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 陈毅同志两莅景德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553
颗粒名称: 七八 陈毅同志两莅景德镇
分类号: K82
页数: 7
页码: 425-431
摘要: 陈毅任军分会副书记,为了改编分散在各地的红军游击队,陈毅到各地传达中央指示,做各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动员他们服从大局、团结抗日,并到皖赣边境动员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抗日。就在这个时候,陈毅两次来到景德镇。一次是1937年11月,经浮梁景德镇由瑶里至安徽舍会山。一次是1938年2月初,专程到瑶里指导“瑶里改编”。他的两次到来,都给浮梁、景德镇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关键词: 人物传记 陈毅

内容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今北京)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中国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从而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在中国共产党的促使和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压力下,国民党被迫实行抗战,并于9月22日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同年10月,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南京达成协议,将留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部初设于湖北汉口,1938年1月6日迁到江西南昌,后又移驻于皖南岩寺。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与此同时,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项英任东南分局书记兼军分会书记,陈毅任军分会副书记。为了改编分散在各地的红军游击队,陈毅到各地传达中央指示,做各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动员他们服从大局、团结抗日,并到皖赣边境动员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抗日。就在这个时候,陈毅两次来到景德镇。一次是1937年11月,经浮梁景德镇由瑶里至安徽舍会山。一次是1938年2月初,专程到瑶里指导“瑶里改编”。他的两次到来,都给浮梁、景德镇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1937年11月下旬,在一个晴朗的下午,原御窑厂旧址瓷器陈列馆前的球场上,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正在进行。此时,陶业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陈定华等正看得出神。忽然有一位身材高大健壮、面部略显黝黑,身穿一身灰布军装的陌生人,也出现在球场边看赛球,而且看得十分专注。陈定华问身边同事:“那是谁?”同事悄悄地说:那是共产党的一位领导人,名叫陈毅。他刚说完,只见那人经过球场边走向陶业管理局办公楼去了。
  原来那人正是陈毅,他是以中央代表身份由李步新等陪同从南昌来的,要走瑶里去祁门舍会山,去宣传组织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事宜。经过景德镇,在镇逗留一两天,并在陶业管理局会议室会见了局里部分工作人员和陶业人员养成所的学员。据参与会议人员回忆说:“陈毅同志虽经三年艰苦战争环境磨炼,却无任何困疲颜色,显得雄姿英发,两眼炯炯有神。”陈毅向与会人员作了《目前形势与团结抗日》的报告。他说起话来声音浑厚,带着四川腔,一开口就语惊四座。他扼要地讲述了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国形势的深刻变化。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开展一场反侵略的抗日战争。这场反侵略的抗日战争,是我们全民族的使
  抗战时的陈毅命。只要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不论所属是何阶层,是何党派,所信仰的是何宗教,所从事的是何职业,都必须整个地、全面地献身于这场神圣的战争。我们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已达成了协议,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因此这个抗日统一战线,不仅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了中小地主以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等等。陈毅还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情况以及宣传了共产党的政策、主张,阐明目前的任务主要是团结战斗,抗日救国。他的讲话句句明确,使人发蒙振瞆。与会人员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接着他又与众人进行座谈,对大家提出的主要问题一一作了回答。
   有人间:这场反对侵略的抗日战争前景如何?
  陈毅答:我们抗战是正义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非正义的。目前虽然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我国守土军队节节败退,但人民要抗击侵略者,日本帝国主义终将被埋葬于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有人间:国共两党二次合作,统一战线会怎样发展?
  陈毅回答:国共两党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是大势所趋,是符合我国各民族的意愿和利益的。至于以后会不会发生分歧?我个人认为,纵然双方发生了分歧和矛盾,也不应在困难时期刀枪相见,双方可以通过对话,在会议桌上,使问题得到解决。
   有人提出:能否让他们去延安?
  陈毅故作庄重说:“我不会同意你们到延安去。”他的话一停,使一些人大为惊讶!但他接着带笑说:“延安是个好地方,是革命青年深造的好学校。,不过全国青年总不能都到那儿吧。当前最需要的是到最实际的抗日斗争中去,到杀敌的战场上去,到那里去读你们的大学,去发挥你们的才智。”又说:“离你们这儿不远的瑶里,就有红军游击队。你们有的可以留下坚持地下斗争,有的可以到游击队去。愿意的就请自动报名,我陈毅给你们当‘红娘’。”他的话使大家振奋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
  陈毅于12月初到瑶里,由皖赣特委警队侦察排长邹志诚到长岭接到祁门舍会山,在皖赣特委负责人会上传达了党中央指示,部署了工作;还在全体指战员会上作了《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在1938年春节前,景德镇有李清泉、熊振作、潘琪、李汉雄、袁煦、戴修选、凌菲、徐上庸、潘启琦等13名青年,带着陈毅的亲笔介绍信,徒步到浮梁东乡瑶里参加了红军游击队。
  1938年1月,朱辉到景德镇主持新四军第一支队驻景德镇办事处工作(在此以前称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办事处)。2月初,陈毅又来到景德镇。这次是公开身份,由朱辉接待,安排与国民党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酆景福和国民党浮梁县党部书记长、县长等见面,协商皖赣边红军游击队集中到浮梁瑶里改编的有关事宜。经过商谈,当地国民党当局不得不提供到瑶里的方便,并派人护送到瑶里。朱辉等陪同陈毅前往瑶里,去指导红军游击队改编工作。
  瑶里是个四山环抱的乡村,山青水秀,风景秀丽。在那里,红军游击队分别驻在河西的吴家祠堂、敬义堂、宏仁寺等处。以河为界,红军主要在河的西边,河的东面则是国民党的别动大队驻地。陈毅到瑶里后,先召开了边区游击队和地方党组织负责干部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方针和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指示;宣布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正式编入新四军序列,并调整了皖赣特委领导成员。
  2月7日,皖赣边军民抗日誓师大会在瑶里吴家祠堂举行。各村群众敲锣打鼓进入会场,红旗招展,鞭炮声不断,群情激奋。陈毅和特委领导以及国民党当局军政人员、社会名流等坐在主席台上。会场上,几百名红军,近干名群众,笑语欢歌响成一片。当主持人宣布开会时,首先请陈毅讲话。他声音洪亮,阐述了中共中央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强调国难当头,民族矛盾重于阶级矛盾;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深明大义,光明
  瑶里镇磊落,为了救国救民,抛开积怨,与国民党联合抗日。他针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共产党失败了”、“红军下山是投降”、“红军要分散编人国军”等等谣言秽语,一一进行驳斥。他义正词严地讲明国共合作的意义和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部队的独立性,从而解除了军民中的一些疑惑,大家心明眼亮,受到很深的教育和巨大鼓舞,并报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接着是中共皖赣特委书记李步新作报告,他还邀请陈毅的哥哥陈孟熙作为第一位来宾发言。
  原来陈毅有兄弟三人,陈孟熙是陈毅的大哥,还有个弟弟陈季让。三人立志报国,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后来分别寻找自己的道路。老大陈孟熙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国民党军四川补充兵第八团上校团长。弟弟陈季让则在北伐战争中受伤,返乡侍奉父母。1937年冬,陈孟熙奉命率部队到安徽宣城广德地区抗日。当他知道陈毅的下落后,急欲与弟弟见面,便请假偕同
  新四军驻瑶里留守处:瑶里镇敬义堂行三人到景德镇,找到新四军驻景办事处,并与瑶里的二弟通了电话。1938年2月6日,他来到瑶里会见了陈毅,兄弟一见面,紧紧拥抱,热泪盈眶,诉不尽的离别之情。2月7日,陈孟熙在抗日誓师大会上作了感情洋溢的发言。大意是得民心者昌,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代表了一切爱国人们的愿望。我和陈毅是亲兄弟,立志报国参加北伐并肩战斗。国共分裂后,兄弟俩虽走了不同道路,但眼见围剿红军,手足相残,于心难忍。兄弟不和外人欺,团结才能御外侮。现在日寇入侵,国难当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同是炎黄子孙,必须同仇敌忾,携起手来,枪口一致对外,把敌人赶走,才不愧为中华儿女。陈氏兄弟的现场讲话,更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杀敌之心,引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后来陈孟熙从瑶里到南昌,十多天后陈毅同志也回到南昌,其弟陈季让也从广州辗转来到南昌,三兄弟在抗日道路上团集,一时传为美谈。在瑶里召开的抗日动员大会,开得生动活泼,非常成功。当场就有许多人报名参军,要求同老战士一道,上前线杀敌,抗击日本侵略者。至今瑶里一带的人民仍时常提到这件事,用以进行传统教育,让子孙后代永远牢记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