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景德镇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759
颗粒名称: 三、加快景德镇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分类号: F590.3
页数: 5
页码: 178—182
摘要: 抓住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明确抓好景区升级、强化市场开拓、深化配套开发,规范旅游服务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在操作上,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景点建设为重点,以旅游营销为关键,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大投入、大营销推动旅游大发展,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明确各项定位: (1)景德镇城市形象定位:世界瓷都、艺术之城、千年名镇、.生态家园。 (2)景德镇旅游功能定位:旅游集散中心,国际旅游名胜地,陶瓷购物天堂,特色历史文化与优美自然生态之旅最佳目的地。 (3)县(市、区)旅游发展定位:瓷源浮梁,古镇珠山,绿色昌江,多彩乐平。
关键词: 旅游 旅游发展 景德镇

内容

(一)旅游产业的制约因素及发展思路
  1.制约因素
  硬件方面,全市缺乏具有震撼力的景点,景点的后续建设和产品深度挖掘不够,尤其是陶瓷文化特色挖掘得还不够;酒店品质品牌尚有差距,城市住宿设施的品牌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旅行社规模普遍偏小,缺乏符合旅游购物要求的标准化购物商场,地方特色旅游配套项目开发不足;铁路交通等级低、速度慢,到达站点少,航空交通到达城市少。
  软件方面,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旅游市场开发机制,客源细分市场研究开发不够;旅游主管部门没有抓手和载体,部分景区景点机制有待创新,旅游协会作用还需加强;旅游产业发展氛围还不够浓,大旅游格局尚未形成。
  2.发展思路
  抓住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明确抓好景区升级、强化市场开拓、深化配套开发,规范旅游服务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在操作上,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景点建设为重点,以旅游营销为关键,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大投入、大营销推动旅游大发展,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明确各项定位:
  (1)景德镇城市形象定位:世界瓷都、艺术之城、千年名镇、.生态家园。
  (2)景德镇旅游功能定位:旅游集散中心,国际旅游名胜地,陶瓷购物天堂,特色历史文化与优美自然生态之旅最佳目的地。
  (3)县(市、区)旅游发展定位:瓷源浮梁,古镇珠山,绿色昌江,多彩乐平。
  力争到2015年,景德镇市旅游经济总量实现新的跨越,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次达到27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81.39亿元,其中境外游客达40万人次,旅游创汇1.7亿美元。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15~18家,重点打造御窑、古窑、瑶里景区,实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星级饭店39~45家,实现五星级旅游饭店零的突破,旅行社36~40家。旅游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旅游发展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二)实施战略
  (1)品牌化战略。当今时代是一个品牌时代,旅游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品牌经济,旅游业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因此,景德镇要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创建旅游经济强市,就必须充分发挥“陶瓷文化”特色与优势品牌的带动作用,并不断以陶瓷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休闲文化丰富品牌内涵,牢固确立景德镇旅游在江西省和全国陶瓷文化旅游品牌中的龙头地位。
  (2)产业化战略。旅游产业仅凭“政府行为”、“门票经济”、“数量模式”很难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景德镇旅游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通过旅游产品的提质、服务设施的完善、产业结构的优化、休闲环境的营造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全面建设以陶瓷旅游为核心的综合化产业体系,促进旅游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精品化战略。按照陶瓷文化旅游“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发展要求,遵循客源市场“个性化、体验化、休闲化”的需求导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特色旅游线路开发为重点,努力创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市场、有效益的旅游精品。
  (4)差异化战略。要创新发展理念,借助现代手段,突出自身特色,以陶瓷文化为引擎,着力打造陶瓷与生态两张牌,立足市场统筹谋划,优化旅游要素配置,构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实现赣东北旅游圈,六山四城两湖两村旅游区的差异化发展。
   (三)多项举措发展旅游产业
  景德镇紧紧抓住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机遇,突出文化观光、休闲度假、陶瓷创意三大特色,抓好景区提升、旅游招商、市场开发、配套产业、规范服务五大工程,积极培育发展新型旅游产业。
  (1)深度挖掘景德镇陶瓷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镇(村)、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文化旅游资源,展示文化魅力,提升旅游价值。引进国内外知名创意公司、文化企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瓷都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
  (2)推动御窑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以御窑为中心的陶瓷文化景区,继续深化古窑景区、湖田民窑博物馆、吊脚楼综合开发建设,推动建国瓷厂、艺术瓷厂周边联动开发;打造以瑶里为重点的生态休闲度假景区,推动高岭申报世界矿山公园,开发五华山景点,增强瑶里景区吸引力,把瑶里打造成为苏浙赣皖著名的自驾游基地,推动沿线农村旅游景点建设;打造以陶瓷创意产业园为龙头的创意体验基地,抓好几个有代表性的陶瓷创意、制作体验、陶艺研修游示范基地建设,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打造以景派建筑为代表的古镇风貌旅游,重点抓好三阊庙古街和古码头修复、彭家弄改造、中山北路仿古街整治等工程,推进古县衙旧城复原,深度开发茶文化体验游项目,依托名人诗词、名人传说、典故等,挖掘现有景区文化内涵,增强景区景点吸引力。
  (3)精心包装策划旅游项目。结合环鄱阳湖生态经济,策划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在项目形象定位、品位展示、特色体现、环境等方面进行包装和策划,制订项目市场推广方案。对商业性强的开发项目、旅游接待实施项目、资源开发项目分门别类,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
  (4)争取政策支持。国家旅游局将《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区规划》纳入国家旅游发展战略,这是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8个子规划中唯一一个由国家部委编制的专项性规划。这为景德镇争取旅游项目支持,加强与鄱阳湖生态旅游区范围内重大旅游项目对接创造了良好条件。
  (5)主动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对重大旅游项目的引进,参照重点工业项目,实行相应的奖励政策。主动融入全省旅游招商工作,特别是加强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对接与互动,引导各类资金投入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产业整体质的飞跃。
  (6)建立政府与旅游企业共同开发的机制。在加大景德镇城市整体形象宣传的同时,引导和发挥旅游企业的作用,重点宣传景德镇的旅游产品,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旅游企业与政府协同推介景德镇旅游的互动机制,发挥旅游协会在市场开发和推荐中的作用。
  (7)强化旅游营销活动。加强客源市场分析研究,建立营销网络,针对有潜力的客源市场,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完善旅游信息网络,推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建设,建立健全旅游统计体系、旅游资源共享机制、旅游信息调查制度和假日旅游预报制度。对旅游企业进行营销考核奖励。
  (8)精心做好旅游创意,加强营销策划。综合运用各类媒体,如户外平面广告、旅游网站、周边省级卫视旅游广告联播等,高标准立体推介景德镇的旅游,展示景德镇旅游新形象。同时,借助其他手段,如创办旅游杂志、制作旅游专题片、创作旅游宣传歌曲等,展示景德镇旅游形象。使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得双赢。
  (9)加强环鄱阳湖区域旅游合作与互动。与南昌、九江、鹰潭、上饶、井冈山等地区的联合,辐射赣浙鄂皖,对接长、珠、闽,加大与韩国、日本、港澳台市场的对接,抓住两岸扩大交流的难得机遇,大力发展对台旅游。
  (10)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及各项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引导各旅行社集中在中心内办公,打造旅游超市。在中心内建设大型综合性购物商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11)建设特色酒店。突出陶瓷文化魅力,打造一批有影响的陶瓷文化主题酒店。除了在装修上充分体现陶瓷元素,更重要的是突出陶瓷文化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设计主题活动,与宾客互动,使文化和酒店的经营融为一体。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档酒店,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对现有星级酒店进行“加星、扩容、升级”。
  (12)开发新的娱乐项目和特色食品。开发夜间娱乐项目,如陶艺创作、地方戏曲、综艺晚会、游园会、夜游昌江等,丰富游客夜间娱乐生活;开发地方特色美食,引导建立美食一条街(夜市);梳理规范独具景德镇地方特色的菜系,打造景派菜谱,并尝试在全市扶持若干家旅游餐馆,主推景派菜谱上的美食;深度开发景德镇的地方食品,如乐平狗肉、桃酥、饺子粑、碱水粑等,开发真空包装食品,便于游客携带。
  (13)加强旅行社和旅游专业队伍建设。加大旅行社资源整合力度,引进国内有实力的大型旅行社,组建大型旅游集团,加速对景德镇市现有旅行社兼并重组,解决旅行社小而散和各自为政的问题。加强旅游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引进一批优秀旅游专业人才,充实旅游管理队伍。加强专业导游的培训工作,逐步完善院校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旅游教育培训体制,稳定一批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尝试导游派遣制度,规范导游管理。注重培养地方导游(景点讲解员),解决景点导游不足的问题。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的编辑出版,是景德镇地方史志的又一重要资料,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山水、生态、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宜居之城。景德镇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就把陶瓷做成了世界性的大产业,被英国的李约瑟博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工业城市”。《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以我国现有各类建制市为单位设卷,既记述每座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又从城市功能定位、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管理、公共设施、建筑、交通、服务、教育、文化、环境、历史遗产保护等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展望发展远景。每卷书的内容大致由这座城市的历史尤其是当代历史的回顾、城市建设中的问题研究,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等三大部分组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