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访友昌南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494
颗粒名称: 东坡访友昌南城
分类号: K825.8
页数: 5
页码: 110-114
摘要: 历代来景德镇旅游的名人不少。北宋时的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个。据《浮梁县志》所载:苏轼“采游昌南,访同年友程筠于家,浃旬而别”,“又尝偕黄庭坚至城北宝积寺”。在一个地方能住下10天,可见他与浮梁、景德镇一些老友的友谊并非一般。
关键词: 景德镇 昌南城

内容

历代来景德镇旅游的名人不少。北宋时的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个。据《浮梁县志》所载:苏轼“采游昌南,访同年友程筠于家,浃旬而别”,“又尝偕黄庭坚至城北宝积寺”。在一个地方能住下10天,可见他与浮梁、景德镇一些老友的友谊并非一般。
  苏轼为什么来到昌南(景德镇)?他偕黄庭坚到城北宝积寺访问谁?说起来都是浮梁、景德镇的历史逸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诗、词都称大家。他的散文论理深透,叙事准确,气势磅礴,语言明快,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中重要的一家。他的诗清新豪健、丰富贴切,独具风
  苏东坡像格。他的词豪迈奔放,风起云涌,自成奇观。他来到昌南城,是顺道来看同年好友程筠。因为他的大儿子苏迈曾在银阳(今江西德兴市)当县尉,苏轼送儿子到银阳,而银阳与浮梁相邻,故而转道来访。到城北宝积寺则因老友佛印来到了宝积寺,是去与佛印叙谈的。
  且说程筠,字德林,浮梁镇市都(今景德镇)人。他与苏轼同在宋仁宗嘉桔二年(公元1057年)到礼部应试,都中了进士。那次考试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这位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喜欢和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讨厌和反对那些有磔裂诡异的弊病的文章。他在阅看考卷时,看到苏轼的文章,很是惊喜,曾对人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表示赞赏。而在看了程筠的试卷后,又非常喜悦,评判说:“正人正道,溢于其言。”程筠后来下放为江都令、如皋令,知陈留,但他心系国家大事,屡次上书言事。苏轼赞他:“疏远不忘纳忠,君子人也。”苏轼到浮梁时,程筠正守丧在家,见老友到来,非常高兴,坚决留他们在景德镇住下来,一留再留,一呆就是浃旬。
   程筠因亲丧,见苏轼来,便请他为先人坟墓题诗。苏轼欣然答应,为之题诗二首:
   思成堂
   宰树连山谷,祠堂照路隅。
   养松无触鹿,助祭有驯乌。
   归梦先寒食,儿啼到白须。
   遥知邻里化,醉叟道争扶。
   归真亭
   旧笑桓司马,今师郑大夫。
   不知徂岁月,空觉老楸梧。祭礼传家法,阡名载版图。
   会看千字诔,木杪见龟跌。
  这两首诗题目是“同年程筠德林求先坟二诗”。当程筠在元桔末年(公元1094年)调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县)知州时,苏轼曾写了一篇《送程德林赴真州》一诗,对他表示赞美。诗曰:
   君为县令元丰中,吏贪功利以病农。
   君欲言之路无从,移书谏臣以自通。
   元丰天子为改容,我时匹马江西东。
   问之逆旅言颇同,老人爱君如刘宠。
   小儿敬君如鲁恭,迩来明目达四聪。
   收拾驻骏冀北空,君为赤令有古风。
   政声直入明光宫,天厩如海养群龙。
   并收其子岂不公,白沙何必烦此翁。
   程筠后来官擢户部郎中,又迁为御史,后又转为京东路按察使。
   苏轼到浮梁看望程筠等人时,约在宋神宗元丰七至八年(公元1084-1085年)间。因苏轼元丰八年又应召入朝,所以程筠也曾赠之以诗,其中有“行旌既待金门诏,丘壑恒留太史书”之句。以上苏程之往来,说明他们的政见相合,友谊颇深。
  苏轼偕黄庭坚至宝积寺是去访问佛印,因为他们都是文字知交。佛印本出家于宝积寺,云游在外,并先后任开先、真如、金山诸寺住持,与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人都有交往且很投机,尤其是与苏轼往来更勤。佛印在外多年,宝积寺的同门曾寄书要他回来一趟。于是他便于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回宝积寺暂住。说来也巧,正在此时,苏轼等来到浮梁,便在看望程筠之后,偕黄庭坚到宝积寺与老友佛印相晤。宝积寺位于县城北面,东有昌江,南有范太守修建的莲荷塘,西面是重重叠叠的山,山上松杉茂密,有高的乔木、低的灌木,呈现出一片黛色。山峰上飘着几朵棉絮般的白云,映照着闪亮的阳光,真使人有飘然之感。那昌江河水,自远处山中倾泻而下,急滩里奔腾直下,激起了翻滚的浪花;而到缓流的地方,则平稳如绸,只有些微颤动。至于那莲荷塘亦即北湖,水平如镜,水色碧绿,风送荷香,沁人心脾。苏东坡、黄庭坚、佛印几人在一起,或在河滨欣赏水流,或在北湖闻那荷香,真有超然世外的感觉。有时游兴一起,不是驾小舟夜泛昌江,欣赏水光月色,沐浴河中清风;就是泛舸莲荷塘,穿插于荷莲之间,听那蛙声鼓噪,闻那荷叶清香。再加上清茶、美酒、干鲜点心,边饮边谈,不觉夜色之深沉、时光之易逝,尽享山水幽雅之乐。后人就把他们“月夜泛舟”、“莲塘夜饮”的逸事,或写文章,或作书画,或为雕刻,千载传为美谈。
   后来到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重修宝积寺时,寺内僧人便在寺后建起了“三贤堂”,祀着东坡、山谷、佛印三人。
   佛印与苏东坡后人有诗咏之曰:
   古寺云封住了元,苏黄流寓到今传。
   故人岂意衲衣赠,幻影应慕柏子禅。
   千尺松摇僧定后,半天钟落客愁边。
   文章慧业同归尽,凭吊虚堂一惘然。
   诗虽平淡,但却记述了往事,留传了苏轼、黄庭坚、佛印的友谊。
  苏轼到昌南城(景德镇)及浮梁县访友,与程筠唱和,极尽同年之好;又与黄山谷访佛印,畅游莲荷塘,说明他们乃是挚交,儒释往来不拘形式。他们的一句相聚,却为景德镇地区留下了千古佳话。
   北宋青白瓷钵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