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哀乐声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魂》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626
颗粒名称: 楔子 哀乐声声
分类号: I054
页数: 4
页码: 1—4
摘要: 辛勤的追悼会摆在他生前常去的厂幼儿园操场上举行。追悼会上,当一位昔日浪子,而不是辛勤的儿女,捧着老厂长的骨灰盒,声泪俱下,步步颤颤地走上主席台时;台上台下哭成了斗片。几位从小与辛勤一块干活的老工人竟当场晕了过去。连自打懂事以来,从不知道什么叫落泪的山东硬汉、副厂长鲁大雷,此时也哭成了个泪人。担任追悼会主持人的副厂长刘德块颤声地劝导人们节哀,以便让追悼会继续下去。说着说着,自己却蹲在地上抱头痛哭,再也直不起身来。工程师宗平捧着一纸短短五,六百字的悼文,一字一泪,颤颤抖抖,怎么也念不下去了,最后竟一头扑倒在老厂长的骨灰盒上。一位叫黄河的知识分子试图接着再念,可“老厂长……”三个字才出口,就已经是泣不成声……
关键词: 小说故事 传记 追悼

内容

没有遗嘱,没有言别,甚至来不及与家属、亲人见上最后一面。在瓷城医院抢救室的手术台上,,在数名公安刑警的严密监视之中,他,终于辜负了医生们所作的最后努力,静静地、静静地离去了……
  恶噩传开,瓷城震惊了!白玉江瓷厂更是沉浸在一派慌乱、悲愤的气氛之中……
  正在吃饭的丢下了碗筷,妇女们迅急放下奶着的孩子,老工人等不及擦一擦满手的泥浆,小青年们匆匆告别了自己的恋人……
   “辛——厂——长!”
   “老——厂——长!?”
   “…………!”
  失去理智的人们,哭喊着,呼唤着,踉踉跄跄,跌跌撞撞,疯狂地涌向医院……
  医院手术大楼前的通道上,一辆蓝白相间的警车,霎时淹没在如林的拳头和海啸般的唾骂声中。愤怒的人们砸碎了警车上正在“呜呜”作响的警笛,撩倒那几位早已魂飞魄落的刑警。将老厂长辛勤的遗体直接抢回了工厂……
   厂部办公大楼前的草坪上,滚动着胸缀白花、臂佩黑纱的人流……
   厂党委会在委员们的抽泣声中结束……
   厂行政会在与会者难以抑制的痛哭声中继续……
  厂部领导顺应职工们的意愿,不顾来自上级部门的严厉“劝告”,作出了“调休三天,以志哀悼”的决定……
  连日来,这个拥有数千名职工的白玉江瓷厂变成了泪水的江河,白花的海洋。从办公大楼到生产车间,从压坯机旁到烧炼窑场,到处是红肿的眼睛,到处是悲愤的脸庞。白天,低沉的哀乐在厂区回荡呜咽,入夜,凄惋的汽笛在空中撕扯轰响……
  不用发起,更毋须号召,职工们自动凑钱买了块上等绸料,由各个车间,科室、工段,班组推举代表,一人一针,传递接力,精心绣制了一面硕大的“厂旗”,半落在工厂门楼的旗杆上。厂旗下,安放着老厂长的大幅瓷画像。画像四周是簇拥的捏雕瓷花,镂雕工厂模型……还有那些不忘当地风俗的老太太们,令儿孙们送上的束束香火,叠叠纸钱……
  厂门前,本厂的,外厂的,本市的,还有闻讯从外地特地赶来的,干部,工人、知识分子,老人,小孩,年轻人,其中还夹杂着几位商入模样的外宾。人们携亲偕眷,泪水盈盈,翘首候望。“瞻仰”的人流,造成了交通堵塞,车辆断行。为此,“瞻仰”队伍中的几位休假民警自告奋勇,搭设了临时交通指挥亭……
  辛勤的追悼会摆在他生前常去的厂幼儿园操场上举行。追悼会上,当一位昔日浪子,而不是辛勤的儿女,捧着老厂长的骨灰盒,声泪俱下,步步颤颤地走上主席台时;台上台下哭成了斗片。几位从小与辛勤一块干活的老工人竟当场晕了过去。连自打懂事以来,从不知道什么叫落泪的山东硬汉、副厂长鲁大雷,此时也哭成了个泪人。担任追悼会主持人的副厂长刘德块颤声地劝导人们节哀,以便让追悼会继续下去。说着说着,自己却蹲在地上抱头痛哭,再也直不起身来。工程师宗平捧着一纸短短五,六百字的悼文,一字一泪,颤颤抖抖,怎么也念不下去了,最后竟一头扑倒在老厂长的骨灰盒上。一位叫黄河的知识分子试图接着再念,可“老厂长……”三个字才出口,就已经是泣不成声……
  辛勤他生前并不希望有的花圈、挽幛,此时从台上一直排到台下,层层叠叠,令人眩目。这众多的花圈、挽幛,多数来自一个个家庭或个人,而并非人们司空见惯的上级组织,某某部门的“例行公事”。这当中,有一个花圈尤为引人注目:花圈的花叶,绿枝全是泥塑火烧的瓷雕制品,花圈中央镶嵌着一幅彩色瓷板画,整个画面几乎被一座耸立的高山所占据,只是在它的右下角,孤零零地瑟缩着一坏业已风化了的黄土。乍看上去(颇为令人费解。更为奇特的是花圈挽联的行文,只见上首写着:高风亮节的老厂长千古'下,首落款为:受骗上当的千古罪人……
  望着眼前这感人的场面,参加追悼会的几位外商也不禁感叹,继而茫然起来。他们指着灵堂天幕上:“CHINA之魂”的字样,问陪同翻译:“在英文中,‘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同一个发声。这里指的是……?”翻译眼内含着泪花,深沉地:“我想,都是的……”。“呵一”外商愕了一下,似乎明白过来。连声说:“YES!YES!”,白玉江人不相信、不愿相信他们的老厂长已经逝去了。几天后,人们依旧在相互打听。有的说,老厂长还在车间忙碌,有的说,老厂长正在幼儿园里给小朋友们做玩具……。仓库的一位老工人捧着外商签字的“一o一工程”产品出仓验货单,两眼直勾勾地端坐在老厂长的办公室内等候了整整一天6当他终于明白过来,老厂长再也不可能踏进这间屋子的时候,竞象孩子似地捶胸顿足,嚎啕大哭起来……。有一对中年知识分子,他们曾经一再推迟婚期,却偏偏选择这个时候举行婚礼。“洞房花烛夜”本该是个甜蜜欢乐的时刻,可人们在这里看到的却是新娘、新郎潺潺涌流的泪水,听到的竟是凄楚、沉重的哀乐声……
  人们按照当地古老的传统风俗,或许它还多少带点迷信色彩,在老厂长长眠一周的日子,也就是该给死者做“头七的这天,悲愤情绪再次形成高潮,以象征老厂长年龄数的五十九位于部,工人代表,披麻带孝,集体来到市委大院,向刚从国外考察回来的、市委主持工作的周陶副书记面呈了署有数千名“原告”姓名的《起诉书》。强烈要求市委调查,揭露事件的真相,为屈死的老厂长昭雪、伸冤!
  白玉江入的做法,看上去似乎有点,“出格彦,但它却代表了一种民心、民意!也许他们是有些“感情用事”,可是又有谁能阻止他们这一发自内心的,不可逆转的感情爆发呢?
  痛心疾首的周陶副书记,连夜主持召开了市委常委会。一个由他亲自领衔,并由各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很快成立,随即开展工作。
   我们的故事也将随着市委联合调查组韵足迹展开…

知识出处

瓷魂

《瓷魂》

出版者:长江文艺出版社

《瓷魂》围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瓷城一批高档出口瓷生产,展开矛盾纠葛,以纵横交错的手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表现了改革与保守、真理与谬误,坦诚与狡诈的激烈斗争。 三中全会以后复出的白玉江瓷厂厂长辛勤,为医治十年浩劫给工厂带来的毁灭性灾害,为瓷城的重放光辉,力排众议,甘冒风险,毅然与外商签词了一笔巨额供货合同,但从签约伊始及至整个生产过程,却受到包括与自己结有生死情谊的助手在内的上下左右的重重干扰和算计,立志改革的辛勤义无反顾、左冲右突,终于带着微笑和悲哀,倒在前来执捕的警车下。小说同时描述了几位不同类型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和爱情纠葛,读后令人或喜或泣,难以忘怀。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独特奇异的瓷城风情,将给读者留下深深的记忆,这是我国反映瓷城历史风貌和生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