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院判坐镇纛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505
颗粒名称: 于院判坐镇纛山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179-182
摘要: 景德镇市中心有座山叫珠山,是由立马山演变而来。但到了元末又改叫蟠龙山,明代初期改称纛山。为什么这个山名一改再改呢?这事情还得从于光说起。
关键词: 景德镇 于光

内容

景德镇市中心有座山叫珠山,是由立马山演变而来。但到了元末又改叫蟠龙山,明代初期改称纛山。为什么这个山名一改再改呢?这事情还得从于光说起。
   于光是明代初期的一名大将,他的经历有个曲折的过程。
  原来元朝到了末期,各种矛盾更加尖锐。统治集团一天比一天腐败,内部争权夺利,。朝廷的官吏也大都贪污残暴,鱼肉人民。特别是土地兼并日益加剧。元武宗时,少数人掌握了大量土地。有一个蒙古大臣,他仅仅在江南就占地1230顷,每顷年收租达50万担。不仅官员占有土地,寺院僧侣也广占良田。如大承天护圣寺先后得到赏赐地32.5万多顷。这样一来,农民的负担就一天天加重、。,如福建的农民租种地主土地,每亩要交租3石,在那单位面积产量很低的年月,农民除了交给地主的,自己连吃的都没有了,有的还要欠租。再加上官府还要催迫交纳赋税,沉重的负担逼使许多农户妻离子散。那时候,宫廷内乱不止。从元世祖死到顺帝即位,40年间更换了10个皇位。每换一次皇位,就有一次新的贡纳。残酷的压迫剥削,激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纷纷起义。在江西,从元初至元亡,人民群众反抗元朝廷的斗争一直未停息,此伏彼起,连绵不断。规模较大的武装反抗,有兴国县的刘季,宁都州的蔡五九,袁州的彭莹玉、周子旺,宜黄县的涂乙、涂右,新城县的童远,永新的肖兴等。在浮梁境内也有人响应,如星槎都(今洪源镇桂湖桥一带)有陈四起来反抗,到县城西打败了王文仲的人马,乘胜纵火烧了衙署;还有上西部都(今臧湾、府前等地)的施云也聚众起来反抗,被宣慰使八思不花带兵打败逃散。至于全国各地,都有义军起事。其中给元朝以致命打击的要算刘福通、韩林儿等领导的北方红巾军和徐寿辉领导的南方红巾军。有首散曲《醉太平》说出了当时总的形势。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这首小令从京师至江南,广泛流传,人人都能唱,一针见血地点出元朝的腐败情形,又针对性地反映了人民的心理,是广大人民尤其是红巾军被迫起义的写照。
  南方红巾军的领导人徐寿辉,是蕲州罗田县人,又名真一。此人“体貌魁岸”,与袁州(今江西宜春)彭莹玉等在湖北起义,被推为首领。因为起义军都用红巾包头为记,所以叫做红巾军。红巾军攻破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后,徐寿辉于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八月称帝,国号“天完”,改元“治平”,定蕲水为都。次年二月,攻下江州(今江西九江)、南康。接着又攻下袁州、瑞州(今江西高安)、饶州(今江西波阳、浮梁等县)、信州(今江西上饶等县)、吉安等,势如破竹,所至披靡。此时蕲州的项普署带兵攻破了浮梁州城,双方交战,伤亡很大,城内一片惨状。当红巾军攻下饶州时,于光以兵归属徐寿辉。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于光受徐寿辉委派,镇守浮梁州。
  于光,字大用,都昌人(一说鄱阳人)。他自幼读书,深知大义,磊落有大志。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会作诗,还弹得一手好琴,又懂得中医,通岐黄之术。表面看起来,他气貌修整,是个翩翩儒士;但一持戟上马,就意气雄壮,勇武有力,作战时所向无敌。原在乡时,他见元末乱兵四起,为了保卫乡里安全,便组织乡民武装,成立乡团,抵御外敌。自徐寿辉红巾军来,他即率乡兵归附红巾军。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被署为院判,镇守鄱阳郡东面的利阳镇(今昌江区丽阳乡),据有鄱东及浮梁十个乡。为利于镇守,便在利阳镇修筑城墙,还未完工时,
  《景德镇陶录》书影因奉派到浮梁镇守,便将筑城这事,于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改至浮梁州城修筑。到了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陈友谅杀害了徐寿辉,自立为帝,建立“大汉国”。徐寿辉的旧部很不服陈友谅的作为,纷纷离去。于光也发誓决不归属陈友谅。乃于当年七月,同左丞余椿一起,把陈友谅派来的同知赶走,并带兵攻下饶州,然后派部下计希孟、刘彦炳,将所辖领地归附朱元璋。
  于光归附朱元璋后,朱任他为江西参政,同邓愈一道镇守饶州,并要于光镇守浮梁。于光原来在浮梁时,把行台设于珠山,并把珠山称做蟠龙山。后采因已归附明朱元璋,可能是有所忌讳,便将蟠龙山改为纛山。纛者,军队里的大旗也。这种称号符合当时的实际,这就是纛山的由来。于光后来与陈友谅部将侯祁邦作战,以兵力小而致败,遂弃城赴金陵见朱元璋,以后屡立战功,成为鹰扬卫指挥使,被派领兵守潼关。他在兰州作战时遇害。后明朝廷追封他为河南郡侯,配享功臣庙。
   明宣德青花八方碗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