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市广场建设与园林绿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742
颗粒名称: 四、城市广场建设与园林绿化
分类号: TU985.14
页数: 6
页码: 98—103
摘要: 城市广场建设与园林绿化主要描述了景德镇广场建设;城市绿化的相关介绍。
关键词: 城市广场建设 园林绿化 景德镇

内容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和活动性的开放空间,因此常被誉为城市的“客厅”。 城市广场最终是城市居民的广场。城市广场的布局、空间规模及其美感、愉悦感都要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活动需求为衡量标准。以人为本是城市广场的最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城市广场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理念。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而且是城市历史文化、自然艺术美的融合,文化特色是城市广场的灵魂。景德镇城市广场建设注重以历史文化为背景,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和地势地貌特点,突出地方文化,充分挖掘陶瓷历史文化底蕴,使其成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展示的舞台。在广场建设中,注重从改善生态环境,选绿选林选景,给人们创造靠近自然、品味自然、感悟自然的机会。
   (一)广场建设
  1949年以前,景德镇没有城市广场,市区内也没有像样的园林绿化景观。20世纪70年代,市中心只有一个简陋的足球场,用于开运动会和群众集会。2000年以后,景德镇市更新改造城市面貌,发展旅游业,建设宜居城市,城市园林绿化得到迅猛发展,并多次被评为全国及省级绿化先进城市。同时,加大对城市广场改造和建设的力度,在城市中心和人口密集区,先后建成了人民广场、昌江广场、景岚苑广场、昌河广场等几个大型休闲广场,总面积11.3公顷,在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使之成为景德镇城市建设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人民广场是景德镇的地标,处市中心最繁华、人口密度最大的商业地带,曾经是体育运动场,位于珠山路、广场北路、莲社北路等9条道路交汇之处,占地27000平方米,有“九龙戏珠”的美称。2002年1月,经改造建设及绿化后,成为景德镇第一个休闲广场。 休闲广场建有面积为532平方米的花坛,15668平方米的绿地,360株名木古树,这些自然景色把广场点缀得美丽和充满生机。广场中央设有彩色音乐喷泉和水幕视频投影,给景德镇的夜色增添了无穷的情趣与魅力,观景台上10尊栩栩如生的艺术铜雕,将景德镇千年窑火的辉煌历史与传统的制瓷工艺无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瓷韵、瓷魂的感染力。广场周围人行道上的16根灯柱,第一次尝试以青花瓷器为材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美感。此后,景德镇所有道路的灯柱便一发不可收拾地使用了瓷柱,给瓷都增添了独特韵味。昌江广场是一座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公共设施。2003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是景德镇市面积最大的一座休闲广场。昌江广场把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风格与现代广场建设风格融为一体,建设细节上充分展示了中国园林文化、石雕艺术和景德镇的陶瓷特色,成为一座方便百姓休闲的景观工程。 绿地是昌江广场的主要景观,总面积33600平方米,采用起伏式的建园手法,使绿地造型更加贴近自然。绿地内栽种了桂花树、樟树等各种乔木694棵,黄杨、红花〓木等灌木数万棵,还有盆景和草地,湖、渠、桥、榭,雕石彩灯,整个广场草坪、鲜花、翠竹、绿树构成了一幅美丽图画。2856平方米的健身场地上,安装了各式运动器材,使这里成为广场最热闹的健身场所。 在广场旁边,建设了2834平方米的商业街、管理房、公共厕所等,构筑一个为广场服务的体系,本着“以场养场”的原则经营这片步行街,开创市政公用行业走市场化运作的先河。 景岚苑广场定位为文化休闲类广场,2004年7月18日建成,主要由绿化、硬地和水系三大元素构成。广场绿地面积就达8000多平方米,植有银
   ▲人民广场改造成休闲广场后的夜景杏、罗汉松、樟树、桂花等;4900多平方米的铺装硬地和1100多平方米的水系是构成景岚苑广场的另外两大元素。
  在景岚苑的北大门前耸立着六根取名“圆梦”的石雕文化柱,勾画出具有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史的中华民族从奔月到飞天梦想的实现,同时与六O二直升机研究所的企业文化紧密结合,艺术地再现于石雕文化柱之中。
   ▲广场瓷工铜雕 景岚苑广场建有喷泉、灯光和瀑布等设施,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专用健身场、卵石铺就的健身路、楼台亭阁、小桥流水则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广场的设计和建设上,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契合了景岚苑广场休闲的定位。
   (二)城市绿化 绿是水之源,城之魂。景德镇市遵循历史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原则,注重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坚持以山水、园林、生态为特色,将陶瓷文化融入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在制定《景德镇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同时,确保全市周边防护林地面积,并有计划地将其改造为城市风景林地,让市民有更多的休闲游憩场所。通过对建成区内各主要道路和重点地区的改造整治,以及拆墙透绿、规划建绿、拆违还绿、空地插绿等手段,实现了“黄土不露天,绿色满街头”的城市景观,提升了城市形象。
  2000年以后,景德镇以拉大城市建设框架为契机,先后在市昌江大桥东头、新桥桥头、昌南大道路口、沃尔玛购物广场、六O二所桥南头西侧等十几个地段建设了近10多万平方米的街头绿地,并在沿江两岸风光带和人民广场、昌江广场、景岚苑广场、昌河广场等几个大型休闲广场进行绿化美化。
  2004年,制定并实施了《景德镇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规定》,要求新建居住区绿化率不低于30%,其中居住小区按居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平方米;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不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的工厂不低于3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防护林带;学校、医院、疗(休)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不低于35%;城市主干道应达20%以上。在城市的改造建设中严格按《规定》要求,对莲花塘、云门公园、陶瓷博览区、森林公园等处的原有林地严格保护,区内建筑原则上只拆不建。
  2007年开始,实施园林绿化,分批对城市主干道绿化进行了重点改造和补充,在迎宾大道、高岭大道、昌南大道、金岭大道等路段均增设了道路绿化隔离带、人行道绿化岛。先后对西市区原防护绿地(常绿阔叶林)进行改造,在生态园、紫晶岩风景区增建了游步道、景观亭等设施。新建的道路中,本着“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原则,使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达标率达到83.6%0
  2008年,绿化工作思路为以道路绿化建设为骨架,广场、风景区、一江两岸绿化为重点,各单位、小区、庭院绿化全面提高。新建梨树园等10多个市级园林绿化小区,六O二所等3个省级园林绿化达标小区。在江西省率先出台了城建“绿线”,让出黄金地段建造绿色走廊。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153.6公顷,绿地率达43.2%;园林绿化覆盖总面积达332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5.5%;公共绿地面积达611.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5平方米,形成了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名列江西省11个地市中第1位,并和宜春市一起在全省率先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2009年,全市园林绿化覆盖总面积332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5%,绿地率4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5平方米,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绿化达标单位95家,占总数的72%;园林化单位81家,占61.4%。新增3个省级绿化达标小区、2个省级绿化模范单位、1个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一个全国绿化模范先进集体。一个独具瓷都特色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已经展现在人们眼前。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的编辑出版,是景德镇地方史志的又一重要资料,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山水、生态、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宜居之城。景德镇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就把陶瓷做成了世界性的大产业,被英国的李约瑟博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工业城市”。《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以我国现有各类建制市为单位设卷,既记述每座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又从城市功能定位、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管理、公共设施、建筑、交通、服务、教育、文化、环境、历史遗产保护等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展望发展远景。每卷书的内容大致由这座城市的历史尤其是当代历史的回顾、城市建设中的问题研究,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等三大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