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六 解放后陶瓷界已故名人选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陶瓷古今谈》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935
颗粒名称: 附录六 解放后陶瓷界已故名人选介
分类号: K295.63
页数: 6
页码: 353—358
摘要: 附录六 解放后陶瓷界已故名人选介
关键词: 附录六 解放后陶瓷界已故名人选介

内容

邹如圭字洁珊,生于1879年,逝于1962年,江西宜丰县人,景德镇著名陶瓷科技工作者。邹氏1906年毕业于江西大学,次年赴日本高等工业学校窑业科深造,1913年毕业。回国后他与张浩一起在饶州陶业学校建造了有史以来第一座8门倒焰式煤窑。1934年随江西陶业试验所迁来景德镇。1936年在景德镇陶业管理局试验所工作。建国后邹负责以煤代柴烧炼瓷器的技术工作。1955年他和其他人员一起建造了方形倒焰式煤窑。后来又在他的指导下,又将方窑改成了圆窑,试烧基本成功。此外,邹如圭还编写了《陶瓷产品年代发展简史》、《周代陶瓷制度》、《春秋时代窑业》、《战国时代陶瓷技术》等著作,翻译了《中国工艺沿革》,并对某些文物的确切年代作了科学的监定。几十年中,邹如圭先后担任过江西省陶业学校校长、江西陶业试验所技正、景德镇陶业管理局陶瓷试验所主任、景德镇陶研所工程师等。
   毕伯涛名达,别号黄山樵子,安徽省歙县人,生于1885年,卒于1961年,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绘瓷名家,擅长翎毛、花卉。
  王大凡生于1888年,卒于1961年,名望,号黟山樵子,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绘瓷名家。王大凡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擅长绘画人物,兼画花鸟、山水。在创作实践中十分注重古为今用,师古人而又不囿于古人。他以兼工带写见长,作品既秀逸严谨又奔放洒脱。1915年,他的作品“富贵寿考”瓷板画在巴拿马国际展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1939年,他创出陶瓷“落地粉彩”装饰技法,在陶瓷艺坛独树一帜,为发展陶瓷美术作出了贡献。王大凡是近代景德镇陶瓷美术界的组织者和宣传者之一。民国初,他与著名陶瓷画师王琦等人组建了“景德镇陶瓷美术研究社”,创办了《景德镇工艺日报》,并与几位画师一起结成了“月圆会”,为振兴陶瓷美术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50年代初,他调入陶瓷研究所继续从事绘瓷工作,此间他又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其中“大禹治水”大瓷瓶于建国10周年送往北京,获得中央领导同志及美术界同行的好评。此外,他创作的“骏马献给总司令”、“面壁十年”、“闯王进京”、“卓文君”、“松下听琴图”、“竹林七贤”、“新八仙”等作品,分别在《人民中国》、《陶瓷美术》等刊物上发表。1959年,《人民画报》、《人民中国》对他的艺术生涯、艺术造谐作了专题介绍。建国后,王曾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徐播生字顺元,外号盘古,江西省丰城县人,民国后期至建国初期的雕刻名师,生于1891年,卒于1966年。民国初期他运用塑、刻、镂、捏、画多种技法制出高达1尺余的3层式瓷质龙船,船上塑有不少姿态各异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该作品于1914年在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建国初期徐播生又继续创造出一批新作,受到陶瓷界的好评。
  张志汤齐名亦陶,江西省婺源县人,生于1893年,卒于1971年,景德镇绘瓷名家。1935年入浮梁陶瓷职业学校任饰瓷教师。1945年后,先后在江西省立陶专、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张氏善画山水、骏马、花卉。所画山水,构图严谨,笔法工整;所绘骏马,形象逼真,姿态生动;所作花卉,百态千姿。
  方云峰号佩霞,别号惜花轩主,江西省浮梁县人,生于1897年,卒于1957年,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绘瓷名家。民国时,先后在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浮梁陶瓷职业学校任教。方善画仕女、猫和牡丹。所画仕女,姿态轻盈;所绘猫类,形象逼真;所作牡丹,栩栩如生。
  王步字仁光,别号竹溪、陶古老人,江西丰城县人,生于1898.年,卒于1968年。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陶瓷美术家。他在景德镇从事陶瓷美术工作60多个春秋,所作釉上、釉下、堆雕、刻花等瓷器作品数以万计,尤其擅长绘画青花,是瓷乡当年赫赫有名的“青花大王”。王步之父王秀清,是清末景德镇绘画青花的高手,在影响下,王步从小喜爱绘画,但幼年丧父,生计艰难,被迫随母回丰城老家。9岁时,在亲友的邦助下,重返景德镇拜青花艺人许友生为师,跟班学艺。时过3年,工场倒闭,王步失业,流浪街头,靠画鸟食罐为生。后受聘于制瓷名家吴霭生,从事仿古瓷制作。他勤学苦钻,朝夕临摹明、清官窑名品,为日后创新打下了扎实基础。吴病逝后,他摆脱仿古瓷的制作,开始走自己的艺术道路,运用水墨画技法和“铁线描”笔法绘画青花,创造出明、清以来青花画技所未有的新风貌。抗战以后,瓷业萧条,青花瓷滞销,他不得不舍青花而从事釉上装饰。建国后,王步于1954年入陶瓷研究所工作。此后的10余年是他艺术最成熟时期。他致力于创新,先后创出一大批新作品。他还发明了一种画上去既会流动也会顿住的绘画色料,使画面色泽鲜润发亮,格外活泼流畅。他所绘制的青花,门类齐全,风格各异,既有高至2.06米的大型花瓶,也有小至姆指的瓷罐;既有高雅贵重的陈列陶瓷,也有大众喜爱的日用陶瓷。其代表作品有青花釉里红“葡萄纹盘”、“荷塘清翠瓷板”、“牵牛花扁方瓶”;有青花“双鲇瓷板”、“虾月瓷板”、“菜蔬四方箭筒”、“白菜萝卜瓷板”、“松石艺梅图瓷罐”等,其作品笔力刚劲、浑厚、清新、淳雅,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他的作品,在国内外画册上广为发表,有的还被日本、苏联印成精美图片,有的成为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的珍藏。王步的青花艺术对后人的影响甚大,他的画风,为发展陶瓷青花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
  刘仲卿字锡祖,江西南昌人,生于1898年,卒于1969年,景德镇绘瓷名家。刘氏9岁开始学画。青年时他临摹了故宫收藏的大量美术作品,奠定了扎实的艺术功底。中年后他专攻翎毛草虫,他画的蝴蝶,活泼自然。他还善于将景泰蓝、刺绣、绢画的装饰技法综合运用到陶瓷装饰上,创造了一套独特的“点线”技法,使画面更加流畅自然,细腻清雅。他创作的许多作品,在国内外博得一片称赞,当时的“公和安”、“奇宝斋”、“闵泽轩”等一批古玩商、收藏家对他的作品尤感兴趣,刘仲卿制作出多少,他们就买多少。刘氏一生从事陶瓷美术工作67年,所画作品数以万计。其代表作主要有凤牡花瓶、百蝶皮灯、罂粟花薄胎碗、三果木瓜茶具、百蝶穿花瓷盘等。
  戴亮侪江西省金溪县人,生于1899年,卒于1967年,民国末期至建国初期著名陶瓷科技人员。他早年留学日本,专攻陶瓷专业。民国时,曾在景德镇陶瓷专科学校任教务主任、教授等职。他翻译的《高等物理实验法及实验仪器》一书,1943年由国立编译馆出版。建国后,曾任景德镇陶瓷专科学校副校长、江西省示范瓷厂总工程师、江西省萍乡瓷厂总工程师、景德镇瓷厂总设计和技术指导、高级美术瓷厂总工程师等职。当年高级美术瓷厂的工艺设计全出自他手,为发展景德镇的瓷业作出了不少贡献。
  潘庸秉江西省波阳县人。生于1900年,卒于1961年,民国后期至建国初期绘瓷名家。1917年后在江西陶瓷职业学校任教。1925年曾在北京任绘瓷技师。潘氏善画花鸟、山水,其作品在30年代就已享盛誉。1953年任景德镇市美协主席。1954年任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江西省分会副主席、市科协副主席、《陶瓷美术》杂志总编辑。1959年被授予景德镇市陶瓷美术家称号。
  曾龙升字龙生,江西省丰城县人,生于1900年,卒于1964年,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雕塑名家。曾氏出生于木刻之家,其父及几位兄长均从事木刻、油漆工作,因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爱上了立体雕刻这门艺术。14岁时由叔父带到景德镇,在制瓷作坊学习陶瓷雕塑。由于他学习勤奋,技术进步很快,早年创作的《西藏佛》、《十八罗汉》、《济公》等作品,深受人们青睐。尤其是他创作的《孙中山》瓷像,更是生动逼真,该作品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建国后,他的创作热情更旺,1959年他创作的《天女散花》、《汤显祖》、《文天祥》、《王羲之》、《屈原》、《陶渊明》等一批瓷雕被选往北京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其中尤以《天女散花》塑得最佳,他匠心独运,让天女站在随花飘逸的花蓝上将千万朵鲜花散往人间,构思新颖,寓意深刻,给人以许多美好而幸福的联想。他运用捏、镂、锒、塑综合技法制成的瓷质+《大龙船》,更是盖世之作。龙船长120厘米,宽30厘米,高56厘米。船上塑制了150多个现代各族人民的形象,人物虽高不过2.3厘米,却眉目清晰,各显风姿。《大龙船》问世后,不仅轰动了整个瓷坛,而且震惊了国内外,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称赞。《大龙船》作为我国的国宝之一,现陈列在景德镇陶瓷馆内。1960年田汉到景德镇观看了曾的作品后,挥笔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赞诗,诗曰:“禹鼎凌烟笔意殊,曾家绝技蜚瓷都”。1959年曾龙升被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副主席、景德镇美协主席等职。
  江思清江西省波阳县人,生于1902年,卒于1960年,民国后期至建国初期著名的陶瓷理论工作者。他编著的《景德镇瓷业史》一书,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54年江思清人景德镇陶研所工作,此后他与其他同志合写并出版了《景德镇陶瓷史稿》、《中国的瓷器》、《窑变观音》、《解放前景德镇瓷工运动》等论著。
  余翰青号拙翁,江西省乐平县人,生于1902年,卒于1987年,景德镇绘瓷名家。余氏擅长绘画粉彩花鸟及蛙类。30年代,曾在瓷戎面上绘画双蛙,并作微书。50年代,入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
  刘雨岑又名雨城,安徽省太平县人,生于1904年,卒于1969年,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绘瓷名家。刘氏18岁在江西波阳陶业学校毕业后来到景德镇,从事陶瓷美术工作40余年。早年,他参加“月圆会”,是“珠山八友”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刘先生酷爱绘画花鸟,先后创作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花卉、禽鸟,其作品被许多中外崇拜者珍藏。他十分热衷于培养陶瓷美术新人,曾在“浮梁县立陶瓷职业学校”、“珠山国瓷艺专”、“东方艺专”任教,培养出一大批陶瓷美术新秀。1955年他调入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工作。在研究所工作期间,又创作出一批批优秀新作。他的许多作品被《景德镇陶瓷选集》、《中国陶瓷景德镇彩绘瓷器》等大型画册及全国各报所选登。他首创的“水点桃花”技法,为景德镇粉彩装饰开辟了一条崭新道路。1960年我国著名戏剧家田汉在景德镇参观了刘雨岑的作品后,题《赠刘雨岑先生》一首,诗曰:“南枝如雪馥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1959年,刘雨岑获陶瓷美术家称号。建国后,他先后担任过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市陶瓷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任相仁江西省丰城县人,生于1905年,卒于1960年,民国后期至建国初期的制瓷高手。任氏善利薄胎。1930年他首创薄胎八角碗,为瓷苑增添一颗璀灿明珠。当年,汪野亭、王大凡、刘雨岑等绘瓷名家及广州、上海、美国的瓷商都纷纷争购他制作的薄胎八角碗。1955年,任相仁进入景德镇市国营试验瓷厂,年底调入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一直从事利坯工作,后被任为利坯研究员。
  杨海生别名海味子,江西省丰城县人,生于1922年,卒于1970年,民国后期至建国初期镂雕、浮雕名家。民国后期,他制作的各种花插、花架、花蓝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建国后,入景德镇陶研所继续从事捏雕、镂雕、浮雕工作,精心设计和制作出许多珍品。1959年,杨海生被评为陶瓷美术家。

知识出处

景德镇陶瓷古今谈

《景德镇陶瓷古今谈》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景德镇陶瓷古今谈》主要描写了景德镇从古至今陶瓷的工业发展历史,工业经验和陶瓷销售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邹如圭
相关人物
毕伯涛
相关人物
王大凡
相关人物
徐播生
相关人物
张志汤
相关人物
方云峰
相关人物
王步
相关人物
刘仲卿
相关人物
戴亮侪
相关人物
潘庸秉
相关人物
曾龙升
相关人物
江思清
相关人物
刘雨岑
相关人物
任相仁
相关人物
杨海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