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奇迹寓瓷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507
颗粒名称: 世界奇迹寓瓷塔
分类号: K825.8
页数: 5
页码: 187-191
摘要: 南京,以“六朝胜地”、“十朝都会”而闻名于世。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孙中山先生在他所著《建国方略》中说过:“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南京不仅地理环境占尽优势,而且山山水水有一种雄浑、深蕴的美。经过历代人民的辛勤缔造,其山、其水、其城、其林,都在人力的精巧细心安排下,夺天工之造化,文化遗迹遍布城乡,成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关键词: 景德镇 瓷塔

内容

古时,南京有个瓷塔,这瓷塔与景德镇瓷器有很深的渊源。为什么如此?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南京,以“六朝胜地”、“十朝都会”而闻名于世。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孙中山先生在他所著《建国方略》中说过:“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南京不仅地理环境占尽优势,而且山山水水有一种雄浑、深蕴的美。经过历代人民的辛勤缔造,其山、其水、其城、其林,都在人力的精巧细心安排下,夺天工之造化,文化遗迹遍布城乡,成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明代朱元璋统一全国,建都南京,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1403年,朱棣逼走侄儿建文帝朱允炆,自居皇位,年号永乐。他为了掩饰自己夺位的行为,以纪念他的生母为名,竟动用了20多万人工在聚宝门外古长千里建造大报恩寺。这座报恩寺,殿堂按照皇宫规制设计,还另外建造了一座9层的琉璃宝塔。琉璃宝塔的外墙都用瓷砖装饰,从外面看起来,就像是用瓷器砌造,所以来参观过的外国人士都把它叫做“瓷塔”,也称“陶塔”。这座塔在公元5世纪后,曾经轰动一时,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也叫做“世界七谜”之一。当时的世界七谜是:一、罗马竞技场。二、亚历山大城的地下坑道。三、中国的万里长城。四、英国的巨石围栏,是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古人类文化遗址。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六、中国的南京瓷塔。七、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七谜,中国占其二,南京瓷塔与列为第三的万里长城同列,为第六。据资料介绍,这座瓷塔高约33丈,9层(一说12层)8面,外壁用白瓷砖砌成,每层的覆瓦和拱门都用五色琉璃的构件,饰以狮、象、飞羊、飞天和各种佛像。塔顶是重2000两的黄金宝顶;九级相轮之下的承盘,直径12尺,史载铁盘之外镀以厚厚的黄金。从塔顶垂铁索8条,各垂风铃,全塔共垂风铃152个。每层外面夜晚燃灯,共164盏。对大报恩寺琉璃塔的说法是“高出天表,数十里外可见”,白天“五色琉璃照耀云日”,夜间“佛火宵燃光彻远近”。建造这座宝塔,共耗银248万两以上。当时看到宝塔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都认为是中古时期一大奇迹,可以和罗马剧场、亚历山大陵墓等媲美。
  此塔建成之后,一直保留至清代。到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有个荷兰人尼霍夫(Nieuhof)来到中国,他是荷兰的使节,奉命专门来要求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条约的。他们的要求遭到清世祖的拒绝。于是他便特地到南京参观了这座有名的瓷塔。回国后,仍然念念不忘,并写了一篇《回忆录》,描述他的见闻。他们在参观时,“寺院的长老们对宾客们打开了所有庙的大门。在庙宇的广场中间,是一幢巍峨的钟楼(欧洲人把塔误认为钟楼)。这是最值得注意的珍贵建筑,使宾客们大为吃惊”。接着他描绘道:
  这幢钟楼,高九层,从下面登梯而上顶层,要走一百八十个阶梯。每层都有走廊围绕,走廊的墙壁上有无数(都是瓷器制成的浮雕)小塔和佛像。每层塔都用红、绿、黄釉等瓷板覆盖。这幢美丽的建筑是由许多行业的匠师(如瓷器匠、木匠、砖瓦匠、建筑匠等)分工合作,最后由建筑的主人(总工程师)合并、组合在一起,但看来天衣无缝,似乎是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整体。在许多屋檐的角椽上,装饰和悬挂着很多小钟铃,它们都随风摇晃,发出悦耳的音调。塔的顶端,形状有些像凤梨(可能是葫芦状),那是用贵重而美丽的金子制成的。
  过了若干年,又有一个荷兰人罗切(Loch),他是一艘荷兰舰船的舰长,也参观了这座瓷塔。在他于1843年出版的一部著作中,也作了相似的描述:整个建筑除了飞檐和台基是用奇怪(琉璃)巨兽装饰外,都是用瓷板牢固地粘在建筑的表面。千变万化的色彩,例如白、黄、红、绿等,都是瓷板。屋檐的琉璃瓦都是皇宫所用的庄严的黄色。每层飞檐的尖端都是弯曲的,上面悬挂着像欧洲城堡形状的钟,它们随风能发出丁东的响声。
  两个荷兰人的见闻和他们的文字宣传,就使得南京瓷塔的消息传遍了欧洲。其实所说“瓷塔”与琉璃宝塔是一回事。这座塔修了19年,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开始建造到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才完成。这座塔经历明清两朝,一直保留了370多年。到清咸丰六年,即公元1856年,因太平天国“天京内讧”被韦昌辉炸毁,但仍有史料和残余构件可证。1958年,南京市在中华门外的芙蓉山一带,发现了一批琉璃构件,埋在土内最少100多年,多者达500多年,彩色仍艳丽如新,现陈列在南京市博物馆内。
  这座宝塔的构件及瓷饰物是由哪里制造的呢?从历史资料和瓷业的发展看,应是以景德镇为主。因为江西地区于1361年后,即基本上在朱元璋的控制下,生产比较稳定。因而
  窑柴垛以后朝廷把御器厂设在景德镇,促使景德镇的瓷器生产能执江南之牛耳。明万历年间王世懋《窥天外乘》中说:“宋时窑器,以汝洲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在《明史·食货志》中也载:“宣宗始遣中官张善之饶州,造奉先殿几筵龙凤文白瓷祭器。”这说明在明初期,景德镇瓷器已引起明皇朝的注意,其为瓷塔制造构件及装饰物是非常可能的。特别是在近年来,在景德镇御厂遗址上发现永乐官窑器的碎片,其品种有青花、酱色釉、淡青釉和白瓷。至于宣德窑生产的品种之多则是空前的。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及青花釉里红。单纯的釉上彩有釉上红彩和五彩,釉下青花和釉下彩相结合的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黄彩和青花五彩(斗彩)。单色釉方面有甜白、红釉、蓝釉、洒蓝、仿龙泉釉、酱色釉、低温绿釉、孔雀绿釉、仿哥釉和仿汝釉,杂釉彩方面有刻填酱彩和各种金彩器等。1990年秋,景德镇的考古工作者发现在珠山地下出土的建筑瓷有浮雕、方胜纹瓷砖、硫璃瓦、白瓷水管及青花和釉里红大盘碎片。同时还出土了一块寿字三号瓦,上有“监工浮梁县丞赵万初”字样。赵是洪武初县丞,这说明了这些出土瓷件的时代。此外还有几次出土了永乐、宣德官窑的瓷器,其中有日常宫廷用具、玩具,有的底部还印有“永乐年制”四字篆文。
   以上说明瓷塔的瓷构件和装饰瓷大多出于景德镇匠人之手。虽然瓷塔已废,但是这段历史却是可以值得回忆和记述的。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