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文明建设看瓷都历史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纵横》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576
颗粒名称: 从精神文明建设看瓷都历史文化
分类号: G035.6
页数: 6
页码: 66—71
摘要: 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里,有不同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一定要妥善处理好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关系,使社会主义新瓷都的建设,既符合现代生产、生活的要求,又使陶瓷历史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好地发扬光大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历史文化 景德镇

内容

所谓“精神文明建设”,是人类任何社会和国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系统工程。它与物质文明建设构成一个国家的总体布局,是相互关联而又不能分割的。因为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物质文明建设作基础;而物质文明建设又需要精神文明建设作保证,这两者是不可偏废而又必须同时抓的。 当然,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里,有不同的精神文明建设,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986年9月28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所指出的:我国“将创造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这样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三大报告则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并提到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巨大的促进,同时也对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这里,作为陶瓷历史文化来讲,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也应包括在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从文化观念来讲,陶瓷历史文化更应包括在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当然,对待它,有一个批判、继承、保护和发扬的问题。 从史实上看,我国陶瓷历史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单就景德镇而言,它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我国唯一的以制瓷而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自明代以来,一直被世界号称为“瓷都”。 瓷都的历史文化,不限于陶瓷历史文化,但是,它作为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主要还是陶瓷历史文化。它不是什么观念上可以随意规定的,而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 陶瓷历史文化,是从有了陶才开始问世的。陶器的出现,是人力改变天然物的开端,它是瓷器的前身。在人类历史上,陶器一出现,便成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为我国远古时代灿烂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原始绘画极为重要的遗迹。而历代陶瓷器的器形设计和装饰彩绘,又先后充分表现出当时的文化光彩。 据考古发现,远在新石器时代,景德镇就有了“印纹硬陶一,现存有以“印纹硬陶”为主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距今起码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而其直辖县——乐平则是当时的“印纹硬陶”之乡。 《景德镇陶录》记载:“镇陶自陈以来名天下”。并曾一度称景德镇为“陶阳镇”。《景德镇陶歌》就曾写到:“江南雄镇汉陶阳。”《浮梁县志》亦云:说原称“昌南镇”之景德镇,以其为陶家,故亦称陶阳,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大镇。” 到了唐武德年间,其陶玉窑能烧造出青白釉瓷来进贡,被当时的帝王誉为“假玉器”。从此,景德镇完成了由陶到瓷的过渡。而宋影青瓷,是以朴素的造型而取胜,又很少有繁缛的装饰,是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使人感到一种清淡之美。和唐代的青白釉瓷相比,正好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至于元代研制成功的“釉下青花”,那是一种粗犷、豪放、刚劲的艺术风格。当然,“釉里红”的烧制成功,更是一种重大发明。
  如果说,在明以前,瓷都是以青瓷为主的话,那么,从明开始,则主要是白瓷,为瓷都的制瓷工艺美术装饰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其艺术风格,又达到了十分精炼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特点,标志着瓷都进入了一个制瓷发展的新阶段。
  当然,清代瓷都是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鼎盛时期。康熙的釉上五彩、雍正的釉上粉彩、乾隆的釉上珐琅彩,其制作工艺水平都很高,并已明显地形成了民间和宫廷这两大体系;前者淳朴自然,生活气息浓厚;后者矫揉造作,占主导地位。不过,它无论是在和器物的协调上,还是在其用途上的结合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之处。
  解放后的瓷都,创作了许许多多简洁、大方、明快、健康的名瓷精品,这是新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它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至于瓷都与制瓷有关的文化遗址、遗物,那更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现在人们高兴地见到的高岭古矿区遗址,已成为专门考察瓷用粘土学及其高岭土采掘史、景瓷发展史的场地;而国家级的湖田古瓷窑遗址,则已建成兴起于五代、历宋、元至明中叶的古瓷发掘用房及其陈列馆,成了考察持续产瓷七百余年的遗迹、遗物的专用场所;省级塘下、杨梅亭古瓷窑遗址,和市级黄泥头、南市街古瓷窑遗址,亦被先后列入保护范围内;“珠山”保护区正在重修“龙珠阁”,并将在此基础上,修复历史上供奉老陶工赵慨的“师祖庙”,和供奉明万历被封建统治者迫害致死的童宾的“风火仙庙”一…“佑陶灵祠”,以及明、清御窑器厂的一部分,成为象征性的反映江南最早的手工制瓷城市的官窑名瓷博览馆;早建成的景德镇陶瓷馆,已成为古今名瓷代表作的荟萃之地;古陶瓷博览区,现已成为陶瓷历史博物馆、古窑瓷厂、明清古建筑群联成一体的反映古代制瓷工艺及其展出制瓷历史文化成果的综合场地;正在筹建的仿宋瓷宫,将成为全国名瓷博览、贸易中心;著名的“瓷器街”,亦将得到恢复,并将拓宽路面,展现其古街风貌;尤其是“三闾庙”古街保护区,这里将成为以陶瓷展览为主的明清民俗历史博览区;还有与制瓷有关的清代“东埠街”,亦被列入保护之中;明清“旧城”县衙,将成为散落在四乡野外的与制瓷有关的碑刻、石雕等文物集中藏宝地;“天后宫”之“后殿”得到保护,继而将修复“前殿”,这里将成为历代景瓷海外贸易发展史的展出阵地,明代祥集弄住宅,成了有名的“品陶斋”,包括明俱在内的展出场所……,总之这一切是令人兴奋的。 看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陶瓷历史文化,既是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保护和正确把握它今后的发展过程,促使它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还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注重的问题。 我认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陶瓷历史文化,尽管越来越繁荣,出现了更加光辉灿烂、繁花似锦的春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陶瓷历史文化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其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管理则缺乏系统综合的通盘考虑,应把它列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来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当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之一,具备了制订发展战略的科学合理的规划,调节发展过程的客观可能性。但是,要真正制订一个好的陶瓷历史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添光辉,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这是一项创造性的无有先例可援引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的方面很广,其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目标、途径等等都需要探索。要把陶瓷历史文化的管理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分支系统工程来抓,尽快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陶瓷历史文化的管理体系,使其科学化、系统化,为继承创新服务,为创造社会主义的陶瓷文化服务: 从全球看来,现时的瓷都历史文化,对世界有其重要的影响。荣获国际金牌的名瓷佳作越来越多,远销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瓷都亦越来越成为世人敬仰、羡慕的博览“圣地”。它应该成为发扬陶瓷历史文化的急先锋,成为传播陶瓷历史文化的窗口,成为东西方陶瓷历史文化交流的门户和研究的中心。坚持古为今用,以古励今,而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的富有地方特色的陶瓷历史文化,表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不断适应改革和开放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一句话,要面向世界吨走向未来,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陶瓷历史文化的交流和竞争中去,以便获得更多的中外陶瓷历史文化的信息,博采众长,发展自己,多产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精品,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这不就是发扬陶瓷历史文化,使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为人类作出贡献吗? 涉及与制瓷有关的历代文化遗址、遗物的保护,作为江西省辖市的景德镇,尽管早在1982年2月9日被国务院列为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久——1982年10月就有自己的保护规划,并已得到省人民政府的批准,现正处在付诸实施之中。但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一定要妥善处理好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关系,使社会主义新瓷都的建设,既符合现代生产、生活的要求,又使陶瓷历史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好地发扬光大,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瓷都纵横》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瓷都纵横》系编著者继《瓷都及其高峰》出版之后的又一本专集。是研究瓷都史的部分成果,也是一本很好的景德镇乡土参考教材,人们读后能感受到景德镇不愧为古今中外制瓷史上的第二都,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对于从事制瓷管理、生产、科技、工艺、美术、历史、考古、教育的工作人员,以及文物、外事、外贸、旅游工作者,瓷器收藏爱好者,一般社会读者等,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