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门类工业共同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729
颗粒名称: 二、多门类工业共同发展
分类号: F427.56
页数: 5
页码: 29—33
摘要: 多门类工业共同发展主要描述了景德镇小三线建设与其他新兴工业发展;陶瓷及其他工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以陶瓷企业为重点深化改革等相关情况介绍。
关键词: 工业经济发展 景德镇

内容

1949年,景德镇全市只有2台破烂不堪的皮带车床,发电设备装机容量仅有160千瓦,年发电量20万千瓦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至1964年全市除陶瓷工业外,机械、建材和街道工业也有了发展,工业企业总数达282个。工业动力机械总功率达1.6万千瓦,金属切割机床达296台。“一五”期间(1953~1957年)全市新增工业固定资产666万元,仅1964年就新增754万元,这些变革与发展,为景德镇市建成江西省重点工业城市奠定了初步基础。
   (一)小三线建设与其他新兴工业发展 按照国家战略布局,南京、上海等地的一批中央部属、省属电子和制药工厂作为小三线建设,迁来景德镇市,一批新的机械、建材、化工、食品、包装、电力、煤炭等工业企业,也相继建成,逐步形成了以陶瓷工业为主体,电子、机械、医化、食品、建材及采矿业等多门类工业结构。
  1965~1970年电子工业有原四机部所属南京七一四厂的部分车间先后迁至景德镇市,创建了九九九厂、七一三厂、八五九厂、八九七厂、六O二厂,并由七一四厂在景德镇包建七四O厂,由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在景德镇兴办江西无线电学校,后改为四三二一厂,原四机部驻沪物资供应办事处在景德镇包建八OO库(站库合一的闽赣物资供应管理站)01969年邮电部景德镇电信瓷厂调整产品结构,改名为电信总局五二三厂。遵照华东局新兴工业布点精神,景德镇市还先后创建半导体厂、无线电厂、三六无线电厂、元件一厂、元件五厂,及后来创建的无线电二厂。电子企业共有15个,固定资产原值1.88亿元,职工12922人,其中技术人员1498人。主要产品有广播通信设备、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电子钟表、通讯设备、袖珍计算器、收录机、电子琴、电真空器件、陶瓷元器件、可变电容器、电位器、继电器、铝钽电解电容、半导体器件(锗管、硅管)、软磁铁氧气磁芯磁棒等60余大类1500个品种。 机械工业先后有1969年航空工业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分迁来的昌河飞机制造厂,1970年东北东安机械厂分迁来的乐河机械厂,1970年始建的景波机械厂。1966年省机械厅在乐平筹建的为民机械厂。地方机械企业先后新建了印刷机械厂、气门厂、第一机床厂(后改制冷设备厂、华意电器总公司)、农机厂和螺丝厂(后两厂合并为高压紧固件厂)、减速机厂、电机厂、陶机厂、仪表厂、变压器厂、包装容器厂、五金厂、南湖机械厂等,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达20多家。主要产品有直升机、微型汽车、摩托车发动机、操舟机、印刷机械、制冷设备、高低压电瓷电器、氧化锌避雷针、工具磨床、木工电机和普通电机、减速机、汽摩配件和各种陶瓷机械设备。 医药化工工业先后有上海包建的黎明制药厂和东风制药厂,主要生产磺胺药、抗菌素及化工原料药,两厂都是江西省医药行业骨干企业。此外还有中成药厂和生化药厂。景德镇市、乐平县还分别新建了两个小化肥厂。
   瓷用化工厂是国内唯一的陶瓷装饰材料——花纸、金水、颜料三大产品齐全的生产厂家。1970年开始,江西省还在乐平筹建大型企业——江西维尼纶厂和江西电化厂。 建材工业发展很快,主要产品有建筑陶瓷、水泥、大理石、涂料、石灰、机制砖瓦、石棉瓦、内外墙和地面装饰材料、轻质石膏装饰等多种产品,成为景德镇具有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能源工业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巨大。1973年,组建了乐平矿务局,隶属省煤炭厅,统一管理沿沟煤矿、仙槎煤矿、涌山煤矿、鸣山煤矿、钟家山煤矿、桥头丘煤矿和小铁路管理处等10多个单位,年产煤达100多万吨。电力工业包括扩建了乐平电厂,装机容量7400千瓦;新建了景德镇发电厂,合并里村电厂,设计能力35万千瓦,1976年两台5万千瓦的机组建成投产。 其他工业如食品、包装、服装、造纸、塑料、皮革、小五金、木竹加工等工业都有一定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乡镇企业也加快了发展步伐。这期间,遭遇“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全市工业一方面新建了一批企业,另一方面也遭遇了严重破坏,特别是陶瓷行业被大砍、大拆、大转产。有的新建企业受“内乱”干扰,迟迟不能建成投产。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新建的企业加快投产,停产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开发新产品,企业积极扭亏。197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达61526万元,企业利税达7342万元。
   (二)陶瓷及其他工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 “六五”期间,陶瓷技术改造在以煤代柴和窑炉隧道化改造的基础上,投资8683万元,进行了以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为中心的技术改造。“七五”期间又投资2.06亿元用于陶瓷工业全面系统的配套改造。1987年,为民瓷厂以901万元中标国家项目,以4369万元引进德国全套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窑炉,建设高档日用瓷生产线。采用三元配方、喷雾干燥、等静压成型、二次烧成等新工艺,于1991年建成投产。此项目定名为景德镇瓷厂。该厂生产的高档日用成套瓷是景德镇陶瓷史上的大突破,轰动全国,轻工业部把这个项目作为样板厂,于1992年11月在景德镇举行了全国陶瓷行业的改组改造现场会。“八五”期间,国家又投资2.5亿元,对景德镇陶 ▲20世纪80年代,景德镇瓷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时建设的链式烘房。瓷进行第二期改造。 为了改变景德镇烧制陶瓷导致的环境污染落后状况,“六五”期间,国家投资近亿元,在景建设焦化煤气厂项目。投产后,景德镇逐步实现以气代替煤、油烧制陶瓷,烧煤的圆窑和隧道窑逐步淘汰,多年来的空气污染得到改善。 其他工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电子工业仅“六五”就投资1200万美元,从国外引进11项先进技术和设备。1979年华意电器公司从生产小台钻转产为生产制冷设备,1986年年投资1950万元引进意大利20万台家用冰箱生产线,仅用一年时间建成投产,1987年年利润就达2000万元,1988年利润达8000万元,只用一年半时间就收回投资的5倍。“八五”期间又投资4亿多元,引进美国技术,澳大利亚设备,建成全国最先进的无氟压缩机生产线。之后扩大家用冰箱生产能力到60万台,压缩机到500万台。昌河飞机公司经过十多年发展,已成为我国直升机、微型车生产基地,汽车产量从几万辆发展到20万辆,直升机10多架。
  1990~1995年,企业更新改造资金达262107万元,其中用于购置设备达153282万元。截至1995年,景德镇市工业企业达846个,工业总产值达到110亿元,其中机电产品达29亿元、化工产品达12亿元、非金属矿产制品达近10亿元、陶瓷制品达8亿元、纺织等轻工业产品达7.6亿元、食品加工达3.4亿元、采矿达3.8亿元、电力达2亿元。至此,景德镇市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建成。
   (三)以陶瓷企业为重点深化改革
  1995年,随着企业的改革深化,原来的个人经营承包等改革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陶瓷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贡献大,有的企业实现利润的96%交给了国家(包括所得税、调节税),企业无力更新设备,只能靠贷款,贷不到款就破旧设备勉强运行。加之退休工人比例大,年年有一大批新人就业,而一些乡镇企业的发展,又挤占了国营瓷厂的市场份额,陶瓷企业发不出工资,影响社会稳定。要瓷厂恢复生产保稳定,政府财政拿不出钱支持,到银行贷不到款,产品卖不出去,企业招商引资招不进,严峻的经济形势迫使企业进一步改革。1995年9月下旬,国营东风瓷厂率先派人去外地学习,回来后即实行“两权分离,租赁承包经营”方式。把瓷厂生产车间划分成43个租赁承包组,租赁者从企业租厂房和设备,交纳租金,自己聘请工人支付工资,组织经营生产的产品自己销售。随着东风瓷厂试点的展开,艺术瓷厂、曙光瓷厂、建国瓷厂、为民瓷厂、景兴瓷厂、红旗瓷厂、人民瓷厂等七大国营瓷厂学习改革经验,这些企业共划分成452个租赁承包实体,实行租赁承包经营。1997年在8户陶瓷企业改革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部陶瓷企业中推行以中长期租赁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这种租赁承包经营,多年来一直看法不一致,但有一点应肯定,那就是在当年陶瓷企业处于全面停产或半停产的困难时期,同时又找不到其他办法的情况下,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经营举措。 这些改革措施让租赁承包经营者直接与市场见面,比较彻底地解决了企业长期跳不出吃大锅饭的怪圈。它的直接意义是充分利用了企业的资产,安排了大多数工人上岗,初步稳定了陶瓷企业,也稳定了社会;同时,通过改革转变了职工的思想观念,实践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生产经营骨干,产品的质量与创新也更适应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为后来企业实现全面的产权改制打下了基础。
  1999年,江西省组织企业干部到浙江学习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就发展民营经济展开了大讨论,市民营经济步入快步发展轨道。2000年,市委市政府组织企业干部到四川绵阳学习产权改制的经验,并于5月举办“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理论研讨,学习“经济重镇,旅游城市,特色瓷者$”的战略构想。之后,进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采取了股份制改造、整体出让、政策性破产、企业兼并及实施“退城进园”等措施,加快了企业的改制与体制创新。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推动了景德镇市经济发展。
  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增加值)140.6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9304元,以上年末汇率换算达1123.7美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景德镇市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市工业产值达170.58亿元,其中地方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达103.1亿元,陶瓷工业产值达17.5亿元。工业经济的增长促进全市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的编辑出版,是景德镇地方史志的又一重要资料,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山水、生态、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宜居之城。景德镇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就把陶瓷做成了世界性的大产业,被英国的李约瑟博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工业城市”。《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以我国现有各类建制市为单位设卷,既记述每座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又从城市功能定位、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管理、公共设施、建筑、交通、服务、教育、文化、环境、历史遗产保护等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展望发展远景。每卷书的内容大致由这座城市的历史尤其是当代历史的回顾、城市建设中的问题研究,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等三大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