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 北伐军赶走军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548
颗粒名称: 七三 北伐军赶走军阀
分类号: E296
页数: 5
页码: 396-400
摘要: 北伐军还非常注意政治思想工作,在部队内部抓紧学习,天天都上政治课,提高士兵的政治觉悟。部队也很注意做群众工作,与老百姓建立密切关系。那时中共景德镇组织也加强宣传,发动群众到处张贴标语,如“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封建势力”、“拥护联俄、联共和扶助工农政北伐军策”、“实行耕者有其田”等等。在北伐军的支持下,以中共党员为骨干的中国国民党浮梁县党部正式成立。接着,总工会和农、青、妇等革命团体也公开活动。农会按各区、乡相继建立;工人则按不同行业分别组织各业工会,先后建立了约40个行业工会,工人运动发展,工人热情高涨。
关键词: 北伐军 景德镇

内容

公元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骗得了总统大权之后,便扩编北洋军,改变国体,以帝制自为。1916年元月,他正式即皇帝位,改称“洪宪元年”。全国各政治派系和各阶层人民愤起反对,袁世凯不得不于当年3月25日宣布取消“洪宪”年号,并于6月6日在全国人民唾骂中死去。袁世凯倒台后,大大小小的军阀纷纷割据,各自占有其势力范围。当时北洋系的军阀也分裂为几个派系:一是亲英美的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了河南、湖北、湖南和直隶南部,还控制了纵贯南北交通线京汉铁路,拥有兵力20万。二是从直系军阀分化出来的亲英美的孙传芳,也拥兵20万,盘踞在长江下游,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上海等五省一市。三是亲日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拥有军队35万人,占有东北和山东、直隶、热河、察哈尔等地,并掌握北京政权,控制纵贯南北主要交通线津浦路的北段。北洋军阀各派势力互相争夺,造成国内一片混乱的局势。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并正式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合作关系。1926年7月,国共两党联合进行北伐。北伐战争面临的敌人,就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决定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打击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势力。于是开辟两湖战场,号称“铁军”的叶挺独立团担任前锋,向吴佩孚的割据地段进攻。在汀泗桥展开了激战,2万余敌人全军覆没。当年10月10日占领武昌时,吴佩孚的主力基本消灭。当北伐军进入湖南时,任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的孙传芳意存观望,坐视不救,后见情况不妙,乃于8月匆匆忙忙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从苏、浙、皖三省抽调主力部队10万人人赣,准备与北伐军作战。国民革命军趁孙军尚未集结完毕,便于9月上旬发起进攻。而且很快地占领了江西20余县和重镇赣州,截断南浔路。10月,北伐军分兵三路,会攻南昌。11月5日攻克九江,8日进入南昌,孙传芳的主力大部分被消灭。孙传芳不得不放弃南京、上海,逃到北京投靠张作霖。至此,北伐军在两湖战场、江西战场、闽浙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
  孙传芳战败后,盘踞在江西的赣军总司令、江西军务善后督办、中央陆军第一师师长邓如琢也同时败走他处。这时,孙传芳的残部江西第三混成旅旅长刘宝题率败军从玉山等地窜到浮梁、景德镇,而由南昌败退的马士英残部也窜到浮
  解放前的中山路梁、景德镇,这下可苦了该地的老百姓。一时间,全县境内共积纳残兵败将近2万人。但见景德镇的大街小巷,浮梁的旧城、峙滩、三龙、杨家店、渭水、鹅湖、天宝等地,都驻有毫无纪律的北洋军。这些败兵打仗不行,欺压百姓却是“好汉”。他们拉夫抢物、宰杀家畜家禽、打人、强奸妇女,无所不为。面对这班手持武器的禽兽,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而混成旅长刘宝题,更是想着法子敲榨。他找到景德镇总商会负责人说:部队要吃饭、要发饷,需要你们支援交纳饷银共银洋4万元,必须在3天之内筹集。不然,到时兵士无饷,他们要自由行动,我们当长官的也无法约束了。这言下之意很明白,就是你们不给钱,我们就要动手抢劫。总商会诸人见如此,虽知其意不善,也只得大家商量凑齐2万银洋,其余2万则由总商会出具支票,到上海某钱庄兑现。好说歹说,费尽了不少唇舌,总算取得了北兵长官的承诺,暂时避免了一场兵乱。
  但是大家仍然战战兢兢,惟恐他们又出新招。正在惶惶不安的时刻,北伐军已经向这个方向推进。中国共产党景德镇的地下工作人员也抓住有利时机,暗地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北洋败军本来就提心吊胆,今见如此阵势,更是惶恐万分。传说当时有的群众饲养鸽群,因怕北兵扑打,关了几天,鸽子在笼中叫闹,只好趁黑夜放出,鸽群的脚哨在空中嗡嗡作响,一时间不知是什么声音。北洋军以为是飞机在侦察,风声鹤唳,疑神疑鬼,刘宝题就下令开拔,急急忙忙往北逃至屯溪,又遇上了国民革命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这些瘟神一走,老百姓总算松了一口气。
  11月18日(农历十月十四),北伐军独立第三师师长贺耀祖部的先遣部队一迫击炮团团长彭赞汤率40余人从九江来到景德镇,驻扎在湖北书院(在彭家下弄)。为时不久,贺辉祖率大批北伐军部队到了景德镇。北伐军士兵穿灰色军服,领子上系着红、白、蓝三色领带,官兵军容整洁、纪律严明。部队进境后,师部驻在景德镇,团部分驻在旧城、三龙、罗家等地。他们不住民房,不乱拿老百姓的东西,军民团结,关系密切。团长彭赞汤兼任浮梁县县长,县政府的办事人员多数是独立第二师的人。师部还派了一批干部到各处设立募兵处,凡身体好、年纪轻的报名,都给登记。然后去吃饭,再找两个铺保。这样就可以领取新的军服和日常生活用品,去新兵连报到受训。当时镇上就有200余人报名参军。
  北伐军还非常注意政治思想工作,在部队内部抓紧学习,天天都上政治课,提高士兵的政治觉悟。部队也很注意做群众工作,与老百姓建立密切关系。那时中共景德镇组织也加强宣传,发动群众到处张贴标语,如“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封建势力”、“拥护联俄、联共和扶助工农政
  北伐军策”、“实行耕者有其田”等等。在北伐军的支持下,以中共党员为骨干的中国国民党浮梁县党部正式成立。接着,总工会和农、青、妇等革命团体也公开活动。农会按各区、乡相继建立;工人则按不同行业分别组织各业工会,先后建立了约40个行业工会,工人运动发展,工人热情高涨。整个景德镇和浮梁农村都热腾起来。直到1927年3月间(农历二月),北伐军第二师奉命开拔,离县、镇北上。各行业代表和全体居民夹道欢送,表示了基本群众对革命的热情和对北伐军的爱戴。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后来的变化。正当老百姓感到能过些安宁日子的时候,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篡夺了北伐胜利的成果,敲起了叛变革命的紧锣密鼓,于1927年4月12日到15日,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这就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于是中国又陷在一片混乱之中,劳苦大众又在白色恐怖中过着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
   古东埠码头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