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 殷弘绪撰写《见闻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530
颗粒名称: 五五 殷弘绪撰写《见闻录》
分类号: K811.565
页数: 5
页码: 300-304
摘要: 恩脱雷科利斯有个汉名叫做殷弘绪。他是法国里昂贵族的儿子,受法国奥日神甫的派遣来到中国。他通晓中国的语言文字,在景德镇时,除在教会传教布道外,对景德镇瓷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曾亲自调查打听瓷器生产情况,阅读有关史料,当中国瓷器风靡欧洲的时候,他先后写了两封长信,两封信所记述的内容都是当时极为珍贵的技术情报,为当时欧洲正在蓬勃发展的陶瓷工场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因此得到了热烈的欢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人物传记 殷弘绪

内容

距今约300年前的一天,风和日丽,碧绿澄清的昌江河水,滔滔不息地自北向南流去。在昌江东岸一条小街上,一个身穿黑色长袍、胸悬十字架的外国人,步行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这个人一会儿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高空中那吐着滚滚浓烟的窑囱,一会儿又以羡慕的眼神注视着街道两旁五光十
   古坯房色、琳琅满目的瓷器上,并不时发出只有他自己听得懂的赞羡声。这个人就是法国传教士恩脱雷科利斯(D.Entrecolles)。
  恩脱雷科利斯有个汉名叫做殷弘绪。他是法国里昂贵族的儿子,受法国奥日神甫的派遣来到中国。他于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三月,搭乘法国商船出发,次年七月到达广州。后来定居在江西饶州(今波阳)和景德镇。从康熙三十八年到五十八年(公元1699-1719年),在江西传教,整整度过了20个春秋,其中在景德镇居住了7年。他通晓中国的语言文字,在景德镇时,除在教会传教布道外,对景德镇瓷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曾亲自调查打听瓷器生产情况,阅读有关史料,还通过瓷器工匠中的耶稣教信徒了解到许多特殊情节。当中国瓷器风靡欧洲的时候,他先后写了两封长信,把景德镇的制瓷原料——高岭土和瓷石的使用情况以及整个制瓷工艺过程都原原本本地通报给奥日神甫,还寄去高岭土和瓷石的实样。
  第一封信,写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九月一日,他是在江西饶州写给在中国、印度传教会会计奥日神甫的。信中概述了当时景德镇的位置、地理、人口、城镇、物价、治安等情况;记述了制造瓷器从取土、釉料、成形、彩绘、色料、匣钵制造、烧成等到瓷器生产过程和制作工艺。特别是他把景德镇的制瓷原料——高岭土和瓷石的使用情况详细地告诉奥日。如他写景德镇的情况说:“景德镇处在山岳包围的平原上”,“有两条河从靠近镇边的山岳里流下来,并汇合在一起”,“宽阔的水面形成了一里多长的良港”,“从隘口进港时,首先看到这样的景色:从各处袅袅上升的火焰和烟气构成了景德镇幅员辽阔的轮廓。到了夜晚,它好像是被火焰包围着的一座巨城,也像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也许这种山岳环抱的地形,最适合于烧造瓷器。”他对景德镇瓷器非常赞赏,说“景德镇却独占着向世界各地供给瓷器的荣誉”;指出:“精瓷之所以密实,完全是因为含有高岭土,高岭土可比做瓷器的神经。”对于治安情况,他也非常折服地说:“这个人口如此稠密,富人如此之多,且每日都有无数小船停泊的地方,却无城墙的保护,而只由一个官吏来管理,但从未发生过丝毫的混乱,这是令人大为惊叹的。”这封长信以“中国陶瓷见闻录”为题刊登在《耶稣会传教士写作的珍贵书简集》第十二期上,并发行到世界有关国家,使一些对瓷器感兴趣的欧洲人士,第一次读到有关神秘的景德镇及瓷器制作技法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从而在欧洲社会引起了震动。恩脱雷科利斯因为充分表现出自己调查和搜集资料的才能,为北京教会重视,遂于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被调到了北京。
  第二封信,写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一月二十五日。可能是第一次书简发表后,欧洲的瓷器制造商和匠师们对他所提供的情报感到不足,于是纷纷来信询问详细的瓷器制作情况和技术情节。恩脱雷科利斯这时已年近六旬,但他为了收集更多的技术情报,仍冒着严寒再到景德镇。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底,他专程到景德镇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写成了第二封信,即《中国陶瓷见闻录补遗》。这封信内补充了前封信中的有关制瓷技术的疑难问题。为这件事,他曾费了不少精神和心血,正如他自己写给神父的信中所说的:“为了了解中国工人制作瓷器的方法,我煞费苦心,但还不敢说这封信能把其中的详情完全说清楚。由于我所进行的新的探索给了自己以新的知识,所以足下才能够亲自阅读我寄给您的所观察到的新的内容。”这封信一共记述了他打听到的二十个问题:一、关于如何解决瓷器上金彩光泽的亮度问题。因日久褪色而失去光泽的金彩,恢复办法是“先将瓷器在清水中浸泡,后用玛瑙加以磨擦”。
   二、“将竹炭捣成粉末,适量掺入瓷釉,用以强化口缘”,以防止瓷器口边罅裂。
   三、瓷器的色釉喷施方法。
   四、瓷器新原料——滑石的应用及其处理方法。
   五、石膏的用途、处理方法和使用方法。
   六、紫金釉的制作、配料和使用。
   七、制造龙泉瓷的配料和施釉方法。
   八、制作乌金釉瓷的釉的配制所用原料比例,以及烧成时放置的窑位的位置。
   九、釉里红与红釉的配制的具体技术细节。
   十、制成3尺多高的大花瓶需注意的问题。
   十一、窑变瓷器的成因。
   十二、象牙白釉与青花料的配制所用的原料和配方比例。
   十三、各种色料如白色料、深绿料、黄料、深青料、哥绿、黑料、紫色料等等,在制备时所用的各种原料和配方具体比例。
  十四、瓷器的上彩方法。介绍了各种办法,并说“以上所述为我所获悉的用在这类瓷器上的颜色的一切制作方法”。但是他并没有获得具体操作方法和样品,所以说“遗憾的是新的教徒中没有制作这类瓷器的人”。
   十五、烤花窑满窑时应注意的事项。
   十六、彩瓷的烧成与看火方法,并描述了四种征候与判断方法。
   十七、在瓷坯上“吹青”施釉的技术。
   十八、瓷器堆雕的技术。十九、告诫不能用优质墨去绘瓷。
   一十、其他与瓷业有关的问题。这封信后来又刊登在《耶稣会传教士写作的珍贵书简集》第十六期上。
  以上两封信所记述的内容都是当时极为珍贵的技术情报,为当时欧洲正在蓬勃发展的陶瓷工场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因此得到了热烈的欢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信内反映的是景德镇匠师们在18世纪制瓷经验的总结,因而也把景德镇的制瓷方法传播到了欧洲和世界各国。恩脱雷科利斯(殷弘绪)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他的《中国陶瓷见闻录》及《补遗》流传于世,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大作用,对于研究清代景德镇瓷器和文化交流史也很为重要。
   元青花釉里红罐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

相关人物

殷弘绪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