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仙人洞出陶到陶玉窑产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纵横》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564
颗粒名称: 从仙人洞出陶到陶玉窑产瓷
分类号: TQ170.6
页数: 2
页码: 24—25
摘要: 经考古发现,万年仙人洞是我国东南部之赣东北一处以绳纹粗红陶为代表的洞穴遗址,其下层为公元前6875加减240年,在这个年代数据上,表明它代表了新石器时代较早的文化遗址。特别是到了唐武德年间的陶玉窑能烧造出青白釉瓷来进贡,被当时的帝王唐高祖李渊誉为“假玉器”,完成了由“陶”到“瓷”的过渡,真可谓之为“盖世无双”。
关键词: 陶瓷生产 陶玉窑

内容

现今景德镇,系江西省辖市之一;而乐平又属它的直辖县。虽然紧靠乐平之万年县,不属于它管辖之范围,但是在制陶历史上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经考古发现,万年仙人洞是我国东南部之赣东北一处以绳纹粗红陶为代表的洞穴遗址,其下层为公元前6875加减240年,在这个年代数据上,表明它代表了新石器时代较早的文化遗址。尽管人们在这里所见到的陶片,仅复原一件大口深腹圆底罐,但是可以断定其全部陶片为粗陶,质地粗松,所羼入的石英大小不一,手制胎壁不匀,内壁凹凸不平,饶成温度很低,以红褐色为主,往往在一块陶片上出现红、灰、黑三种颜色,可能与当时烧造陶器之窑结构欠佳,气氛和烧成温度都不易控制所致。陶片的内外壁均饰以绳纹,有些还在绳纹上加划方格纹,或加印圆圈纹,也有的加涂朱色,这对于后来的乐平形成“印纹硬陶”之乡,尤其是对景德镇由制陶发展到制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景德镇陶录》记载:“陶自陈以来名天下。”其中,陈至德元年的景德镇,曾为当时的帝王陈后主陈叔宝大建宫殿于南京而烧造立柱的“陶础”;隋大业年间,又始作狮象大兽二座奉于显仁宫。当然,当时的制陶原料强度和火候的温度还不够,但是制陶的技艺高超,雕镂精巧,反映了当时景德镇的制陶水平相当高。并曾一度称景德镇为“陶阳镇”。‘景德镇陶歌》亦云就写到“江南雄镇记陶阳。”而浮梁县志亦云:原称“昌南镇”之景德镇,以其为陶家,故也称陶阳;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大镇。”当时其盛产精陶,特别是到了唐武德年间的陶玉窑能烧造出青白釉瓷来进贡,被当时的帝王唐高祖李渊誉为“假玉器”,完成了由“陶”到“瓷”的过渡,真可谓之为“盖世无双”。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瓷都纵横》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瓷都纵横》系编著者继《瓷都及其高峰》出版之后的又一本专集。是研究瓷都史的部分成果,也是一本很好的景德镇乡土参考教材,人们读后能感受到景德镇不愧为古今中外制瓷史上的第二都,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对于从事制瓷管理、生产、科技、工艺、美术、历史、考古、教育的工作人员,以及文物、外事、外贸、旅游工作者,瓷器收藏爱好者,一般社会读者等,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阅读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