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阴谋与陷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魂》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636
颗粒名称: 第十章 阴谋与陷阱
分类号: I054
页数: 15
页码: 259—273
摘要: 人们在抨击时弊时,总爱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与懒惰、不负责任以及一些心术不正者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其实彝不尽然。政治领域中某些人的做法就是明显的例证1有人在搞拓政审”时,连你老婆佬佬的历史都得忙乎一阵,你能说他懒惰?有人就因你舅妈解放前穿过一回旗袍,而对你的、入党问题迟迟下不了决心,你能说他不负责任?更不消说你原本“右派”、 “反革命”,尽管这远非事实,但总是事出有因。既然有“因”,因为什么?时空条件?历史背景?先是调查研究,后是分析讨论,再是请示上级乃至上级的上级……。如此积极主动,郑重其事,你能说他懒惰、不负责任?自然也无法指责他心术不正。但谁也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在制造矗低效率”!
关键词: 小说故事 传记

内容

庄严固然令人起敬,但庄严得过分,便变成了滑稽。
  人们在抨击时弊时,总爱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与懒惰、不负责任以及一些心术不正者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其实彝不尽然。政治领域中某些人的做法就是明显的例证1有人在搞拓政审”时,连你老婆佬佬的历史都得忙乎一阵,你能说他懒惰?有人就因你舅妈解放前穿过一回旗袍,而对你的、入党问题迟迟下不了决心,你能说他不负责任?更不消说你原本“右派”、“反革命”,尽管这远非事实,但总是事出有因。既然有“因”,因为什么?时空条件?历史背景?先是调查研究,后是分析讨论,再是请示上级乃至上级的上级……。如此积极主动,郑重其事,你能说他懒惰、不负责任?自然也无法指责他心术不正。但谁也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在制造矗低效率”!
  记不起跑过多少回腿,数不清磨过多少次嘴皮。本来需要证实的是当事者并非“天外来客’,可问题偏偏又扯到外星是不是有人?在奉上的“甜言蜜语’连对方都觉得过剩之后,辛勤不得不利用其身份和影响,接二连三地刮起,罐暴风骤雨” !在他的亲自奔走呼号下,黄河的冤案终得以昭雪,法院撤销了原判,并公开为他恢复名誉;编制解决了,工资补发了,工作也调到了厂技术科情报室。厂里还特地拨了材料,抽派人员为他家修整了房子。并出面与市民政部门联系,将他患癌症的老母一位革命先烈的遗孀,公费送医院住院治疗。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世界上最好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含冤受屈时,表现了惊人的忍辱负重精神。而当历史将起码的做人的尊严还给他们时,他们竟会受宠若惊似地以百倍的热情,干倍的努力去“感恩谢德”!
  苦尽甜来的黄河,终日沉浸在思的浪涛和情的感奋之中。他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扑在了工作上,仍唯恐自己未尽心尽力。
   这几天,工厂领导正为“一0—工程”某件产品设计遇上难题而苦恼。本不负什么压力的黄河却为此焦虑得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又是整整一个通宵未睡。从一堆浩繁的资料中,黄河忽然发现一篇有关瓷质“转心瓶”的记述。一琢磨,觉得对那件连日来为之焦虑的产品制作很有借鉴价值。竟高兴得象孩子似的,欢呼着从床上一跃而起,抓了件衣服拎在手里,鞋带也顾不上系,便匆匆往厂里赶去。口中还情不自禁地絮絮呼唤着:“转心瓶,转心瓶……”
  “转心瓶”是瓷城古代瓷工发明创造的一件得意杰作。提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1
  说的是前清年代,酷爱瓷器的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特地弯道瓷城。这天,他身着素衣,头顶瓜皮小帽,俨然一副瓷商的装扮,独自一人穿街过巷,微服私访起来。他首先来到瓷城有名的“瓷器街”,只见这宽不过丈余的小街两旁,瓷店,瓷摊繁杂密布,各种瓷器流光溢彩,不禁暗暗叫绝。他贪婪地边走边看,久久不肯离去。这精美绝伦韵瓷器究竟是怎么制作的呢?他心中顿生一个巨大潮疑团,”决心要去弄个明白。
  乾隆皇帝走进一间坯房,只见一块块凹下去的地上,支撑着一块块可以活动的木质圆盘。圆盘的中心有一个凸出的锥体,瓷工们把一团团泥料使劲地摔在锥体上,然后捡起身旁的一根小木棍,封准圆盘四周的孔洞,用手飞快.地搅动几下,随即放下木棍,双手扣住锥体上的泥料,往上方和左右两边挤压提拉,眨眼工夫一件有棱有角的瓷器便应运而生。
  乾隆皇帝看呆了,惊讶得半天含不拢嘴。许灰,他走近一位老年瓷工身旁蹲下,由衷地夸赞道:“这里的瓷器名不虚传,瓷工们的技艺更是冠盖天下啊!”
   老年瓷工听了,碍意地笑了起来。接着问:“货客可·是瓷商?”
  乾隆皇帝听了先是一愣,继而微笑着,点了点头。接着又做出一副扫兴的样子,不无遗憾地说:“可是,二”他又故意把话打住了。
  老年瓷工是个热心肠,见对方欲言又止,忙问道,:“贵客有何为难之事,尽管说出。老翁我一定谒诚相助!”
  乾隆皇帝感激地望着老年瓷工,犹豫地:“我想也许是眼前旋转的圆盘勾起了他的心思o他说.拓我想订购几件会动的瓷器,未知您老是否愿意承做?”;
  “会动的瓷器?”老年瓷工一听,不禁楞住了:瓷器自古为泥塑火烧的死物,如何能动?,但他又是一个地方观念很强的人,绝不肯让瓷城在外人面前认输丢脸。于是,他一面喃喃自语,一面在心里紧张地盘算开了。
  “瓷城能工巧匠云集,天下无敌。相信您老一定不会让我失望而去!”看到老年瓷工为难的样子,.乾隆皇帝又将了—军。
  这一“将”还真起作用,只见老年瓷工捋了下胡须,陡地立起身来。望着乾隆皇帝,语气坚决地:“明春准时交货,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乾隆皇帝也高兴得不行。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老年瓷工日思夜想,寝食不宁。可“会动的瓷器”还是没个踪影。
  这天是元宵佳节。傍晚,为制“会动的瓷器”又忙乎了一整天的老年瓷工,拖着疲乏的身躯,垂头丧气地出了坯房,踉踉跄跄地往回家的路上走去。正当他低首凝思之际,身边突然传来一阵锣鼓鞭炮的喧闹声。他下意识地抬起头,循声望去,只见街头巷尾挤满了玩灯的人群。那飞舞的长“龙”,旋转的“走马灯”……“啊!”老年瓷工一声惊叫,转身又往坯房跑去……
  由于受到“走马灯”的启示,“会动的瓷器”终于被老年瓷工构思,制作成功。这是一只从未有过的花瓶:瓶子分内外两层。外层被雕削得如薄薄的蛋壳,上面留,出几个由各色图案纹样镂空的孔窗。透过孔窗,可清晰地窥见内层瓷瓶上精心描绘的山水、花卉、鸟兽,人物图案。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内层瓷瓶的底盘,有一根可以随意转动:的轴心,它连结着外层的镂空瓷瓶,只消轻轻吹气,内面的花瓶就会徐徐转动起来,使人不断看到内面变幻的景致。尤其是那当中的鸟兽,人物,看上去就象真的一样,多姿多彩地活动起来……
  且说乾隆皇帝得到翻转心瓶”后,视若珍宝,欣喜万分。立即挥毫题词:
   白玉金边素瓷胎,
   雕龙描凤巧安排。
   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
   …………
   辛勤与黄河在办公室一边翻阅着资料,一边饶有兴味地交谈着……
  突然,秘书小江推门进来,请辛勤立即去参加党委会。辛勤听了,不觉纳闷。他不便询问,也顾不得多想。便对黄河交待了几句,随即跟着小江出了门。
  辛勤来到会议室.主持会议的孙森见他情绪有些异样,猜测他准是为这个会事先没与他商量而生气。他不想说明,也不想解释。他要给对方来个出其不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于是,他在殷勤地为辛勤让过坐之后,又继续着刚才的讲话。
  “令人气愤的是,”孙森活象舞台上的滑稽演员,脸色说变就变:‘事情发生在粉碎‘四人帮’三年多后的今天,正当全厂职工夜以继日地奋战‘一o一工程’的紧张时刻,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竟敢如此丧心病狂,明火执杖地对一位老党员、老干部——我们的老厂长,大动干戈,大打出手。气焰之嚣张,手段之恶劣,性质之严重,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是可忍孰不可忍!”说到这里,孙森的目光迅速瞥了辛勤一下,接着说:“当我听到鲁副厂长告之的这一情况后,气得一连数天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此时此刻,我悲愤沉痛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所能表达的!”孙森说到这里,难受地低下了头,掏出手绢在眼角边轻轻擦了擦。旋即又激愤地站了起来,声色俱厉地说:“问题很明显,黄小亮已经走向反面。因此,我提议:立即报请司法机关,将黄小亮逮捕法办!”
   “我赞成!”
   “我同意!”
   “没意见!”
   “…………”
  孙森话音刚落,由侯云春带头,赵震沅、吴寒华等人紧紧跟上,委员们大部分把手举了起来。
  从孙森开始讲话的时候起,就如同坠入五里云雾中的辛勤,这时才算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当然,直到现在,他对孙森此举之目的并无多少觉察。只是感到孙森他在感情上有些过分的做作。看到这种场面,他有些激动地站了起采,说:“我首先要感谢同志们的关心和友谊!同时我也诚恳地要求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感情用事。”他望了望神色惊讶的多数委员,接着说:“对今天这个会,我事先并不知道。因而也没有什么准备。不过,会议的主题既然与我个人密切相关,我还是想借此机会,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讲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提出批评。”他复而坐下,继续说:“关于黄小亮上我家兴师问罪,确有其事。但是也诚如大家所知道的,他终究行凶未遂。对于黄小亮的这一恶劣行径,大家都很气愤,主张严肃处理。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何尝又没有这样想过呢?因为这并不仅仅是关系到我辛勤一个人的问题。他黄小亮今天可以这样对待他的厂长,也许他明天还会拎着铁棍去找市长、市委书记。其他同志就更不在他的话下了。”辛勤接着说:“可是我冷静下来一想——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也冷静地想一想。黄小亮他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除了他本身的因素外,社会、组织,以及我们这些黄小亮的领导者们,难道就没有责任吗?”说到这里,辛勤翻了翻随身带着的笔记本,接上说:“最近,我为黄小亮的问题,走访了一些知情者。这里不妨也说给大家听听。黄小亮出身于一个苦大仇深的雕塑工人家庭,他小时候是个好孩子。《少年报》上都曾登载过他助人为乐的事迹。而在后来,当那场值得诅咒的‘大革命’到来的时候,他父亲一位兢兢业业的老工人,老劳模,一夜之间被诬为反动统治阶级的帮凶、走狗,封建社会的残渣余孽就因为他雕塑过许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终于惨死在一伙‘造反’者的乱棍之下。他的母亲一位童养媳出身的工人家属,街道活动积极分子,也横遭株连,忧病交加,不久于人世。那时,黄小亮年仅九岁,便成了一个举目无亲,走投无路的孤儿。才九岁的孩子啊,别的象他这么大的孩子,还在向大人要娇要零食吃哩,而他不得不靠在饭馆里‘舔盘子’充饥,寒冷的冬夜;别的孩子正躺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甜甜地睡去的时候,而他却披着个破草袋,蜷缩在街头巷尾,急不可耐地盼等天明。就这样,那些‘造反’者还不肯放过他,见了面不是一通‘狗崽子’的臭骂,就是一顿棍拳交加。他饮泪度日,受尽凌辱和迫害。为了生存和取得保护,同时也是为了发泄和报复自然,这也只能是一种荒唐的,毫无目标的发泄和报复他加入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被人推进了社会上的流氓群。抽烟、喝酒、扒窃、赌博、打群架……慢慢地,他都学会了。为此,他关过派出所的‘紧闭’,蹲过‘少管所’的监房。然而可悲的是,派出所的‘紧闭’并没有闭住他那日益糊乱的思想,‘少管所’的监房也未能监禁得了他那野马似的劣性。十年浩劫期间,他所看到的是被颠倒了的纷乱世界,听到的是‘造反有理’的漫天喧嚣。而这些年的情形又是怎样呢?应当说,主要是由于我们工作上的失误,他看到的仍然是冷眼,歧视,听到的依然是讥诮、呵责I他很少感受温暖和友谊,也看不到前途和希望。他因此变得更加自暴自弃、肆无忌惮了!他的日子过得舒坦、满意吗?不,远非如此!别看他表面上那样气壮如牛,而在他的内心世界,肯定是无比的寂寞和空虚!当着人的面,他好象是什么也不在乎,可背地里回首往事,他一定会因此自惭形秽,而掩面痛哭!他今年二十二岁了,已长大成人。他身体健康,脑子有着正常人的功能。难道他没有思想?也没有过抱负?没有过对爱情、对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假如有,再看看自己的现实,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这就是我通过调查分析后,给他得出的结论!彦辛勤有些激动地一气说了下来。他接过鲁大雷递过来的茶杯,喝了一口水。接着说:“所以我想,对黄小亮如果仅仅靠打击和惩罚,不仅难以收到‘治病救人,的效果,而且很可能会给他今后的生活道路蒙上一层浓重的阴影,带来一股可怕的反向加速度。当然,我并不绝对排除对黄小亮就不能打击和惩罚。我的意思在于,我们不能不教而诛,光诛不教呀1况且,黄小亮受到的打击和惩罚已经够多了。说确切一点,他并不惧怕打击和惩罚。恰恰相反,他怕的是温暖,是领导和同志亲人式的爱I应该说,这些年来,在对待黄小亮的问题上,我们是有不少教训的。试问,我们当中有谁真正关心过他那内心深处不被人知晓的一隅?有谁在他痛苦迷惘的时候,能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帮助他,引导他?更不用说‘细心’、‘耐心’了。我听说,有的同志平素甚至对他不无三分畏惧,采取一种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不负责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实际助长了他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进一步发展与恶化!”辛勤最后说:“鉴于上述情况和理由,我提请党委对黄小亮的问题重新审议。务必慎重处理!”
  在辛勤发言时,一直板着脸孔,显得极度焦躁不安的孙森,这时迫不及待地抢过了话头:罐作为党的会议,我还想坦率地补充谈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他目光咄咄逼人地扫视了一下会场,接着说:“我认为,黄小亮的问题不同于一般,因此对他的处理也就不能同于一般。何况,谁能说法办、劳改就不是一种教育呢?问题还不仅于此,如果我们今天在黄小亮的问题上开了先例,那么它给白玉江厂带来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I我想,老厂长开始说的‘不要感情用事’一词,是不是也应当在这个角度上适用呢?”
  “我完全赞同孙森副书记的意见!”孙森话音刚落,侯云春立即表态:“当然,我并不以为老厂长是在拿原则当儿戏,丧失立场,也并不认为他是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而存心哗众取宠……”辛勤安然地听着,并不因侯云春的反话顺说而生气此乃这位年轻支部书记所特有的一种讲话艺术矣!
  “我作为黄小亮所在车间的支部书记,”侯云春神色庄严得就好象一位正在宣读判决书的法官:“对此人是深为了解的。这家伙一贯胡搅蛮缠,实属害群之马!对于他来说,什么批评,帮教,根本就不起作用。老实说,这人是变了形的瓷器没法治啦。对于他的转变,我从来就不抱任何希望!”侯云春刚说完,又似乎想起什么,用一种特殊的语气,强调补充道:“黄小亮这坏蛋还十分缺德,专好诬陷领导,制造矛盾,挑拨离间。大家可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听信他的鬼话!”
  辛勤听了侯云春的“补充”,心里一怔,似乎从对方的话语中悟出了什么。
  赵震沅、吴寒华等人,在孙森的示意下,接着竞相表态。鲁大雷、刘德块等则被眼前的局势弄得有些迷糊了,矛盾着、犹豫着,一时不知说什么为好。
   会议出现了僵局。
  良久,辛勤见大家仍不吭声,想了想,再度站了起来,说:“那么就允许我再说几句吧。刚才孙森同志说到法办、劳改也是一种教育的问题。这话本身没什么错。我只是以为,黄小亮目前还不到不可药救的程度,还不到非捕非办不行的地步。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硬往那边推。至于说到‘开先例’和‘后果’,我看也大可不必‘记人冼天’。不瞒大家说,我还真想在黄小亮的问题上,开开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先例’哩!”辛勤接着说:“我最近还作过一个调查。我们白玉江厂象黄小亮一类人,加上受这类人影响的,大约不下二、三百,你们看可观不可观?对这些人,你能都捕、都办吗?即使是那样做了,又能真正解决问题吗?在座的也许有人也听说了,那些个被捕被办者从看守所或监狱出来的时候,多少‘哥们’,‘小兄弟’提着烟酒、食品,甚至拿了鞭炮,办了酒席去为他们‘接风洗尘’,那夹道欢迎的隆重场面和亲热劲儿,-使人见了简直就要哭!这到底说明了什么呢?当然,我并不是在这里低估法办、劳改的作用,更无意给我们的专政机关脸上抹黑,也不是说因此就不捕不办了。或许在将来的某个‘非常时期,,还真得大捕大办它一批。我说的是目前,还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蔓我们尽可能不要那样去做。还是要帮助、帮助,再帮助!教育、教育、再教育!这也同我们在泼脏水时,,不能把孩子也泼掉的道理一样!”辛勤有些累了,,掏出手绢,,擦了擦脑门上的汗珠,继续说:“还有侯云春同志说的:‘不抱任何希望’的话,这种态度更是不可取的。我看,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真心,有没有决心和信心。”’辛勤加重了语气:“我们共产党人能移山,能填海。我就不相信收不回一颗野孩子的心!”他复而坐下,诚恳地望着大家说;“最后,我有一点要求,即党委对黄小亮问题的处理,能不能推迟一段时间进行?关于对黄小亮的帮教工作,,我愿意毛遂自荐,亲身去试一试!”
  “俺算是明白了。赞成!”辛勤刚说完,鲁大雷随即起身,挥动手臂,说话噔声嗡气。
   “心悦诚服!心悦诚服!”刘德块也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接着,多数委员激动地举起了手臂。会议终于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辛勤的提议。
  本来还想说什么的孙森,此情此景下,也只好打掉门牙往肚子里吞。象只斗败了的公鸡,有气无力地说了声:“散会——。”
  “慢!”辛勤忽然想起什么,唤住了正欲起身的委员们。接着何过身子,对孙森说道:“是不是趁此机会,把李红卫的问题放在会上议一议?”
  满腹不快的孙森听了,缓缓蠕动了一下身子,端起面前的茶杯,用嘴轻轻吹了吹浮在茶水上的茶叶,呷了口茶水。接着点燃一支烟,悠悠吸了一口,然后双手一摊,漫不经心地回答说:“管‘材料’的同志出差了,我也说不清哪!”
   辛勤皱了皱眉头,生气地思索什么……
  “我可以说得清!”坐在靠近孙森处的原料精制车间主任,看见孙森那副傲慢的神态,心里好象吞了只苍蝇。气愤地站立起来,说:“对我们车间李红卫的情况,大家可能多少都有所闻。‘文化大革命’那阵子,他一马当先,扯旗造反,当了一个‘造反兵团,的头头。由于他整人有术,打砸抢有功,后来被结合进某局‘革委会’当上了副主任。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受到审查和批判,并被免了职。本当是回原单位做工人的,却由于有人热情收留,竟又来我们车间当上了管理干部。”说到这里,发言者鄙夷的目光斜乜了孙森一眼,接着说:“来我们车间工作期间,他表现一直不好。去年上半年,瓷城有人学北京,也闹什么‘民主墙’。李红卫就是其主要编写人之一,成了全市知名的‘民主人士’。尤为恶劣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还经常在下面散布不满言论,并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继续串连勾结。就在前不久的一次党小组生活会上,一位党员老工人批评他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不同心同德,作风上稀拉懒散,工作上不负责任的问题,他竟恼羞成怒地当场操起一把铲料的铁锹,把这位老工人打成重伤。可奇怪的是,李红卫非但没有受到处理,这次还被人强拉上去,晋级加了工资。对此,党员们有气,工人中更是议论纷纷……”
  ‘说完了吗?”急不可耐的孙森用咄咄逼人的目光望着发言者。继而拿腔拿调地说:“我要补充的是:事情发生之后,该同志还是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的嘛。我记得,他书面检查就写过好几回!”
  “检查?对这号人的检查,根本就不要去相信他!”孙森一说完,辛勤就忿忿地接了茬:“这个人早在‘文革’中就作恶多端,粉碎‘四人帮’后,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又坚持错误立场,不思改悔!社会上的‘风’一吹,他这棵‘草’就动。这次又拒绝批评,行凶打人,造成严重后果。若不严肃处理,党纪不许,国法难容,民愤难平!"
  孙森阴沉着脸,阴阳怪气地说:“大家都谈谈吧,有什么谈什么,不要顾虑。我想,我们既不要感情用事,自然也不能意气用事罗!”
  “孙副书记言之有理!”侯云春对孙森,什么时候都是亦步亦趋。他再次挺身而出,似乎在抗议:“这是党的会议,处理问题应该一碗水端平!”
  “对人的处理应该慎重。这关系到一个同志的政治生命!”象有一个开关在控制,吴寒华以一个政治工作者的“敏感”,立即为同伙们提供了理论上的根据。
   “对!对!”大概只懂“车、马、炮”的赵震沅附和着,实际连前面的人说了些什么都没听清。
  “对个屁!”鲁大雷听到这里,忽然泊案而起。怒声道:“黄小亮是黄小亮,李红卫是李红卫。-给了李红卫的‘政治牛命’,就是要了共产党的命!”
  在一阵沉默之后,刘德块也发了言:“我认为,李红卫的错误是十分严重的,受处理也是他咎由自取。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完全支持老厂长和老鲁的意见。只是:说到这里,刘德块顿住了,犹豫片刻后,接着说:“有一个问题,我想在这里说明一下;到目前为止,‘一0一工程,所需优:煤还没有最后落实。而掌握批发大权的市煤,炭分公司伍经理又正好是李红卫他亲姐夫。昨天我去找伍经理时,他还特地提到他小舅子的事情。我是担心……”
  “岂有此理1”不等刘德块把话说完,辛勤愤然而起:“难道就因为他姐夫是经理?假如他姐夫是市长、省委书记,抑或是中央的什么领导干部,岂不是杀人都无须偿命?荒唐I封建社会搞‘刑不上大夫’,难道共产党还要把它发展为‘刑不上大夫的小舅’.不成?担心什么?那煤炭公司是共产党开的,不是属于他姓伍的一家子的!”辛勤气得直喘粗气。
  因为刘德块的拓启示”,不禁在心里直骂自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孙森,此时终得要领。只见他立即起身,匆匆去了办公室,不一会,又匆匆赶回了会议室。手里还拿来一叠厚厚的“材料”什么的。接着,面对众人,神色庄重的开了腔:“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对我的帮助很大,经过严肃思考,我在这里重新表个态:我坚决支持老厂长和鲁副厂长他们的意见!我们决不能助长不正之风。对李红卫的问题,一定要严肃处理,而且处理得越快对维护党的威信越有利I哦,一一”说到这里,他扬了扬手中的一叠拓材料”,歉然地笑了笑,接着说:“我刚才是忘记了,实际上原料精制车间调查上报的有关李红卫问题的报告材料就在我的抽屉内。刚才我已把它拿来,下面将给各位作出详细的介绍……”
  这一切,发生在一瞬间,象是在梦境,又象是在演戏。多么神奇,多么不可思议1善良的人们啊,你可曾想象过这其中的奥秘?
   由于孙森一手制造的奇迹,意见很快得到统一。
  散会了。辛勤心里还惦记着黄河提供韵那篇资料中的信息,拉着鲁大雷匆匆地离开了会议室,刘德块还是老规矩,在忙乎着收拾会场,孙森腋下夹着文件材料,手里端着保温杯,怀着一种神秘的喜悦,迈着轻松的步子,得意地朝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这时,迷惑不解的侯、赵、吴三位快步跟了上去,象面对外星人,疑惑地问:砧您刚才怎么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不,”孙森停住步,朝对方诡谲地一笑,悄声地:“是三百六十度!”
  “三百六十度?……呵!”三位终于明白过来,他们的主子是无头苍蝇打转转——站的还是原地! 一个个不禁笑得咧开了大嘴。

知识出处

瓷魂

《瓷魂》

出版者:长江文艺出版社

《瓷魂》围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瓷城一批高档出口瓷生产,展开矛盾纠葛,以纵横交错的手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表现了改革与保守、真理与谬误,坦诚与狡诈的激烈斗争。 三中全会以后复出的白玉江瓷厂厂长辛勤,为医治十年浩劫给工厂带来的毁灭性灾害,为瓷城的重放光辉,力排众议,甘冒风险,毅然与外商签词了一笔巨额供货合同,但从签约伊始及至整个生产过程,却受到包括与自己结有生死情谊的助手在内的上下左右的重重干扰和算计,立志改革的辛勤义无反顾、左冲右突,终于带着微笑和悲哀,倒在前来执捕的警车下。小说同时描述了几位不同类型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和爱情纠葛,读后令人或喜或泣,难以忘怀。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独特奇异的瓷城风情,将给读者留下深深的记忆,这是我国反映瓷城历史风貌和生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