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五彩瓷一代新风的硕士研究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纵横》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595
颗粒名称: 开创五彩瓷一代新风的硕士研究生
分类号: I206
页数: 3
页码: 138—140
摘要: 五彩瓷是景德镇传统名瓷之一。朱乐耕从民族化和现代化的结合上,探讨了传统五彩瓷的变革和创新,开拓了五彩瓷研究的新领域。
关键词: 文学创作者 研究生 朱乐耕

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更新。当人们以现代意识,从存在角度和价值角度重新审视传统陶瓷艺术时,陶瓷学院美术系硕士研究生朱乐耕突破传统的羁篱,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开创了五彩瓷的一代新风。 五彩瓷是景德镇传统名瓷之一。朱乐耕从民族化和现代化的结合上,探讨了传统五彩瓷的变革和创新,开拓了五彩瓷研究的新领域。他说:“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既要向西方艺术学习又不能‘全盘西化,;要继传继统,又不能受传统约束;要吸收现实生活中的养料,但又不能成为大自然的奴隶。作为艺术家来说,要站在世界文化的至高点上,使自己的作品创造性地走向世界。”基于这种艺术创作的世界观,他撰写的硕士毕业论文《论景德镇的五彩瓷》,见解独特,论证严密,反映了他扎实的理论功底,使陶瓷艺术界的专家、学者耳目一新。论文对今后发展五彩瓷;对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直接的意义,对今后陶瓷美术专业课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3年的研究生涯中,朱乐耕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在吸取传统五彩瓷中红绿彩表现手法的基础上,设计和创作了一批古朴典雅、格调清新、造型生动的古彩人物、花鸟、山水和图案等系列五彩瓷。如《柱形瓶》,是在我国远古时代少数民族部落那种神秘图腾柱的启示下而设计制作的,造型壮实挺拔,在突破传统造型上,揉入了现代意识。整个瓶形分为凸凹不平的三段,从表现祭神祈祷丰收,到反映劳动、家庭生活,包括恋爱、婚嫁等场面,构成了不可分割的完美整体。构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平面代装饰方法,在它的上段两侧,又都设计了一只造型浑厚大方的耳朵,并式着两只圆圆的大环i使整个器形凝重而又显得变化多端、活泼大方。尤其是在装饰形式上,采用传统通景式和开光式,以及状式相结合的手法,使其来自传统而又不同于传统。在色彩上,则采用了传统的红底绿彩,只点缀少量的黄色,又区别于传统的红绿彩。他充分利用物象内的空白,使得《柱形瓶》既色彩明朗,又体现了瓷器自身的釉质美。
  又如,他创作的《十二生肖壁挂》、《陶瓷项链》、《牧牛图壁饰》和《苗家女雕塑》等一系列五彩瓷,都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实属首创之作。他在用笔、用线、色彩和表现手法上,都吸取了许多传统五彩瓷中的精华,以及装饰画和中国画中的优秀技法,但又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恰到好处,形成自己的风格。从题材内容到器形的设计以及装饰方法等方面,都注入了许多现代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他利用了现代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使作品既具有中国气派,又不失为景德镇的地方特色。故此,在陶瓷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汇报展上,他得到了中外同行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朱乐耕出生在陶瓷美术世家,从小就受到其父——瓷都陶瓷艺坛上的陶瓷美术专家朱明的艺术熏陶,后又在景德镇艺术瓷厂美研所得到许多杰出民间艺人的指教。他在70年代末参与了北京首都机场大型壁画《森林之歌》的制作,使他在艺坛上初露头角。后来,他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得到了当代著名画家范曾和其他美术专家的指教。在陶瓷学院3年,他从师于施于人先生门下,犹如虎添翼,逐渐形成了古朴典雅、格调清新的艺术风格。无怪乎《人民中国》等报刊杂志把他称作是“瓷都景德镇的新旧两代人中的一位出色的年青陶瓷美术设计者”。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瓷都纵横》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瓷都纵横》系编著者继《瓷都及其高峰》出版之后的又一本专集。是研究瓷都史的部分成果,也是一本很好的景德镇乡土参考教材,人们读后能感受到景德镇不愧为古今中外制瓷史上的第二都,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对于从事制瓷管理、生产、科技、工艺、美术、历史、考古、教育的工作人员,以及文物、外事、外贸、旅游工作者,瓷器收藏爱好者,一般社会读者等,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阅读

相关人物

朱乐耕
相关人物

相关作品

《柱形瓶》
相关作品
《陶瓷项链》
相关作品
《牧牛图壁饰》
相关作品
《苗家女雕塑》
相关作品
《森林之歌》
相关作品
《人民中国》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