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657
颗粒名称: 概论
分类号: D912.11
页数: 37
页码: 1-35
摘要: 景德镇原称新平镇,始于东晋末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所产瓷器闻名天下,成为我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
关键词: 概论 总论

内容

一、历史沿革
  景德镇原称新平镇,始于东晋末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所产瓷器闻名天下,成为我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1949年4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本地,析置景德镇市。1953年景德镇市为省直辖市,1960年浮梁县制撤销,浮梁区域划属景德镇市。1988年11月2’日又恢复浮梁县制,仍属景德镇市管辖。
  景德镇建市时间虽短,但经济发展较快,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日用瓷生产和出口基地,是发展中的多种陶瓷工业基地,也是江西重要的工业城市,是全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在全市行政区域共有两县两区,即乐平县、浮梁县,珠山区和昌江区。
  景德镇市境内很早就有人类活动。1962年11月,j距市城区29.25公里的乐平涌山岩(洞)附近出土了多种动物化石和几件有石英质的石片,其中一件有明显的人工打击痕迹,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均属于华南中更新时期的“大熊猫——剑齿象一等动物化石和1日石器时代的石片。
   到有文字记载之后,‘商时地属扬州,为古番之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本地位于楚国的东南面,与吴国的西部边界相接。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阊联合蔡、唐攻楚,在柏举(湖北麻城)大败楚军,并乘胜攻人楚国的郢都。次年取番地,本地遂属吴国.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地归越国。至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楚威王兴兵伐越,尽取吴,故地复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废分封诸侯之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番县,本地遂属九江郡番县。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梁求楚怀王孙心立为王,地复属楚。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英布为淮南王,改九江郡为淮南国。五年(前202年),分淮南国置豫章郡,番县始称番阳县,本地随属番阳县。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分豫章郡置鄱阳郡,本地属鄱阳郡鄱阳县。
  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割扬荆十郡置江州,鄱阳郡隶之。旧志载“陶侃后擒江东寇于昌水之南,遂改昌南为新平镇,隶江南。一’这是景德镇的源起。
   宋、齐(公元420年—公元502年),仍沿袭旧制,隶江州鄱阳郡。
   梁承圣二年(公元553年),改鄱阳郡为吴州。
   陈光大元年(公元567年),罢吴州,复为鄱阳郡,属江州。
  隋开皇元年、陈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冬十月,复改鄱阳郡为吴州,本地仍属鄱阳、。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鄱阳操师乞、林士宏拥兵反隋,后操战死,林据饶、抚二州称帝,国号“楚刀,年号太平,直至唐初,本地属楚。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析鄱阳东界为新平乡。四年(公元621年)经安抚使李大亮奏请析鄱阳东界置新平县,县治设在新定、化鹏二乡之间(今江村乡一带)。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县又撤并人鄱阳县,仅存在五年。
   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刺史韦玢以本地土地沃广,请复置县,县治设在新昌江口(今东河与昌江交汇处),故改名为新昌县。
  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一,或传“洪水泛,梁木横新昌江口,人因以济,一遂更新昌县名为浮梁县,为上县,属鄱阳郡。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饶州。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属江南西道。
   代宗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析浮梁北境给歙州,合黟南置祁门县。
   代宗元和中(公元806--820年),因浮梁发大水,新昌江口县治遭淹没,便把县治迁至西北高阜,即今浮梁县衙旧址处(今旧城乡境内)。
   南唐(公元937-975年),设永平军,改鄱阳为饶卅永平军,浮梁县属之。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南唐降,江南平,复饶州,浮梁县属饶州,为望县,隶江东路。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因昌南镇烧制官瓷,闻名全国,得到朝廷的重视,遂命名为景德镇。从此,景德镇名一直延续至现在。
  元代,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饶州升饶州路总管府,隶江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又隶江东道提刑按察司江浙行中书省。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一,专掌瓷器烧造。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浮梁县升为中州,隶饶州路总府。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农民义军首领徐寿辉于蕲水称帝,国号天完,年号治平,其部将于光镇守浮梁州。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于光取饶州归明。二十一年八月(公元1361年),吴宏以饶州路归附朱元璋,改为鄱阳府,隶江浙行省,本地属之。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鄱阳府为饶州府,浮梁由州改为县,仍属饶州府辖。九年(公元1376年),改江西行省为江西承宣布政司,分五道,浮梁县属九江道饶州府。
   清初仍沿袭明制。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裁并各道,浮梁县仍属饶州府辖。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以后,全省设四道,饶州属分巡广饶南九兵备道,县属饶州。
  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冬,废府及州。三年,划全省为四道,浮梁属浔阳道。在此期间,所有州、厅一律改县,浮梁县沿袭旧名,县治在旧城。五年(公元1916年),县知事陈安呈准省长公署将浮梁县治由旧城迁到景德镇,从此,景德镇就成了浮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十五年(公元1926年),国民政府奠都南京,乃废除道尹,改为二级制,各县均直隶于省,浮梁县属江西省。
  十六年(公元1927年)春,景德镇建市,成立行政公署,设市政委员会,七月,市行政公署撤销。十七年初,成立市政府,市政府设在莲花塘逸兴公园内。十八年,撤销市的建制,仍为镇。
   二十一年六月,全省划为十三个行政区,浮粱县属第四行政区,区行署设在鄱阳。
  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四月,按全国统一规定,撤销行政长官,将十三个行政区归并为八个行政区,改名称为行政督察区,区下为县,浮梁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治所设在景德镇。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二月,将十三个行政区并为十_个区,浮梁仍属第五行政区,专署驻浮梁景德镇。
   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八月,省政府将全省并为九个行政区,浮梁县仍属于第五行政区,区治仍驻景德镇,直到1949年4月。
  公元1949年4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十七军四十九师,解放了景德镇和浮梁县,并就镇置市,直属赣东北行政公署。6月6日以民赣字第三号通令,决定成立浮梁专区,设行政督察专员专署,专署设在乐平,同时决定景德镇设景德市政府,与地区同属行署直辖。9月3日,二野大军南下,析鄱阳专区合浮梁专区为乐平专区,辖七县一市,景德镇市改为县级市,属乐平地区管辖。9月10日,赣东北地区划归江西省领导,行署同时宣布撤销。11月1日,乐平地区机关移驻景德镇并改为浮梁地区,党政机关改称中共浮梁地委、’浮梁专署。12月,景德市仍称景德镇市。
  1950年7月31日,因“景德市一、“浮梁市”、“景德镇市一名称不一,专署批文,明确定为“景德镇市一。
  1952年9月,浮梁地区合并为上饶地区,地区党政机关移设上饶,辖一市十六县。
  1953,年6月15日,经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由原属上饶专署领导改归省直属领导,为地区一级单位,自此,景德镇市成为省辖市。
  1958年10月6日,中共江西省委决定将浮梁县划归景德镇市领导(建置不变),1960年9月30日,经国务院全体会议决定,撤销浮梁县,将原浮梁县的行政区域划归景德镇市。
  1983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复,将上饶地区的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管辖,并将鄱阳县的鱼山公社、荷塘垦殖场的行政区域划人市境内。从10月16日起,正式移交。1988一年11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浮梁县建置。撤销市蛟潭区、鹅湖区,其行政区域为浮梁县的行政区域,浮梁县城设建在旧城乡内。
   陈金春
  二、自然地理
  景德镇市在江西的东北部,距省会南昌市252公里(指公路里程,铁路则为300公里),位于东经116°57`至117°42`,北纬28°44`至29°56`。处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居赣、,浙、皖三省交界处。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西分别同我省上饶地区的万年县、波阳县接壤,东北与安徽省祁门县为邻,东偏南与我省上饶地区的婺源县毗连。
  气候属亚热带温雨地区。湿润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000小时以上,日照率为45%。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平均风速2.1米/秒。气压为1008.4毫巴。年平均气温17℃左右,一月平均气温4.6℃,七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41.8℃,只出现于个别年份的秋季,偶尔在个别年份春季出现的极端最低气温为-10.9℃,>5℃积温5907,>20℃积温3675。年降水总量在1500-1800毫米上下,且多集中在夏季,六月为多雨期,占全年降水量17.5%。降水量最多的是1954年,达2673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1979年,只有1126.4毫米,一次连续最大降水量是1966年6月23日至24日,高达275.7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是1956年6月18日,达228.5毫米,连续降水最长日数是1963年4月29日至5.月11日,雨量为262.8毫米,一次连续降水日长且水量最大的是1974年7月10日至20日,降水量达699.2毫米。初霜期一般在11月中旬,终霜期一般在3月中旬,全年无霜期在248天左右。夏长秋短,夏日约130天,秋天约50天,冬天约100天,春天约83天。湿润的气候适宜各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浮梁县产的木、竹、茶在全省占有一定的地位,乐平县为全省重点农业县之一。
  土地总面积5247.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3.14%,其中:山地占69.55%;耕地占12.36%;水域(河流)占4.75%;其余为城镇村落、道路与其它。土壤以黄土为主,砂土、淡灰土次之。成土母质种类为:变质岩占68.7%;花岗岩占3%;沉积岩风化残积占9.5%;第四系堆积占18.8%。大小山峰密布全境,层峦迭嶂,地势东北高,多崇山峻岭,西南丘陵起伏,平原兼备。海拔一般为250米-400米。东部最高峰五股尖海拔为1618米,北部鸡冠山主峰海拔1063.3米,西南部最低处海拔20米。境内河流属饶河水系,主要河流有两条:一条以源出于安徽祁门县大洪山全长约210公里的昌江河,自东北部浮梁县的兴田乡入境,集境内东河、西河、南河、杨村河、梅湖河、建溪河等支流水,从四面八方穿流于浮梁县全境。昌江河在境内长度为114.7公里。从东北向西南流经市区,而后在鱼山乡一一丽阳乡出境,经皇岗、古县渡注入鄱阳湖;另一条以源出于婺源芙蓉岭全长约279公里的乐安河,自乐平县东部的洛口乡入境,在境内南收洎水、长乐水、建节水、安殷水,北纳官庄水、车溪水、瑞溪水七条支流水,从东向西横穿乐平县境,境内长度83.2公里,至观峰乡出境,经万年、波阳注入鄱阳湖。昌江形如树、乐河极似羽,犹如丝网密布于城乡,山环水汇,景色幽丽,瓷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其中。
  景德镇市现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兼备、内外联系比较方便的运输网络,改变了过去长期交通闭塞的状况。皖赣铁路穿越浮梁、市区、乐平而过,北通芜湖、南京与津浦、沪宁线相接,南抵贵溪与浙赣、鹰厦线相连。有民航班机飞往南昌。境内公路交织成网,市内乡乡通汽车,对外有班车直发省内各地和皖、浙、沪等省、市,还有旅游专车直达黄山、杭州、庐山等风景区。水运以昌江、乐安河两条主干河流为主,昌江列为全省第一条综合开发河流,1983年开始进行渠化工程建设,第一期工程已于1984年6月完成,第二期工程正在全面施工,全面竣工后,可常年通航300吨级的客货船、驳船队,经鄱阳湖直抵长江。乐安河自东而西经过乐平县境,直通鄱阳湖至长江,全年通航。
  地表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近占土地总面积70%的山地,茂盛地生长着杉木、马尾松、茶叶、毛竹、油茶、油桐、漆树等植物,有林地面积20多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800多万立方米,每年为国家提供4万多立方米木材。茶叶是景德镇的名产之一,历史悠久,远在唐朝就享有盛名,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就写下了:“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一的名句,“浮红一茶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是江西省主要的红茶出口基地。香菇、松节油也是远销国外的产品。野生的植物、动物种类繁多。野生植物有:供食用的有营养丰富的猕猴桃和柿子、勾栗;供药用的有绞股兰、五倍子、山苍子、杜仲、茯苓、山楂、金银花、金樱子、海金沙、七叶一枝花;还有可供工业用的橡子等等。野生动物有:取其毛、皮、羽用的黄鼠狼、野鸡;药用的靳蛇、眼镜蛇、银花蛇等蛇类、穿山甲、豹;对农作物有益的猫头鹰;森林卫士啄木鸟;还有猴子、野猪、獐、犰、兔等等,相思鸟曾飘洋过海为增收外汇作出过贡献。
  地下矿产资源蕴藏颇丰,已发现各类矿床、矿点184处,平均每28平方公里就有一处,矿种达40多种,在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3.14%的地下,蕴藏着占全国已知矿种的l/4和全省已知矿种的1/3。其中:金属矿产类中的黑色金属有锰;有色金属有铜、铅、铝、锌、铁、钨、钼、锡;贵重金属有金(砂金、岩金、伴生金)、银;稀土金属有轻稀土;分散元素矿产有锗、镓、镉等。非金属矿产有高岭土、瓷石、膨润土、陶瓷粘土、耐火粘土、砖瓦粘土、水泥配料粘土、海泡石、白云石、方解石、大理石、花岗石、蒙脱石、石灰石、萤石、滑石、片石、沙等。能源矿产有煤。此外,还有地下热水和矿泉水。大型矿床有9处(大理石、石灰石、膨润土、锰等),中型矿床有15处(砂金、铝、锌、银、钨、钼、海泡石、花岗石、石灰石、白云石、萤石、煤等),小型矿床22处(矿种除大中型矿床所列外,有高岭土、铜等)。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的有瓷土、沙金、煤、锰、海泡石、石灰石、大理石等。景德镇曾以“高岭土一的命名地而著称于世,经千余年开采而不衰,最近还在乐平县的共库等地发现L批大中型瓷土矿。煤的保有储量占全省保有储量的1/6。不久前发现一处大理石大型矿床,探明储量约1.25亿立方米。用途广泛的海泡石为全国首次发现,藏量之丰、品质之优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开采加工将改变我国海泡石粘土依靠进口的状况。
   景德镇地处华东地区许多旅游景点之间,北毗黄山、九华山;东邻千岛湖、杭州;西连庐山、鄱阳湖;南近龙虎山、三清.山。南昌——庐山——景德镇三角游已被列入全国14条重点旅游线路之一。
   李天保、梁红林三、行政区划与人口
  景德镇市域内行政区划分为四级:市;县(区);镇(乡、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详见下列附表和示意图:附表:
   景德镇市行政区划表
   单位:个附图:
  景德镇市行政区划示意图景德镇市解放初的1949年总人口为47.05万人(以现管辖的5247.9平方公里地域内之人口计)。至1987年近四十年来人口变化总的情况是逐年增加,但自然增长率的幅度却是呈驼峰形,解放初期的自然增长率是11‰-15‰,到1957年出现近四十年自然增长率最高年,即第一个驼峰,自然增长率为33.81‰,第二个驼峰的峰尖是1963年,自然增长率是30.52‰。
  人口死亡率,解放初几年均在13‰以上,到六十年代逐步下降,1966年开始降到9.76‰,此后继续下降,到1987年死亡率降至6.38‰,而出生率和出生成活率均较高,1963年的出生率高达46.18‰。六十年代中期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处第二驼峰往下倾斜,时高时低地下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1987年降至.7.38‰。
  用简略的比例数反映近四十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是:1987年全市总人口比1949年增长1.64倍(近四十年来机械增长人口约17万人左右,占增长总数20%左右),如以十年为期划分,第一个十年增长40%;第二个十年增长39%;第三个十年增长5.4%;第四个十年(1978-1987)增长27%。这后十年所占比例最少,并且是在人口基数较前三个十年都高得多的情况下所占之比例,这充分说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
  1987年年末全市共有城乡居民28.44万户,总人口为124.51万人,占江西省全省总人口的3.5%。其中,珠山区23.16万人,昌江区11万人,浮梁县22.92万人,乐平县67.42万人(含涌山矿区)。男性65.07万人,女性59.44万人,性比例为109.48%。非农业人口42.23万人,占总人口的33.92%;农业人口82.28万人,占总人口的66.08%。按城乡分则是:城镇人口35.93万人,占总人口的28.26%;农村人口88.57。万人,占总人口的71.14%(系1987年的统计数字。1988年12月新设10个建制镇的城镇人口未计人。)。民族以汉族居多,占99.8%,另有回、满、壮、藏、傣、瑶、畲、苗、彝、蒙古、朝鲜、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口文化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1949年在校学生1.87万人,占当年人口总数的3.98070,且多为小学生,1987年含大中小学在校学生38.98万人,占当年人口总数的31.31%。
  1987年末全市社会劳动者总数为63.69万人,占总人口的51.15%。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31.34万人,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49.21%;从事第二产业的有20.81万人,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32.67%;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1.54万人,占社会劳动者总数的18.12%。在工业企业的19.05万人中,陶瓷工业企业和为瓷业服务的工业企业中的人数达7万多人,这表明了陶瓷工业当今仍然是景德镇市工业的主体,在市域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李天保雷爱琴四、基本建设
  四十年来,经过勤劳智慧的瓷都人民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昔日的‘“草鞋码头”如今已初步建成为一座综合性的中等城市。四十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483.19万元,新增固定资产94997.63万元;房屋建筑面积由解放前的161万平方米增长到776.92万平方米,新增房屋相当于旧镇的4.8倍。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十年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6亿元,新增固定资产6.19亿元,房屋竣工面积490.9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36.46万平方米,分别为建国后三十年的229.78%、187.07%、392.78%和220%。
   (一)陶瓷工业基本建设
   景德镇的陶瓷工业基本建设,建国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3年至1966年,共投资2424万元,进行以煤代柴为中心和机械化、半机械化的技术改造。建成投产的倒焰煤窑131座,用煤烧瓷占当时总产量的70%,实现了以煤代柴焙烧技术的新转变。同时,革新技术、设备。推广动力礁和雷蒙机粉碎瓷土,水波池淘洗和真空练泥机、球磨机精制坯料、釉料;采用单刀、双刀乃至滚压压坯机和压力注浆机成型,从而改变了历史上沿袭下来的手工生产落后状态,使受自然条件制约带有季节性特征的瓷业生产,逐步过渡到正常的长年性生产。
  第二阶段,从1967年至1976年,此间虽然由于“文革”的动乱导致我市陶瓷技改几经周折,但仍然取得一定成就。这期间,共投资1307万元,重点更新窑炉设备,推行窑炉隧道化。1966年光明瓷厂率先建设第一条隧道窑,到1975年,全市建成隧道窑18条,烧成能力达总产量的54%,已居·景瓷焙烧设备的主导地位。’窑炉隧道化节能、高效,标志着陶瓷烧成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领域,由间歇式向连续化发展。
  第三阶段,即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陶瓷技术改造进入一个兴盛时期。1977年到“六·五”期末,共完成投资8683万元,相当于建国后28年投资总额的两倍。这期间的陶瓷技术改造,较为全面、系统地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改变产品结构,降低能源消耗这些重点进行,把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结合起来,广泛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向技术密集型领域挺进。八年完成十大工程,主要有:扩、改建厂房136万平方米;改造七个瓷土矿;更新四家瓷厂的原料精制车间,采用搅拌化浆‘、多次过筛、除铁新工艺;改装23条链式成型作业线,采用小汽流风盒喷射新工艺;建成53组蒸气烘房,取代落后的箱式和坑道烘房;继续推行窑炉隧道化,改建隧道窑14条,并有12条配有余热利用装置;新建新型辊底烤花窑8条,改造电热烤花炉238台;建设了总出量为一万吨的历尧油站和1.45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引进国外先进设备55台套。
   为陶瓷工业配套建设的焦化煤气厂,计划投资9960万元,于1985年动工建设,到1986年建成投产。建成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拥有JN43-80型42孔焦炉一座及附属设施,新增生产能力:焦炭28万吨/年,热值为3500大卡的混合煤气1.5亿立方米/年。它的建成,为陶瓷生产提供了第四代能源。同时,对缓解我省冶金、化工原材料短缺,对消除城市大气污染,净化瓷都环境都将起着重要作用。
  “七五一期间,陶瓷技术改造迈开更大步伐,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国家确定投资2.6亿元,用于陶瓷工业全面系统的配套改造,将使陶瓷工业增添后劲,获得新的活力。
   (二)其它工业基本建设
  建国初期,景德镇的工业结构单一,除陶瓷工业之外,其它工业几乎空白。随着经济建设的进程,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i逐步建立了以陶瓷工业为主体,机械、电子、建材、轻化工业为四大支柱的多元化工业格局。
  (1)机械工业。40年总共创办机械工厂企业28个,截止1986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187万元,净值4947万元,加上中央部属在我市的昌河飞机制造厂等,固定资产超过2亿元。机械加工的主要设备有1224台套,年产20万台家用电冰箱生产线一条,年产40万副变色眼镜镜片生产线一条。
  (2)电子工业。60年代迁建我市的电子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有企业15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8850万远,净值12513万元,占地面积302.7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51万平方米,专用设备1953台,金属切削设备1294台,电子测量仪器5435台,自备电源34台/5739KVA,工业锅炉33台/88吨,运输设备218台。
  (3)建材工业。为加强基本建设的基础工业建设,建国以来,我市采取外延与内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建材工业再生产。如今,建材工业14家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681.35万元,净值4432.23万元,占地面积92.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23万平方米。产品从砖瓦、水泥及其制品到建筑装饰材料应有尽有,从而满足了全市经济建设的需要。
  (4)轻化工业。景德镇轻化工业,是在个体手工业作坊的基础上建设发展起来的。目前,全市二轻工业企业115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645.9万元,净值926.2万元,占地面积62.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78万平方米,主要设备453台(套)。我市医药化学工业,经过40年建设,已初具规模。现有31家工业企业,固定资产达28538.31万元,净值为24332.65万元,占地面积305.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71万平方米,拥有主要设备2300台(套)。
  (5)乡镇工业。在我市经济建设中,乡镇工业可谓异军突起。现有乡镇工业企业12728家,为乡镇企业的67.4%,拥有固定资产5610万元,通用设备108台,专用设备1902台,运输设备797台,全部动力机械总能力达47277千瓦,生产出关系人们衣、食、住、用各方面的产品数百个,并有陶瓷、茶叶等10多个出口创汇品种。
  (6)能源工业。解放初期,景德镇市和乐平县各有一家股份有限电灯公司,装机容量分别为100千瓦和60千瓦。从1955年开始抓能源工业建设,先后建成里村电厂、乐平电厂,至1965年,全市火电工业装机容量为16850千瓦。粉碎,四人帮一以后,我市电力工业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6年国家投资6136万元新建景德镇发电厂,总规模为35万千瓦,第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已于.1978年竣工投入运行。现在,我市已初步建成独立的火力发电工业体系,总装机容量达到17.4万千瓦,为解放初期的1087.5倍,为1965年的10.33倍。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796万元,净值6997万元,占地面积57.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66万平方米。此外,还建有农村小水电站70多座,总装机容量6454千瓦。
  煤炭是能源工业中的重要行业。目前我市已兴建煤矿工业企业15个,共有固定资产原值16175万元,净值9236万元。全民所有制的乐平矿务局,是我市煤炭工业的骨干企业,占地面积4.74平方公里,建筑面积64.29万平方米,建成竖井四对,斜井四对,巷道总长185640米。
  (7)交通邮电工业。景德镇地处赣东北山区,解放前交通闭塞,邮电通讯落后。解放后,我市已逐步建成一个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兼备的立体交通体系。现已建成民航机场一个,试飞机场一个,贯通我市南北的皖赣铁路于1985年6月1日通车营运。投资1958万元的昌江渠道工程大部完成,竣工后将通航300吨位的机轮船。与之配套的投资997万元的景德镇港货运码头工程,已于1988年开工。邮电工业建设。1957年投资14.27万元,在珠山路新建邮电大楼一座,1963年至1968年全面更新邮电通讯设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邮电工业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投资83万元新建珠山西路邮电大楼,改制更新自动交换机,市话初装容量3000门。1988年省市合资1800万元,并利用加拿大政府贷款,引进万门程控数字交换系统,现已通过扩大初步设计,终端站房开始建设。四十年交通邮电建设逐步现代化,物质基础日益增强,现有固定资产原值1915.1万元,净值1592.3万元,占地面积18.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
   四十年建设中,我市的森林工业、包装工业、食品工业、区办工业以及其它工业,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三)、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市各项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得到相适应的发展。
  科教文卫体事业逐年发展。经过四十年建设,目前,全市创办建立各种科研机构9个。1984年建成五层砖混结构的科技大楼一幢;有各类学校1412所。在市区先后新建和扩建光明、人民、东郊电影院和群英堂等影剧院,还新建群艺馆、青少年官和老干部活动室。建成有四个频道转播的电视台及广播电台各一座;有各类医疗机构275个,拥有病床3844张。新建了三个综合性医院,三个专业性医院。近年来耗资500多万元新建的一医院手术楼、二医院住院部、妇幼保健院、四医院和皮防所,建筑雄伟美观,设施齐全;建有体育、游泳馆各一座,体校1所,少儿体校6所。并新建了主楼七层的全框架新闻大楼以及五层砖混结构的新华书店。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向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方向发展。解放前市政设施简陋,道路房屋破烂不堪。新中国的景德镇旧貌换新颜。四十年来,市区建成区由20几平方公里扩展到124平方公里,实有建筑面积776万平方米。新建住宅198万平方米,为解放前住房的3.07倍。尤其是改革十年来,新建住宅136.46万平方米,为改革前三十年总和的2.2倍。现有住宅242.15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住房水平达到人均6.69平方米。城市供水,先后建立观音阁、黄泥头、洋湖三个自来水厂,生产能力达10万吨/日。城市道路,先后新辟和扩建33条干道。总长74.2公里,道路面积71.8万平方米。投资3000多万元拓宽路幅为40米的吕西路,车行道已铺装水泥路面,元旦通车。市区营运公交车辆达96辆。被昌江所隔断的东西两岸,继1953年架设浮桥之后,又于1963年、1978年投资1000多万元先后建成昌江、珠山两座钢筋混凝土拱型大桥,三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城市环境,绿化建设中开辟一万多平方米人民广场、新建河西、枫树山、莲花塘和马鞍山五个公园,总面积66.1公倾。园林绿地846.2公顷,绿化覆盖率达28.6%。
  在城市建设中,为适应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投资428万元在西郊蟠龙岗建成面积为53公顷的古陶瓷博览区,建筑格调古朴,再现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首次中港合资1600余万元,建成景德镇旅游宾馆,总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还耗资700余万元,改建景德镇饭店,使之面貌一新。
   矶践五、经济结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景德镇市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初步建立起多层次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了既有“瓷都”特色,又和全国、全省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地区经济结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市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项主要比例关系日趋协调,’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国民经济走上了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轨道。1987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12.36亿元,其中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依次为20.6%、51.7%和27.7%,与1978年相比较,一、二次产业分别下降了四个和八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十二个百分点。在物质生产部门中,交通、建筑等部门的发展速度快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农业与工业的比例关系,由1978年的1:3.5发展到1988年的1:6:2;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1988年比1978年提高了八个百分点,比1949年提高了四十一个百分点。这反映了我们工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一)工业经济结构
  1949年,全市除陶瓷业外,其它工业几乎都是空白,只有一个机械加工企业,电力工业的总装机容量不过160千瓦。建国后,经过四十年来的努力,我市已成为拥有陶瓷、机械、电子、建材、化工和能源等行业为主体的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在1978年以后,我市工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快,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手工生产日用瓷为主的工业经济结构,1987年,机械、电子工业产值在整个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达35%,居第一位;新型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以传统工业为主体的增长格局,现代工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在陶瓷工业内部,也已从单一的日用瓷生产发展到包括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工业瓷和特种陶瓷的比较完整的生产结构。
  全市已拥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一定优势的产品,整个产品结构正向配套、深加工和高档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先后有十个电子产品获国家金、银质奖,三十二个产品被评为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四十五个电子产品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在医药工业中,磺胺甲基异噁唑获国家金质奖,江东牌普鲁卡因青霉素获国家银质奖。二轻工业企业生产的瓦楞纸箱,在华东地区包装箱评比中获得金牌。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牌青花梧桐45头西餐具连获民主德国莱比锡春季国际博览会、捷克布尔诺第15届消费品国际博览会、波兰波兹南第58届国际博览会的三块金牌。光明瓷厂生产的青花玲珑清香西餐具又荣获民主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围绕陶瓷、家用冰箱等拳头、龙头产品,正开始向配套、系列化方向发展。陶瓷已形成多能型的“大陶瓷一产品结构,日用瓷产品现已发展到十三个大类,两千多个系列,一千多种器型,二千六百多个花面。家用冰箱的生产已形成了整机和塑料件、包装件等配套产品的生产能力。
   (二)农业经济结构
  解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经济日益活跃,打破了农村封闭的经济格局,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1、农林牧副渔,五业并兴。到1987年,在农业总产值中,林牧副渔四业的产值比重达37%,比1978年的比重提高了53%;1979~1988年,我市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6.2%,是建国以来发展较快的时期之一;在此期间,主要农副产品有较大的增产,1988年与1978年相比较,稻谷产量增长26.7%,油菜籽增长1.7倍,茶叶增长1.2倍,水果增长3倍。2、养殖业步伐加快。1988年,生猪年末存栏34.70万头,比1978年增长56070,猪肉产量18829吨,比1978年增长1.6倍,全市养殖面积达8.39万亩,比1978年增长1.6倍,水产品产量4695吨,比1978年增长4.3倍。3、改变了“单一农业刀的农村经济结构。1988年,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农业占53%,较1978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而农村工业、商业、建筑和运输业的比重,则由27%上升到47070。4、种植业内部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在粮食产量有较大增加的同时,经济作物产量增长幅度更大。从两者结构变化看:1987年粮食产值比重为72.2%,比1978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产值则上升了3个百分点。
   (三)流通结构
  经过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与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相适应的流通结构。第一,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体平衡,与人民购买力的增长基本适应。全市已有零售商业、饮食和服务业机构一万多个,从业人员近三万人,商业服务业的营业面积、仓库、冷库等设施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商业、饮食和服务业经营活动的需要。整个流通网的建设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第二,建立了一个多形式的市场结构。国营商业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集体、个体商业的作用愈来愈大。到1987年止,国营商业零售额为31772万元,比重为57.22%,集体和个体商业零售额为23756万元,比重42.78%。第三,已初步形成多渠道、少环节、周转快的商品流转结构,给市场深入了新的活力。第四,农村市场有较快发展,城乡市场结构趋于协调。农村商业从业人员近千人。第五,进出口商品结构向高层次转换。在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的比重开始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1987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收购额比重达95.6%。在进口商品结构中,重点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生产所需的优质材料及关键零部件。
   (四)基础结构
  解放前,我市的交通运输,主要依赖于昌江的水运。解放后,经过四十年来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水、陆、空,包括铁路、水路、公路和航空在内的立体交通网络。皖赣铁路从我市穿过,可直达南京、南昌和厦门等地;市域公路环网已具雏形,区际联系线路基本形成,1987年,公路通车里程达1428公里,民用汽车5077辆;水运方面,昌江渠化工程即将竣工,届时三百吨客货轮、驳船队,可常年经鄱阳湖直抵长江;空中有民航班机每天飞往南昌,与全国航线相通。邮电通讯也已形成沟通城乡,联系全国的网络;万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工程和沟通全国的京、沪、杭国家干线的微波通讯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总之,近年来,交通和邮电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市国民经济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础结构。
  (五)投资结构解放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这对于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繁荣振兴“瓷都一经济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为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78年以后,投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工业投资比重下降,‘交通、邮电等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上升,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物质生产部门内部的比例关系趋于协调;在工业投资中,在加快日用瓷生产技术改造步伐的同时,增加了对建筑卫生瓷、工业瓷生产的投资,重点对机电、化学工业进行了投入;“骨头”与“肉”的关系得到了合理调整,1978-1987年,全市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25.4%,比1952-1978年的投资比重提高了8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增长更快,1978-1987年,住宅投资占非生产性投资的比重为53.9%,比1949-1987年的住宅投资比重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
   (六)技术结构
  解放后,我市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整个技术结构明显改善,初级技术的比重不断降低,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比重日益提高。1978年以后,我市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具有当代先进技术水平的生产线,如家冰生产线、服装生产线等,推动了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乐平海泡石、氧化锆人造宝石和稀土陶瓷等一大批新产品的开发、试产成功,标志着我市的生产发展正向高技术迈进;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特别是传统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收到了明显效果;以机械化、自动化技术为主的机电、化工等现代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技术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我市经济结构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此外,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所有制结构,全民所有制内部的组织结构有很大改善,集体和个体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地区经济结构方面,地区之间的经济协作和技术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市作为中心城市,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企业规模结构趋于合理,已建成一批大、中型企业,1987年,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占5.2%。企业组织结构,正向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陶瓷、家电等产品,开始出现专业化、协作化生产。
   江广文六、经济成就
  建国四十年来,景德镇市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8年,全市社会总产值达28.7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0.08亿元,国民收入12.73亿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43倍、32倍和26倍。
  四十年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间经历了不少坎坷曲折,尤其是十年浩劫,给景德镇市经济建设造成了深重的劫难。然而,在党的领导下,全市人民艰苦奋斗,排除万难,仍取得了光辉伟大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改革和开放,整个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好势头;1978-1988年,上述三项综合经济指标平均每年递增分别达到13.64%、11.14%和14.06%,远高于前三十年的平均递增水平,表明景德镇市经济建设已经进入了建国以来的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
   (一)工业
  景德镇虽是_个古老的工业城镇,但解放前夕,这座历史名城已衰颓成“草鞋码头”。除了百余户半开工的传统制瓷作坊和千余名半失业的工人外,其他工业几乎是空白,只有零星的搞铁、木、竹修理的手工业;加上两台破旧不堪的皮带车床和一台装机容量仅160千瓦的发电设备,即为全部的工业家底。经过。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古老的瓷都已旧貌换新颜,逐步建成以陶瓷业为主,电子、机械、建材、医药、化工、轻纺、食品、采掘业等均具相当规模和良好发展前景的综合型工业城市。
  全市现有工业企业678家,其中大中型企业40家,国家二级企业5家,年利税百万元以上的34家,年创外汇百万元以上的11家;职工25.82万人。1988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7.27亿元,比1949年增长90倍,比1978年增长2.17倍,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29%上升到60%;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已达17.02亿元,与昔日一些破旧作坊和机器设备相比,其变化翻天覆地。
   近几年,通过对产业及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短线适销产品大幅度增产,长线积压产品生产得到控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79-1988年,全市有一大批名、优、特产品获奖,其中国际金奖4枚,国家金奖10枚,银奖18枚,部优质奖117枚,获奖规格和数量均为全省第一。1988年,市县属预算内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555万元,产品销售收入66013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381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97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24%、47.98%、57.01%和23.90%。
  按照“突出一个主体(陶瓷),壮大四个行业(电子、机械、建材、化工),抓好十个重点(日用陶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家冰及压缩机、微型汽车、印刷机械、彩管彩电、煤化工、医药、浮红茶叶等产品及系列),推动全面发展的战略规划,景德镇工业经济正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和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传统的陶瓷工业得到进彳步发展,1988年,日用陶瓷工业总产值达26654万元,比1949年增长23.52倍;日用瓷产量3.43.亿件,比1949年增长4.4倍,约占全国的25%;出口创汇3003万美元,比1949年增长150.15倍,约占全国的16%;大中型瓷厂每件出口瓷平均换汇额为全国最高水平,换汇成本为全国最低;荣获国际国内金银奖及部优产品奖数为全国名产瓷区榜首。此外,工业陶瓷、建筑陶瓷和精密陶瓷也长足发展。过去仅生产日用瓷的“小陶瓷一局面已经打破,形成了以日用瓷为主体,工业陶瓷和建筑陶瓷为两翼,最终产品的生产与其保证体系相适应,具有一定集约化程度的“大陶瓷一工业体系。景德镇已成为全国最大、最完整的陶瓷生产、出口基地和科研教育中心。
  在注重发展传统陶瓷工业的同时,景德镇还着力发展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现代工业。电子工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已成为江西的电子工业中心和全国主要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之一。机械工业在昔日几乎是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现已成为江西重点的机械工业基地之一。建材和化学工业也异军突起,与陶瓷、电子、机械工业同列为全市工业的支柱行业。此外,轻纺、采掘和食品等工业也颇具规模,前景看好。可以相信,在过去四十年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当前的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景德镇工业经济将会取得更光辉的成就。
   (二)农业
  景德镇农业正从自给半自给的封闭型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全市现有耕地面积96.47万亩,其中水田80.6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3.59%;平均每一农业人口有耕地1.2亩。1988年,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71610万元,比1978年增长4.34倍。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1988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41亿瓦特,农村全年用电量’5419万千瓦小时,化肥施用量5.04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8.5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47%;旱涝保收面积61.8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4.07%
  十年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六、经济成就业、饮食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26.96%上升到1988年的46.96%;特别是乡镇工业总产值增长较快,1988年已达到15373万元。农业内部,按照“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刀的方针,粮食生产稳步提高,1988年,粮食总产量达41.85万吨,比1978年增长1.27倍;同时,多种经营及林牧副渔业也得到迅速发展,1988年,多种经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56.68%,其中林牧副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23%。农民商品经济观念不断增强,农村商品生产空前繁荣,已有56.52%的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1988年全市农业商品产值达21467万元。
  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88年,每一农村劳动力创造的社会产值为1803元,比1978年增长1.57倍;粮食亩产量279公斤,比1978年增长33.49%;每一农业人口平均粮食产量522公斤,比1978年增长21.11%。
   (三)交通、邮电
  解放前,景德镇的交通运输主要是昌江水运;解放后经过四十年的建设,已经形成陆、水、空立体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兼备的运输体系。皖赣铁路穿城而过,北与京沪、南与浙赣铁路相接,可通往全国各地;公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水运亦有改善,且列入重点建设的昌江渠化工程即将竣工,届时300吨级船队可直航长江;航空运输方面已有两个小型机场,有班机与南昌通航,现正筹建一个中型机场,空运面貌将有更大改观。1988年,地方铁路通车里程达43.9公里,比1965年通车时增长43.9%;公路通车里程1428公里,比1949年增长10.61倍。铁路完成货运量(发送量)139.93万吨,完成客运量131.28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9.51%和11.77%;地方铁路、公路和水运共完成货运量132.97万吨,货物周转量9855万吨公里,比1978年增长11.43%;交通运输部门完成公路货运量55.31万吨,完成客运量479.71万人次,比1978年增长83.65%。同时,集体和个体运输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运输力量。
  邮电通讯事业有较大发展,已形成沟通城乡、联系全国的邮电通讯网络。1988年末,全市拥有邮电局(所)78个,比1978年增加19个;年末电话机数11450部,城镇电话用户4005户,农村电话用户827户,分别比1978年增长2.16倍、54%和23%;全年邮电业务计费总量达437.9万元,比1978年增长2.35倍。现在,万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工程和沟通京、沪、杭国家干线的微波通信工程正在建设,建成后将为景德镇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提供更加方便迅捷的、现代化的邮电通讯条件。
   (四)商业、外贸
  景德镇商业已基本形成了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渠道和少环节的流通体制。主要表现为:其一、商业网点增多;从业人员增加。1988年末,有各种经济类型的零售商业、饮食业和服务机构1.23万个,从业人员2.89万人,分别为1980年的6.42倍和1,59倍;全市每万人口拥有商、饮、服务行业机构97个,从业人员228人。其二、商品流通渠道日益扩大,城乡市场活跃繁荣。1988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70677万元,比1978年增长2.83倍。国营商业是商品流通的主渠道,1988年,国营和供销合作社商业零售额为40097万元,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占56.73%;此外,集体商业零售额达.10862万元,个体商业零售额达1154.7万元,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达8171万元,分别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5.37%、16.34%和11.5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3072万元,比上年增长56.27%。
  通过改革开放,对外经济贸易取得显著成绩。久负盛名的一瓷二茶传统出口商品依然饮誉世界,现已有陶瓷、纺织、工艺、轻工、化工、医药保健、粮油食品、土畜和仪器仪表等九个品类的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全市外贸收购总额达17889万元,出口成交总值4401.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39%和20.Q8%;陶瓷出口总值30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23%,比1978年增长2.36倍。
   (五)财政、金融
  经济发展使财政金融形势越来越好。1988年全市财政收入突破2亿大关,达20222万元,其中工商税收1774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41070和21.15%,比1978年增长222倍和2.53倍。财政支出17304万元,比上年增长25.77%,财政收支实现了基本平衡,略有节余。
  金融领域在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稳定金融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后,情况随之好转。1988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比上年初增长.4.92%,贷款余额增长17.29%;银行现金收入增长39.41%,现金支出增长42.93%,基本上保证了全市生产和流通的资金需要。保险业务也日益扩大,全年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37.01%,赔款支出比上年增长37.53%;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建设和安定团结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和安
  七、社会事业
   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景德镇市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新的发展。
   (一)科研机构形成体系、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57年,全市第一个科研机构——陶瓷研究所成立。随和三十多年来,科研事业经50年代的“跃进热情”,60年代的“调整冷静刀,十年文革的“动乱疲惫一,前进的步子十分缓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今后发展战略的重点,改革十年以来科研事业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科研机构得到加强,科研事业有较大发展。1988年底,有自然科学研究机构9所,社会科学研究从无到有,方兴未艾。全市已形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包括陶瓷、.机械、建材、电子、化工、农林水、食品、医药、环保等的综合科研体系。1988年底,全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已有科技人员2.59万人,是1957年的646倍,比1978年增加了6倍。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1.47万人,社会科学人员1.12万人。1988年经鉴定的科技成果56项,1981--1988年八年共获得科技成果432项,对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结构合理调整,教育体系已具规模。1949年,全市(不包括乐平县)仅有小学96所,.普通中学3所、中专学校2所,在校学生为11109人。60年代初相继成立了陶瓷学院、共大景德镇分校,我市初、中、高三级教育结构才初步形成。后经十年文革动乱,学校被卷入“政治运动力,教育事业遭受了严重摧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开始复苏。1978年,全市(不包括乐平县)有小学754所、普通中学’79所、中专学校2所、大学1所。在校学生12.39万人,比1949年增加310倍多,比1976年增加了10%。改革十年来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中等教育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成人教育发展较快,全市已形成了以三级阶段教育为主,包括技工、职业技术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函授、夜大、职大、自学等各种类型多种形式的教育体系。1988年底,全市(包括乐平县)有高等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技工学校1所,普通中学108所,城乡职业中学23所,小学1263所。在校学生(包括乐平县,、24.72万人。其中:高等学校1999人,比1978年增加了3.2倍;各类中等学校7.056万人,比1978年(包括乐平县)增加了3.6%;职业学校从无到有,1985年职校生人数为普通高中生人数的26.67%,1988年上升.为近50%,使现有职校生与普通高中生比例接近一比一,提前达到国家1990年的要求。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中,我市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有二所职业中学被定为全省示范,其中一所被作为全省唯一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小学有在校生17.47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在98%;幼儿园有204所,人园儿童1.61万人,各类成人教育蓬勃发展,参加函大、电大、夜大、职大及中等、初等教育的人数约2万人。
  (三)文化事业健康繁荣,精神生活丰富多采。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带来了文化事业的繁荣。1952年,全市(不包括乐平县)有电影院1个,全年放映电影519场,观众35.7万人次;剧团4个,全市演出1669场,观众88.6万人次;有文化馆1个,广播站1个,有线广播喇叭2个;1957年有图书馆1座,藏书三万册。文化事业在“二。五一、“调整刀时期得到了健康正常发展。后经十年文革浩劫,又被“样板文艺一禁锢,弄得百花凋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迎来了文化生活的春天,改革十年以来,文化事业万紫千红、蓬勃发展,虽然文艺及电影事业方面,专业放映与表演场次在十年中逐年减少,但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日益活跃,内容更为丰富。1988年底,全市(包括乐平县)有6座县级以上的群众艺术馆,民办公助的文化站有61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10个,文化俱乐部、文化室344个,文化户21个,民间职业剧团1个,群众业余演出团(队)23个,在丰富我市人民精神生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1988年底,有公共图书馆4座,藏书54.21万册,藏书量逐年增加,为人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精神食粮;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较快,现有广播电视台2个,电视台1个,广播电视事业由.1952年的1个有线广播站发展到现在的有线广播、无线广播、电视广播三种广播形式,在无线广播中由单一的调幅广播发展到调频、调幅两种方式,在电视广播中由只能播放一个频道的节目发展到可播放五个频道的节目,电视覆盖率约90%。
  (四)医疗条件日益改善,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建国以来,医疗机构迅速增加,医疗技术队伍不断扩大,医防质量不断提高。1952年全市(不包括乐平县)有卫生医疗机构15个,其中医院1个;拥有病床80张;卫生技术人员80人,其中中医16人。到1978年全市(不包括乐平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63个,比1952年增加39.8倍,其中医院37个,比1952增加了36倍;拥有病床1857张,比1952年增加了22倍;卫生技术人员2171人,比1952年增加了26倍,其中中医975人,比1952年增加了60倍。改革十年来全市已逐步建立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结核病医院、精神病医院、皮肤病防治所,药品检验所、医药研究所以及医药教育等较齐全的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形成了市县(区)乡、村的医疗卫生网。1988年底,全市(包括乐平)有医疗机构276个,比1978年(包括乐平县)增加了15.48%,其中医院80个,比1978年增加了15.94%;拥有病床3811张,比1978年增加了37.78%;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989人,比1978年增加了61.72%,其中中医师1408人,比1978年增加了4.16倍;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从1978年的28人增加到40人;每万人拥有病床数从1978年的25张增加到30张。随着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改善,防病治病工作得到加强,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1988年,全市(包括乐平县)人口死亡率为5.74‰,比1958年下降了约12‰,比1978年下降了2.2‰。计划生育工作已见成效。现在,全国已进,入第三次生育高峰,1988年底,全市(包括乐平县)人口出生率为16.71‰,但比第二次生育高峰的1963年已下降了约32‰,比1978年下降了8.91‰,说明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狠抓了节育工作,使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人口自然增长得到控制。
  (五)体育条件逐步改善、体育活动广泛活跃、体育水平日益提高。建国以来,我市体育事业有明显发展,运动场所从无到有,体育设施不断增加,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体育事业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的面貌。1988年底,全市有体育馆1座,游泳场1个,体育中专学校1所,少年儿童业余体校6所,举办各种运动会205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3.69万人次。专职体育工作人员150人,专职教练员34人。1988年在国内外一系列重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超一项世界纪录,破一项、平两项亚洲纪录,破一项全国青少年纪录;获六项全国冠军;获省级以上比赛奖牌173枚,1985-1988年四年共获得奖牌536枚,其中金牌186枚,银牌171枚,铜牌179枚。
   余发八、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改革的序幕。十年来,,我市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前面有关部分所叙述的事实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此,回顾一下十年来我们所走过的历程,更能说明改革给我市带来的深刻变化。
  (一)
   和全国各地一样,我市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在农村开始的。
  改革“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1978年12月,我市农村开始试行联产承包、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1981年8月,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市农村全面铺开,到12月底,建立各种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的生产队达96.8%,其中包产到户的占90%。全市划给社员自留山9.8万亩,户平3.3亩,人平0.44亩。1982年4月14日,我市第一次实行农村社场粮食征购任务包干,一定三年不变,从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被调动起来。
  改革取得突破,使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村经济空前活跃。、1978年以来,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翻了一番,每年平均以15.16%的速度递增。在农业内部,按照“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在确保粮食生产稳步提高的基础上,改变了单一种植粮食的局面,林牧副渔业等多种经营得到迅速发展。1988年,全市粮食亩产达到279公斤,比1978年增长33.49%,每一农业人口平均粮食产量达502公斤,比1978年增长16.47%;多种经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56.70%,林牧副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23%;农民的商品经济观念不断增强,全市农业商品价值达21467万元,53.25%的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二)
  在进行农村改革的同时,我市在城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试验和探索。以搞活企业为主要线索,纵观我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5月~1984年10月),即改革起步阶段。1984年5月景德镇市被确定为江西省首批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在这个阶段,我市着重研究制订改革总体方案,进行厂长负责制等改革试点。
  第二阶段(1984年11月~1986年12月),即改革全面铺开阶段。通过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务院有关扩权规定.,着重企业外部简政放权,企业内部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第三阶段(1987年1月~1988年12月),即改革深化和发展阶段。着重进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大规模地把竞争机制引入工商企业的招标承包和租赁;进行企业兼并和法人承包企业的尝试;推进住房制度的改革,积极探索股份制。
  (三)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首先是在工业企业中拉开的。
  一、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不断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早在1984年,我市就在人民瓷厂进行了承包试点。1985年,省陶瓷工业公司连续三年在所属26家企业推广这一经验,取得较好效果。在此基础上,我市从1987年开始,在市属预算内企业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市财政对企业实行上缴,利润基数包干,超收分成的承包,基本上体现了“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分成、欠收自补一这一原则。1987年8月17日,,市体改委向市委、市政府递交《关于我市工交企业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工作意见》,提出引进竞争机制是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有效办法。8月31日,根据市委、市政府布署,市体改委、市机械工业局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决定江西为民机械厂首家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选聘厂长。至此,我市的企业承包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至1988年底,我市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的工业企业达45家,其中市属预算内企业17家,占37.78%。
  二、广泛引入竞争机制,推动企业领导体制改革。我市的企业领导体制改革,和全省其他地区相比,步伐更快一点。从1984年9月开始厂长负责制试点,到目前为止,95%以上的企业实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1986年,开始推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将企业承包与厂长任期目标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和奖惩。从1987年开始,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市企业大部分实行厂长离任审计制。《企业法》、《承包条例》等有关企业改革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使企业和主管部门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推动了我市厂长(经理)负责制不断巩固和完善。
  三、企业内部的层层承包,推动了适应商品经济要求的有效管理体系的逐步形成:我市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行是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深化呶,它一开始,就与厂长负责制结合起来,随后承包制又与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厂长离任审计制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承包经营责任制形成了一套严密而又相互制约的责权利体系。经营者责权利一旦明确,便实行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层层承包,使每一个承包单位都成为责权利相结合的“模拟法人一,形成一种多元的多层次的经营主体。到目前为止,我市大部分企业内部都实行了层层承包,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有效管理体系。
  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了利益和风险双重约束动力机制的初步建立。在推行承包制的过程中,一开始,我们在企业内部着重引进的是利益机制,实行计件工资、浮动工资、奖金与工资捆在一起等多种分配形式。从1988年开始,我们在企业内部又引进风险机制,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利益和风险相对称,成为一种双重约束的动力机制,从而形成了一种“厂长精心掌舵,职工奋力划船一的合力经营局面,使大家共同关注企业的兴衰和发展。
  五、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成企业有效运行体系初具规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在人的管理中进行优化劳动组合,实行双向选择,剥离剩余“冗员”,建立厂内劳务市场。这一改革措施,对解决长期困扰我们企业的“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肿”和人浮于事这一难题,找准了突破口。它以满负荷作为定员定岗标准,实行职工动态组合、合同管理和厂内编余人员待业,形成职工上岗靠竞争、收入靠贡献这一新的局面。与此同时,我市大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引入银行机制,建立厂内银行制度,对资金以借贷方式实行有偿使用,为企业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企业管理网络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运行体系,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六、企业兼并和法人承包企业的尝试,为优化企业结构和合理配置资源找到了一条好途径。1988年3月,当市第一化工厂在招标承包不成的情况下,市体改委及时提出了由优势企业兼并的构想,促成了市焦化煤气厂兼并市第一化工厂。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三家劣势企业被优势企业所兼并。我们还采用企业承包企业的方法,于1988年8月解除了原第一建筑公司经理的承包合同,确定由近几年经营成功的窑建公司承包陷于困境的一建公司,窑建公司为一建公司的法人代表,享有经营自主权。至此,我市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翻开了新的一页。企业之间的兼并和承包避免了企业破产可能带来的社会震动,解决了优势企业求发展、劣势企业求生存的问题。优劣结合,取长补短,是优化企业结构和合理配置资源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七、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壮大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了企业集约化经营和规模效益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发展企业间的横向联系作为搞活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市政府为此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系的实施细则》,并且每年都颁布对外经济技术洽谈项目,召开横向经济联合洽谈会。一批企业通过联合,活力不断增强。近一、两年来,横向联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即由生产技术、产品制造向资金联合、产品开发和销售经营方面的联合发展。
  八、对住房制度改革进行了周密的测算和方案的设计。作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住房制度改革,我市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88年6月,成立“景德镇市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着手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目前,已进行了房屋的全面调查、周密测算和改革方案的初步设计,不久,将在全市铺开执行。
   (四)
   十年来,我市在抓好生产领域体制改革的同时,流通领域的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副产品市场的开放,标志着我市流通领域改革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1985年3月1日,我市对蔬菜市场全面放开,实行随行就市,议价议销,产销直接见面。菜农享有土地使用权、种植自主权和产品处理权。一种开放型、多渠道、多形式、少环节的市场体系在我市逐步形成。这种经营方式不但丰富了市场,方便了群众,而且有力地扭转了过去那种经营上的官商作风。
  二、划小核算单位,实行行业管理。1984年8月,市政府批转市经委、市商业局《关于国营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业改革方案》,从1984年9月1日起撤消百货、五交化、副食品、饮食服务四家公司所属总店,以门店为独立核算单位。1985年1月1日,土产、农资、果杂品公司零售门店实行独立核算。1987年2月23日,市政府批转市商业局《关于我市商业批发和大中型零售企业体制改革初步方案的报告》,决定在继续放开小型商业企业的同时,实行批零企业经营分开,现有专业公司成为批发公司;设立行业管理委员会,小型零售企业由行管会管理。这些措施的实行,进一步扩大了商业企业的自主权。
  三、引入竞争机制,在零售商业企业和饮食服务业试行租赁经营。为进一步搞活流通,搞活企业,1987年2月,市政府批转市商业局《关于我市零售商业和饮食服务企业试行租赁经营意见的报告》,决定采取多种形式,在上述商业企业实行职工个人牵头租赁、集体(合伙)租赁、职工个人(家庭)租赁和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租赁。4月27日,我市新正义饮食店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为招标租赁经营拉开了序幕。目前,招标租赁经营的门店已发展到40家,其中国营企业33家,占全市小型国营商业企业的1/5左右,并从饮食服务业发展到包括副食、五金、蔬菜、土产、果杂品和基层供销社门店等七个行业。租赁经营使企业由衰变兴,企业月平均营业额和税收均比租赁前三年增长三倍多,效益明显提高。
   李素英九、对外经济技术协作
  经济技术协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要求。建国以来,我市的经济技术协作,大致经历了从零星自发的,进而到有计划的全面合作时期。目前,遍布我市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经济技术协作势不可挡,已成为我市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手段,并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技术的全面发展。
   (一)经济技术协作在
   改革开放中发展
  从建国后到1978年,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市的经济技术协作开展的面极小,基本上是微乎其微,也没有从事经济技术协作的专门机构。直到1978年,为了弥补计划物资的不足,按照国家的要求,我市成立了计委领导下的物资协作办公室,这是建国以来我市成立的第一个专门从事协作工作的部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指令性计划的不断缩小,我市经济领域里出现了冲破条块分割旧体制的束缚,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合的新气象。在这种情况下,1984年8月,市政府决定在原计委物资协作办的基础上,增加人员编制,扩大权限范围,成立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以加强对我市日益蓬勃发展的横向经济联合协作工作的领导。1986年1月,办公室改名为“景德镇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办公室一。
  为进一步搞活经济,加强对外联系,我市近年来相继在北京、上海、厦门三个城市设立了市政府联络处。其任务之一,就是做好对外联络工作,疏通渠道,发挥“桥梁力与“窗口一作用,为我市开展外引内联穿针引线当“红娘一。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归口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办管理。
  到目前为止,除上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机构和驻外联络处外,乐平县、珠山区、蛟潭区、省陶瓷工业公司、市建工建材局也相继成立了协作机构。多数单位都有专人负责经济技术协作工作,市内协作网络已初步形成。
   市经济技术协作办成立以来,认真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以“扬长避短、形式多样、自愿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一的办法,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横向联合协作,取得一定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我市共达成经济技术合同项目600多项,引进资金3000多万元i.引进技术管理人才500余人次,物资协作总额5亿多元。发展的势头是一年胜似一年,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项目,已从1984年的几十项发展到1988年的149项;引进资金从1984年的百万元发展到1988年的1456万元;引进技术、管理人才从1984年不到50人增加到1988年的102人人;物资协作总金额1984年不到1000万元发展到1988年的14000万元;1988年合同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新增产值7702万元,新增税利1000万元以上。一个开放式、网络型、多层次、全方位联合的新格局已基本形成,过去那种自我封闭的条块分割体制已被冲破,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正不断扩大。几年来我市参加了闽、浙、赣、皖边区协作区、南京经济区,市政协组织参加了15城市协作区,并于1985年与上海市长宁区结成了友好对子。
  与此同时,我市有关部门和行业也积极发展与外地的横向联合。到目前为止,已有粮食、物资、商业、金融、财政、税收、物价、工商、外贸等57个部门和行业,与南京经济协作区内成员地市、四省九地市成员地市等近30个地市的部门和行业,建立了网络关系。通过网络活动,推动和促进了我市企业的横向联合。目前,我市已与全国十几个省市64个地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为我市的横向经济联合,开辟了广宽的道路。联合内容已由单一的物资协作发展到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联合的领域已由生产扩展到流通、科技、金融、外贸、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二)经济技术协作促进了我市生产力的发展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通过科研与生产的联合,加工企业与原材料生产企业的联合,工贸联合,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优质名牌产品为龙头,组建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的联合,改变了我市过去那种大而全、小而全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状况,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重新组合,促进了我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后劲。
  景德镇华意电器总公司,过去年产值不过百万元,利润仅几十万元。近几年,通过开展与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与本市十几家企业及外省市的有关企业的横向联合协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8年总产值达1‘亿5千多万元,税利近7000万元,人均税利8万多元,出口创汇700多万美元,成为全国同行业中的税利大户,经济效益名列前茅,成为国家二级企业。通过横向经济联合,他们还带动了市内外几十家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市第一塑料厂1987年产值只有320万元,税利仅29万元。与华意电器总公司协作后,1988年的产值、利税猛增到1100万元和156万元。协作产生的效益占70%以上。市纸箱厂、市橡胶制品厂、市人民印刷厂、市造纸厂、市新平乡冷凝器厂等企业,通过开展与华意电器总公司的协作,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工贸联营使市五金厂绝处逢生,由过去的亏损企业发展到年产值300多万元,利润近60万元,创汇100万美元的出口创汇单位,同时通过横向联合该厂还搞活了象珠山剪刀厂、珠山水暖配件厂等一批小型企业。乐平县食品厂通过引进技术、人材、生产和科研的结合,从濒临倒闭的边缘悬崖勒马,迈进了全省经济效益先进单位的行列,在1988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两枚金牌、三枚银牌、一枚铜牌,送展产品100%获奖。象这样一些通过横向经济联合使濒临绝境的企业起死回生,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更上一层楼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经济技术协作加速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我市地表、地下资源十分丰富,而财力和技术比较落后。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市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协作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乐平县协作办还专门设立了资源开发科,并有1-2名领导分抓这项工作。从1984年以来,该办通过开展与省内外有关地质、勘探、测试、研究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协作,基本查清了乐平现有20余种矿产资源的情况,并对原煤、非金属矿石、非金属粘土、有色金属四大类矿产16个矿种41个矿点的资源分布情况,储量、品位及用途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登记人册。整理编写了《乐平县主要矿产资源基本情况调查登记表》、《乐平县矿产资源“七五”开发计划建议》等资料,并通过与省内外6家单位联营,成立了乐平海泡石粘土开发公司,开发了海泡石资源。通过横向联合协作,加速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
  经济技术合作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它必将随着改革的深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后我市的经济技术合作,将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协作。工作的重点将放在围绕合理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的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打好农业总体开发战、发展农村经济上。在巩固和发展原有协作关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与沿海开放地区的协作,为我市的经济发展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钧十、人民生活
   (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解放前的景德镇,广大城乡居民生活处于极度贫困之中。解放后,党和政府采取措施积极恢复生产,但当时生产力水平仍很低,城乡社会劳动者占城市居民比重很小,从业人员收入微薄,全民职工年平均工资仅437元,私营经济中的雇工收入也没有明显提高,农民的商品收入趋近于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有1377万元,其中,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仅为131万元,农民人均消费品支出不足20元。由于居民收入少,几乎没有潜在的社会购买力,1949年全市区年末存款余额仅有3万元。
  经过三年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城乡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社会劳动者人数快速增加,到1957年末,达到10万人,其中全民职工达3.5万人。职工年平均收入增长幅度很大,1957年全民职工年平均收入比1949年增长26.31%,达到552元。由于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超过城市居民增长,1957年浮梁地区人均收入为1949年的3.65倍,达到73元。
  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使社会消费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1957年全社会的消费品零售额达3294万元,为1949年的2.4倍。其中,浮梁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413万元,为1949年的3倍;人均消费品零售额达35元,为1949年的2倍。居民储蓄存款成百倍增长。1957年末,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7万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03万。
  1958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0年间,由于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生产建设遭受了巨大损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很大影响;由于经济发展总水平的相对上升,而人民生活总水平仍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1978年,市区全民所有制职工工资年人均收人为606元,比1957年增长9.78%;集体所有制职工工资收入,年人均564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04元,比1957年增长42.46%。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社会购买力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水平得到提高,尤其是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幅度较大。市区人均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26元,为1957年的1.8倍,农村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为48元,比1957年增长37%。城乡居民存款超过消费水平增长,1987年的城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957年的9.68倍,农村居民存款余额为1957年的36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十年,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各种经济成份得到发展,社会就业面扩大,农村产业结构得到改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亦随着大幅度提高。
  1987年,我市城市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210元,比1978年增长2倍。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其它各业转移逐年增多,农民收入成倍增长。到1987年,市区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已达454.98元,为1978年的4.37倍;乐平县的人均纯收入也达到402.51元。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市区居民1987年人均年消费水平达816.71元,比1978年增长近4倍。农业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502元,比1978年增长10多倍。乐平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达383.4元,比1978年增长近10倍。同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幅度也很惊人,1987年,年末居民存款余额达3.3亿元之多,为1978年的13.78倍。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1987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6.6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76.08%。
   (二)城乡人民消费结构
   建国四十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变化,日用消费品正逐渐向高档化发展。
  在1949年至1979年的三十年中,居民消费结构的比重是以吃、穿、用为顺序排列的,但中心己由前向后倾斜。而在50年代,居民消费是以吃、穿两方面为主,其中吃的消费占很大比重,在吃的大类消费品中,则以粮食和蔬菜为主;在穿的大类消费品中,则以棉毛消费品为主。至60年代,随着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等耐用消费品进入市场,吃、穿、用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用的消费比重上升,穿着方面随着化纤纺织品进入市场,穿着构成也得到丰富。
   进入70年代,工农业生产停滞,虽然用的消费比重有所增加,但在总体消费结构上没有大的改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十年间,居民消费结构出现了历史性变化,吃、穿、用的顺序被打破,用的消费占居民消费第二位,出现了吃、用、穿的消费比重顺序;而在吃、用、穿的各大类消费品内部结构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吃的方面,人们讲求营养方便。肉、禽、蛋在食品构成中较1978年以前成倍增长。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支出已占食品总支出的80%以上。在衣着方面,人们追求新颖、时髦,成衣销售量大幅度上升。在用的方面,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旧的一代耐用消费品还在成倍增长,而彩电、冰箱、洗衣机等新的j代高档耐用消费品又大量进入消费领域。到1987年底,全市区自行车、手表、缝纫机销售量在1978年基础上增长达2倍以上;而电视机城市家庭拥有量为104%,农村也达到49%,洗衣机在城市已普及,电冰箱拥有量达25%,电风扇城市家庭拥有量达158%,农村也已达40%。摩托车、汽车也正在进入家庭,农民住房条件普遍得到改善,城市居民‘买私房产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刘光金

知识出处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讲述了40年的发展,使景德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景德镇人民并不满足现状,而是决心以更大的成就来实现振兴瓷都、繁荣瓷都的理想,决心用不太长的时间,达到三个目标:一是振兴景瓷,恢复和提高景德镇在国内外应有的地位;二是扩大出口,把景德镇建成为江西的主要出口创汇基地;三是全面发展,使景德镇成为赣、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围绕这三个目标,全市上下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一的方针指引下,抓住调整经济结构这一关键,力求强化农业基础,突出陶瓷工业主体,壮大机械、电子、建材、轻化、房地产五大行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