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原料生产篷勃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陶瓷古今谈》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907
颗粒名称:
原料生产篷勃发展
分类号:
TQ174.6
页数:
7
页码:
170—176
摘要:
景德镇陶瓷原料生产篷勃发展:基地建设逐步加强。开采方式不断更新。勘探手段焕然一新。坯料配制更为科学。釉料配方逐步改进。制备工艺不断进步。
关键词:
陶瓷工业
原料生产
内容
解放40多年来,景德镇的陶瓷原料开采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基地建设逐步加强。40多年来,先后投资改建、扩建和新建了一批制瓷原料生产基地。一是投资扩建了浮东瓷石矿。浮东瓷石,亦称釉果,为石灰质釉。矿山位于景市浮梁县瑶里乡境内,该矿开采历史甚久。解放初期,国家投资在这里扩建了二矿区和三矿区。浮东矿瓷石以青水下的最佳。直到本世纪60年代,这里仍在大规模地进行开采。后来烧瓷的燃料由柴改为煤,石灰质釉被长石质釉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该矿规模便骤然缩小,产量大幅度下降。这个矿后来并人了景德镇市瓷土厂,现为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原料总厂所属的一个小型矿区,年加工釉果300吨左右。二是投资改建了浮南瓷土矿。矿山位于距市22公里的湘湖乡东流村。该矿于1873年开始开采。解放后,于1951年转为国营并投资对其进行了改造。现在这里的瓷石已接近采完,但在其附近的坳岭又发现有瓷石矿藏,现已开始开采。三是投资兴办了余干瓷石矿。景市于1953年1月投资在余干县梅港乡境内办起一个瓷土厂,当时厂名定为余干县瓷土制造厂,隶属景德镇瓷土制造公司。1954年更名为余干县老虎口瓷土矿,1957年易名余干瓷石矿。1954年7月至1964年9月该矿曾一度改隶余干县。1964年10月至1969年11月改隶江西省瓷业公司。1969年12月至1973年8月划回余干县管理。1973年9月至今,一直隶属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经勘探,该矿的瓷石储量为220万吨。1953年至1990年,这个矿共产瓷石31.3万吨。四是投资改造了三宝篷瓷石矿。矿山位于距市区不到10公里的竟城乡三宝篷村。该矿开采历史悠久。建国后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原料总厂在此设立了三宝篷矿区,并投资对其进行了改造。这个矿年开采瓷石6000吨,加工瓷土2000吨。三宝篷瓷土,是制作大件产品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制作大件产品,如果坯料中没有加进它,烧出的产品就会“过缸”(发裂)。五是投资改造了陈湾瓷石矿。矿山位于景德镇市鱼山乡境内。该矿开采的历史颇长。建国后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在此设立了陈湾矿区,许投资对它进行了改造。陈湾瓷石的开采、加工仅为该矿区生产的一部分,现年产瓷石1000吨左右,加工瓷土700吨左右。六是投资改造了星芦矿。矿山位于距景德镇市150多公里的星子县境内。矿体分布在海会桥以南,赵家、七井以西,耀顶山以北,五家岭以东。早在1808年以前,这个矿就已开采。建国后在该矿的基础上组建了国营星芦瓷土矿,并投资对其进行了改造。1960年江西省地质局916大队赴现场进行了勘探,勘探结果表明,这里的高岭土总储量为260万吨。近年来,该矿年产高岭土1.6万吨左右。七是投资建设了大洲瓷土矿。1958年景德镇大搞以瓷代钢和工业用瓷,高岭瓷土一时供不应求。为适应瓷业生产的需要,开始在浮梁县黄坛乡筹建大洲瓷土矿,1959年建成投产。该矿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经勘探,精矿储量为45万吨,先后开采的有茅山、黄土岭、龙潭、青山排、沙帽、板坑、沙阳、小岭7个矿区。1961年因瓷土质量差而一度下马。1963年恢复生产。1969年因在矿区附近建造大洲水电站而再度下马。1972年又恢复生产。为提高瓷土质量,该矿后来采用了双水分离工艺,使瓷土细度大为提高,达到99.5%。1963年至1990年,这个矿共生产高岭瓷土14.9万吨,为生产高岭瓷土的主要基地之一。八是投资改造了枫源瓷土矿。矿山位于乐平县枫源村与白塔之间。该矿开采历史久远,全盛于明代,以后几经兴废。1958年景市在这里办起了十里岗瓷土厂(又名枫源瓷土矿),并投资对它进行了改造。经勘探,这个矿的瓷土总储量为180万吨,至1985年底已开采38万吨。该矿产的不是纯高岭土,这种瓷土只能用于烧制普通瓷。九是建设了抚州瓷土矿。“文化大革命一前,景德镇陶瓷生产所需的高岭瓷土的原料基地仅有星芦瓷土矿(年产量15000吨)和大洲瓷土矿(年产量8000吨),两矿年产量合计为23000吨。1965年,景德镇市制订的十年(1966年~1975年)发展规划中要求,到1975年景瓷年产量要达到3亿件,年需高岭土3万吨,。按照规划要求,高岭土的供需存在着明显缺口。为填补这一缺口,1965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I临川县云山乡建设抚州瓷土矿。经过几年的建设,于1969年建成投产。经勘探,该矿高岭土精矿储量为40万吨。1969年至1990年,这个矿共产高岭瓷土80100吨,为发展景瓷生产作出了贡献。十是投资新建了柳家湾瓷石矿。至1969年,浮南矿的瓷石资源已不多了,急待开采新矿接替。为寻找新的矿源,我和市瓷土厂党委书记带领技术人员前往柳家湾找矿,通过槽探,发现该区拥有质地良好的瓷石。后经钻探,探明这里的地质储量为40万吨。于是陶瓷工业公司决定在此建矿,当年动工兴建,于1972年竣工投产。这些年来,年产量大都在2万吨左右。此外,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于1982年投资在景市寿安乡开发了宁村瓷石矿,列为原料总厂的一个矿区。这里的地质储量为330万吨,近年来年产量一般在2万吨上下。
解放后,虽然改建、扩建、新建了上述这些瓷土矿,从瓷土的产出量来说,可以满足瓷业生产的需要了,但质量尚不能适应上高挡瓷的需要。现有的加工方法,只能搞“通粉”,还不能搞“精粉”。以大洲、宁村两矿产的瓷土为例,经测定,大洲矿产的瓷土2儿以下的仅占8.6%,宁村产的瓷石粉2p以下的仅占10%。而国外名牌瓷小于lu(微米)的已占46.7%。由于景德镇产的瓷土可塑性差、易变形,因而影响了阳模压坯的推广,这是上高档瓷的一大障碍。但值得高兴的是,轻工业部对景德镇的陶瓷工业十分关心,已将加强景市瓷土生产基地建设列入了“八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因此说,这方面的问题可望得到解决了。
在建设制瓷原料基地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也出现过一些失误。例如:在建设余干金鸡岭瓷土矿时,其时仅在地面表层取了一些样,分别拿到为民瓷厂、红星瓷厂作了小:型试验,就匆匆予以肯定。于1965年9月正式动工兴建,到1966年7月,共耗用资金298万元。当时取出矿石交由为民等瓷厂试用,试用结果表明,矿石溶点太低,泥坯易裂,制品变形。1967年12月,省陶瓷工业公司决定停止开采。这一失败所得出的教训是:(一)不可忽视氧化钠的含量,一般要求应小于或等于1.5%;(二)瓷石的化学成分要注意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变化;(三)取样应有代表性,要注意横向和纵向的变化。
开采方式不断更新。1964年以前,开采瓷石打钻、爆破仍靠手工,井下运输仍靠人力,矿内照明仍靠矿烛,排水仍靠人工,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不安全,经常发生事故,而且工效极低。1964年后,瓷石开采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现在,开采已以压风机、凿岩机取代了手工,井下运输已由轻轨矿车取代了人力,矿内照明已由电灯取代了矿烛,排水已由水泵取代了人工,通风已由自然通风改为了抽风机通风。随着瓷石开采方式的进步,工人劳动强度大为减轻,工伤事故大为减少,生产效率大为提高。60年代以前,高岭土开采、淘洗均仍靠手工,这种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回收率低。60年代以后,陆续以机械采矿、水力淘洗取代了手工作业。改进后,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而且使回收率提高30%左右。
粉碎条件日渐改善。解放初期,占瓷用原料总量70%以上的瓷石粉碎仍靠水碓。沿东河、西河两岸一路下来有许多水碓。经粉碎、淘洗、做墩、自然干燥后,用小船或竹筏运往市区。但后来农村兴修水利越修越多,支流溪水大部被储入了水库,加上森林砍伐过量,有的植被遭到破坏,致使支流干枯,河水骤浅。这样,长期以来形成的靠水碓粉碎、河流运输的传统做法就难以为继了,不但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连维持刚解放时的陶瓷生产水平都保证不了,这就逼着人们非另辟新径不可。从1954年起,开始改用机碓,它的原理同水碓相似,只是以柴油机为动力,并将分散作业改为集中洚业,由沉淀脱水改为机械压滤,由手工制作改为机械制作。1956年至1957年,国家曾拨款20万元在老鸦滩建成机碓265支,使用机碓后,不仅提高了粉碎效率,而且有效地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1957年,市瓷土厂又引进了雷蒙机粉碎设备。使用雷蒙机粉碎,优点是加工能力增大,生产占地面积缩小;缺点是它所粉碎的瓷石细度达不到制瓷工艺的要求,干粉除铁末过关。为提高雷蒙机的粉碎细度和解决除铁问题,市瓷土厂组建了一个原料粉碎车间,以雷蒙机作“中碎”设备,球磨机作“细碎”设备。这个车间投产后,从质量上说,基本上满足了当时瓷业生产的需要,但细度仍未达到规定标准。为进一步提高粉碎细度,陶瓷工业公司于1966年底又把对雷蒙机的改造列为技改的项目之一,组织力量攻关,经过反复试验,终f1967年5月攻下难关,使雷蒙机粉碎细度达到了规定标准。现在,雷蒙粉碎已成为景德镇石类原料粉碎加工的重要方式,用此种工艺粉碎的瓷石粉(亦称雷蒙粉)占瓷石加工总量的80%以上。
勘探手段焕然一新。过去,因无先进的勘探手段,故开采瓷矿带有很大的盲目性。1976年以前,为探明景市制瓷原料的资源情况,采取组织当地力量和聘请建设部地质队、江西省地质队、江西省地质局916大队等专业地质勘探力量的办法,先后到各处进行了认真的勘探,基本查明了景市制瓷的原料资源。为进一步做好制瓷原料的勘探工作,景市于1976年成立了景德镇市地质队。该队共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54人,拥有专用设备27台,具有从地质勘探、设计、施工到提交地质化验分析成果报告的能力。“七五”期间,这个队先后完成了《宁村瓷石矿区勘探报告》和《景市画眉垄瓷石矿段勘探报告》,共提供瓷石矿储量499.7万吨,为发展景瓷生产作出了贡献。
在制瓷原料开采事业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制瓷原料的精制工艺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坯料配制更为科学。解放初期,景德镇制坯原料配制与民国时期大致相同。从50年代中期起,烧瓷的窑炉开始由柴窑改为煤窑,烧瓷的燃料开始由松柴改为煤炭,至此,原来的坯料配方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为寻求新的坯料配方,从50年代中期开始,陶瓷科技人员进行了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一种适合煤窑烧成的配方,采用新配方后,在煤窑中同样烧出了较好的瓷器。新的配方虽然研制出来,但其时本地产的长石又远远不能满足瓷业生产的需要,为寻找长石矿源,景市的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可没少下苦功!记得当时我也曾参加了找矿。一次是1961年4月,我和陶瓷工业局副局长从东埠出发,徒步翻过两座大山找矿,因中午未吃饭,到下午饿得连走路也走不动,直到断黑才好不容易走回到东埠。另一次是1964年,我和王树衡到渭水公社时,听人说当地有长石矿。听到这个好消息,我俩高兴极了,连早饭也顾不上吃,马上出发,翻山越岭去找矿。后来在广大干部、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下,终于在多处找到了长石矿源。虽然找到一些矿源,但数量仍满足不了瓷业生产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便从外地购进一部分长石,以弥补本地长石之不足。近些年来,陶瓷科技人员又研制出一些新配方,使瓷器的内在和外观质量进一步提高。
釉料配方逐步改进。解放初期,景德镇制釉仍采用“釉果+釉灰”的旧法。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烧瓷窑炉和燃料的改变,原来的釉料配方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烧出的瓷器釉面会大面积地产生吸烟缺陷(因煤炭中含硫较高,加之灰釉中含钙,故易吸烟)。为寻求新的釉料配方,从50年代中期开始,陶瓷科技人员进行了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一种以长石代替釉果加氧化锌、滑石粉的新配方,使用这类新的配方后,煤窑烧出的瓷器釉面不再大面积地产生吸烟缺陷了。1982年,景德镇市的陶瓷科技人员,经过反复试验,又研制出一种新配方。使用这种配方后,不仅进一步降低了釉的熔融温度,节省了燃料,而且还增加了瓷釉的光泽度。此外,柴窑改为煤窑后,为了使煤窑也能烧出较好的青花瓷和青花岭珑瓷,陶瓷科技人员又研制成功一种新配方。采用新配方制出的釉料,称青釉。这种青釉,主要施于青花瓷和青花玲珑瓷上面。 制备工艺不断进步。解放初期,坯料制备仍沿用旧法,淘泥、练泥全靠手工。50年代中期,在市郊曹家岭建起一家瓷土厂。起初,该厂采用的是锷式破碎机、双轮粉碎机,搞的是壬辗。后由于灰尘太大,又改为湿辗。1959年5月4日,宇宙瓷厂建成两组土洋结合的大型水簸池,每天可精制原料3万公斤,只须陈腐一段时间就可用于制坯。宇宙瓷厂的这一革新,很快就在全市推广开来。“文化大革命一中曾使用过雷蒙机,按配比将瓷石、高岭土一道投入机内粉碎,粉碎后便送各瓷厂直接使用。因全市使用的都是同一配方,故不能适应多品种、多窑型的需求。再往后,各瓷厂又陆续采用了单一粉,自行配方,再通过球磨机、泥浆泵、榨泥机、真空练泥机进行加工。当初球磨机使用的球子是用瓷土烧制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就地取材,缺点是球子的硬度不行,不耐磨,虽然制作它的配方同制瓷的配方相同,但经过焙烧的瓷粉被磨人坯料后,会影响坯料的可塑性。于是后来就改用了质地坚硬的大连鹅卵石,一直用至今日。开始做的练泥机,真空度怎么也达不到要求,后来还是从国外引进几台,才解决了问题。此后技术人员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自己也生产出了比较先进的真空练泥机,不仅供本市各瓷厂使用,而且还有部分产品出口。从1980年开始,宇宙、为民、红星等瓷厂为了适应生产高档日用瓷的需要,在对现有装备工艺进行改革的同时,还引进了一部分国外的先进设备。经过消化吸收,本市的陶瓷机械厂也制出了一部分比较先进的设备,有的还达到了国外同行业的水平。
知识出处
《景德镇陶瓷古今谈》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景德镇陶瓷古今谈》主要描写了景德镇从古至今陶瓷的工业发展历史,工业经验和陶瓷销售等内容。
阅读
相关机构
景德镇市瓷土厂
相关机构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