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武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1154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武备
分类号: DF213
页数: 8
页码: 258—265
摘要: 武备主要描写了景德镇兵营、征兵制度、城池、碉堡以及历史上多次发生过有较大影响的战事等内容。
关键词: 江西省 武备

内容

第一节兵营
  机兵县志记载浮梁“旧不设兵”,明代以前无资料可考。至明洪武初,县境内才有饶州守御干户所派百户领兵巡守,十八年(公元1358年)又撤。正德年间(1506—1521年)浮梁兵备副使许某为加强防卫,遂按当时田赋多寡登记壮丁田数,编为县辖机兵。机兵由巡捕官掌管,作为地方防守调拨的预备兵。其后知县刘守愚看到地方无事,为减轻地方财政负担,请准裁省,挑选一部分累经战阵、训练有素、体健骁勇的人留作机兵。机兵原有250人,以后又增加到350人。并从中挑选出75人参加饶州府团操,称为精兵。尔后精兵又增至130人,分班去府,机兵中有常兵126人,捕兵12人,巡检司弓兵16人,余皆为乡兵,编人家甲,每遇团操时,与精兵、常兵一同参加操练。
  兵器有纛旗、中军旗、八方旗、七星旗、冲阵旗、金鼓旗、金鼓响器、毡盔、布甲、铳、挨牌、长枪、短枪、斩马刀、钩刀、腰刀、弓箭、弩箭、火箭、射的、爬锐、骨躲、铁鞭、联棍、铁菱角等,都由兵员自备。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知县黄森添造长枪200把,佛郎机铳100把,钢叉100把,腰7200把,斩马Jf100把,爬头100把,均用皮革包裹贮于库房。万历年间(1573—1620年),通判贾希颜将库贮兵器折成工食开支散尽。
  绿营兵浮梁营清代以汉族地主武装为基础,建立绿营兵。绿营兵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因而名。绿营兵首为标,标下设协,协下设营,营下设汛。营由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分别统领。康熙二年(1663年)始,设浮梁营驻防。营设有经制守备1人,汛设把总1人,兵员共250人,其中守兵125人,战兵125人,马二步八。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又行裁减,尚有马战兵20人,步战兵33人,守兵140人,另各官自备征马6匹,兵战马20匹。雍正七年(1729年)增设外委把总1人,九年(1731年)守备改为都司1人。浮梁营兵原额250人,内分守兵125人,战兵125人。2人骑战兵配备8人步战兵,谓之“马二步八”。后经裁减,骑步战兵丁共为200人。乾隆八年(1743年)又增设额外外委1人。以后屡次裁减,到嘉庆时(1796-1820年)骑步兵丁合计为182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浮梁营设兵173人,城守战马125匹。
  四乡塘汛东有程村汛、东埠汛;南有鲤鱼桥汛、柳家湾汛、桃红坑汛、景德镇汛;西有洗马桥汛、舍埠讯;北有石鼓滩汛、乞儿滩汛、桐林寺汛、镇埠汛、蛇儿坑汛。另外,四乡各建一间烽火楼,内置兵器由各乡值守,保长主持。有警情则以烟火、锣鼓为号,远近响应,互相援助以备突发事件,但到乾隆时多已不存。
   清代兵营、塘汛,沿袭至民国初。
  北洋军警备营国民革命军北伐前,驻扎在浮梁县的正规部队是北洋军阀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所属的1个警备营(警备队),约300余人。营部驻景德镇小港咀,各连分驻镇内各会馆。民国15年(1926年)10月,这个营改为景德镇商团。是月下旬,孙传芳部第一方面军江西第三混成旅刘宝题及马士英部的败兵约1.6万人,分别由抚州经东乡、乐平和由南昌经临川、余干等县窜入浮梁、景德镇,分驻市区与近郊各乡。这支军队军纪败坏,抢劫奸淫,抓夫派差,强卖强买,任意打人,百姓不堪其苦。幸不久即向祁门方向逃窜。
  北伐军独立第二师民国15年(1926年)11月,国民革命军北路军第七军独立第二师,由九江进驻浮梁县,师长贺耀祖,师部驻景德镇,各旅团分驻旧城、三龙、罗家等地。军纪严明,百姓称赞。部队于翌年2月离开。
  民众自卫总队民国27年(1938年),地方成立民众自卫总队,辖3个中队。分驻在浮梁县景德镇、臧家湾、勒功街等处。29年(1940年)民众自卫总队改名为保安警察大队(原武装警察队撤销),增设两个保警中队,共有5个中队。36年(1947年)保安警察大队复名民众自卫总队,景德镇又成立1个常备大队,下辖2个中队。浮东成立2个中队,浮北成立1个中队。总队部开始设少校总队附、中尉军需、少尉书记、司号、传令兵、勤务兵各1人,马夫2人。后设中校总队附、少校总队附各1人;上尉指导员4人,上尉军需。中尉副官、少尉书记、上士文书、传令兵、勤务兵各1人;马夫2人。大队部设少校副队长、中尉军需、中尉副官、少尉书记、传令兵、勤务兵各1人;马夫2人。每个中队实有兵员108人。至38年(1949年),县民众自卫总队共有10个中队约1000余人,绥靖为其主要任务。
  第三战区浮梁戒严司令部成立于民国28年(1939年),司令部先在景德镇麻石弄上弄商会址,后迁中山路徽州会馆。首任司令雷镇钟,后由张扩治接任。辖宪兵队和一个警卫班,共50余人。
  国民党陆军一四八师该军原属四川军阀刘湘的部队,民国28年(1939年)被编入国民党二十一军建制。31年又拨归五十军建制。29年,该师驻扎浮梁等地,师部驻景德镇西郊罗家桥村,下属的四四二团驻距离景德镇约20华里的桂花桥。33年迁驻乐平。
  浮梁县国民兵团部民国29年(1940年)1月16日,浮梁县战训总队部根据江西军管区命令,改组成立浮梁县国民兵团部,负责国民兵的管理、训练、征调、服役、归休等事宜。该团于31年2月裁撤,33年7月1日又恢复。其人员编制是上校团长1人,中校副团长1人,少校团副2人,上尉、中尉部员6—4人,上尉副官1人,中尉书记1人,中少尉事务员2人,准尉司书1人,军医1人,上士文书1人,上等兵号兵1人,一等兵传达3人,一等兵炊事兵1人。团长由江西省军管区司令部委派;副团长由县长兼任;其余官长由县军事科人员调充。国民兵团部于民国34年撤销。
  江西省第五区保安警察大队民国35年(1946年)成立。直隶大队部,驻地景德镇,主官谢区生,有官佐6人,士兵7人,为指挥督剿机关。第一中队驻地鄱阳义乡;第二中队(机动中队)驻地景德镇莲花塘;第三中队驻地浮梁鲤鱼桥;直属中队驻地景德镇,总兵员500余人,武器装备有手枪43支、马步枪356支、轻机枪16挺;另有健马2匹,为联络通讯工具。主要任务是“围剿”共产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和红军、游击队。民国时,景德镇还驻有秘密活动的国民党军统、中统特务机构和组织,如:浮梁邮政检查所(军统)、绥靖工作团(中统)以及在浮东农村活动的政工队(中统)、浮北农村活动的保防工作队(军统)等。
   另外,在浮梁县罗家桥大演港村曾长期驻扎军队。先后有闰民军79师(?~1937年)、21军(1937~1939年3月)、新编45旅(1938年3—6月)等。
   第二节征募
  民国以前,全国盛行募兵制,形式多种多样。民国25年(1936年)开始实行征兵制度。景德镇市域历史上募兵情况无资料可考,征兵则始于26年(1937年)。
  民国25年(1936年)10月1日成立浮梁团管区,隶浔(九江)饶(上饶)师管K司令部系兵役机关。事务处主任(少校以上官佐)由师管区派任,副主任由县长兼任,其他人员从团管区属部调用。新兵征集、训练、交接等工作为其主要任务。35年(1946年)4月15日撤销。
  民国26年(1937年),浮梁县政府民政科增设兵役股,主办征兵事务。次年县政府设兵役科,其后兵役科改为第五科。29年(1940年)11月间,改称军事科,仍为县征兵事务主办机构。31年(1942年)2月底军事科扩充,下设三股:第一股办理保安防空;第二股办理国民兵组训;第三股办理征募业务,并增设新兵征集所。33年(1944年)7月,军事科裁并人国民兵团,由国民兵团负责征募业务。34年(1945年)9月,撤销国民兵团,同时,县政府恢复第五科,仍主征兵。县以下办理征兵业务,原由乡镇警卫干事兼任,乡镇队副负责。32年(1943年)8月间,乡镇设置专任队副,负责征募业务。
  浮梁县征集配赋额,由军、师、团管区根据各县适龄壮丁应征人数分配名额,并限期征交。民国26年(1937年)至34年(1945年),浮梁县配赋额为17793人,实际征交13198人。27年(1938年)江西竹规定,按照一甲征交一兵的原则实行征集,继而改用“抽签法”,即将适龄青年集中抽签,抽签后出榜公布。巾签者依照签号等候庇征,其后由乡镇将中签人员花名册送交县主管科承办员,巾县主管科人员累造伞县送兵花名册,在新兵交接前由各乡镇征集负责人将壮丁送交县新兵征集所。新兵交接由参议会、县党部、县IJ生院、团管区医务主任、接兵负责人各1人到场,县政府主管科长主持,接兵负责人根据县政府交兵名册,按照顺序点名应验,由团管区医务主任、县卫生院医师进行体格检查,不符合者f以剔退,合格者将由接兵负责人签收,随即接兵入营。
  当时征兵人员贪污腐化,徇私舞弊,将新兵配赋额层层加码,甚至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如有的县乡镇征募人员串通一气,将40岁以r二或身体明显有毛病的人员送检,予以剔退后,可以从中得一笔“毕脚费”。有的壮丁为厂逃避当兵,在体检时将一种毒药敷在身体的某一部位,立即又红又肿,当医务人员J:以剔退时,应征者必须向医务人员付出一笔“心‘血费”。凡被送检的壮丁在验兵前必须给有关人员“草鞋费”。否则乡保兵役人员和县督征人员不准壮丁乱走,其至用绳索捆绑押解壮丁,或者到了征集所后,不及时给壮丁买饭菜,故意刁难等。还有些乡、保征募人员横行乡里,不按中签号码征集,强征他人,百姓怨声载道。
  地方有势力的亲属子弟即使中签,乡、保征募人员也不敢送征。一般贫苦百姓子弟闻讯出逃,只有个别身体明显不合格者应征,验收时又予剔退。因此大部分乡保都采取买儿顶替的办法。一些社会流氓和“兵贩子”四处收罗部队兵痞或社会游民议价顶替,以米议价,一般一名壮丁是30担米的买价,这些米由保内应征壮丁或适龄壮丁分摊,卖者本人还要给“兵贩子”几担,给保甲人员几担,七折八扣,所剩无几。卖兵者多属军队老兵痞,以卖兵顶替为生。一年多则卖三四次,少则一二次。如37年(1948年)10月,由浮梁县第十六保用25担米买了1名叫“应牙仔”的人,验收后不到一星期,即从送兵途中逃叫又卖,顶峙滩乡中签壮丁,前后约3个月就卖了3次。当时适龄青壮年不愿当兵、四处躲避,乡镇征募人员即到处抓人,一经发现,绳索捆绑,押解送征;或趁夜深人静、私闯民宅,强拉硬抓。虽然兵役法规定“征兵中不能强征独生子”,但城镇、乡村贫民独子被强征的事时有发生。一些保队副和镇公所警卫干事连通一气,经常趁早上或黑夜到河西的十八渡口、中渡口、:之间庙路口等交通要道拦抓逃兵,一经抓获,即逼其顶替当兵。
   表5-2民国26—38年浮梁县新兵征集情况表
   注:1949年4月29日浮梁县、景德镇获得解放,配赋额新兵未征交。
   第三节城堡
   城池
   浮梁县城位于旧城乡政府所在地。始建于元代至正卜六年(公元1356年),徐寿辉部将于光据有鄱东及浮十乡,筑城利阳镇术成,{-)L年(1359年)移筑县治(旧城)。二卜年(1360年)城成,设东、两、南、北、小南五门。明代,城廓口久坍塌殆尽。永乐间砌以砖石,只存东西南二门,正德十三年(1518年)知县刘守愚砌水南、拱杨二门于小南及北门故址。嘉靖十九年(1540年)水溢城坏,知县汪宗伊依故址匿修五门,名为和风、晏城、百道、静定、戊已门。二十四年(1545年)知县阮后封塞戊Ll门。三十七年(1558)又坏,知县肃奇熏更增筑小东、小北及新南二门。至此,该城共筑有东门、小东门、四门、南门、小南门、新南门、北门、小北门八门。因小南门被塞,实际只通七门。
  城形东西长,南北短。城周长为七百七I.七丈五尺,折合为2859米;城高7米,墙基厚6米,两面均为大块麻打砌成,中间以碎石,砖土填充。城墙上筑有667个垛口,城门均为麻石拱门,每门置有两扇木质大门板,城门f二建有面积为10平方米的瓦房城楼。城墙外围筑有中间为青石板、两边为鹅卵丫;的两米宽小道。民囤时期,城墙L二的垛口大部分倒塌,但城墙仍在,城门都能关闭。抗日战争时期,闪民党政府拆除了部分城墙,用木船将石块运往长江的马当口,沉入水底,封锁河道。
  中华人民共和囤成'穴后,城墙未能很好保护,曾多次拆城取石,再加上私人盖房拆掘,又遭到破坏。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以“移民就土”为由,将大部分居民迁到河东,除民居外,城墙亦全部拆除,现已无残迹。
  臧湾城池俗称土围子,位于今臧湾乡政府所在地。该城池始建于清,续建于民国23年(1934年),是国民党区政府的“剿共”、“防共”的设施。该城池呈田形,周长约2000米,墙高3米,厚1.5米(靠门处稍厚),共设东、西、南、北、小北五门,每个门[-J均筑有一座两层碉堡。城墙为树木、石头和土构成。解放前夕,开始倒塌。现无残迹。国防工程设施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和全国人民上一致要求抗战的压力下,国民党政府被迫抗日。当时为抵御日本军队侵入内地,水路以马当为重点,沉石沉船阻塞航道,作为第一道防线。陆路则在景湖公路和宁赣(今皖赣)铁路沿线两侧山脊构筑国防工程——战壕和炮兵阵地,作为第二道防线。该项工程浩大,由国民党军队派工兵设计并建筑,浮梁四乡民众负担建筑材料和劳工。同时破坏景鄱(阳)、景湖(口)、景祁(门)公路与宁赣铁路路基,阻止日军兵车。后因马当失守,30年(1941年)日军从水路长驱直入侵占鄱阳县城,第二道防线未发挥作用。所建成之战壕以及炮兵阵地渐渐没于草丛树木之中,至今历历可见。
   碉堡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为围困消灭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游击队,下令修筑碉堡,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保安司令部为此还下达了具体要求。于是,在各县交通要点及毗邻省边区地带的入口要道、公路制高点或出人口、交通扼要点都构筑了碉堡。仅民国23年(1934年)7—8月,浮梁县就构筑碉堡40座,到38年(1949年)止,共构筑碉堡86座。其中容纳1000人的碉堡1座,其余的分别为:营连碉堡9座,排碉9座,班碉67座。这些碉堡大多数为方形或多边形两层砖质结构,少数为圆形或三层土质结构。碉堡高度一般为7—10米,厚度为0.7—1米。周围置有数个射击孔,顶端均为了望台。碉堡由地方政府组织构筑,所需材料及费用除少量调拨外,均以现时征集为主,用工就地由各保甲摊派。这些碉堡,后多数被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摧毁,剩余的解放后也陆续拆除或坍塌。
   表5-3江西省浮梁县碉堡调查表表5-3-1江西省浮梁县碉堡调查表第四节兵事
   景德镇市地处赣东北,是连接赣浙皖三省陆路咽喉,以产瓷闻名于世,经济比较发达。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有较大影响的战事。
  黄巢义军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带领10万大军渡长江,攻皖南、江西、浙江,向福建进军。在江西境内,义军攻克虔(今赣州)、吉(今吉安)、饶(今波阳)、信(今上饶)等州,浮梁亦为义军占领。浮梁县令金安见义军势大,弃县城逃到河东,在原新昌城旧地“筑险自守”。次年,黄巢义军攻下广州,十月北伐,转战江西、安徽、浙江,重新进入饶州、信州等地,浮梁又驻有义军。广明元年(880年)四月,义军一度退守饶州,同时进入浮梁。后来退到信州,大败高骈军,队伍迅速扩展到60万人。他们乘胜北上,攻进京都长安。黄巢义军几度到浮梁,曾遭到官僚地主封建势力的抵抗。如当地豪绅宁赓和他弟弟宁兖“率众保守”,郑传、郑玫、郑鲁兄弟三人也率兵“抗拒黄巢”。这些人后来都得到唐王朝的封赐,并立庙以祀。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黄巢义军反对封建统治的坚定性。昭宗时(889-904年)义军刘建锋与官军交战于寨山、九英山,县令金叔彦战死。现市区高岭山的黄梅寨、走马山、双井台,都是当年黄巢义军驻兵之处。
  张花顶举事宋建炎四年(1130年),江西饶州、信州地区的农民,在明教首领王念经(王宗石)领导下举行起义,拥众10余万。同年,饶州地区的张花顶,已逼进浮梁县境,当时刚上任的县令郭撰约束吏士,誓以死战。张花顶得到消息,便改变策略,诈降入城,然后择机起事,并杀死郭县令,不久即退走。
  元末红巾军冗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以彭莹玉、徐寿辉等为首领的南方红巾军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南)起义,建蠢天完政权,势力发展到鄂、湘、皖、赣、浙、闽、桂等许多地方。次年三月二十七日,项酱署率红巾军攻克浮梁县城,1.三年被朝廷派韩邦彦、镇丞哈迷攻破。十五年县城为鄱阳方玉占领。次年,徐寿辉部将于光攻克浮梁,赶走方玉。起初驻鄱阳利PH镇并筑城,后移至浮梁县治筑城,一方民众赖以稍安。
  人民抗清斗争清初,反压迫、反剃发的抗清斗争席卷江南。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有一支300余人的义军武装白鄱阳来,打败知县徐有佐的民团,攻进县城,3日后退去。顺治四年十月,本地义军攻破县城,当时守道郭某曾提兵至县出兵北乡,在滕溪岭被打败,汤执中义发兵到东乡,抓义军首领之一盛名世。汤在回师时,趁义军不备攻进县城,后又带兵搜剿东乡,但义军又从北路攻破县城。汤执中从东乡撤兵回县,在大桥头与义军相遇交战,义军兵败。顺治五年金声桓在南昌率兵反清,派饶州将领鄱永禧人徽州,取道浮梁,得到当地义军响应。次年正月江西各地郡县多为清军平定,浮梁则还有抗清民众四出袭扰清军,到十一月,被清军残酷镇压。
  太平军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六日,太平军进攻景德镇里村,击溃乡团勇并毙童男友,首次占领厂景德镇。次日,乘胜攻打浮梁县城(今旧城),杀死知县谢芳润,群众纷纷犒献。太平军于十一月撤离景德镇。此后太平军连年进出景德镇、浮梁县城,从咸丰四年(1854年)起,直至11年(1861年)。其中有几次重大战事:一是咸丰七年(1857年)正月一日,清军都司毕金科因军内缺饷,兵有饥色,欲冒险攻取景德镇。便率1000名饥疲之卒,贸然进攻。被太平军侦知,预作准备。四日,当清军来攻,太平军用喷筒焚杀后出击,清军全部覆没,毕金科当场丧生。二是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据守景德镇,与清军连续作战,因清水军刘于淳部扼守鲇鱼山,常来骚扰,太平军于十月二十八日发起猛攻,将刘于淳设在鲇鱼山的营盘击破,迫使清军逃窜。三是咸丰九年(1859年),因曾国藩于头年派道员张运兰、于文瑞等领兵3000余人进攻景德镇,连续发生战斗,太平军曾一度受挫,乃于正月二十八日以马步兵万余截敌归路,杀敌300余人,斩游击喻福庆等,使敌人一时不敢再行侵犯。四是同年六月二日,太平军杨辅清督马步大军出攻在鸡脚岭的清军曾国举部,斩张运兰部F都问李印典,守备何其昌部东玉才。嗣后,清军集中力量来攻,链夜,炮轰。六月十三日,清水陆各军从河两施放喷筒火箭,延烧镇内民房,太平军被迫退出景德镇:1L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当时寸景德镇由清总兵陈太富统所部4000余人驻守。同月二十九日,太平军侍王李硅J:贤军至距镇约30华‘R的牛角岭、柳家湾、回龙岭等处。陈太富则在镇之马鞍山筑营以防太平军。二月三十日,太平军以骑兵100余,11-{镇之I萄的双风桥(今属湘湖乡)及镇东北的观音I旬包抄,大败陈太富军,毁其营垒,阵毙清参将刚应科、游:仟萧传科、胡占鳌等,清同知王顺、曾署都司谢明喜、把总廖庆恩、署外委余振邦、撤外委梅):和也同时毙命,总兵陈太富受伤后投河死,太平军又克景德镇。此后,太平车曾多次至景德镇附近,并卜打承,‘汝:德镇的打算,但因清军防守甚严,均未达到H的。直到大京陷落,太平军在景德镇的活动才告结火、
  北伐军民国15年(1926年)11月14日,北伐军先遣部队国民革命军独妒第二师迫:1;炮㈠1米剑景德镇,团长彭赞汤,部队驻在南昌会馆、湖北书院等地。部队军容整洁,军纪严明,小驻民房,小乩拿百姓的东西,买东西付钱,得到百姓赞扬。次年1月中旬,贺耀祖师来到景德镇,受到市民们欢迎,:景德镇男女老幼,一起涌l-街头,争睹北伐军的风貌。北伐军t:兵身穿灰色军服,系着“红、百、兰”相间的三色领带,军官则挂阶级带并佩短剑,军乐队和宪兵穿呢料军服,部队显示出雄赳赳的气概。迎接大军的人群,有的手提竹蓝送熟鸡蛋;有的肩挑木桶送茶水;有的头顶蒸笼送包子。爆竹声、锣鼓声响彻云天,情景感人,与军阀溃军过境,形成鲜明对照。贺耀祖师在镇期间,组织官兵进行政治宣传,张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封建势力”、“打倒土豪劣绅”、“废除苛捐杂税”、“建设廉洁政府”、“实行三民主义”、“实行耕者有其田”、“拥护总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标语。高口吕“+r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等内容的革命歌曲,他们还帮助地方建立政权。随之,中国刚民党浮梁县党部正式成立,各区、乡也先后成立丫中网固民党区分部。不久又成寸厂中圈国民党景德镇市党郑。各Ⅸ、乡的农会陆续成讧,掀起打倒土豪劣绅运动的高潮,浮梁县大劣绅蔡锈贤也在这期间被斗争。景德镇的工人,也按不I司行业成立厂‘l:会,并成—穴了景德镇市总工会。16年(1927年)农历二月间,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奉令开拔。部队离开那天,商会止副会长,各行业代表和众多巾民都[)订往送行。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

《景德镇市志》(有史记载-1985)是景德镇有史以来第一部地方志书,全方位地记载了景德镇市域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与现状,资料非常丰富翔实,是一部对社会各界均有教益的珍贵书籍。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