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轻工部陶研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709
颗粒名称: 四十一、轻工部陶研所
分类号: TS08
页数: 6
页码: 234-239
摘要: 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位于景德镇市东郊新厂地区,面积9万3千多平米,所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环境十分幽美,有东郊公园之美称。
关键词: 轻工部陶研所 陶瓷研究

内容

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位于景德镇市东郊新厂地区,面积9万3千多平米,所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环境十分幽美,有东郊公园之美称。
   (一)基本情况
  该所是以技术开发应用研究为主的科研单位,现有职工280余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为高中级科技人员。全所设国家级日用陶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全国日用陶瓷科技情报站,并编辑出版和向国内外发行全国性科技期刊《中国陶瓷》。
  该所设备先进,测试手段齐全,拥有各种仪器设备300余台,图书资料51000余册,各种外文原版刊物50多种,国内期刊300余种,是轻工业部日用陶瓷科研、情报、标准化和检测之中心。
  该所设有23个研究室,具备陶瓷原料、坯釉、成型、窑炉、窑具、陶瓷颜料、颜色釉、陶瓷专业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及陶瓷器型、画面、陶瓷壁画等的研究、设计及制作能力。50年代,该所即完成了中德(东德)、中波(波兰)、中阿(阿尔巴尼亚)、中朝、中越等国的技术合作和援外任务,并对景德镇古老的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总结。30多年来,该所立足于瓷都,面向全国,开展研究取得了400多项科研成果,创作设计了数以万计的新器型、新花面,为中外培训了技术艺术人才1400多人次,并经常承担国家礼品瓷和出国展览瓷的制作任务,据建所十周年(1964年)统计:十年中设计创作新器型806件,完成国家用瓷和展览瓷15840件,创作新画面1832幅,创作新瓷雕579件。这些艺术作品先后在3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赢得了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和友谊。该所在恢复和发展景德镇的陶瓷工业,促进陶瓷传统技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推进我国陶瓷工业大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该所的前身是景德镇市陶瓷试验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8月5日。刚成立时,全所职工23人,科研设备只有陶瓷专业学校遗留下来的几架破旧天秤,和一些残缺不全的玻璃器皿。该所一成立,就确立和贯彻了“科研为生产服务”这一科研方针。30多年来,他们结合陶瓷生产中的关键问题,选择科研课题,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制订开发性的科研项目,解决了生产中的一个个难题,充分发挥了科研工作的先导,桥梁作用。
   (二)主要科技成就
  我国制瓷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制瓷经验和优秀的传统技艺。但是,所有这些,千百年来一直是口传心授,却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因而急需用现代测试手段和科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整理成文。该所一成立,首先承担了收集、整理、提高陶瓷传统技艺的任务。经过科技人员、老艺人的密切合作,系统地把原料、坯釉、成型、烧炼、彩绘等各方面的实践经验整理上升成为理论,编印出版了《景德镇制瓷技术总结》、《景德镇瓷业资料》、《景德镇陶瓷史稿》、《瓷器彩绘》等书。这些陶瓷科技书籍的印刷出版,彻底结束了口传心授与父传子的古老粗陋保守落后的传艺方法,避免了一些优秀传统技艺失传、失真之弊端,通过文字使之广为传播和流传,为我国陶瓷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近年来,该所参与编写、出版了《日用陶瓷工业手册》,并收集国际、国外标准367个,制订全国日用陶瓷标准61项,编辑出版了《日用陶瓷标准汇编》,发行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这为我国日用陶瓷的生产和管理工作走上标准化、系列化、科学化,做了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为了祖国陶瓷事业的发展,该所从矿山的普查定点、原料的开采精制、坯釉配方、成型方法、素烧、本烧、彩烧、彩绘、颜料、花纸、石膏模具、匣钵、窑炉等等与陶瓷有关的各个工序和各个领域,都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研究,做了大量的扎扎实实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1、陶瓷原料。要生产高质量的瓷器,首先必须有丰富的优质陶瓷原料。为此,该所自1958年以来,先后对在江西省境内的陶瓷原料矿点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地质普查工作,对原有量大质优和景德镇常用的41个矿山原料做了物理性能、化学分析和矿物鉴定等试验研究,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陶瓷生产提供了充分的可靠的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并新发现了上饶县甘泗上高洲高岭石矿、柳家湾瓷石矿、临川县沙子岭高岭土矿、贵溪上祝瓷石矿等四个质优量大的原料矿山,这几处矿山后来均成了景德镇制瓷的主要原料基地,为保证陶瓷生产奠定了基础。我国传统的原料精选方法是用手工淘洗,少慢差费。1959年,该所将精选原料的先进设备——旋流水选器应用到矿山上,从而使瓷土中云母质矿物及杂质大量被除掉,不但大大提高了瓷土质量,而且节省了人力物力。在原料的精制除铁方面,该所引用的硒整流除铁器,除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深受用户的欢迎。在原料方面的这些科研成果和先进设备的推广应用,为生产优质瓷器打下了扎扎实实的物质基础。
  2、陶瓷坯釉。从1954年建所起至1961年,七年里该所共研究试验过104个坯釉配方,从中选择出最优的配方用于生产,有力地促进了瓷业生产的大发展。后来,随着煤窑化的实现,原来柴窑的坯釉配方已不适应煤窑烧成。为此该所研制出了特别适应煤窑烧成的高岭土、长石和高岭土、长石、石类组成的二元系统和三元系统的坯釉配方,改变了传统的坯釉配方,为发展陶瓷生产开辟了一条新路。尤其是该所研究出的“高白釉瓷”,又白又透,晶莹细嫩,用其做的薄胎瓷,能透过瓷胎看见手指纹,真正是“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力,深为人们所喜爱。后来,根据国际陶瓷市场的需求和江西的矿产资源情况,该所又研制出了“微晶瓷”、“精细耐·热炻瓷一、“叶腊石瓷”、“滑石瓷”,为江西增添了这些新瓷种。
  该所成立以来,即大力开展了对过去曾一度失传的各种颜色釉的恢复和发展工作。经过不懈的试验研究,终于恢复了郎窑红、祭红、钧红、美人醉、三阳开泰、乌金釉、茶叶米、窑变花釉、影青、龙泉等28种高温颜色釉;恢复和提高了淡绿、哥绿、胭脂水.、辣椒红、炉黄三彩等16种低温颜色釉。而且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新研制出了玫瑰紫、火焰红、金星釉、钛花釉、虎皮舳等24种高温颜色釉和金星绿、李子红、孔雀绿、天蓝、正黄等12种低温颜色釉,从而使颜色釉这枝陶瓷奇葩更加艳丽多彩。
  后来,随着窑炉改革,煤窑代替了柴窑,该所又开展了煤窑烧制各种颜色釉的研究,研究出了一套煤窑烧好多种青釉瓷和钧红等颜色釉的经验。与此同时,还对各种结晶釉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整套结晶釉的配方和烧成新工艺。在颜色釉呈色机理的研究中,该所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对“铁红釉液相分离及其制备工艺刀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了铁红釉液相分离现象,并应用这一原理指导生产工艺,使成品率达到80%以上。近年,该所又进行了木叶天目釉和曜变天目釉的研究,并获得成功,使失传600多年的天目釉重放异彩。
  3、陶瓷成型。传统制瓷方法,凡属圆形瓷坯均用辘轳车手工操作,既慢又累。1955年,该所科技人员在总结手工辘轳成型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机械辘轳车和自动排泥刀片,为实现成型机械化拉开了序幕,对瓷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十分关键性的作用。后来该所又研究成功了注浆成型技术和真空脱气注浆新技术,并在瓷厂进行推广,生产了茶具、茶杯等50个新造型,使功效大为提高,如“鱼盘真空脱气压力注浆刀新技术,使半成品合格率由10%左右一下子提高到90%以上。此项科研成果自1969年推广以来,至今仍在生产上发挥积极的作用。近年来,该所又采用真空脱气压力注浆成型新工艺,制作成功了大型双面釉瓷板,该瓷板适宜青花和釉上各种彩绘装饰,有独特的风格,十分畅销。同时,该所在成型工艺方面,还先后研制成功了“阴模机压”、“阳模机压一、“阳阴合压”及“等静压成型”新工艺,有力地促进了瓷业生产的发展。
  4、陶瓷窑炉。陶瓷是火的艺术,烧炼对于陶瓷生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958年,该所与有关单位通力合作,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功圆形倒焰式煤窑,从而实现了焙烧瓷器煤窑化。后来,该所又继续探讨新的窑炉,并且对隧道窑、油窑及烧窑气氛压力、温度、自动控制和余热利用等进行了探索研究,并取得了成效。同时,还对烤花炉进行了研究,1957年试验成功了隧道锦窑并进行了全面推广,彻底结束了以木炭为燃料烤花的落后局面。近年来,该所又研制了“微机控制节能套式烤花炉”,该炉与同类型烤花炉比较节能60%以上,而且烤的瓷器含铅量低、质量高,深受用户的欢迎,已远销国内外。
  5、陶瓷匣钵。在耐火材料及匣钵方面,该所先后试验成功高铝耐火砖和莫来石一堇青石质匣钵,这种匣钵适应煤窑烧成,改变和结束了过去旧匣钵“一次匣,二次响匣,三次港下”质量低劣的状况。对扩大高级精细瓷生产起了关键的作用。1978年,该所又研制成功粘土—熔融石英质新型耐火材料,利用此种材质制造的鱼盘匣钵,平均可烧65次以上,比原使用匣钵提高50余次。这一成果已推广到广东等地,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荣获轻工部科技成果奖。近年该所又对新型耐火材料:硅线石质窑具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功。
   (三)陶瓷美术成就
  陶瓷制品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满足着人们应用上的需要,而且满足着人们文化的、思想的、审美的需要。日用陶瓷特别是高级艺术陈设瓷在适应和引导人们的这种需要的活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一种极有前途的高附加值产品。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该所美研人员历年来设计创作绘制了数以万计的艺术精品,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陶瓷工艺美术方面,不仅继承发扬了祖国陶瓷艺术的优秀传统,而且又有不少新的突破,创造了许多新的装饰形式和彩绘技巧,陶瓷美术作品,巧夺天工,令人叫绝,使陶瓷美术之花越开越鲜艳,光彩夺目。现归纳简介如下:
  1、扁笔新彩画法。该所艺术人员改革新彩工具,试验出扁笔新技法,比传统的用羊毫笔洗染烘托,更显得颜色鲜艳明快、浑厚自然,提高工效50%以上,节省颜料30%左右。扁笔新彩深受欢迎,很快在生产中推广开来。
  2、水点洋红。该所老艺人根据中国画点染没骨法,结合陶瓷彩绘上的特殊技能,研究出以水洋红点染花朵的技法,使画面更为生动,色彩鲜艳,同时提高工效数倍。
  3、卷毛小八猫。该所雕塑人员创作八只形态各异的瓷猫,富有天真活泼的神态,逗人喜爱。小猫的卷毛尤其令人感到神奇。经国内.外专家和有关方面鉴定,一致认为产品质量造型制作技巧等都超过了日本的小猫水平。英国商人原来向日本订货,比’较后改向我国订货。中国小八猫打败了日本猫,轰动了国际市场。
  4、女孩披纱瓷雕。该披纱是利用一种新工艺制作而成,维妙维肖,巧夺天工。它比传统的镂雕、捏雕制作的艺术品更为精细、自然、逼真,令人叫绝。该制作新s曾荣获江西省人民政府发明奖。
  5、胶板堆花。此种堆花新技法比手工堆花提高工效3倍,早在1958年就在景德镇推广生产,并荣获江西省人民政府发明奖。
  6、腐蚀金。又名雕金,系凹板印花运用于陶瓷装饰,即先根据画面需要进行瓷面腐蚀,再涂金水,经煅烧后,制品显得豪华精美、富丽堂皇。最先是该所从捷克引进,后在全国各产瓷区广为流传,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
  7、瓷雕大龙船。该所创作的大龙船,长120公分,宽30公分,高56公分,由龙座、主仓、楼亭台阁、小舢板和153个小瓷人组成。采用印坯、圆,雕、镶雕、镂空、捏雕等各种技法,可谓集瓷雕传统技艺之大成。作品高大精致,巧夺天工,人物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令人赞不绝口,真是稀世之珍品。
  8、瓷雕大花篮。该所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了大瓷篮,高117公分,直径、105公分,重108公斤,花篮上缀有各种千姿百态瓷花760余朵,受到纪念堂指挥部的表彰。
  9、开创贴花纸新局面。该所设计了大批新花纸画面,并研制出了各种花纸颜料,使花纭艳丽光亮,尤其是1966年试制成功粉膨贴花纸,可代替一般粉彩等手工彩绘,并使画面统一,提高工效数倍,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开创了贴花纸的新局面。
  10、发展陶瓷彩绘新形式,1963年创作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新形式,“西厢记”、“金鱼”、“鲤鱼”和“葡萄”等作品,获市甲等奖。1979年研制成功18种釉中彩和釉中青花。釉中彩颜色丰富柔润,适宜装饰高白釉精细瓷器,釉中青花,易使色面一致,利于高档配套。这两种装饰均适用于手工绘画和花纸印刷,消除了铅中毒之弊病。近年来,该所为首都机场、人民大会堂、.北京复兴饭店、江西宾馆、景德镇火车站、宾馆、科委等创作绘制了大型陶瓷壁画,其一幅幅美术精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备受欢迎。
   (四)改革探索的十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所认真地开展了科技体制的改革工作,坚持科研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越来越踏实,路越走越宽,正由科研型向科研生产经营型转化。近年来,该所在抓好纵向科研项目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横向服务,将取得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向社会,促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积极为“皇火计划一服务。据统计:1984年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7项,横向项目15项,经济收入6万元;1988年承担科研项目纵向11个,横向.31个,创收128万元,创收比1984年增长20多倍。
  在科研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所取得最新科技成果34项,获轻工部科技进步奖6个,制订全国日用陶瓷标准61项,其中27项获国家和省市科技成果奖,4项获轻工部优秀标准奖。陶瓷美术方面,荣获优秀作品奖45项。如1982年高级工艺美术师李进创作的“水仙花”圆盘荣获轻工部艺术陶瓷评比一等奖。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颐和园和花鸟两套20张画面图案被美国布莱德福特彩盘交换中心收藏和印刷,在国际市场上畅销。去年张松茂被评为景德镇十大新闻人物之一。雕塑家康家钟创作的《康家瓷娃》参加1986年轻工部艺术陶瓷评比得奖,有10件作品被江西画报社摄制成明信片发行后,在1988年全国优秀对外出版物评比大会上获编辑奖,是江西在本次评比大会上唯一的获奖作品。该明信片在1988年秋季广交会上一亮相,即引起外商的强烈兴趣,生产的六万多套被抢购一空。
  另外,近年来,该所“全国日用陶瓷质量检测中心一组织了多次行评,对全国各地的日用陶瓷、建筑卫生瓷、金水花纸等进行了抽样检测评比,从而促进了质量的提高,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全国日用陶瓷科技情报站一对“国内外窑炉节能技术”、。国内外陶瓷机械设备”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翻译编辑出版了《陶瓷情报》、《国外陶瓷论文集》、全国主要单位陶瓷图书期刊馆藏情况等杂志,真正起到了耳目和参谋的作用。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以多种形式渗入经济,发展成新型的科研生产经营实体。目前该所正朝着科研生产经营的方向发展,凭借自己的实力,发挥优势,积极为社会服务,为瓷业生产做贡献。
   潘贤华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讲述了40年的发展,使景德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景德镇人民并不满足现状,而是决心以更大的成就来实现振兴瓷都、繁荣瓷都的理想,决心用不太长的时间,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振兴景瓷,恢复和提高景德镇在国内外应有的地位;二是扩大出口,把景德镇建成为江西的主要出口创汇基地;三是全面发展,使景德镇成为赣、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围绕这三个目标,全市上下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一的方针指引下,抓住调整经济结构这一关键,力求强化农业基础,突出陶瓷工业主体,壮大机械、电子、建材、轻化、房地产五大行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阅读

相关机构

轻工部陶研所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