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珠山区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707
颗粒名称: 三十九、珠山区概述
分类号: K901.9
页数: 5
页码: 223-227
摘要: 珠山区是瓷都景德镇市唯一的城市区,是在古镇基础上改造建设而发展起来的。珠山区位于昌江流域的中部,瓷城的中心。市党、政、军机关的驻地以及中央、省、市的许多单位均分布在该区,她是全市陶瓷工业、商业、文教卫生、科技体育事业的中心区域。
关键词: 珠山区 概述

内容

珠山区是瓷都景德镇市唯一的城市区,是在古镇基础上改造建设而发展起来的。
  珠山区位于昌江流域的中部,瓷城的中心。市党、政、军机关的驻地以及中央、省、市的许多单位均分布在该区,她是全市陶瓷工业、商业、文教卫生、科技体育事业的中心区域。
   (一)历史沿革
  珠山,原名立马山。秦朝番君吴芮(波阳县令)曾登山立马于此,遂得名。环珠山四周,山势逶迤,蜿蜒呈五龙夺珠之状,故又有五龙擒珠之说。自唐代始易名珠山,沿用至今。区即以此命名。
  区辖境历为古镇之地,据《浮梁县志》载:珠山曾是古“杨州之域,地属古番一,春秋为楚国东南境,秦为九江郡番县领辖,汉属豫章郡波阳县,东晋时设新平镇。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县,先后隶属新平、新昌、浮梁县领辖。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赵恒召谕将昌南镇易名为景德镇,珠山亦就隶属景德镇辖地。1930年7月6日,方志敏率领红军独立团在景德镇地下党和陶瓷工人的积极配合下,奇袭了景德镇,并帮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今人民路6号(昌江街道办事处辖地麻石弄)就是当年红军攻克景德镇时的军委会旧址。此后,红军赴乐平成立红十军,同年冬季红十军两次回师景德镇,瓷业工人参军者众多,镇上各界纷纷解囊捐助金银、药材等贵重物资以支援革命,构成了历史上红军三打景德镇的壮丽诗篇。1949年6月景德镇解放,设街公所(政府)、街道办事处,由市直辖。
  区制建始于1970年3月,全称为景德镇市景北区革命委员会。办公机关坐落在珠山路59号(珠山大桥东侧)。当年,市政府以珠山路为界,将市区北面的珠山、石狮埠2个公社划归景北区领辖。1976年,区革命委员会决定将珠山、石狮埠2个公社划分为珠山、新村、石狮埠、西郊4个街道办事处。1979年3月景北区更名为珠山区。1980年2月召开首届人民代表大会,成立珠山区首届人民政府。1981年初,朝阳、先锋2个垦殖场划人区辖。1983年12月市政府又将朝阳和先锋垦殖场划出同时将昌江区所辖的昌江、周路口、里村、新厂、昌河5个街道办事.处划归珠山区所辖。从此,市区除太白园街道办事处辖地外,均属珠山区管辖。珠山区现已成为拥有包括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人武部、区纪委等6套班子的县级地方政权。
   (二)行政区划与人口
   全区分为9个街道办事处,174个居委会,总人口235116人,除回、满、蒙、傣、壮、朝鲜族333人外,其余均为汉族。
  石狮埠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西北部,是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办事处划分为18个居委会,150个居民小组,8298户;24841人。办事处以辖地弄巷“石狮埠一命名。
  珠山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中心,区政府驻地以南,面积约1.5平方公里。办事处共划分为20个居委会,137个居民小组,7478户,22108人。市党、政、军机关驻地均分布于此街道境内。办事处以自然实体“珠山一命名。
   西郊街道办事处,位于昌江两岸,是新兴的西市区,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办事处划分为26个居委会,147个居民小组,8866户,30586人。
  新村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北部,区政府驻地的东南西,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办事处划分为28个居委会,166个居民小组,10546户,34464人。
   昌江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中部,区政府驻地以南,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办事处辖23个居委会,149个居民小组,9108户,27536人。
  周路口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东南面,以古巷“周路口”命名,总面积约1.35平方公里。办事处划分为12个居委会,70个居民小组,5383户,16057人。
  里村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东南部,面积约4平方公里。办事处辖14个居委会,96个居民小组,6319户,21194人。办事处以瓷城老革命根据地“里村”命名。
   新厂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东部,面积约6平方公里。办事处辖26个居委会,279个居民小组,8428户,41282人。
   昌河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东郊,面积约1.2平方公里。办事处辖7个居委会,72个居民小组,2604户,10124人。
   (三)经济发展
  区属经济是在原街道工业及服务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体经济。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全区经济与全国其它地区一样受到了“四人帮一淫威的压抑与干扰,建区九年,徘徊九年,停滞九年。年平均社会总产值仅,517.79万元。1978年以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全区经济在改革大潮中迅速崛起,现拥有的陶瓷、食品、建筑、商业、二轻、运输等集体经济企业单位50多个,职工队伍达4500余人。1979年至1988年的十年时间里,全区社会总产值平均以19.63%的幅度增长。1988年全区社会总产值完成5287.49万元,是1978年的6.57倍;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3200万元,是1978年的6.33倍;1988年实现利润270.5万元,是1978年的4.41倍;街道工业总产值完成1683.69万元,是1978年的11.24倍;全区1988年出口创汇1至11月完成446.64万元,1978年以前是零;1988年共上缴税利461万元。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在1988年1至6月份一县四区中,名列第一。1988年全区财政收入达910万元,完成国库券任’务792万元。1988年全区有4项产品分别荣获国优、部优、省优奖,5项产品获省优胜产品奖。
  改革开放的十年,是珠山经济振兴的十年。全区经济建设始终发挥了“新、小、活、好刀的优势,企业全面实行了厂长(经理)承包经营责任制,认真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量力而行的积极创办了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新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狠抓了企业内部的技术改造和对外经济联系,加快了企业重点技术改造工程的步伐,胜利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工业普查任务。随着改革的深化,该区还充分利用城市区的优势,积极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借兵打仗,借梯上楼,借船过河,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合作者,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仅1988年就开展了多个引进项目的洽谈、立项及可行性研究,引进资金150万元,成立了上海妇女儿童用品联营公司。与此同时,还与上海、四川、广州、浙江、安徽以及本省等地广泛开展了经济技术协作和交流。全区经济始终保持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势头。1990年全区经济将在198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个亿。在2000’年到来前的十多年时间里,珠山区的总体规划是:,以陶瓷工业为主体,以建筑建材和机械橡胶业为两翼,充分发挥城区政府“服务社会,管理城市”的职能,努力把珠山区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达的新城市区。
  目前,珠山区区属企业主要有青花文具瓷厂、先锋瓷厂、跃进瓷厂、红卫瓷厂、昌虹瓷厂、昌明瓷厂、第三建筑公司、短途运输公司和工程公司等,1988年总产值达2674.17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带来了街道企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全区9个街道共办街道企业和第三产业994个,1988年总产值1683.69万元,是10年前的11.24倍。
   (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1949年以前,区辖境仅有陶瓷专科学校1所,私立中学3所,公办小学7所。几乎所有学校都是利用庙宇、祠堂或会馆上课,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则更为落后。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得到了健康迅速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区政府极为重视教育事业。区属13所小学共有学生1326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比1978年的91.7%提高了8.3个百分点。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素质大为提高,均具备中师和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知识分子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教师中的住房难、入党难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近几年来共吸收90多名小学教师加入党组织,建教师公寓2幢,为40多户教职员工解决了住房拥挤的困难。由于实施了电教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为广大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教学水平及教育质量迅速提高。全区小学升中学率达94.3%,比上级要求提高6.3%。十年改革,全区托幼事业发展很快,区、街先后办起了幼儿园32所,入学幼儿达1998人。近几年业余教育事业受到了重视,继石狮埠业余夜校之后,新村、里村、周路口、珠山等街道亦纷纷办了夜校。夜校根据学员升学、就业和各自提高文化素质的需要,开设了语文、数学、外语、美术、财经、政法等十几门学科,为改革开放培养人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级文化网的建立活跃了全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区设有文化馆,组建了“珠山之风”艺术团,多次举办市、区级的业余青年歌手大奖赛。街道办有9个文化站,各街道文化站均设有球类、棋类、图书、舞会等各项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居委会办有文化室68个。三级文化网的建立为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环境。
  区境内除有市属卫生机构和7所中、西医院外,区还办有妇幼保健所1所,各街道还办有妇幼保健站、防治所,负责本区域的防疫灭病及妇幼保健工作。
  改革开放带来了珠山区体育事业的发展,该区从基础训练抓起,1984年区体委筹款7万元修建了体育训练场地,成立了少年儿童体校,组建了田径、游泳、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棋类等集训队。与此同时,珠山、石狮埠、西郊、新村4个街道相应成立了街道体协,经常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1988年区体育健儿在全市体育运动会上仅金牌一项就夺得了26枚。1988年区小学组代表队在全省“苗苗杯”田径对抗赛中又夺得金牌。在全市首届青少年运动会上,珠山区名列金牌总数第一和团体总分第一。几年来,区体委各训练队还为上一级体育单位输送了许多有培养前途的运动员,仅乒乓球运动员就为省、国家队输送10人。
   (五)城区管理与人民生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年间,全区在创造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的活动中,坚持“人民城市人民管一的方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全区涌现文明街4条,文明单位334个,五好家庭27583户,文明家庭9017户,文明楼院366幢。里弄花台、庭院绿化、窗台美化,已成为全区人民的居家乐事。为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区政府还组建了城管队伍和区容监管队伍,负责全区日常社会秩序的维持。同时,还加强了社会秩序的综合治理,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体战。由于在城区经常开展狠刹“四风一(反盗窃、反赌博、反流氓滋事、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的斗争,为当前全面开展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十年改革给全区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
  改革前,全区人平均年收入在百元左右,拥有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缝纫机的家庭甚微;三代,甚至四代同居陋室的甚多。大部分居民的生活还是在温饱线上支撑。
  改革十年,春风吹遍了珠山城区的家家户户。十年改革,是全区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人们的吃、穿、用、住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1987年城区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718.08元,比1978年增长1.2倍,扣除价格因素,仍增长53.93%,平均每年递增4.91%。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衣、食、住、行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城镇居民吃的开始由主食热能型向副食营养型转变。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双卡收录机等高档消费品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至于黑白电视机、收音机、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则普及了城区的每个家庭。不少家庭还安上了电话,购买了汽车,铺上了地毯。居住条件大为改善,1987.年人均居住面积达6.69平方米,比1978年增长1.14倍。人们的穿着亦由十年前的灰、黄、蓝、黑四大主色突变为万紫千红。市区大街上的人流、车流、赤橙黄绿青蓝紫,象一条流动着的彩色河流,充分显示出入们生活中的美在不断的升华。
  十年改革,全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1979年以来,全区人口出生率平均为10.79‰,自然增长率平均为4.43‰,低于全省全市的计划指标。1979年获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85年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万长征熊乐锣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讲述了40年的发展,使景德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景德镇人民并不满足现状,而是决心以更大的成就来实现振兴瓷都、繁荣瓷都的理想,决心用不太长的时间,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振兴景瓷,恢复和提高景德镇在国内外应有的地位;二是扩大出口,把景德镇建成为江西的主要出口创汇基地;三是全面发展,使景德镇成为赣、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围绕这三个目标,全市上下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一的方针指引下,抓住调整经济结构这一关键,力求强化农业基础,突出陶瓷工业主体,壮大机械、电子、建材、轻化、房地产五大行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阅读

相关人物

万长征
责任者
熊乐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珠山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