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三闾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纵横》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580
颗粒名称: 瓷都三闾庙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78—79
摘要: 瓷都三闾庙,门前又有古时石砌渡口码头,墙内附有清道光年间义渡碑记。面濒昌江,南路西河,北接肠府山脉,为当时进出瓷都景德镇城区的关卡要道。
关键词: 三闾庙 景德镇市

内容

一到地处瓷都景德镇里市渡对岸的“三阊庙”,我就联想到30年代,我舅公家不正是住在这一带吗?至今,长跨6个年代了。 所谓“间”,是古时民众聚居的地方,“25家为一闾”。看来“三闾”,也许就有75家聚居在此地。当然,这并非绝对。至于这个地名的由来,尚不可考。 古时,这里为鄱、浔、都、徽诸州通向瓷都景德镇城区的必经之道。从五代起,江西邻省,特别是安徽、湖北,远及四川、河南,均不断有人迁居于此。直到清末民初,仍是交通与商业繁荣之集镇。人们一到明街刘家街口,尚能见到一条明代街道路面,均以24×12×4厘米质坚青砖侧砌而成,拱率达二十分之一,两侧有较宽,明,又以19--22.5厘米的青砖砌成,断面抗折强度高,故仍能保存至今。由刘家弄到杨家弄,还存有多栋明代住宅遗构,而以三号最为完好,其北面又是一条古街,绝大部分为清代建筑,商店构架,皆为穿斗式,朴素无华,利于实用,多有一色三开店面,板楼无固定楼梯,仅作存货之用,既节省空间,又有利安全,二层楼檐下朝街,立面装有较精细的花格扇窗,中为板面店堂,两次间为板门柜台,能开能闭,利用货架,宣传商品;临街柜面,向外突出,上加披檐,目标显露,又能遮风雨,多为农副产品集散场所。历史上有“千猪万米”之传说,表明当时的瓷都景德镇,仅在这里每天就有千头猪,万担米的吞吐量。街上石板路面尚有几厘米深的独轮车辙。人们可以由此想见,当时商旅往来,运输繁忙是何等景况。街口有栅口,上书“三闾古栅”四字,门前又有古时石砌渡口码头,墙内附有清道光年间义渡碑记。面濒昌江,南路西河,北接肠府山脉,为当时进出瓷都景德镇城区的关卡要道。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瓷都纵横》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瓷都纵横》系编著者继《瓷都及其高峰》出版之后的又一本专集。是研究瓷都史的部分成果,也是一本很好的景德镇乡土参考教材,人们读后能感受到景德镇不愧为古今中外制瓷史上的第二都,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对于从事制瓷管理、生产、科技、工艺、美术、历史、考古、教育的工作人员,以及文物、外事、外贸、旅游工作者,瓷器收藏爱好者,一般社会读者等,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