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制瓷黏土的命名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723
颗粒名称: 一、世界制瓷黏土的命名地
分类号: K876.3
页数: 4
页码: 1—7
摘要: 世界制瓷黏土的命名地中主要描述悠久的制瓷历史,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水土宜陶之说 《景德镇陶录》载,景德镇首用高岭土,高岭土始掘于南宋时期。
关键词: 瓷黏土 命名地

内容

(一)悠久的制瓷历史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志书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六朝时,制瓷业有了发展,《江西通志》载:“陈至德元年(583年),陈后主大建宫殿于建康,诏新平以陶础贡。” 《景德镇陶录》载:新平“镇陶自陈以来名天下”。“隋朝大业中(605~616年),始作狮象大兽二座,奉于显仁宫”,表明隋代已经有雕塑瓷。 唐武德间“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朝廷还“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瓷进御”,后人称为陶窑、霍窑。朝廷在昌南镇设瓷窑博易务,设官监榷。 五代时景德镇窑业发达,瓷器造型多样。至今仍保留着胜梅亭、石虎湾和黄泥头等10多处古瓷窑遗址。其产品有灰胎青瓷和白胎白瓷两类,釉面光亮微闪青,吸水率透光度达现代瓷标准,是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白瓷窑址。 宋代陶瓷生产发展迅速。据《陶记》所载,当时有窑300余座,全镇“村村陶埏,处处窑火”,在湖田、胜梅亭、南市街和柳家湾等地,考古工作者发现有宋代古窑遗址多处。所产青白瓷洁白细腻,体薄透光,青中有白,白中显光,有“琼玫”、“饶玉”之称。品种有日用瓷、化妆用具、弈具、博具和瓷雕等多种;造型精巧,刻印花纹生动清晰,是宋代规模巨大的“青白瓷体系”,为全国之冠。 自宋开始,改昌南为景德镇后,景德镇就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二)水土宜陶之说 《景德镇陶录》载:景德镇“水土宜陶”。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被古人充分地认识和科学地使用,是景德古镇瓷业高位起点、快速崛起、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素。 景德镇市域在中元古代(距今约10亿~14亿年)浸没在一片汪洋大海中,至燕山运动(距今约1亿—5亿年)发生,曾两度从海洋中隆起,演绎了一出沧海桑田之变。地质运动造就了景德镇市域东北高、西南低,形如筲箕的中低山地丘陵地貌,形成了状如叶脉的山川河流,积聚了丰富多样的瓷土矿藏,在这一区域内构成了一个瓷业生产所需的全部天然资源供给系统。 景德镇市域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品种达40余种,其中瓷石矿和高岭土矿藏量最大,出露矿点分布近100平方公里。其矿脉还延伸至邻县,景德镇南河流域、东河流域是瓷土矿大面积出露的地方。地表瓷石矿体是充分风化的白色粉状体,钾、钠含量低,含铁量很小,质地极优。景德镇先人在矿产地依山筑瓷窑,傍水建碓厂,在南方所有窑场中最早用单一瓷土烧造出白色的精美瓷器(青白瓷)。五代时,白瓷的白度已达70%。至宋代,在南方青瓷普遍盛行的情况下,景德镇显示出原料优势,清秀淡雅的青白瓷在南北众多名窑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京城受到追捧。 昌江发源于安徽祁门,从北到南贯穿景德镇境域中部,汇集大小河流50多条,构成一个通达各乡村的极为便利的水上运输网络。上游的瓷土、窑柴、木炭可顺流而下,直抵景德镇;镇上的运瓷船只又可顺昌江而下,经鄱阳湖入长江,通达全国各地。境内水源充足,主河道昌江平均坡降0.458%。,其主要支流有东河、南河。东河流域是各种瓷土矿的主要产地,上游的瑶里山势陡峭,森林茂密,涧泉溪流密布,水流落差大,水力资源被充分用于瓷土生产。在明清瓷业旺盛期,沿东河至昌江入口凤凰咀,沿途近百里就装有水碓3000余支。 南河流域也是古今各种瓷土矿的集中产地,历史上瓷业最盛时有水碓2000余支。虽然20世纪50年代瓷石粉碎工作被雷蒙机取代,但由于水碓粉碎的瓷土性能好、成本低,时至今日仍有少量水碓在作业。水碓粉碎瓷石的历史已近二千年,它的广泛使用,将最沉重的工作交由水力机械承担,是古代先进技术的代表,给瓷土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充足洁净的水源还满足了瓷土的淘洗需要。
   古水碓 瓷器是泥与火的艺术。昌江上游的浮梁县地处黄山余脉,是木竹之乡,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木本植物计95科350种,马尾松是其中的优势种群,松木含脂高,用其劈成的片状窑柴烧瓷,具有火焰长、温度高的特点,是烧瓷窑的理想燃料。丰富的松木资源为景德镇大量烧造瓷器提供了优质燃料,在明代以前,多半只需就地取材,节省了运费,提高了与其他窑场的竞争力,后来则依靠昌江发达的水系将松木从上游的山里运至景德镇。
   (三)首用高岭土 高岭土始掘于南宋时期。高岭村《何氏宗谱》载:(召一公)初开高岭磁土。公开创高岭故业磁土者庙祀之。按谱牒推算应该在宋绍兴十年(1140年)前后,但属民间开采,明万历年间朝廷才列为“官土”。康熙版《浮梁县志·卷四·陶政·陶土》载: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镇土牙戴良等赴内监,称高岭土为官业……守道叶云仍、知县周起云争之,还其檄,“高岭土”一词正式出现。这之后,高岭土开始大量开采,和瓷石一起组成二元配方用于制瓷,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陶埏·白瓷》中载:一名高梁(岭,方言同音)山,出粳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在祁门,今仍产瓷石),出糯米土,其性软。两土和合,瓷器方成。 高岭土含三氧化二铝约35%,其耐火温度在1700度,可起到骨料作用,能增大瓷器烧成温度范围,减少变形,提高瓷化度,同时还扩大了制瓷原料的选用范围。高岭土的发现和二元配方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物理性能,使得烧制更大、更薄、更复杂的瓷器成为可能。这不但让景德镇度过了南宋后期表层风化成熟瓷土开采殆尽,制瓷业出现的原料短缺危机,而且为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的大发展提供了原料、技术保障。 高岭土用于瓷器制造,景德镇比西方早500年,给中国以及后来世界的制瓷技术带来伟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721年,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最早在西方披露了高岭土用于制瓷原料的秘密。1869年,德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到中国考察,回国后在其著作《中国》中详细介绍了高岭土,并用高岭的字音造了英文单词“Ka。lin”。之后,以高岭地名命名的“高岭土”逐步成为世界制瓷黏土的通用名称。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景德镇》的编辑出版,是景德镇地方史志的又一重要资料,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山水、生态、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宜居之城。景德镇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就把陶瓷做成了世界性的大产业,被英国的李约瑟博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工业城市”。《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以我国现有各类建制市为单位设卷,既记述每座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又从城市功能定位、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管理、公共设施、建筑、交通、服务、教育、文化、环境、历史遗产保护等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展望发展远景。每卷书的内容大致由这座城市的历史尤其是当代历史的回顾、城市建设中的问题研究,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等三大部分组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