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民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667
颗粒名称: 十、人民生活
分类号: F113.9
页数: 3
页码: 33-35
摘要: 解放前的景德镇,广大城乡居民生活处于极度贫困之中。解放后,党和政府采取措施积极恢复生产,但当时生产力水平仍很低,城乡社会劳动者占城市居民比重很小,从业人员收入微薄,全民职工年平均工资仅437元,私营经济中的雇工收入也没有明显提高,农民的商品收入趋近于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有1377万元,其中,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仅为131万元,农民人均消费品支出不足20元。由于居民收入少,几乎没有潜在的社会购买力,1949年全市区年末存款余额仅有3万元。
关键词: 景德镇市 人民生活

内容

(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解放前的景德镇,广大城乡居民生活处于极度贫困之中。解放后,党和政府采取措施积极恢复生产,但当时生产力水平仍很低,城乡社会劳动者占城市居民比重很小,从业人员收入微薄,全民职工年平均工资仅437元,私营经济中的雇工收入也没有明显提高,农民的商品收入趋近于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有1377万元,其中,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仅为131万元,农民人均消费品支出不足20元。由于居民收入少,几乎没有潜在的社会购买力,1949年全市区年末存款余额仅有3万元。
  经过三年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城乡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社会劳动者人数快速增加,到1957年末,达到10万人,其中全民职工达3.5万人。职工年平均收入增长幅度很大,1957年全民职工年平均收入比1949年增长26.31%,达到552元。由于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超过城市居民增长,1957年浮梁地区人均收入为1949年的3.65倍,达到73元。
  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使社会消费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1957年全社会的消费品零售额达3294万元,为1949年的2.4倍。其中,浮梁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413万元,为1949年的3倍;人均消费品零售额达35元,为1949年的2倍。居民储蓄存款成百倍增长。1957年末,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7万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03万。
  1958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0年间,由于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生产建设遭受了巨大损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很大影响;由于经济发展总水平的相对上升,而人民生活总水平仍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1978年,市区全民所有制职工工资年人均收人为606元,比1957年增长9.78%;集体所有制职工工资收入,年人均564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04元,比1957年增长42.46%。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社会购买力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水平得到提高,尤其是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幅度较大。市区人均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26元,为1957年的1.8倍,农村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为48元,比1957年增长37%。城乡居民存款超过消费水平增长,1987年的城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957年的9.68倍,农村居民存款余额为1957年的36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十年,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各种经济成份得到发展,社会就业面扩大,农村产业结构得到改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亦随着大幅度提高。
  1987年,我市城市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210元,比1978年增长2倍。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其它各业转移逐年增多,农民收入成倍增长。到1987年,市区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已达454.98元,为1978年的4.37倍;乐平县的人均纯收入也达到402.51元。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市区居民1987年人均年消费水平达816.71元,比1978年增长近4倍。农业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502元,比1978年增长10多倍。乐平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达383.4元,比1978年增长近10倍。同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幅度也很惊人,1987年,年末居民存款余额达3.3亿元之多,为1978年的13.78倍。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1987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6.6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76.08%。
   (二)城乡人民消费结构
   建国四十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变化,日用消费品正逐渐向高档化发展。
  在1949年至1979年的三十年中,居民消费结构的比重是以吃、穿、用为顺序排列的,但中心己由前向后倾斜。而在50年代,居民消费是以吃、穿两方面为主,其中吃的消费占很大比重,在吃的大类消费品中,则以粮食和蔬菜为主;在穿的大类消费品中,则以棉毛消费品为主。至60年代,随着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等耐用消费品进入市场,吃、穿、用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用的消费比重上升,穿着方面随着化纤纺织品进入市场,穿着构成也得到丰富。
   进入70年代,工农业生产停滞,虽然用的消费比重有所增加,但在总体消费结构上没有大的改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十年间,居民消费结构出现了历史性变化,吃、穿、用的顺序被打破,用的消费占居民消费第二位,出现了吃、用、穿的消费比重顺序;而在吃、用、穿的各大类消费品内部结构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吃的方面,人们讲求营养方便。肉、禽、蛋在食品构成中较1978年以前成倍增长。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支出已占食品总支出的80%以上。在衣着方面,人们追求新颖、时髦,成衣销售量大幅度上升。在用的方面,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旧的一代耐用消费品还在成倍增长,而彩电、冰箱、洗衣机等新的j代高档耐用消费品又大量进入消费领域。到1987年底,全市区自行车、手表、缝纫机销售量在1978年基础上增长达2倍以上;而电视机城市家庭拥有量为104%,农村也达到49%,洗衣机在城市已普及,电冰箱拥有量达25%,电风扇城市家庭拥有量达158%,农村也已达40%。摩托车、汽车也正在进入家庭,农民住房条件普遍得到改善,城市居民‘买私房产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刘光金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讲述了40年的发展,使景德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景德镇人民并不满足现状,而是决心以更大的成就来实现振兴瓷都、繁荣瓷都的理想,决心用不太长的时间,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振兴景瓷,恢复和提高景德镇在国内外应有的地位;二是扩大出口,把景德镇建成为江西的主要出口创汇基地;三是全面发展,使景德镇成为赣、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围绕这三个目标,全市上下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一的方针指引下,抓住调整经济结构这一关键,力求强化农业基础,突出陶瓷工业主体,壮大机械、电子、建材、轻化、房地产五大行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光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