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 邓家两进王享令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534
颗粒名称: 五九 邓家两进王享令名
分类号: K82
页数: 4
页码: 321-324
摘要: 清代乾隆年间,浮梁县有邓家父子二人,都是进士,在外为官,享有令名,为人们所称颂。这二人就是邓梦琴、邓传安父子二人。其中邓传安曾在台湾为官,与台湾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
关键词: 人物传记 邓梦琴 邓传安

内容

清代乾隆年间,浮梁县有邓家父子二人,都是进士,在外为官,享有令名,为人们所称颂。这二人就是邓梦琴、邓传安父子二人。其中邓传安曾在台湾为官,与台湾人民结下了深厚感情。
  邓梦琴,字虞挥,号篑山。浮梁下芦田都人。少负异姿,智慧超群,读书一目十行,为文提笔立就。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中进士,授四川綦江知县。后署江津县事,平反了3起冤案,因而声名大振。不久继母病逝,他告假服丧和侍奉父亲,在家居住了10余年。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朝廷又起用他任陕西洵阳(今为旬阳)县知县。
  洵阳这个地方山环水绕,五方杂居,情况复杂,盗贼颇多,百姓深受其害。邓梦琴为铲除奸暴,使百姓安居,从整顿户籍人手,规定旅店要有籍,贾舟要有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防范,从而使方圆数百里秩序井然,社会安定。当时洵阳有大批楚地流民涌入境内垦荒,并常与当地地主发生争端,长期不得解决。邓梦琴召集他们进行调解,协议种粮以5年为期,做木耳、烧炭以3年为期,到期便退佃重租。双方都认为公允,因而平息了争讼。在流民垦荒时,陕西省多次通知县内要增加垦荒者的赋税数额,邓梦琴关心百姓疾苦,力陈流民垦荒,可为国家增加财富物产,应给予减免数年赋粮;如果他们因负担太重而转徙他处,四处流浪,将造成社会不安。他的意见,得到了省里的同意,流民也能安定下来。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邓梦琴与安康举人董诏等一道修改纂辑《洵阳县志》。这部志书分14卷,体例完备,资料详实。志成,陕西巡抚毕源在序中赞扬邓梦琴为“江右名进士”,在洵阳工作“政教修明,有古循吏风”。
  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邓梦琴调任宝鸡县令。宝鸡是川陕交通要道,管理陈仓、东河两个驿站。驿站人员常从民间勒索应役,人民不堪其苦。邓梦琴去后,即整顿驿站,节去一切浮费,使不再增加民间负担。为了发展农业的需要,他组织县民疏浚县东的利民渠,引汧水入渭河,灌溉农田5000多亩。同时把南北面注入渭河的渠道也加以疏通,使之有益
  大夫第于农桑。这样百姓耕织有利,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在宝鸡时,他又亲自纂修了《宝鸡县志》。后人评说邓志体例完备,记述方法得当,文笔洗练,极少添足之笔。
  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邓梦琴升任商州知州。五十六年(公元179年),署西北府事,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处理了3/5的积案。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升任汉中府知府,汉中辖5厅、州、县,他整驿站,闭铜厂,一切从有利于百姓出发。在汉中,他还主持纂修了《汉中府志》。后因积劳成疾,引退回乡,终老于故乡。
  邓梦琴因自幼攻读洛闽理学,对教育很重视,所到之处,都以振兴文教为先。他为官20多年,一贯清廉自守,常常告诫下属说:“当官不难于清而难于慎;守官不难于勤谨而难于和缓。由其易以求其难可耳。”他在生活上也以清苦自律,回乡时,除携带书籍以外,别无他物。曾主持端明、芝阳、鹿洞诸书院讲席,其著作除3部志书外,尚有《史记书后》4卷、《楙亭文集》12卷、别集4卷、诗集10卷。
  邓传安,是邓梦琴的儿子,字鹿耕,号菽原,晚号吁原。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进士。素负异禀,能强记,14岁即熟读群书。嘉庆十年任罗源县令,后又历任武平、闽县知县。他为人廉明勤慎,敢于铲除强暴,重视救济灾民,因此深得百姓拥护,颇有政声。如他到罗源后,细察民情,缉拿结帮行凶的为首者,惩治那些不法分子,使群众得到安宁。他对社会公益事业也很关心,如建桥梁、修道路,有废必举。曾重修四明桥,至今仍留有碑记。后升任台湾北路理番同知。番地风俗好斗,往往持刀寻衅。邓传安到任,即与他们制定了9条规约,并反复宣传、严格执行,番人很钦服他的威德。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任台湾知府,当时有一伙海盗攻击村庄,焚烧抢掠。案发后,一些同僚都害怕观望,只有邓传安指挥督战,迅速除灭首犯,消除祸害,保护了数万生灵,从而得到上级官员的倚重。由于他才能出众,政绩显著,曾先后两次摄任台湾知府,得到百姓的爱戴。不久朝廷又委派他代理台澎道兼提督学政。他关心教育,主持历次考试也非常公道。
  同年(公元1826年)秋,道光皇帝召见他,询问情况达2小时,赞他“娴练吏治,熟悉地方情形”,“如此好官,海外无忧”。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二月,他回家拜谒祖墓。一个月后,赴福建省城福州。而当时的省总督却奏请把他调到建安府,从此以后,他变繁剧为简静,可以不再像以前那样劳累而稍觉安定了。但他对地方治安、教育和公益事业还是件件关心,亲自过问,不使自己过清闲的日子。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他告老退休。曾在芝阳、嘉山、商山、友教、绍文等书院讲课,寿至81而终,有著作多卷,均已失传。
   邓父子二人均人旧志,为名宦乡贤,可说是“后先济美”。
   清瓷葫芦瓶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

相关人物

邓梦琴
相关人物
邓传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