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乐平矿务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710
颗粒名称: 四十二、乐平矿务局
分类号: TD56
页数: 7
页码: 240-246
摘要: 江西省乐平矿务局地处江西省东北部景德镇市境内,局本部所在地位于景德镇所辖乐平县后港,离县城2.5公里。主要经营煤炭、机电、建材、化工、陶瓷、纺织、服装、工艺美术等产品。
关键词: 景德镇市 乐平矿务局

内容

江西省乐平矿务局地处江西省东北部景德镇市境内,局本部所在地位于景德镇所辖乐平县后港,离县城2.5公里。主要经营煤炭、机电、建材、化工、陶瓷、纺织、服装、工艺美术等产品。
  乐平矿区是江西省煤炭主要产地之一,煤质优良,品种齐全,分布面广,储藏量多。主含侏罗纪安源煤系(T3)和二迭纪乐平煤系(P2),其中以乐平煤系著称全国,有焦煤、瘦煤、贫煤、气煤、气肥和无烟煤等品种。据同治版《乐平县志》载:早在唐末就有民间小煤窑开采。民国期间,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集团也曾唾涎染手,他们相互勾结,先后在鸣山兴办“鄱乐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一、“新乐企业公司”、“江南煤矿公司一,进行掠夺性开采。解放后,煤矿的开发权才真正掌握到人民手中。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下,从50年代开始,国家在乐平矿区投入了大量勘探工作,初步探明乐平矿区总储量在2亿吨以上。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矿井生产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为了统一管理,经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于1960年1月设立乐平矿务局,直属省煤炭工业局领导。乐平矿务局成立以来,机构曾几经变动,目前下属单位有沼沟、仙槎、涌山、鸣山、桥头丘、钟家山6个煤矿,以及铁路管理处,建筑安装工程处、矿山机械制造厂、水泥厂、桥头丘洗煤厂、仙槎洗煤厂、东方红井、乐涌矿区公安分局、救护大队、职工中专、局中学、沼沟中学、第一职工医院、仙槎林场等。'1988年末全局职工总人数19898人(不含大小集体职工),其中管理人员308人,工程技术人员1006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十年的改革和建设,乐平矿务局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全局广大干群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矿区形成了煤炭生产、地面工厂、多种经营“三足鼎立一的新型经济结构,加速了全局经济的发展。1988年,全局总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达11992.77万元,与1978年的2582.27万元相比,增长3.64倍。(一)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煤炭生产
  1、煤炭产量持续增长。乐平矿务局所属各矿为中、小型矿井,分别采用斜井、立井、平峒暗斜井开拓方式,矿区设计能力为137万吨。在少数矿井资源趋向枯竭的情况下,各矿在调整采掘关系的基础上,一面发展煤炭生产,一面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
  经过全局广大干群的团结奋斗、全力拼搏,1988年生产原煤146.15万吨。全局自1979年以来的10年共产原煤1376万吨,相当于三中全会以前24年产量总和的1.53倍。1988年开拓进尺6616米,比过去有较大的增长。煤炭产量的逐年增长,不仅为景德镇电厂、乐平电厂、景德镇各陶瓷厂、全省玻璃行业和许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业燃料,为赣东北地区人民群众提供了生活用煤,乐矿优质煤炭还远销国外,为国家创取外汇。
  2、双增双节成效显著。乐平矿务局加强企业管理,通过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深挖企业潜力,节约了大量资金。全局通过采取引进高能低耗设备、更新一部分高耗低能设备等措施,使原煤耗电量得到有效的控制。1988年原煤电耗每吨为33.44度,比计划降低7.11%,一年就节电374.14万度。各矿光爆锚喷技术的全面铺开和单体液压支柱的推广使用,使万吨原煤坑木消耗从1978年的201.07立方米下降到1988年的135.48立方米,每生产l万吨原煤比十年前节约坑木65.59立方米。
  全局的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如掘进机械化年装载量由十年前的1822米提高到现在的3232米,增长了77.4%,掘进工效也由0.07米提高到0.134米,增长了91.4%。由于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和劳动组合更趋合理,全员工效由十年前的0.369吨增加到现在的0.552吨,标志着乐矿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3、提高煤质增加效益。乐平矿务局坚持从生产一线抓起,一环扣一环,努力提高煤炭质量。在兴建涌山煤矿、沼沟煤矿两个斜槽分选洗煤厂后,又新建了年入洗能力分别为21万吨和30万吨的桥头丘洗煤厂、仙槎洗煤厂,使全局洗煤量迅速增长,1988年洗精煤2.14万吨,洗混煤28.92万吨。通过原煤洗选加工,煤炭品种增加,质量明显提高,商品煤灰分从1978年的32.43%下降到1988年的28.58%,商品煤含矸率由1978年的4.08%下降到0.64%。煤炭质量的提高,不仅使广大用户得到实惠,也促进了乐矿经济效益的提高。全局在自行消化的增支额每年递增数百万元的情况下,年年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988年又实现减亏2%。
  4、安全管理面貌一新。乐平矿务局加强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把安全承包与经济承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了安全质量全员抵押承包。全局强化安全监察,健全安全措施,努力消除隐患,同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安全补套工程。各矿增强了矿井的通风能力,补建了各矿井的灭火注浆和防尘设施,完善了瓦斯遥测警报系统,部分矿建立了瓦斯抽放系统,提高了矿井抗灾能力。局救护大队努力提高矿山抢救业务能力,在全局、全省矿井抢险救灾中成绩卓著,被命名为全国矿山救护先进单位。在“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中,全局有3个矿井达到省级标准化矿井要求。1988年,全局杜绝了重大伤亡事故,百万吨死亡率较1978年下降21.7%。
  5、科学技术成果累累。十年来,乐平矿务局积极组织科技攻关,推广科技成果,开展科技咨询,为煤炭生产建设服务。全局552名科协会员和广大职工共同努力,取得上千项科技成果,其中局奖励的431项。
  钟家山煤矿与煤炭科学院唐山分院合作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乐安江下无第四系隔水层大型水体下采煤一成功,安全采煤30万吨。在基岩直接出露的大型水体下试采成功在我国还是首次,这一成功经验为南方地面水域较多的地区进行水体下采煤闯出了一条路子,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鸣山煤矿在建筑物下、水体下和铁路下采出优质煤炭数百万吨,达到了国内外“三下一采煤的先进水平;涌山煤矿、沼沟煤矿与唐山煤炭研究分院协作,成功地采用斜槽分选洗煤新技术,每年可增收30万元,获煤炭部科技成果二等奖;矿山机械制造厂研制的LZP-Ⅱ型混凝土联合潮喷机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四等奖;该厂BG-I型石膏喷注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矿山救护设备的一项空白,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还有一批科技成果获省煤炭厅科技成果奖:
   (二)改革开放搞活大办多种经营
  1、冲破旧模式,开辟生存路。乐平矿务局的多种经营是顺应改革的潮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由被迫到自觉,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发展过程。长期以来,煤炭企业被单一经济禁锢着,经营施不开手脚,企业自我消化增支因素的能力逐年降低,加上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加大,煤炭成本逐年增加,完成盈亏包干指标愈加艰难。同时,农转非的职工家属及逐年增加的待业青年不仅难以安置,而且煤矿自身还要精简一些富余人员。大批职工生活艰难,人心浮动,企业处境十分困难。乐平矿务局的出路何在?局领导经过反复思考和论证,一致认为;不打破单一的经济结构,冲破旧模式,乐矿将永远在穷困中挣扎。要改变现状,搞活企业,就必须以煤为主,多种经营,自觉发展商品经济。
  从1981年开始,局、矿、厂相继成立了多种经营管理机构,积累资金,培养队伍,从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起步,广开就业门路。1984年实行局、矿长负责制后,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建立煤炭生产、地面工厂和多种经营“三足鼎立一的新型经济模式,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使全局多种经营规模逐年递增。多种经营集体企业的产值,1981年为180万元,1988年已达到2438万元。1988年全局多种经营(含加工利用)总产值达7111.1万元,占全局总产值的一半还多。多种经营已经成为乐平矿区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
  2、形成12大产品系列。多种经营的发展使乐平矿务局的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形成了包括煤炭、陶瓷、建材、化工、机电、食品、纺织、服装、塑料、家具、印刷制品等12大产品系列,劳务服务性行业也蓬勃发展。在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乐平矿务局努力发展拳头产品,积极完善陶瓷、化工、建材等多种经营主要产品系列,向煤及煤的共生物的综合开发利用要拳头产品;一些产品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水泥厂生产的乌金牌水泥和沼沟煤矿煤矸砖厂生产的煤矸砖质量位居全省榜首,长期供不应求。多种经营开发7个新产品,有3个被评为省级新产品,其中1个获省优秀新产品奖,1个获省科技进步奖。多种经营产值的80%以上在社会市场实现销售,贝雕美术瓷、基建颜料氧化铁红、日用瓷、花瓶、丝织地毯等产品一直行销国外。1987年多种经营出口产值达100万元,1988年超过200万元。
  3、实现并保持无待业。过去安置待业人员是煤矿的一大难题,随着多种经营的蓬勃发展,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职工子女和家属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
  乐平矿务局全民、集体、个体一齐上,因陋就简,艰苦创业,兴办大大小小的工厂、工场、商店200多个,安置待业青年、职工家属7000多人,连一些残疾人也有了工作。全局平均每户有1人以上在多种经营企业工作。1984年,乐平矿务局成为全国煤炭系统第一个“无待业局”。
  1987年,全局多种经营集体企业实现利润106.45万元,1988年达368.02万元,较上年增长245.7%。现在,全局多种经营企业大中小并存、骨干企业和短平快小企业并举,形成了效益型骨干企业率先向外向型企业迈步、小企业突破安置型全面盈利、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崭新格局,被确定为全国煤炭系统13家发展多种经营重点企业之一,1986年被煤炭部命名为“发展集体经济先进单位”,1987年被评为江西省煤炭系统发展多种经营先进单位,1988年再次被评为全国煤矿发展集体经济先进单位。
   (三)改变煤矿形象改善职工生活
  1、职工收入大幅度增长。1978年,乐平矿务局职工人均工资收入744.6元,到.1988年已达1746.44元,增长了134.5%,翻了一番还多。由于乐矿有多种经营的优势,就业面宽,家庭参加工作的人口多,收入增多,户均年收入已超过3000元,因此缓和了一些物价上涨的冲击,稳定了人心,维护了矿区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
  随着职工工资收入的增长,职工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矿工们的衣着趋向丰富多彩,吃食开始讲求荤素结合、营养搭配。在家庭消费品中,人们讲求“现代化”的水准也在不断更新提高,彩电、冰箱、摩托车和组合音响设备已成为职工家庭时兴的“新四大件”。
  2、职工居住条件不断优化。住房难的问题曾在乐平矿务局表现突出。不但住房条件差,而且连起码的住房面积也难以保证。为了解决住房难的问题,全局化本钱下力气,重点抓好职工的住房建设。从1981年起,投人大量资金,新建职工集体宿舍2.5万平方米,新建职工家属住宅14万平方米。许多职工走出了简陋拥挤的旧屋,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各矿都兴建了探亲招待所,家属来矿探亲,再也不会出现那种几对夫妇同居一室的难堪现象。近几年来,全局井下职工家属由农村来矿落户3000多户,共12000多人。这些人员来矿,使全局各矿住房紧张开始缓解的问题重新尖锐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乐矿想方设法,挤出自有资金盖了一些房子,同时采用私建公助的方法,局、矿、个人三者筹资建房,使职工家属安居乐业。
   为使井下工作的单身职工生活得方便、舒适,各矿基本上实现了井下职工单身宿舍旅馆化。宿舍区内设有图书室、电视室、游艺室,房间安有纱窗i配备了床头柜、桌凳、热水瓶和电风扇等,还配有专职服务员,这标志着职工住房条件向新的水平发展。
  3、职工生活福利逐步改善。过去煤矿在长期的“先生产后生活”的“左一的思想指导下,职工的生活福利标准低,生活设施简陋不配套。为了改变煤矿的形象,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乐平矿务局着力办好食堂、澡堂、托儿所等集体福利事业。十年来共新建和改造澡堂6500平方米,改造和扩建职工食堂9300平方米,改造和新建幼托园所4700平方米。全局生活区的大小道路实现了水泥化,开设了矿区内部的客车交通,增加了商业服务网点。为美化矿区环境,全局在十年中用50万元的资金进行矿区绿化,十年共植树30余万棵,建花园、花坛156个,苗圃、花圃4个,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今天的乐平矿区已是飞红点翠,色彩斑斓,树影婆娑。职工告别了灰色一片的矿区,生活在整洁、优美、舒适的环境之中。
  据统计,乐平矿务局每年用于职工的困难补助、食堂补助、幼托事业、洗理费、家庭用煤用电差价补贴,以及单身宿舍管理、职工休养等福利基金费用已由十年前的123.26万元,增加到1988年的508.49万元。为了平抑矿区农贸市场的蔬菜和肉食品价格,自1985年以来,各矿自办的简易菜场每年投入的人力物力折合资金约10万余元。
   (四)精神文明建设喜获丰收
  1、重视教育工作结出硕果。乐平矿务局十分重视提高职工的政治、业务、文化素质,同时化大力气办好中小学校和幼托事业,培育矿山新一代。
  在职工教育方面,全局创办8所职工学校,校舍面积1216平方米。1982年以来,全局有1563人获职工初中文化补课合格证,合格率达92%;2501人获职工初级技术补课合格证,合格率达87%;对36847人次进行了安全培训;对22939人次进行了技术培训。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开办了职工中专和技工学校,4年来已招收507名学生,其中131人已毕业。全局自学成才蔚然成风,参加电大、函大、刊大、高教中专自学考试学习的达1027人。在内培、奖励自学的同时,全局还先后选送465人到大中专学校学习进修,其中375人已毕业。
   在普遍教育方面,全局12所中小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趋改善,教育质量显著提高。1978年,全局只有中小学生2902人,1988年达9896人,增长了241%。1978年教职员工仅179人,1988年已有602人,增长了236%。教师中具有大中专文化水平‘的334人,为十年前的4.3倍。校舍面积29962平方米,为1978年的3倍。1982年以来,全局有1134人被大专院校、中专技校录取,高中升学率保持在20-25%之间。1988年录取287人,升学率为29.82%,为1982年的9.77倍。初中毕业生中有3人被大学少年预备班录取。
  在幼儿教育方面,全局13所幼托园所有幼教保育人员170人,1988年在园幼儿1481人,幼儿入托率达80%,比十年前提高一倍。各园所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严格按幼教大纲组织教学,将语言、计算等课寓教于乐,从而使教学水平在景德镇市处于领先地位。1988年波兰驻华大使邓鲍夫斯和夫人参观鸣山煤矿幼儿园时,称赞矿幼儿园是“中国一流,波兰少有”。
  2、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乐平矿务局医疗卫生战线树立新的医德医风,提高医疗质量,取得了成绩。全局有2个局医院、2个矿医院、6个卫生所、3个卫生室,医务人员425人。总建筑面积17689平方米,比十年前增加10000平方米,现有病床335张。十年来,全局各院所医疗设备得到明显改善和充实。局第一、第二医院不仅对抢救瓦斯烧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能做胆、脾、胰、肾及脑、甲状腺、直肠癌、显微外科等高难度手术;治愈率由1981年的66%提高到1988年的78%,死亡率由1981年的1.6%下降到1988年的1.21%。
  乐平矿务局卫生防疫站建立后,重视工业卫生建档和职业病普查普治工作,对全局矽肺病人和可疑矽肺者进行了拍片复查和治疗,同时加强对传染病的管理、疾病调查以及计划免疫达标工作。1988年,全局各种传染病发病率仅5.65‰,四苗接种率达85%以上。在食品卫生管理上,对矿区饮食行业进行了验证检查和理化检验,卫生处理变质食品1000多公斤。涌山煤矿被景德镇市、乐平县授予“清洁矿山一称号,成为全省煤炭系统第一家清洁矿山。
  在计划生育方面,1988年全局出生率下降到7.99‰,人口净增率降为5.40‰,计划生育率为95%,领证率为71.42%,计划生育工作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3、文娱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乐平矿务局在生产建设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新建、改扩建职工俱乐部(影剧院)9座,面积14000平方米,从而结束了职工打伞顶风冒雨看电影的历史。各矿都安装了电视差转台或闭路电视,建造游艺室、活动室、文化官40多个,面积3000多平方米。1983年以来,全局每年举办一届“乐矿歌会”,每年组织一次文艺汇演。1985年3月,乐矿与景德镇市歌舞团结成经济文化联合体,由歌舞团下矿为职工作专场演出,丰富了矿区的文娱生活。全局各单位还根据老、中、青职工的不同爱好,让他们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成立集邮、书画、花卉、摄影、无线电等各种业余兴趣协会和小组,职工下班后可以各得其所,乐在其中。乐平矿务局从1983年开始对局内体育场地建设进行统筹规划、逐步配套,1988年已有体育活动场地51420平方米。1985年以来,全局有40000多人次参加了局、矿组织的体育竞赛。乐矿体育代表队在参加全国、省、市的体育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足球队1986年获第二届“乌金杯”全煤职工足球赛第四名;门球队获1988年全省“九炼杯一门球赛冠军;男篮在景德镇市历次正式比赛中获冠军称号;马拉松运动员蒙祖炎在.1988年北京国际“元老杯一马拉松邀请赛上,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名运动员角逐,勇夺第九名,并打破省纪录。
  4、“乐矿精神一发扬光大。乐平矿务局在开拓、创新、进取的社会实践中凝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乐矿精神”,这种精神经集中、概括、提炼为“爱我乐矿,团结拼搏,争创第一,多作贡献一。这十六字精神是对乐矿职工长期以来艰苦奋斗、锐意改革精神风貌的高度概括,又是进一步激励全局干群不懈地追求的信念意志。它蕴含了“团结,向上,求实,创新一的八字优良作风;“献身煤炭事业,艰苦创业,奋勇攀登,为乐矿争光”的四个光荣传统;以及“人人争第一,行行创第一刀的矿风。多年来,乐矿职工就是在这企业精神支配下,以矿为家,艰苦创业,党政密切合作,干群同心协力,改变着乐矿的面貌。
  5、思想政治工作求实创新。乐平矿务局在改革的新形势下,紧密结合煤矿实际,根据煤矿职工的思想特点,抓住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教育。他们用扎扎实实帮助职工解决具体困难来代替单纯讲大道理的工作方法,用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工作方法代替居高临下,动辄批评训斥的工作方法,促进职工思想观念的更新,调动职工建设四化的积极性。做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理想纪律教育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相结合,受到中共中央书记处和江西省委领导同志的好评。1986年12月,乐平矿务局被中共江西省委命名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1988年3月,乐矿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优秀思研会。
  乐平矿务局在十年改革中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全局广大干群决心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使全局职工从目前还不够富裕的状况走向小康生活水平,建设一个新型的文明矿区。
   陆育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讲述了40年的发展,使景德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景德镇人民并不满足现状,而是决心以更大的成就来实现振兴瓷都、繁荣瓷都的理想,决心用不太长的时间,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振兴景瓷,恢复和提高景德镇在国内外应有的地位;二是扩大出口,把景德镇建成为江西的主要出口创汇基地;三是全面发展,使景德镇成为赣、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围绕这三个目标,全市上下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一的方针指引下,抓住调整经济结构这一关键,力求强化农业基础,突出陶瓷工业主体,壮大机械、电子、建材、轻化、房地产五大行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阅读

相关人物

陆育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