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寻“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纵横》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568
颗粒名称: 瓷都寻“龙”
分类号: F407.21
页数: 2
页码: 38—39
摘要: 景德镇烧造瓷器之窑,亦有带“龙”字的所谓“龙窑”,在城区东南四公里的湖田村乌鱼岭东坡,有其遗址。而坐落在鹅湖区寿安乡寺前龙王山麓的“龙池”,则又潭深莫测,水色为墨,冬暖夏凉,四季花香。 还有景德镇宾馆所在地的“五龙庵”,勒功乡所在地的“九龙山”及其“九龙桥”等等的传说。
关键词: 瓷窑 景德镇市

内容

《中国龙》观看之后,就联想到瓷都景德镇是“火龙之地”。人们素把烧造瓷器的一座座窑,称之为—条条“火龙”;而烟囱林立吐出的黑烟和白烟在天空中缭绕,又称之为一条条“黑龙”和“白龙”。历史上曾有人这样描写:“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其实,这般情景,在过渡到完全用煤气、烧瓷之前,一直为人们所感受。
  景德镇烧造瓷器之窑,亦有带“龙”字的所谓“龙窑”,在城区东南四公里的湖田村乌鱼岭东坡,有其遗址。
  至于“珠山”,是因有“五龙抢珠”之说而得名。五代后晋礼部尚书石和凝还在诗中写到:“多是龙携出玉渊。”元末于光据之为行台,又称“蟠龙‘山”。顶峰建有“龙珠阁”,历为督陶使之行辕,并成为明、清御窑器厂的标志,现成为景德镇的象征,枫树山有个蟠龙岗成为古陶瓷博览区展出场地,人们在这里亦能看到明、清御窑器厂和民窑手工业加工彩绘名瓷的情景。
  《景德镇古陶瓷纹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书,把“龙”列为“爬虫”类,而“龙纹”亦确属我国陶瓷装饰中应用最久的一种。创始于宋的“九龙杯”,则为历代王朝宫廷使用的一种瓷质酒具,杯中塑有一龙头,昂首而起向上升,杯外壁绘有“八龙”,便构成了“九龙”。现今瓷都景德镇有仿宋影青瓷的,也有仿元青花瓷的,还有仿明色釉瓷的,特别是仿清粉彩瓷的,远销海外,尤其是深受日本人士欢迎。
  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定陵”“地下宫殿”长明灯使用的大瓷缸,由于上面画有黛青色的“龙”,故被人们称之为“大龙缸”。而位于现在珠山附近的“龙缸弄”,就是当年烧造龙缸之地。历史上传说的烧造瓷龙床的故事,现已被拍成电视尉。景德镇陶瓷馆藏展的“特大瓷龙舟”,为“绝技蜚瓷都”的已故曾龙升先生所作,他以捏、镂、镶、塑技艺综合在一起制成,“龙的传人”空前团结,大大表现了社会主义的繁荣昌盛,广受中外人士高度赞赏。
  此外还有蛟潭区三龙乡,被简称为“蛟潭三龙”,有“三龙戏水”之传说,因它地处来龙山南麓,又东邻盘龙山,南与黄龙山相望,村前有潭而得名。而坐落在鹅湖区寿安乡寺前龙王山麓的“龙池”,则又潭深莫测,水色为墨,冬暖夏凉,四季花香。 还有景德镇宾馆所在地的“五龙庵”,勒功乡所在地的“九龙山”及其“九龙桥”等等的传说则更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瓷都纵横》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瓷都纵横》系编著者继《瓷都及其高峰》出版之后的又一本专集。是研究瓷都史的部分成果,也是一本很好的景德镇乡土参考教材,人们读后能感受到景德镇不愧为古今中外制瓷史上的第二都,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对于从事制瓷管理、生产、科技、工艺、美术、历史、考古、教育的工作人员,以及文物、外事、外贸、旅游工作者,瓷器收藏爱好者,一般社会读者等,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