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近百年已故陶瓷艺术名人作品展感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纵横》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585
颗粒名称: 浏览近百年已故陶瓷艺术名人作品展感言
分类号: J203
页数: 3
页码: 94—96
摘要: 近百年来已故陶瓷艺术名人作品展,对激励后人,继承创新、繁荣和发展瓷都景德镇名瓷艺术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 陶瓷艺术名人 观后感

内容

景德镇陶瓷馆展出近百年已故陶瓷艺术名人作品,这对于激励后人,继承创新,繁荣和发展瓷都传统名瓷艺术是有积极意义的。
  所谓“近百年”,可追溯到清光绪年间,不过,这次展出的已故陶瓷艺术名人作品,还包括以浅绛彩绘著称的王廷佐的同治之作,这就不光是一个近百年已故陶瓷艺术名人作品的展出。可惜,这次展出近百年已故陶瓷艺术名人作品,仅限于53位名人的260余件作品,而且,已展出的名人名作也不很多,不过,尽管如此,它还是有其代表性的。
  从晚清到民国,是景德镇的萧条困难时期,又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之中,既受洋瓷的倾销冲击,又受官府的种种摧残和掠夺,而陶瓷艺术名人能继承和发扬传统,推动陶瓷艺术的发展,这是难能可贵的。例如,在光绪年间,从金品卿,到程门,都是以釉上制作浅绛瓷而闻名斗时,介于水墨和重彩之间,柔和淡雅,被称为“淡彩”,在当时几乎取代了古、粉彩的地位。后来,民初“珠山八友”中的王大凡,又继承和发展了浅绛画法,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落地粉彩”,与外来洋彩相抗衡,还在国际工艺品竞赛会获得金质奖章;“珠山八友”中的汪野亭,则把浅绛山水加以粉彩化,一改过去瓷绘山水呆板单调的缺陷。当然,新中国成立后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保证,更是名人辈出。同属“珠山八友”的刘雨岑,创造“水点桃花”技法,以清新雅丽的艺术效果,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赏,并曾一度被制成釉上贴花纸,加以大量复制生产。吴成仁的图案装饰,曾赴苏展览,因技巧高超,荣获甲等奖和新画面创作奖;余翰青在莲子瓷瓶.E创作的枇杷粉彩画面,则被作为国宝珍藏在北京美术馆;曾龙升的“喜得钟馗试剑图”,传统技法高超,广受中外人士赞誉;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王步的青花作品,成为当今陶瓷界列入研究的重要画派之一。
  总之,近百年来已故的陶瓷艺术名人,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推动陶瓷艺术向前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二
  浏览近百年已故陶瓷艺术名人作品展后,我曾留下《感言》(见《景德镇日报》第151期“瓷苑”),但是,总觉得言之未尽,再作些补充。 人们都知道,瓷是从陶发展而来的,古代的彩陶需要绘画,而原始绘画又离不开古代彩陶。沿袭到现在,陶瓷彩绘,不仅题材内容丰富,而且色彩越来越多,有釉下彩和釉上彩这两大类,又有这两大类相结合的各种综合装饰,这是历史上无法比拟的。就是这次近百年已故陶瓷艺术名人作品展,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最突出的釉下青花,莫过于王步的作品,享有“青花大王”之称;他的釉里红作品,以及这两者相结合的作品,实际上都是我国纸上水墨写意画在瓷上的再现,创造了明、清以来所没有的新面貌,对后人影响极大。釉上彩的成就亦相当突出,尤其是“珠山八友”之首王琦的粉彩人物画,除运用绘瓷像的方法来画一般瓷绘人物的头面外,还仿“扬州八怪”中的黄瘿瓢的写意手法画衣褶,使瓷绘人物画的面貌为之一新,颇为新颖。当然,叶震嘉能把传统中国画中的没骨法运用到粉彩人物画面上来,使人衣褶不用线条勾勒,单纯用颜料点染产生阴阳背向的体积感,也实在别具一格;还有段茂发的古彩、周湘甫的墨彩描金等,都自成一家。如果说,古彩缤纷,活泼艳丽,具有浓厚的装饰趣味的话,那么,墨彩描金,红黑相映生辉,又给人们带来了华贵高丽的美感。总之,近百年来已故陶瓷艺术名人作品展,对激励后人,继承创新、繁荣和发展瓷都景德镇名瓷艺术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瓷都纵横》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瓷都纵横》系编著者继《瓷都及其高峰》出版之后的又一本专集。是研究瓷都史的部分成果,也是一本很好的景德镇乡土参考教材,人们读后能感受到景德镇不愧为古今中外制瓷史上的第二都,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对于从事制瓷管理、生产、科技、工艺、美术、历史、考古、教育的工作人员,以及文物、外事、外贸、旅游工作者,瓷器收藏爱好者,一般社会读者等,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阅读

相关人物

叶震嘉
相关人物
吴成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景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