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98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
分类号: G71
页数: 8
页码: 76—83
摘要: 民国5年(1916)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原名中国陶业学堂)在景德镇毕家上弄(御窑厂后部)设立分校,名乙种工业学校,校务主任汤有光。其任务除接纳本部的学生实习外,主要是独立招生办学。学校向安徽、浙江、江西等省招生,在校学生近百人(不含:校本部实习生)。专业课教师多为校本部毕业新秀和当时景德镇的陶瓷美术家,其中有徐京丹、程宗瑜、周筱松等。教学注重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入学半年就直接参加生产,创造产值。学校附设从炼泥、成型到烧炼、彩绘全套工艺的工厂,并在景德镇首创煤窑。独立办学期间,毕业生被各地争聘,也有就地从事陶瓷业的,近代景德镇名画家汪太沦、方云峰、杜拓皆毕业于分校。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分校师生是景德镇学生运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以分校为核心,爆发了景德镇历史上第一次学生示威游行。民国13年(1924)分校停办。
关键词: 教育志 职业技术 专业教育

内容

一、沿革
  民国5年(1916)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原名中国陶业学堂)在景德镇毕家上弄(御窑厂后部)设立分校,名乙种工业学校,校务主任汤有光。其任务除接纳本部的学生实习外,主要是独立招生办学。学校向安徽、浙江、江西等省招生,在校学生近百人(不含:校本部实习生)。专业课教师多为校本部毕业新秀和当时景德镇的陶瓷美术家,其中有徐京丹、程宗瑜、周筱松等。教学注重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入学半年就直接参加生产,创造产值。学校附设从炼泥、成型到烧炼、彩绘全套工艺的工厂,并在景德镇首创煤窑。独立办学期间,毕业生被各地争聘,也有就地从事陶瓷业的,近代景德镇名画家汪太沦、方云峰、杜拓皆毕业于分校。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分校师生是景德镇学生运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以分校为核心,爆发了景德镇历史上第一次学生示威游行。民国13年(1924)分校停办。
  民国16午(1927)省政府批准,设于饶州的省立窑业学校(即中国陶业学堂)迁址景德镇。校名改称省立景镇陶业学校。之后、陆续在里村八股山建有校舍,终因陶校校长邹俊章去世,人逝政废,迁校未遂。
  民国20年(1931)夏,创办县立饰瓷职业学校,(注)招生近30人:校址初于绍文小学内,旋迁原陶务局址(今宾馆址);后绍文撤,又迁回绍文址。民国22午(1933)改名浮梁县立职业学校,有学生43人,教师13人。同年冬,江西省陶业管理局办陶业人员养成所,招收学员73人,杜重远兼所长,张浩主持所务,一年后停办。民国24午(1935)6月,景德镇立中学和职业学校合并,改为浮梁县立初级陶瓷职业学胶(附设初中部),校址莲花塘(今中共市委院内),在校学生173人,教职员23人,名画家王大凡、程意亭等在此兼课。
  民国33年(1944)省立九江高级陶瓷职业学校从萍乡迁景德镇,此校即原中国陶业学堂,曾从波阳迁九江、靖安、萍乡等地。同年,省立泰和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成立,因抗战原因,改址景德镇太白园(今二中址),校长程昌镐;省立永修高级农林科职业学校从泰和迁景,校址分散在景德寺、十王庙、龙公庙,校长张之翰。民国34年(1945)九江陶职定址景德镇,与浮梁陶职合并,名江西省立陶瓷科职业学校,校长汪瑶。二校合并有7个班,在校学生42人,教职工28人。
  注:县立饰瓷职业学校由景德镇教育界人士联名上书省教育厅获准创办。倡始人多称项缦菁(庚云),浮梁里村人,省优级师范毕业,在省教育厅任视学。职校校长,1334年是汪乃斌,这以前己知有冯渊,方大瀛。工职业学校有5个班,学生120人,教工10人。高农职业学校有5个班,学生196人,教工18人。次年,高工迁九江,高农迁永修;陶职经江西省政府批准办陶瓷工程专科班。民国37年(1948)5月,经中央教育部批准,陶职升为省立陶业专科学校,职业班由陶专附属办理。
  1948年社会人士利用饶州7县旅景同乡会部分公产在饶州会馆(今三小)创办私立东方艺术专科学校。次年春,正式招生办学,有学生80人,教工16人。该校名为专科学校,实际是中等职业学校性质。解放后人民政府核准私立东方艺专立案续办。1950年因经费无着,生源太少,呈准停办。
  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陶专改为中专,名景德镇窑业学校,为中南区管辖,次年窑校调整并入湖南湘潭机电学校。
  1954年中央文化部办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始为初级,后改为中专,向豫、湘、闽、赣招生。1956年省工业技术学校在景德镇办陶瓷专业班,1958年1月,技艺学校与专业班合并为江西省陶瓷学校。同年,在瓷校基础上成立景德镇陶瓷学院,中专部由陶院兼办。
  1958年“大跃进”期间,先后办机械工业学校,农林学校,文艺学校,卫生学校。除机械工业学校并入陶院中专部外,其他均在执行调整方针后停撤01965年中央四机部将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的阻容元件专业(包括其所属的电容器、高压器车间)和北京718厂铝电解电容器部分进口设备迁至景德镇原昌江人民砖瓦厂址(今4321厂),建办江西省无线电学校(及附属元件厂)。内迁9币生六百余人,并录取新生120人,1966年初搬迁建校基本就绪。“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建设、教学和生产的正常秩序被打乱,各年级学生均未能按规定学完专业,于1970年结束,电校逐改为4321厂。1973年后,四机部几欲复建电校未遂,后部分人员赴省参加南昌无线电校筹建。1973午复办市卫生学校,校址一医院。次年在陶院址恢复瓷校;同时省文艺学校在景市设赣剧班,校址南门头原京剧院,招生45人,毕业后停办。1976午因复办陶院,瓷校停办。1979年再办陶瓷学校,校址新厂,隶属省轻工业厅。1985年,景德镇市体育中学高中部改办为中专班。
  1985年瓷校有学生424人,教工101人,学校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卫校有学357人,教工85人,学校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体育中学中专班有学生24人(不含体育师范学生)。
   二、学制与专业
  民国5年(1916)陶业分校设饰瓷科,继办成瓷科,招初小毕业生,学制三年,其课程设置普通文化课、专业课和生产实习各占三分之一。三十年代初,浮梁县立饰瓷职业学校仅办饰瓷科,专业课程有素描、西画、国画、山水、人物、花乌、图案等。改名陶瓷职业学校后,增办成瓷科,其专业课程有园器、琢器、刁塑、炼泥、烧炉等。招高小毕业生,学制皆三年。县立初级陶职与高级陶职并校后,设初级陶瓷科、高级陶瓷科,实行“三三制”,初级仍招高小毕业生,高级招初级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专业仍分成瓷和饰瓷。陶职办专科班后,停办招收小学毕业生的初级职业班。
  1949年解放后,陶瓷中专仍分饰瓷、成瓷二科。1954午陶瓷美术技艺学校设釉上彩、釉下彩(青花)和刁镶三个专业,学制三年。始由全国各产瓷区保送经考试合格者入学,入学文化程度为高小毕业生.后改招初中毕业生,适当接纳保送学员。卫生学校1974年设护士,助产士、公卫医士、中医士专业,学制二年,招收工农兵学员。1978年招生考试改革,实行全省统考,招高中毕业生,设有护士,中、西医士、妇幼医士、助产士、检验士等专业,学制三年。课程各专业皆.设有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省文艺学校在我市办的赣剧班,原则上招高小毕业生,设表演、演奏专业,学制分三年和五年。1979年复办的陶瓷学校设有陶瓷工艺等六个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课程除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外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政治文化课和相应的.专业基础课外,并辅以实验、实习、设计等。1985年体育中学高中部改办为中专班,承办江西省体育运动学校田径班、射击班和景德镇师范学校的体育班,学制均为三年。学生承担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双重学习任务。
   三、毕业与分配
  民国时期,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及格,学校发给毕业证书,不予介绍职业。学生毕业,自谋职业,其中有专业对口受聘的,有改行他就的,也有自办工业商业的,更有毕业即开始失业的。从民国5年(1916)陶业分校创办到1949年解放,景德镇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约六百人。职业学校每年毕业生人数为几人到二十人左右。
  解放后,中等专业学校实行按国家计划招生,凡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含实习和毕业设计),考核及格的学生,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由国家统包分配。1949一1985年中专毕业生总数近四千人,陶瓷中专毕业生约占半数。部、省属中专如陶瓷美术技艺学校、省无线电校、陶瓷学校其招生面向全国或全j省,毕业生亦在全国、全省范围内计划分配。市属中专原则上在本市。各专业毕业生基本上实行专业对口分配。
   四、学校简介
   江西陶业人员养成所
  江西陶业人员养成所,由江西陶业管理局于1934年冬创设,局长杜重远兼所长,所址莲花塘(今景德镇宾馆新楼址)。养成所办学宗旨是:“培养陶业技术与陶业管理人才。”次年二月,在上海,南昌等地招考学生80名(实际到校73名),学生来自包括当时沦陷的东北等十多个省的陶业学校或高中毕业的18一25岁的失学失业青年,多数是熟知杜氏的爱国民主思想慕名而投。入学后食宿、书籍,服装概由学校供给。学习期限一年,原定毕业后介绍职业。
  养成所教师多由管理局局长、科长、技士兼任,其中有杜重远、张浩(后期主持所务)、邹如圭、王丰亭、孙警中、程宗瑜等。课程设有精神讲话、政治学、经济学、公司法、应用文、陶瓷总论、筑窑、陶瓷工艺、会计统计、陶瓷生产调查、外语等。学生除在管理局属窑厂实习外,还进行大量陶业调查和社会活动。社会活动主要是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其中有办工人训练所;参与办厂前露天讲演场,和办《民众》半月刊。
  七月,杜重远因“新生事件”入狱,养成所也因之受到各方面的压力。“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传到景德镇,养成所的学生举行罢课游行。不久,养成所解散。养成所的学生毕业后,多数投身于民族革命斗争。这些人中有瑶琪、李汉雄、严兴让、张云樵,胡绵芳等.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校
  陶瓷学校创办于五十年代,复办于1979年,隶属省轻工业厅,校址新厂。学校占地面积61亩,建有教学楼,理化实验楼,图书馆和从原料成型到烧成、彩绘的实习工厂。学校开设了陶瓷工艺、陶瓷工业管理、陶瓷热工、陶瓷装饰材料,陶瓷机械、建筑工程(职工中专)等6个专业,设有陶瓷材料检测、陶瓷原料配方,自动化仪表、电工、物理、岩石矿物,分析化学、普通化学、微型计算机等9个实验室。实验室可进行110多项实验,实习工厂可以接纳学生的各项实习,图书馆藏书5万余册。
  瓷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现有学生478人(其中职工中专54人),省定规模1000人(其中职工中专200人)。当前学生来自本省各地市及全国十五个省、自治区。学校接受中央轻工部委托,举办热工、原料检测等短训班。复办以来,学校向省内外输送了毕业生三百多人,为省内外代培学生(含职工)一百多人,短期培训学员近四百多人。学校有教职工101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几年来,教师在省以上杂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2名教师评为全省优秀教师。
   景德镇市体育中学
  景德镇市体育中学原名景德镇市第十中学,1978年创办,是普通中学和业余体育学校合一的学校,1983年改为今名,受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和市教育局双重领导(以市体委为主)。该校1985年初中部改为一四年制,高中部改为中专班,承办江西省体育运动学校田径班、射击?班和景德镇师范学校体师班。学校有教学楼,理、化、生仪器室、实i验室和电化教学室;有田径场、篮球场和射击场。体育专项训练有田径、射击、男排、女篮、女足、乒乓球和游泳等。几年来,学校为高等体育院校和省以上体育专业队培养了一批人才,其中有四名运动健将;四名运动员进入国家队和参加了国际比赛;江小春在1984年全国航模比赛的Fi3_5级竞赛中,以15秒2噪声76一5(DB)的成绩取平世界纪录。1983年,国家体委授体育中学为全国业余体校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教育志

《景德镇市教育志》

《景德镇市教育志》是一种记录和总结景德镇市教育发展历程的文献资料,旨在提供教育相关的统计数据、政策规划、教育改革、师资培养等信息。教育志通常包含对教育系统的描述、教育政策的分析、教育改革的实施情况、教育机构和学校的组织结构、教育资源的配置、教师队伍的培养与管理、学生的招生和毕业情况等内容。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