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四 “月圆会”以画交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549
颗粒名称: 七四 “月圆会”以画交友
分类号: J527
页数: 6
页码: 401-406
摘要: 1928年秋,王琦等人于1928年组织“月圆会”,采取以画交友的方式,约定每月15日集会一次,后人称作“珠山八友”。他们集会时,各带自己的新作,互相切磋,交流经验,着意探索研究中国画与瓷器装饰的结合,变法革新,为陶瓷装饰开辟新的领域。如王大凡的“落地粉彩”、刘雨岑的“水点桃花”等,都是在当时总结创造出来的绘瓷新技法。他们的创造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 陶瓷艺术 陶瓷美术

内容

19世纪中叶以后,在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统治的双重压迫下,中国民族工业受到严酷摧残,陶瓷业也停滞并趋向衰落。而欧洲一些国家陶瓷生产已逐步实现机械化,陶瓷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英、德、法和东方的日本等国的陶瓷产品,在世界贸易市场上的比重不断增加,中国不仅不能保持以往瓷业“执世界之牛耳”的地位,反成为大量洋瓷倾销之地。在洋瓷倾销的袭击下,兴盛千年的景德镇瓷业也出现了逆转,御窑厂停火熄烟,全然废圯,民窑也因生产肃条,陷人困境。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景德镇瓷器出口与上年相比,已减少一半,市场多被日本瓷器挤占。
  为扭转瓷业衰落的局面,一些民族工商业者力图对陶瓷业进行改革。他们兴办新式瓷厂,引进先进技术。1910年,官商合办的江西省瓷业公司在景德镇正式成立。公司下设2个分厂,试行机械制瓷;在瓷器烧成方面,改进窑炉,以煤代柴烧瓷;辘轳车、碎釉机、石膏模具也相继推广应用,同时设立瓷业学堂,培养陶瓷专业人才。
  在改进陶瓷生产方式的同时,景德镇努力发展以手工技艺为特色的仿古瓷、美术瓷生产。仿古瓷从胎质、釉色、装饰都达到很高水平,并有所创新。御窑的废圯,打破了长期以来技术垄断的局面,大批技艺人员流向民窑,民窑制瓷水平普遍提高,制瓷高手不断涌现。他们推陈出新,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1928年秋,王琦等人于1928年组织“月圆会”,采取以画交友的方式,约定每月15日集会一次,后人称作“珠山八友”。他们集会时,各带自己的新作,互相切磋,交流经验,着意探索研究中国画与瓷器装饰的结合,变法革新,为陶瓷装饰开辟新的领域。如王大凡的“落地粉彩”、刘雨岑的“水点桃花”等,都是在当时总结创造出来的绘瓷新技法。他们的创造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月圆会”成员各有擅长,各有风格。他们密切协作,共同绘瓷作画,有时作四幅条屏,有时作八幅条屏……正是这种协作,他们各自的专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技艺提高,画品高尚,在陶瓷美术方面形成了一种画风。当时,正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时代,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经济的侵略和国内反动统治的腐败无能,“月圆会”的成员勇于反映现实,创作了不少针对现实的作品。王琦创作的《禁止鸦片》、《唤起抗日》和王大凡的《许逊除蛟》等作品,都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其他的一些作品和题诗、题跋也都有明显的进步倾向。但是,由于受时代的束缚,旧时文人的生活情趣、消极因素和审美意识,也必然在他们的笔墨表现中流露出来。而为了应付,粗糙的精神产品也是有的。尽管如此,毕竟是瑕不掩瑜,“月圆会”成员革新创造的精神,他们的成果和贡献,在景德镇陶瓷史上都留下了光彩的一笔。
  月圆会的“珠山八友”究竟指哪些人?1956年,江西省轻工业厅陶瓷研究所编著的《景德镇的瓷器》记载:所谓珠山八友:王琦,江西新建人,擅长画人物,兼善画肖像;邓碧珊,江西余干人,擅长画鱼藻;徐仲南,江西南昌人,擅长画竹;田鹤仙,浙江绍兴人,擅长画梅;王大凡,安徽黟县人,擅长画人物;汪野亭,江西乐平人,擅长画山水;程意亭,江西乐平人,擅长画花鸟;刘雨岑,安徽太平人,世居鄱阳,擅长画花鸟。
  1963年由江西省轻工业厅景德镇陶研
  王大凡瓷板画所编著,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的瓷器》和1983年由轻工业部陶研所修订、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的瓷器》也作了与上书同样的记述。他们的传略大体如下:
   王琦(1884-1937年)字碧珍,别号称陶迷道人。1922年与陶瓷界的吴蔼生、汪野亭等人发起组织“瓷业美术研究社”,先后参加者达300余人。1928年,又组织“月圆会”。王琦开始画肖像画,后改画粉彩人物画,用笔挥洒奔放,而人物头面却柔和俏丽,很得人们喜欢。1910年,浮梁县知事陈安曾题“神乎技矣”四字匾额赠与王琦,也正好反映了他的技艺精湛。
   王大凡(1888-1961年)名垫,号黟县樵子,早年学画古彩,后专攻粉彩人物画。他的画风古朴,用彩纤秀,构图严谨,气势洒脱。新中国成立后,他到陶研所工作,创作热情更高,创造出许多好的作品,受到高度赞扬。他在总结前人浅绛彩瓷的基础上,创新了“落地粉彩”技法,为陶瓷彩绘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邓碧珊(1874-1930年),字辟寰,号铁肩子。清末秀才,文化修养较高,擅长粉彩鱼藻。作画线条秀丽,色调淡雅,画面清爽,笔力深透,享有声誉。
   汪野亭(1888-1942年),名平,号元鉴,又号传芳居士。曾就读于江西省立窑业学校,初画花鸟,后改画山水,表现力强。他还工于书法,尤长钟鼎文。其粉彩山水画构图严谨,层次分明,笔力劲健,富有生机。
   程意亭(1895-1948年),名甫,号洎山山民。少年入江西省立窑业学校攻读国画,画山水花鸟,并在上海继续攻习花鸟,技艺大进。他的作品融西画技法于国画中,形成自己的特色。除绘瓷外,还在浮梁职业专科学校任教,一生勤奋,传世作品较多。
   田鹤仙(1894-1952年),原名田青,号荒园老梅。曾担任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国画功底扎实。改行绘瓷时,先画山水粉彩,继而专攻梅花,用笔苍劲挺拔,设色淡雅,作风大气。王大凡曾作诗赞他:“山水清晖成一格,梅花作出更无双。”
   徐仲南(1872-1952年),名陔,号竹里老人。1918年受聘于江西瓷业公司主持陶瓷美术管理工作,不久辞去职务,与王琦等人组织“月圆会”。他擅长画松竹,兼及山水。他画的竹,劲秀挺拔,神韵清逸;所作山水,格调高雅。是“珠山八友”中年长望重、造诣颇深的画家。
   刘雨岑(1904-1969年),又名雨城,号淡湖鱼,60岁以后号巧翁。少年就读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擅长画花鸟,并创“水点桃花”技法。其作品风格清秀雅丽,古朴遒劲。1960年,著名戏剧家田汉来景德镇时曾赠诗称赞他的作品是“早传春色满人间”。
   以上“珠山八友”是当时正式出版的书籍所记载,且当时
  刘雨岑粉彩花鸟扇形瓷板王大凡、刘雨岑健在,并未提出异议。1984年,已故著名陶瓷美术家毕渊明曾发表《“珠山八友”的来龙去脉》一文,认为起始组织“月圆会”的“珠山八友”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程意亭、刘雨岑、何华滋、毕伯涛。这样,与景德镇陶瓷史稿等的记述有了差异,如何确定?有待进一步考证。尽管说法不一,“珠山八友”同“扬州八怪”一样,是一个群体,以上诸人以及与他们同时的瓷画家王步、汪大沧、汪晓棠、张志汤、方云峰等在瓷画界都有一定影响力。这一批陶瓷美术家的陶瓷美术作品,开一代新的绘瓷画风,为保持中国瓷器在国际上的声誉起了积极作用。
  “月圆会”以画交友,虽有旧时文人雅集的情调,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他们以结社交友的方式绘瓷作画,用他们的行动,引导和影响景德镇的瓷绘家们在困顿中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变革图新。他们的这种愿望与感情,在客观事实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王大凡在《珠山八友雅集图》题诗中作了很好的概括,而这也可作为今后进一步考证的证物之一。诗曰:
   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
   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
   画法惟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
   聊作此幅留鸿爪,只当吾侪自写真。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琦
相关人物
邓碧珊
相关人物
王大凡
相关人物
汪野亭
相关人物
程意亭
相关人物
徐仲南
相关人物
田鹤仙
相关人物
刘雨岑
相关人物

相关作品

珠山八友雅集图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