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粮油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692
颗粒名称: 二十四、粮油购销
分类号: F713.3
页数: 4
页码: 137-140
摘要: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景德镇市粮食系统在贯彻执行国家粮油政策,搞好粮食分配和流通,保证市场供应,稳定粮食局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整个粮食工作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全系统已基本形成职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社会主义粮食综合企业。市局设有十三个职能科室和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直属单位有粮油供应、储运、工业、贸易、饲料五个专业公司,以及乐平县、浮梁县粮食局,昌江区粮食分局和粮食学校。各专业公司和县局,区分局按业务性质和所辖范围,分别管理所属的粮管所,粮油购销站,粮油食品店,综合门市部,仓库,加工厂、汽车队、劳动服务公司等单位,已拥有干部职工1515人(未含乐平),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4300多万元(其中乐平1600万元)。
关键词: 粮油购销 商品销售

内容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景德镇市粮食系统在贯彻执行国家粮油政策,搞好粮食分配和流通,保证市场供应,稳定粮食局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整个粮食工作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全系统已基本形成职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社会主义粮食综合企业。市局设有十三个职能科室和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直属单位有粮油供应、储运、工业、贸易、饲料五个专业公司,以及乐平县、浮梁县粮食局,昌江区粮食分局和粮食学校。各专业公司和县局,区分局按业务性质和所辖范围,分别管理所属的粮管所,粮油购销站,粮油食品店,综合门市部,仓库,加工厂、汽车队、劳动服务公司等单位,已拥有干部职工1515人(未含乐平),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4300多万元(其中乐平1600万元)。
   (一)粮油购销
  建国以来,我市粮食购销形势稳步发展,粮油统购统销以来特别是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使整个粮食购销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大好形势。(1)粮食增产。1978-1984年七年时间里,粮食总产量由1977年的19117万斤增加到1984年的33474万斤(未含乐平县),七年共增加14357万斤,平均每年增加205万斤,递增速度为10.7%;(2)国家收购大幅度增加。七年共收购稻谷61357万斤,平均每年收购8765万斤,与1977年收购4903万斤相比,平均每年增加552万斤,年递增11.3%。1984年,粮食收购量已达到14804万斤,基本接近1968年的粮食总产量;(3)农村留粮显著增加,到1984年,农村人平留粮已达到900斤以上,比1975年增加329斤。
  由于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中央决定:从1985年起,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并规定了粮油定购品种。粮食为稻谷、小麦、玉米三个品种;油脂(料)为菜油、茶油、麻油、棉油四个品种。定购以外的品种,全部放开,实行自由购销。粮油定购品种实行按比例价收购。由于实行粮食合同定购,1985年粮食收购再度超历史,达到15093万斤(不含乐平县),比1984年增加289万斤。
  1986年,我市粮食情况由松变紧,开始出现“收粮难”的情况。从1986-1988三年中,国家共少购粮食6017万斤。其中1986年比1985年少购4115万斤;1987年比1986年少购300万斤;1988年比1987年少购1602万斤(不含乐平县)。
   (二)粮油供应
  粮油供应是粮食工作的重要一环。建国以来,粮油供应在保证城乡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支持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景德镇市粮油供应公司”是专门从事城市粮油供应的专业公司。农村和工矿区有各县、区所属的粮所,站,全市(不合乐平)有71个经营网点,687名干部职工,遍布全市城乡。随着形势的发展,粮油供应的设备和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粮站既卖生、又卖熟,品种多,质量好,计量准,受到人民群众好评。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一建设中,粮油供应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石狮埠、向阳巷粮站的职工,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为烈军属,孤寡老人送粮上门,多年被评为省市先进集体。向阳巷粮站于1979年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先进集体一称号,该站副站长徐淑英同志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一的光荣称号。在创“三优”活动中,石狮埠等七个粮站(店)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里村等五个粮站’(店)被授予区级文明单位。新厂等七个粮站(店)被授予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
   (三)粮油贸易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以来,粮食一直由粮食部门独家经营。1963年国家决定把计划外的粮油,归口由粮食部门统一议价经营。我市成立了经营议价粮油的机构——“粮油货栈”。(后改为粮油服务站)。从1963--1965三年时间里,共收购议价粮104万斤,议销粮食398万斤。当时对于满足一部分计划外的需要,平抑市场粮价打击投机倒把,充实国家库存,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适应粮油议价议销的需要,1986年成立了“景德镇市粮油贸易公司一,并增设了三个门市部。粮油贸易本着满足农民售粮要求,支持粮食生产发展,平抑集市粮价,安定人心;调剂人民生活,丰富市场食品花色品种;补充国家粮食库存,保证市场粮食供应的宗旨,大搞粮油品种的外购内销,外购外销,内购外销。既调剂了粮油品种的余缺,又搞活了经营,提高了效益。经营的粮油达18个品种。从1980-1988九年时间里,议价粮油经营量达2亿多公斤,实现利润593.64万元。
   (四)粮油储运
  景德镇市粮油储运公司担负着全市所需粮油的储藏与运输。历年来,我市是个粮食调入区,三分之二的粮食靠从外地调入,调运任务十分艰巨。据统计,从1953--1988三十五年时间里,从外省、外县共调入贸易粮11.6亿公斤。
  为了加强粮油的运输工作,1964年成立了“景德镇市粮食局汽车队”,后改为“景德镇市粮油汽车运输公司”。196.4年汽车队只有6辆汽车,总吨位19.5吨,职工9人,随着粮油运输的需要,特别是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粮油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已拥有各种型号的汽车三十辆,总吨位179.5吨,固定资产总值184.5万元,职工87人,年营业额211.5万元,实现年利润38.08万元。在全省同行业中名列榜首。与1964年比较,汽车增加.4倍,吨位增加8.2倍,固定资产增加17.4倍,职工增加8.6倍。为我市粮油调运集并作出了贡献。
  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和粮食消费的增长,粮食仓储设施大为改善。建国初期利用祠堂庙宇保管粮食的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适应科学保粮的现代化仓库。现在全市有粮食仓库280多座,仓库容量5亿多斤,粮食保防人员375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32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6人。与1953年比较,仓库增加1.4倍,容量增加12.7倍。三十多年来,保防人员在“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保粮方针的指导下,运用机械物理、电子仪器、化学药剂多种手段,实行科学保粮,从未发生过霉变粮食事故。粮食“四无”(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率平均达到90%以上。1988年经省粮食局鉴定,全市“四无”粮仓281座,占粮仓总数的97.5%;“四无”储粮2.26.亿斤,占储粮总数的96.7%。
   (五)粮油工业
  建国以来,我市粮油工业发展较快。为了适应粮油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成立了“景德镇市粮油工业公司”,担负着全市粮油产品的加工任务。目前,我市已建立起制米,食品、油脂化工和粮机修理等技术设备先进的粮油工业。年生产能力大米5万吨,面条、米粉、粮油食品8000吨,油脂1250吨。已拥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总值773万元。1988年实现产值155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1659元/人,实现利税359.95’万元。与建国初期相比,职工增加三倍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总值增加137倍,年生产大米提高37倍;油脂加工能力提高20.5倍。现在各厂家生产的主要粮油品种有:标一、标二米,挂面、长寿面、鲜味面、辣味面、魔芋面、波纹面,米粉、波纹粉、元宵粉、五香米粉,各类糕点,饴糖、毛糠油、豆油、。菜油、小磨麻油、营养调合油等三十多个品种,基本上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油脂化工厂生产的营养调合油荣获省经委和省食品协会“优秀新产品奖”。
   (六)饲料工业
  饲料工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1978年前,粮食部门主要是供应饲料粮和粮油副产品,为传统的饲养方式服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粮食连年丰收,城乡人民对肉食品和蛋奶品的需求越来越高,机械化、半机械化养猪、养鸡的饲养业发展较快。为了适应饲料业的发展,我市成立了“景德镇市饲料公司一。并建成一座年单班产能力万吨的配合饲料厂。该厂设备先进,从原料到成品,全部操作自动化,检测仪表化。能生产含各种元素的猪、牛、鸡、鸭等多种粉状,颗粒状的配合饲料,在全省同行业中达到先进水平。1988年共生产各种饲料2万多吨,为我市饲养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该公司下属的示范养殖场,担负着各种畜禽的示范养殖任务,被列入全市的“菜篮子”工程。
   (七)粮油科技
  粮油科学技术是专门从事研究粮油在购、销、调、存和加工等环节中的应用技术及其基础科学。建国以来,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科技队伍和先进的科研设备。目前,各专业环节已拥有技术人员240人,其中有中级以上职称的33人,初级职称的97人。先后推出了陶瓷热、湿敏电阻传感器,面袋净洗机,“三低一保粮技术,苏式仓房顶升改造技术,负压式排风扇通风降温技术,机械通风储粮技术,油脂比色仪,稻壳灰轻质保温砖,管式离心机精炼糠油等九项科技成果。其中获商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获市科委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二项,四等奖二项。科技成果在粮食战线各个领域里的应用,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汪用华倪和泉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讲述了40年的发展,使景德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景德镇人民并不满足现状,而是决心以更大的成就来实现振兴瓷都、繁荣瓷都的理想,决心用不太长的时间,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振兴景瓷,恢复和提高景德镇在国内外应有的地位;二是扩大出口,把景德镇建成为江西的主要出口创汇基地;三是全面发展,使景德镇成为赣、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围绕这三个目标,全市上下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一的方针指引下,抓住调整经济结构这一关键,力求强化农业基础,突出陶瓷工业主体,壮大机械、电子、建材、轻化、房地产五大行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