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济成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663
颗粒名称: 六、经济成就
分类号: F292
页数: 4
页码: 19-22
摘要: 建国四十年来,景德镇市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8年,全市社会总产值达28.7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0.08亿元,国民收入12.73亿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43倍、32倍和26倍。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经济成就

内容

建国四十年来,景德镇市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8年,全市社会总产值达28.7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0.08亿元,国民收入12.73亿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43倍、32倍和26倍。
  四十年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间经历了不少坎坷曲折,尤其是十年浩劫,给景德镇市经济建设造成了深重的劫难。然而,在党的领导下,全市人民艰苦奋斗,排除万难,仍取得了光辉伟大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改革和开放,整个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好势头;1978-1988年,上述三项综合经济指标平均每年递增分别达到13.64%、11.14%和14.06%,远高于前三十年的平均递增水平,表明景德镇市经济建设已经进入了建国以来的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
   (一)工业
  景德镇虽是_个古老的工业城镇,但解放前夕,这座历史名城已衰颓成“草鞋码头”。除了百余户半开工的传统制瓷作坊和千余名半失业的工人外,其他工业几乎是空白,只有零星的搞铁、木、竹修理的手工业;加上两台破旧不堪的皮带车床和一台装机容量仅160千瓦的发电设备,即为全部的工业家底。经过。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古老的瓷都已旧貌换新颜,逐步建成以陶瓷业为主,电子、机械、建材、医药、化工、轻纺、食品、采掘业等均具相当规模和良好发展前景的综合型工业城市。
  全市现有工业企业678家,其中大中型企业40家,国家二级企业5家,年利税百万元以上的34家,年创外汇百万元以上的11家;职工25.82万人。1988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7.27亿元,比1949年增长90倍,比1978年增长2.17倍,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29%上升到60%;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已达17.02亿元,与昔日一些破旧作坊和机器设备相比,其变化翻天覆地。
   近几年,通过对产业及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短线适销产品大幅度增产,长线积压产品生产得到控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79-1988年,全市有一大批名、优、特产品获奖,其中国际金奖4枚,国家金奖10枚,银奖18枚,部优质奖117枚,获奖规格和数量均为全省第一。1988年,市县属预算内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555万元,产品销售收入66013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381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97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24%、47.98%、57.01%和23.90%。
  按照“突出一个主体(陶瓷),壮大四个行业(电子、机械、建材、化工),抓好十个重点(日用陶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家冰及压缩机、微型汽车、印刷机械、彩管彩电、煤化工、医药、浮红茶叶等产品及系列),推动全面发展的战略规划,景德镇工业经济正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和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传统的陶瓷工业得到进彳步发展,1988年,日用陶瓷工业总产值达26654万元,比1949年增长23.52倍;日用瓷产量3.43.亿件,比1949年增长4.4倍,约占全国的25%;出口创汇3003万美元,比1949年增长150.15倍,约占全国的16%;大中型瓷厂每件出口瓷平均换汇额为全国最高水平,换汇成本为全国最低;荣获国际国内金银奖及部优产品奖数为全国名产瓷区榜首。此外,工业陶瓷、建筑陶瓷和精密陶瓷也长足发展。过去仅生产日用瓷的“小陶瓷一局面已经打破,形成了以日用瓷为主体,工业陶瓷和建筑陶瓷为两翼,最终产品的生产与其保证体系相适应,具有一定集约化程度的“大陶瓷一工业体系。景德镇已成为全国最大、最完整的陶瓷生产、出口基地和科研教育中心。
  在注重发展传统陶瓷工业的同时,景德镇还着力发展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现代工业。电子工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已成为江西的电子工业中心和全国主要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之一。机械工业在昔日几乎是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现已成为江西重点的机械工业基地之一。建材和化学工业也异军突起,与陶瓷、电子、机械工业同列为全市工业的支柱行业。此外,轻纺、采掘和食品等工业也颇具规模,前景看好。可以相信,在过去四十年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当前的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景德镇工业经济将会取得更光辉的成就。
   (二)农业
  景德镇农业正从自给半自给的封闭型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全市现有耕地面积96.47万亩,其中水田80.6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3.59%;平均每一农业人口有耕地1.2亩。1988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71610万元,比1978年增长4.34倍。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1988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41亿瓦特,农村全年用电量’5419万千瓦小时,化肥施用量5.04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8.5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47%;旱涝保收面积61.8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4.07%
   十年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六、经济成就业、饮食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26.96%上升到1988年的46.96%;特别是乡镇工业总产值增长较快,1988年已达到15373万元。农业内部,按照“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刀的方针,粮食生产稳步提高,1988年,粮食总产量达41.85万吨,比1978年增长1.27倍;同时,多种经营及林牧副渔业也得到迅速发展,1988年,多种经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56.68%,其中林牧副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23%。农民商品经济观念不断增强,农村商品生产空前繁荣,已有56.52%的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1988年全市农业商品产值达21467万元。
  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88年,每一农村劳动力创造的社会产值为1803元,比1978年增长1.57倍;粮食亩产量279公斤,比1978年增长33.49%;每一农业人口平均粮食产量522公斤,比1978年增长21.11%。
   (三)交通、邮电
  解放前,景德镇的交通运输主要是昌江水运;解放后经过四十年的建设,已经形成陆、水、空立体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兼备的运输体系。皖赣铁路穿城而过,北与京沪、南与浙赣铁路相接,可通往全国各地;公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水运亦有改善,且列入重点建设的昌江渠化工程即将竣工,届时300吨级船队可直航长江;航空运输方面已有两个小型机场,有班机与南昌通航,现正筹建一个中型机场,空运面貌将有更大改观。1988年,地方铁路通车里程达43.9公里,比1965年通车时增长43.9%;公路通车里程1428公里,比1949年增长10.61倍。铁路完成货运量(发送量)139.93万吨,完成客运量131.28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9.51%和11.77%;地方铁路、公路和水运共完成货运量132.97万吨,货物周转量9855万吨公里,比1978年增长11.43%;交通运输部门完成公路货运量55.31万吨,完成客运量479.71万人次,比1978年增长83.65%。同时,集体和个体运输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运输力量。
  邮电通讯事业有较大发展,已形成沟通城乡、联系全国的邮电通讯网络。1988年末,全市拥有邮电局(所)78个,比1978年增加19个;年末电话机数11450部,城镇电话用户4005户,农村电话用户827户,分别比1978年增长2.16倍、54%和23%;全年邮电业务计费总量达437.9万元,比1978年增长2.35倍。现在,万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工程和沟通京、沪、杭国家干线的微波通信工程正在建设,建成后将为景德镇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提供更加方便迅捷的、现代化的邮电通讯条件。
   (四)商业、外贸
  景德镇商业已基本形成了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渠道和少环节的流通体制。主要表现为:其一、商业网点增多;从业人员增加。1988年末,有各种经济类型的零售商业、饮食业和服务机构1.23万个,从业人员2.89万人,分别为1980年的6.42倍和1,59倍;全市每万人口拥有商、饮、服务行业机构97个,从业人员228人。其二、商品流通渠道日益扩大,城乡市场活跃繁荣。1988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70677万元,比1978年增长2.83倍。国营商业是商品流通的主渠道,1988年,国营和供销合作社商业零售额为40097万元,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占56.73%;此外,集体商业零售额达.10862万元,个体商业零售额达1154.7万元,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达8171万元,分别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5.37%、16.34%和11.5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3072万元,比上年增长56.27%。
  通过改革开放,对外经济贸易取得显著成绩。久负盛名的一瓷二茶传统出口商品依然饮誉世界,现已有陶瓷、纺织、工艺、轻工、化工、医药保健、粮油食品、土畜和仪器仪表等九个品类的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全市外贸收购总额达17889万元,出口成交总值4401.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39%和20.Q8%;陶瓷出口总值30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23%,比1978年增长2.36倍。
   (五)财政、金融
  经济发展使财政金融形势越来越好。1988年全市财政收入突破2亿大关,达20222万元,其中工商税收1774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41070和21.15%,比1978年增长222倍和2.53倍。财政支出17304万元,比上年增长25.77%,财政收支实现了基本平衡,略有节余。
  金融领域在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稳定金融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后,情况随之好转。1988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比上年初增长.4.92%,贷款余额增长17.29%;银行现金收入增长39.41%,现金支出增长42.93%,基本上保证了全市生产和流通的资金需要。保险业务也日益扩大,全年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37.01%,赔款支出比上年增长37.53%;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建设和安定团结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和安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讲述了40年的发展,使景德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景德镇人民并不满足现状,而是决心以更大的成就来实现振兴瓷都、繁荣瓷都的理想,决心用不太长的时间,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振兴景瓷,恢复和提高景德镇在国内外应有的地位;二是扩大出口,把景德镇建成为江西的主要出口创汇基地;三是全面发展,使景德镇成为赣、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围绕这三个目标,全市上下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一的方针指引下,抓住调整经济结构这一关键,力求强化农业基础,突出陶瓷工业主体,壮大机械、电子、建材、轻化、房地产五大行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和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