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684
颗粒名称: 十六、水利
分类号: F407.9
页数: 5
页码: 99-103
摘要: 景德镇是江西省多雨区和主要暴雨中心之一,且降水量在年内和年际变幅很大,丰枯悬殊,气候差异明显,形成夏洪秋旱的一般自然规律,洪旱灾害较为频繁,甚至在年内重复受灾。据有关史料记载,市区从公元795年至1948年,共发生大洪灾44次、大旱灾16次;乐平县从1916年至1949年,33年内,就发生大水灾16次、旱灾7次,加上受鄱阳湖水顶托的影响,有时洪涝、旱灾交错发生,且灾时持续长,广大人民群众饱受自然灾害带来的痛苦。
关键词: 景德镇市 水利经济

内容

景德镇是江西省多雨区和主要暴雨中心之一,且降水量在年内和年际变幅很大,丰枯悬殊,气候差异明显,形成夏洪秋旱的一般自然规律,洪旱灾害较为频繁,甚至在年内重复受灾。据有关史料记载,市区从公元795年至1948年,共发生大洪灾44次、大旱灾16次;乐平县从1916年至1949年,33年内,就发生大水灾16次、旱灾7次,加上受鄱阳湖水顶托的影响,有时洪涝、旱灾交错发生,且灾时持续长,广大人民群众饱受自然灾害带来的痛苦。
  解放前,虽然也建了一些陂坝垱堰、水塘山塘、圩堤等水利设施,但因其规模小,质量简陋,且残缺不全,抗灾能力很低,到1949年全市水利有效灌溉面积仅14万多亩。
  建国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水利建设,把它作为农业的命脉和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领导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治理和开发水资源,为国民经济服务,造福于人民群众。40年来,国家总共投资6169万元,集体自筹资金2700多万元,群众投工8650万个,用于兴修水利,形成了以蓄为主,蓄、引、提、排、喷相结合的工程体系,水利建设固定资产原值达1.72亿元。
   (一)灌溉工程从小到大
  我市现有灌溉工程5926座,其中大型水库l座、中型水库6座、小(一)型水库51座、小(二)型水库395座、塘坝3191座、引水陂堰1119座;固定的电力抽水机站597处,装机700台、22970千瓦;固定机械抽水机站563处,装机2601台、11074千瓦,水轮泵站3座;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8.5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1.4%,比1949年增加5.6倍,其中旱涝保收面积61.81万亩。
   在全市的水利设施中,大中型水库发挥了骨干作用,效益显著。
  共产主义水库,是在1958年9月5日正式动工,系全省18座大型水库之一,座落在乐平县车溪河中游,库内流域全长36.7公里,集水面积155平方公里,坝长450米、高34.2米,总库容为1.375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库容0.685亿立方米;渠道总长758公里,其中总干渠1条,长45公里,过水流量15秒立方米;干渠21条,支、斗、毛渠452条,渠系建筑物381座。列全省灌溉渠系建筑之首的涌山渡槽,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534米,工程总灌溉面积13万多亩,全县二分之一的乡镇从中受益,并在坝后安装了3座,装机共1585千瓦的电站,库内形成万亩养鱼水面。
  勤俭水库(中型),位于乐平县洄田乡,集水面积12.4平方公里,有主坝1座,高21.6米,顶长126米,副坝3座,总库容150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90万立方米,灌区干渠有3条,共长22.6公里,支渠4条,全长12公里,实灌面积7000多亩。
  大口〓水库(中型),位于乐平县临港乡。1959年9月动工兴建,集水面积21.5平方公里,、主坝高18.5米,坝长120米,总库容165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85万立方米,渠道有总干渠、东干渠、西干渠3条,全长8.5公里,实灌面积7000多亩。
  幸福水库(中型),位于乐平县高家乡,集水面积14.5平方公里,主坝高22.8米,长240米,副坝连接主坝,为全市水库最长副坝;总库容133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940万立方米,灌区有总干渠和东、南、西、北干渠5条,总长24.1公里,支渠2条,长2.5公里,实灌面积7600多亩。
  东方红水库(中型),位于乐平县鸬鹚乡,集水面积11.5平方公里,主坝高25米,顶长157米,副坝1座高7米;总库容143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32万立方米,灌区有总干渠、东、西、中干渠4条,总长26.62公里,支渠5条,计长11.5公里,实灌面积7500亩。
  玉田水库(中型),位于市东北湘湖乡,集水面积146平方公里,坝高22.4米,坝顶长300米,总库容198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00万立方米,灌区有总干渠1条,全长18.5公里,渠系附属建筑物有:渡槽8座、倒缸营1座、过山涵4座、溢洪闸5座,实灌面积7300亩。并在坝后建立1座装机2台共325千瓦的发电站,全部向国家电网输电。库区风光秀美,有狮子山、溶洞、孤岛、古墓、仙人桥、人工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山田水库(中型),位于鱼山乡,集水面积76.8平方公里,坝高17.9米,顶长292米,总库容220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40万立方米,灌区有干渠3条,支渠29条,总长55公里,实灌面积8000多亩。
   建国后建立的乐平县南港渠、碧湾渠、礼林渠引水工程,灌溉面积都在5000亩以上,超过了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建的灌溉2925亩古石陂。
   (二)机电排溉、水力发电从无到有
  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市农村从1952年开始利用机械作动力,带动水泵抽水灌溉农田。1962年由机械排灌逐步向电力排灌发展。1977年又在经济作物区建立一批具有省力、省水、移动方便的喷灌设施。全市已建成的固定电力提灌站597处、装机700台、22970千瓦;固定机械提灌站563处、装机601台,11074千瓦;水轮泵站3座,灌溉面积16.95万亩;喷灌站固定的发展到16处,移动式的有172台,受益面积1.1万多亩。建立排涝站35座,总装机8445千瓦,除涝面积5.64万亩;水电站建成投产的111座,装机156台,计8483千瓦,1988年发电量1220万度,其中输入国家电网831万度,占68%;并建成35千伏变电站3座,装机5台主变,总容量8060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23公里,6到10千伏输电线459公里,配电变压器291台,总容量18265千伏安,使全市56个乡,571个村委会,15.88万农户用上了电。
   (三)圩堤工程逐年增强
  建国前,全市仅有9条圩堤,全长12.5公里,这些圩堤最高的3.5米,最低的1.5米,坝身单薄、残缺不全,抗御洪水能力极低,1942年汛期连续五次大水,圩堤全部倒塌,圩内田园村庄全部被淹。
  建国后,在修复提高原有圩堤的同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要求,又新建和续建了一批圩堤,并将分散的小圩并接成联圩,扩大保护面积。至今全市已有圩堤39条,堤段总长170.94公里,控制流域面积430平方公里,保护耕地面积10.39万亩,水面7780亩。各主要圩堤达到了抵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标准。其中乐平县镇桥、港口、续湖3条圩堤,保护耕地面积都在万亩以上;市区昌江河岸在七十年代先后建成的三河、西瓜洲、老鸦滩圩堤,使市郊2000多亩约占全市四分之一菜地面积,基本上解决了一般洪水的侵袭问题。
  为了提高排涝能力,还先后建起了大小水闸135座,排水量340秒立方米,中小型电力排溉站35座,能排出流量80多秒立方米,以及建成导托排水的高排渠15条,导出水量78秒立方米。同时为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增强江河防洪能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开展以修建水平梯田,修建沟坝地,营造水土保持林、种草为内容,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建设。先后兴修水保工程121座(处),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44万亩,新的水土流失现象也基本上得到控制。
   (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建成的众多水利工程,在提高防洪安全和水资源保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汛期,通过蓄水工程调控调蓄洪水,削减入库洪峰流量,增强了下游河道的防洪能力,减轻了洪水为害,保证了河流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过去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状况基本上得到改变。在旱季,丰富的水源,浇溉大片农田。1978年我市遇到少有的严重干旱,全年降水量比正常年减少三分之一,有的河溪水断流,各级党政组织领导带领10多万抗旱大军,开源节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夺得了大灾之年农业大丰收,市区粮食总产量突破2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乐平县粮食单产超过千斤。1988年全市粮食产量已由1949年的13.35万吨,提高到41.85万吨,增长了3.13倍。
  水利工程自身发展能力也逐年增强。工’程管理单位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发挥技术、设备优势,积极开展养殖、种植、建筑、加工、商业、旅游等多种经营,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市库塘水面有7.35万亩,70%d养鱼,年产鲜鱼76万公斤,三分之一提供城镇市场。有5座鱼苗孵化设施,年产鱼苗1800万尾,鱼种池565亩,年生产鱼种300多万尾,一半以上供应农户和销往外地,还养猪、养鸡、养鸭、养兔等;种植以茶、果为主,现有2396亩茶园,已采摘面积1700多亩,自办茶叶加工厂4座,1988年产干茶2.05万公斤。近几年,柑桔等果树面积发展快,达5094亩。获省水利综合经营先进单位称号的王港乡马源圩水库,坚持以水养水,搞立体开发,山上杉、棕树价值超过300万元。1988年全市水利工程综合经营总收入达547万元,其中水费66.74万元,电费125.77万元,鱼业174.5万元,工业22.04万元,其它多种经营180.76万元,用于本工程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65万多元,为水利工程逐步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水利管理机构不断完善
   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水科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和健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市、县、区政府都设立了水利电力局,行使水管理的行政职能,局内部按专业需要,配置了设计、水电、水土保持、工管、材料等业务科(股)室,或实行对口分工。局下属设立了从事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建筑安装施工、经营管理等8个企事业单位。
  农村各乡从60年代开始就配备专职水利员,工程实行分级管理以后,有的乡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统一管理,鹅湖滩乡最早在1964年建立水利管理站,现已增加到27个乡站。近几年根据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又在20个区、乡工程设立了水土保持站、点。各站均系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既为全乡水利建设服务,又从事以水养水为目的的经营管理。
  各类工程建立了专管与兼管相结合的管理组织。大型工程共产主义水库建立了工程管理局,为县直属单位,中型水库建立工程管理处(局)、小(一)型水库、圩堤、水电站、机电排灌站及较大的引水工程建立工程管理站,受益范围跨地区的还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其它小型水利也都落实专管和兼管人员。
  水利管理队伍,从六十年代末860人,扩大到5200多人。’其中,经评审、批准授予高级技术职称的有2人、中级技术职称的有23人、初级技术职称的有47人。另外,乡水管员中,鹅湖.区共有20人被授予农民技术员职称。
  1982年4月,成立市水利学会,在推广、应用水利科技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1983年,由学会组织撰写的“景德镇市1990年和200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成果,得到省水资源办公室好评,并被推荐参加长江水资源汇总会;1984年在宁波召开的全国水资源会议上,我市“水资源试点报告一被列为交流论文;同年,“喷灌在蔬菜生产上应用”一文,获市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四等奖;1985年引进橡胶坝技术,1986年在乐平县众埠乡建节水上安装成功,这种柔性坝体,具有跨变大,施工简单,止水效果好,造价低、工期短、管理方便等优点,是全省目前唯一投入运行的拦河水工建筑。另外:进行了“水稻灌溉试验”和“大坝白蚁综合治理”,以及引进“脉冲电栅拦鱼”、“冲抓钻处理大坝渗漏”等也取得了成效,为我市水利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付祥云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讲述了40年的发展,使景德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景德镇人民并不满足现状,而是决心以更大的成就来实现振兴瓷都、繁荣瓷都的理想,决心用不太长的时间,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振兴景瓷,恢复和提高景德镇在国内外应有的地位;二是扩大出口,把景德镇建成为江西的主要出口创汇基地;三是全面发展,使景德镇成为赣、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围绕这三个目标,全市上下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一的方针指引下,抓住调整经济结构这一关键,力求强化农业基础,突出陶瓷工业主体,壮大机械、电子、建材、轻化、房地产五大行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阅读

相关人物

付祥云
责任者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共产主义水库
相关作品
勤俭水库
相关作品
大口〓水库
相关作品
幸福水库
相关作品
东方红水库
相关作品
玉田水库
相关作品
山田水库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