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 唐俊公绘制《陶冶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531
颗粒名称: 五六 唐俊公绘制《陶冶图》
分类号: K82
页数: 6
页码: 305-310
摘要: 清代前期,对御窑厂非常重视,曾多次派朝内官员到景德镇督陶。其中唐英是这些官员中的佼佼者。他历时最长、成就最大,所做贡献,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关键词: 人物传记 唐俊公

内容

清代前期,对御窑厂非常重视,曾多次派朝内官员到景德镇督陶。其中唐英是这些官员中的佼佼者。他历时最长、成就最大,所做贡献,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唐英(公元1682-1756年)字俊公,别号叔子,晚年自号蜗居老人。他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出生于沈阳,隶汉军正白旗。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即他16岁时,就供役在养心殿(宫廷手工艺作坊),在那里服役了20多
  唐英像年,对手工艺生产有着丰富的实际经验。由于他成绩显著,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被任为内务府员外郎。清世宗对他非常信任,遂于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派他以内务府员外郎身份到景德镇驻御窑厂署协理陶务。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以淮安关使遥督总理陶务。直到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十一月,他才结束瓷务离开景德镇,先后在景德镇度过了15个春秋。他在景德镇期间,不论是对改进瓷业的生产管理还是对提高瓷器烧制的技艺上,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唐英自雍正六
  陶冶图年秋八月奉命到景德镇后,就一头扎到瓷业工匠中去。他在《瓷务事宜示谕稿序》中说:“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由于他深人群众,虚心学习,刻苦钻研陶瓷技术,因而很快地掌握了瓷业生产诸方面的知识。“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因于泥土、釉料、坯胎、窑火诸务,研究探讨往往得心应手”。一个封建社会的高级官员,能够亲自接近工匠,虚心向群众学习,并在生活上打成一片,这种精神确实令人佩服。唐英对别人的成果和实物的保存也非常重视。如他把存人僧明寺的明万历年间所制青花龙缸移到佑陶灵祠,“饰高台与碑亭封山寺以存之”,并为此写出《龙缸记》。他在景德镇管理瓷务多年,躬身实践,并注意发挥工匠们的聪明才智。他所取得的成就,正如《景德镇陶录》中所说:“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全。又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厂窑至此,集大成矣。”因为唐英不仅对原料精选、釉料配方、烧窑火候能很好掌握,而且在创新品种、仿造古瓷方面,可以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集萃了各方面的精华,真正做到了历代名窑无所不仿、无所不精,所以,世人都把唐英督陶时烧造瓷器的窑称之为“唐窑”。
  唐英在陶瓷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他对陶瓷烧造经验的总结和记载。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他管理淮安板闸关并兼理窑务。陶务告竣,作《陶成纪事碑记》,备载制瓷经费、工匠、解额、胪列诸色瓷釉,仿古创新,凡57种,并汇集为《瓷务事宜示谕稿》,作序刻于石。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五月,任督理九江钞关内务府员外郎时,奉清高宗谕旨,恭编进呈《陶冶图说》,排列造瓷程序,共有20幅图,逐项编写说明,做到了图文并茂。全文共4500字,对瓷业生产进行了全面总结,计有20项:
   一、采石制泥。“惟陶利用范土作胎,其土须采石炼制。”附图“为开采、为舂碓、为畚炼采石制泥之法”。
   二、淘炼泥土。“造瓷首需泥土,淘炼尤在精纯。”其图“幅中所载器人工描摹陶炼情形备悉”。
   三、炼灰配釉。“陶制各器惟釉是需。而一切釉水,无灰不成。”
   四、制造匣钵。“瓷钵人窑,最宜清净”,“窑风火气冲突,易于伤坯,此坯胎之所以必用匣钵套装也”。图幅有“镀匣”。
   五、圆器修模。“圆器之造,每一式款……断难划一。”“此行工匠,务熟谙窑火、泥性,方能计算加减,以成模范。”附有修模图幅。
   六、圆器拉坯。“圆器之制不一,其方瓣棱角者,则有镶雕印削之作;而浑圆之器,又用轮车拉坯。”
   七、琢器做坯。“瓶、疊、樽、彝,皆名琢器。”“另有拉坯一种,系从模中印出。”
   八、采取青料。瓷器无分圆琢,青花悉借青料为绘画之需。图中所绘特详。
   九、拣选青料。“……有料户一行,专司其事。”有图,“筐盛匣钵乃属点缀非选料正意”。
  十、印坯、乳料。“用修就模子套坯其上,以手拍按,务使泥坯周正匀结,始褪下阴干,以备旋削。”“每料十两为一钵,专工乳研,经月之后,始堪应用。”
   十一、圆器青花。“画者、染者、各分类聚处一室,以成其画一之功”,“其底心之识铭书记,独归落款之工”。
   十二、制画琢器。“琢器之式,有方圆棱角之殊;制画之方,别采绘镂雕之异。”
   十三、蘸釉吹釉。“今圆器之小者,仍于缸内蘸釉,其琢器与圆器大件,俱用吹釉法。”
   十四、旋坯挖足。“俟吹画工竣,始旋去其柄,挖足写款。”图中工匠旋挖并列。
   十五、成坯入窑。“瓷坯既成,装入匣钵,送至窑户家,人窑时,以匣钵曇累罩套,分行排列,中间疏散,以通火路。”
   十六、烧坯开窑。“瓷器之成,窑火是赖。计人窑至出窑,类以三日为率,至第四日清晨开窑。”“图内据案包扎者,为出窑瓷器。”
   十七、圆琢洋彩。“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
   十八、明炉暗炉。“小件则用明炉,大件则用暗炉。’
  十九、束草装桶。“其上色之圆器,与上色、二色之琢器,俱用纸包装桶,有装桶匠,以专其事。”二色之圆器“用草包扎装桶,以便远载”。粗瓷“只用茭草包扎”。
   一十、祀神酬愿。“窑火得失,皆尚祷祀。”
  以上只是摘要,其图现已公开的资料有14幅,即取土、练泥、镀匣、修模、洗料、做坯、印坯、旋坯、画坯、荡釉、满窑、开窑、彩器、烧炉。
  唐英的《陶冶图说》,是对御窑厂也是对景德镇瓷业生产的科学总结和记载,是一部重要的陶瓷文化的历史文献,曾流传到欧洲国家,对瓷器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英在镇督陶时间既久,与瓷器界人员接触既多,处理陶事既频,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陶人、陶事的一种深厚感情。因而他把这一段时间内所作诗文,统名之曰“陶人心语”。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陶人有陶人之天地,有陶人之岁序,有陶人之悲欢离合眼界心情,即一饮一食、衣冠寝兴与夫俯仰登眺交游之际,无一不以陶人之心应之,即无不以陶人之心发之于语以写之也。”这本诗文集中有很多都是与浮梁、景德镇有关系的,仅从题中已知地名、人名的就有30余个,可见其与本地的人、事、物、景的关系是何等密切了。
  至于唐英的事迹,有1937年郭葆昌编的《唐俊公先生陶务记年表》,又有80年代傅振伦、甄励重订的《唐英瓷务年表长编》,都记有唐英的瓷务活动。
   唐英,是一个杰出的督陶官,他的事迹和贡献永远记载在陶瓷文化史册上,将永远为瓷都景德镇人民所景仰。
   唐英《陶人心语》书影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

相关人物

唐英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