到边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长期与党中央失掉联系,怕党员和指战员转不过弯来,便决定亲自走一趟。10月底,陈毅以中央代表的身份与国民党景德镇地方政府取得联系后,由地方政府派员陪同经瑶里上舍灰山,皖赣边游击队也派了邹志诚带领武装到长岭接应。
  陈毅到舍灰山后,代表党中央对在艰苦环境里坚持游击战的干部和战士表示亲切慰问,然后作了“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并针对部队和部分干部存在的思想问题,讲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大意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敌人的枪口对准中国人,中国人的枪口也要对准日本帝国主义,这就是国共两党在10年血战后能够一致抗日的原因所在。我们要集中一切力量对付日本侵略者。要识民族大义,化仇为友,团结内部,共赴国难。陈毅的报告,使广大干部耳目一新,为统一认识和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陈毅走后,皖赣边党组织一面组织边区党和游击队的干部向部队和各阶层的群众宣传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宣传“家庭不和外人欺,合作抗日得胜利”的道理;一面派人联络周围的各支游击队。12月底,当中央派陈时夫、朱辉、李华楷、张振东、刘玉林、袁大鹏等到达边区工作时,联络各地游击队的工作取得很大成果。原分散在宁国、泾县、祁门、浮梁、都昌、湖口、鄱阳、婺源、彭泽一带活动的各支游击队,已陆续向舍会山集中。1938年1月初,李步新、杨汉生去南昌,向中央东南局及项英、陈毅汇报部队集中和各地党组织联系的情况。项英指示,鉴于原皖赣边党组织在艰苦的反“清剿”斗争中已失散的实际,为继续联络皖浙赣边区一带尚未联络上的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可成立皖浙赣省委。
  李步新和杨汉生回来后,立即向边区各级党组织和各支游击队传达东南局及项英的指示。1月底已集中在舍灰山周围的各支游击队分批下山转到瑶里进行整训。首先到达瑶里的是王丰庆、李步新、江天辉及杨汉生所带领的游击队,约150余人,2挺机枪;其次是熊刚率领的游击队50余人,1挺机枪;最后批到达的是田英等带领的游击队,约150余人。各支游击队共约350多人,于春节前两天全部到达瑶里,当地群众把准备过春节的鞭炮拿出来燃放,欢迎子弟兵进驻瑶里。各支游击队在瑶里集中整编,分4步进行:第一步是统一番号,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熊刚任支队长。第二步是思想整顿,对部队进行“搞好革命团结”、“自觉遵守纪律”等方面的教育。第三步是军事训练,统一队列、射击、投弹、刺杀等课目的动作和要领,实行了早操制度等。第四步是扩编,在瑶里敬义堂设立招兵处,田英等部分领导干部带领几个10余人的“抗日救国宣传队”,分别到镇和祁门、休宁、至德、浮梁的广大农村进行宣传,仅10多天时间,就扩军200多人。整编期间,陈毅由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主任朱辉陪同,于春节后从景德镇到瑶里,看望下山整编的部队。并召开边区游击队和地方党组织的负责干部会议,传达党中央关于工农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决定,传达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具体指示。同时,宣布成立皖浙赣省委,以李步新为书记,委员有江天辉、陈时夫、朱辉、熊刚等。陈毅还在瑶里程家祠堂群众大会上讲话,和向当地的保长、甲长、地主;资本家和一些有名望的人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8年2月底,新组建的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550余人,在瑶里召开抗日誓师大会后,告别父老乡亲,启程开往安徽岩寺,按时到达集结地域,驻扎在岩寺南边的潜口镇。3月中旬,根据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的命令,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正式编入新四军序列,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下辖3个连(即七、八、九连)。原田英带领的部队为七连,王丰庆、李步新、江天辉及杨汉生带领的部队为八连,熊刚和厥怀仰带领的部队为九连。熊刚任营长,张振东任副营长,刘玉林任军事教导员。从此,这支经历过长期革命战争考验的人民子弟兵,离开皖浙赣边根据地,奔赴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
   第五节解放景德镇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于4月21日突破长江天险。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政治部副主任石新安,在4月27日上午,从安徽至德打电话给国民党江西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浮梁县政府、浮梁县参议会。要求所属机关的大小官员,各安职守,保护好粮食国家财产,维护地方治安,俟人民解放军到达后再行处理。
  4月28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侦察人员,沿中山路的四图里、中渡口、斗富弄、南门头、麻石弄、戴家弄、太白园以及后街(今中华路)的周路口、十八桥、东门头等交通要道张贴《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主要内容:①保护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②保护民族工商农牧业。③没收官僚资本。④保护一切公私学校、医院、文化教育机关、体育场所和其它一切公益事业。⑤除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和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外,凡不持枪抵抗,不阴谋破坏者,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一律不加俘虏,不加逮捕,不加侮辱。⑥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⑦农村中的封建土地所有权制度,是不合理的,应当废除。⑧保护外国侨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布告一贴出,广大群众争先恐后地阅读,很快在人民群众中传开。全市有3000多工人、学生、市民自动组织起来维持秩序。4月28日傍晚,由浮梁县商会发起并召开准备迎接解放军的座谈会。邀请尚未离镇的县政府代表、县自卫队代表、镇民代表、商界代表、绅士代表以及商会代表等商议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事宜。29日上午7时,各界代表到商会集中,分为两组;手拿鞭炮和标语,一组往中渡口迎接;另一组往泗王庙以南各渡口迎接。
  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哨部队,身着粗布绿色军装,冒雨分头由三闾庙、中渡口、泗王庙、十八桥、西瓜洲等沿河地点,乘小船或竹排登岸。他们荷枪实弹,向市区内搜索前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宣传队登岸之后,沿中山路的四图里、中渡口、斗富弄、南门头、麻石弄、戴家弄,以及后街的周路口、十八桥、东门头等通衢要道设立宣传站。宣传队有男女队员10余人。宣传形式有秧歌、舞蹈、腰鼓、说唱等。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宣传站。宣传队向他(她)们高声宣讲当时的形势、任务和人民解放军纪律等。解放军的先遣小分队,则将沿河东岸停舶的各类船只调集到中渡口,只用了20分钟时间,把浮桥搭好。集结在各山头的人民解放军务部,一部分沿景南公路向乐平、万年、东乡挺进;另一部分通过浮桥经市区向德兴、弋阳方向开进。
  部队通过市区时,正值雨天,指战员们全身湿透,但没有一个擅离队伍向住户要茶、要水的。宿营时没有占用民房工厂,采买、购物态度和蔼,彬彬有礼,开价照付,二话不说。市民目睹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态度谦逊,原先关门闭市的商店也陆续开门营业。
  4月29日,宣告全城解放。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