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665
颗粒名称: 八、经济体制改革
分类号: F121
页数: 4
页码: 26-29
摘要: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改革的序幕。十年来,,我市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前面有关部分所叙述的事实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此,回顾一下十年来我们所走过的历程,更能说明改革给我市带来的深刻变化。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改革的序幕。十年来,,我市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前面有关部分所叙述的事实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此,回顾一下十年来我们所走过的历程,更能说明改革给我市带来的深刻变化。
  (一)
   和全国各地一样,我市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在农村开始的。
  改革“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1978年12月,我市农村开始试行联产承包、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1981年8月,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市农村全面铺开,到12月底,建立各种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的生产队达96.8%,其中包产到户的占90%。全市划给社员自留山9.8万亩,户平3.3亩,人平0.44亩。1982年4月14日,我市第一次实行农村社场粮食征购任务包干,一定三年不变,从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被调动起来。
  改革取得突破,使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村经济空前活跃。、1978年以来,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翻了一番,每年平均以15.16%的速度递增。在农业内部,按照“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在确保粮食生产稳步提高的基础上,改变了单一种植粮食的局面,林牧副渔业等多种经营得到迅速发展。1988年,全市粮食亩产达到279公斤,比1978年增长33.49%,每一农业人口平均粮食产量达502公斤,比1978年增长16.47%;多种经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56.70%,林牧副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23%;农民的商品经济观念不断增强,全市农业商品价值达21467万元,53.25%的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二)
  在进行农村改革的同时,我市在城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试验和探索。以搞活企业为主要线索,纵观我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5月~1984年10月),即改革起步阶段。1984年5月景德镇市被确定为江西省首批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在这个阶段,我市着重研究制订改革总体方案,进行厂长负责制等改革试点。
  第二阶段(1984年11月~1986年12月),即改革全面铺开阶段。通过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务院有关扩权规定.,着重企业外部简政放权,企业内部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第三阶段(1987年1月~1988年12月),即改革深化和发展阶段。着重进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大规模地把竞争机制引入工商企业的招标承包和租赁;进行企业兼并和法人承包企业的尝试;推进住房制度的改革,积极探索股份制。
  (三)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首先是在工业企业中拉开的。
  一、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不断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早在1984年,我市就在人民瓷厂进行了承包试点。1985年,省陶瓷工业公司连续三年在所属26家企业推广这一经验,取得较好效果。在此基础上,我市从1987年开始,在市属预算内企业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市财政对企业实行上缴,利润基数包干,超收分成的承包,基本上体现了“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分成、欠收自补一这一原则。1987年8月17日,,市体改委向市委、市政府递交《关于我市工交企业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工作意见》,提出引进竞争机制是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有效办法。8月31日,根据市委、市政府布署,市体改委、市机械工业局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决定江西为民机械厂首家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选聘厂长。至此,我市的企业承包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至1988年底,我市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的工业企业达45家,其中市属预算内企业17家,占37.78%。
  二、广泛引入竞争机制,推动企业领导体制改革。我市的企业领导体制改革,和全省其他地区相比,步伐更快一点。从1984年9月开始厂长负责制试点,到目前为止,95%以上的企业实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1986年,开始推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将企业承包与厂长任期目标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和奖惩。从1987年开始,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市企业大部分实行厂长离任审计制。《企业法》、《承包条例》等有关企业改革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使企业和主管部门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推动了我市厂长(经理)负责制不断巩固和完善。
  三、企业内部的层层承包,推动了适应商品经济要求的有效管理体系的逐步形成:我市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行是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深化呶,它一开始,就与厂长负责制结合起来,随后承包制又与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厂长离任审计制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承包经营责任制形成了一套严密而又相互制约的责权利体系。经营者责权利一旦明确,便实行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层层承包,使每一个承包单位都成为责权利相结合的“模拟法人一,形成一种多元的多层次的经营主体。到目前为止,我市大部分企业内部都实行了层层承包,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有效管理体系。
  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了利益和风险双重约束动力机制的初步建立。在推行承包制的过程中,一开始,我们在企业内部着重引进的是利益机制,实行计件工资、浮动工资、奖金与工资捆在一起等多种分配形式。从1988年开始,我们在企业内部又引进风险机制,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利益和风险相对称,成为一种双重约束的动力机制,从而形成了一种“厂长精心掌舵,职工奋力划船一的合力经营局面,使大家共同关注企业的兴衰和发展。
  五、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成企业有效运行体系初具规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在人的管理中进行优化劳动组合,实行双向选择,剥离剩余“冗员”,建立厂内劳务市场。这一改革措施,对解决长期困扰我们企业的“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肿”和人浮于事这一难题,找准了突破口。它以满负荷作为定员定岗标准,实行职工动态组合、合同管理和厂内编余人员待业,形成职工上岗靠竞争、收入靠贡献这一新的局面。与此同时,我市大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引入银行机制,建立厂内银行制度,对资金以借贷方式实行有偿使用,为企业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企业管理网络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运行体系,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六、企业兼并和法人承包企业的尝试,为优化企业结构和合理配置资源找到了一条好途径。1988年3月,当市第一化工厂在招标承包不成的情况下,市体改委及时提出了由优势企业兼并的构想,促成了市焦化煤气厂兼并市第一化工厂。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三家劣势企业被优势企业所兼并。我们还采用企业承包企业的方法,于1988年8月解除了原第一建筑公司经理的承包合同,确定由近几年经营成功的窑建公司承包陷于困境的一建公司,窑建公司为一建公司的法人代表,享有经营自主权。至此,我市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翻开了新的一页。企业之间的兼并和承包避免了企业破产可能带来的社会震动,解决了优势企业求发展、劣势企业求生存的问题。优劣结合,取长补短,是优化企业结构和合理配置资源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七、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壮大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了企业集约化经营和规模效益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发展企业间的横向联系作为搞活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市政府为此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系的实施细则》,并且每年都颁布对外经济技术洽谈项目,召开横向经济联合洽谈会。一批企业通过联合,活力不断增强。近一、两年来,横向联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即由生产技术、产品制造向资金联合、产品开发和销售经营方面的联合发展。
   八、对住房制度改革进行了周密的测算和方案的设计。作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住房制度改革,我市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88年6月,成立“景德镇市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着手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目前,已进行了房屋的全面调查、周密测算和改革方案的初步设计,不久,将在全市铺开执行。
   (四)
   十年来,我市在抓好生产领域体制改革的同时,流通领域的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副产品市场的开放,标志着我市流通领域改革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1985年3月1日,我市对蔬菜市场全面放开,实行随行就市,议价议销,产销直接见面。菜农享有土地使用权、种植自主权和产品处理权。一种开放型、多渠道、多形式、少环节的市场体系在我市逐步形成。这种经营方式不但丰富了市场,方便了群众,而且有力地扭转了过去那种经营上的官商作风。
  二、划小核算单位,实行行业管理。1984年8月,市政府批转市经委、市商业局《关于国营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业改革方案》,从1984年9月1日起撤消百货、五交化、副食品、饮食服务四家公司所属总店,以门店为独立核算单位。1985年1月1日,土产、农资、果杂品公司零售门店实行独立核算。1987年2月23日,市政府批转市商业局《关于我市商业批发和大中型零售企业体制改革初步方案的报告》,决定在继续放开小型商业企业的同时,实行批零企业经营分开,现有专业公司成为批发公司;设立行业管理委员会,小型零售企业由行管会管理。这些措施的实行,进一步扩大了商业企业的自主权。
  三、引入竞争机制,在零售商业企业和饮食服务业试行租赁经营。为进一步搞活流通,搞活企业,1987年2月,市政府批转市商业局《关于我市零售商业和饮食服务企业试行租赁经营意见的报告》,决定采取多种形式,在上述商业企业实行职工个人牵头租赁、集体(合伙)租赁、职工个人(家庭)租赁和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租赁。4月27日,我市新正义饮食店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为招标租赁经营拉开了序幕。目前,招标租赁经营的门店已发展到40家,其中国营企业33家,占全市小型国营商业企业的1/5左右,并从饮食服务业发展到包括副食、五金、蔬菜、土产、果杂品和基层供销社门店等七个行业。租赁经营使企业由衰变兴,企业月平均营业额和税收均比租赁前三年增长三倍多,效益明显提高。
   李素英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讲述了40年的发展,使景德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景德镇人民并不满足现状,而是决心以更大的成就来实现振兴瓷都、繁荣瓷都的理想,决心用不太长的时间,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振兴景瓷,恢复和提高景德镇在国内外应有的地位;二是扩大出口,把景德镇建成为江西的主要出口创汇基地;三是全面发展,使景德镇成为赣、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围绕这三个目标,全市上下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一的方针指引下,抓住调整经济结构这一关键,力求强化农业基础,突出陶瓷工业主体,壮大机械、电子、建材、轻化、房地产五大行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素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