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荆公咏听讼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490
颗粒名称: 王荆公咏听讼轩
分类号: K825.8
页数: 4
页码: 87-90
摘要: 宋代,浮梁县城(即今旧城),东南环水,西北傍山,是个山环水绕,风景秀丽的地方。县署在西北高阜,北面有莲荷塘,又称北湖,为范仲淹所修筑。此塘水绕琵琶洲入城,经锦街至学宫前为泮水,再过鹊桥至龙船尾注入昌江河。城中有水流贯穿,自是增加用水方便和自然之美。
关键词: 景德镇 浮梁县

内容

宋代,浮梁县城(即今旧城),东南环水,西北傍山,是个山环水绕,风景秀丽的地方。县署在西北高阜,北面有莲荷塘,又称北湖,为范仲淹所修筑。此塘水绕琵琶洲入城,经锦街至学宫前为泮水,再过鹊桥至龙船尾注入昌江河。城中有水流贯穿,自是增加用水方便和自然之美。
  在县城内有个听讼轩。轩在何处已不可考,但轩旁有水、有竹林、有小舟,而且幽雅清静有水禽栖居,自是风景秀丽之处。这从王安石题诗中可以窥见。王诗载《临川文集》及《浮梁县志》中,原题是“王浮梁太丞之听讼轩,有水禽三巢于竹林之上,恬而自得,邑人作诗以美之,因次原韵”,诗的内容为:
   水边舟动多惊散,何事林间近绝疑。
   野意肯从威令至,旧巢犹有主人知。
   不关饮啄春江暖,自在飞鸣夏日迟。
   览德岂无丹穴凤,到时应让向南枝。
  诗中对王太丞洋溢着赞美之辞,借物喻人,含而不露。这个王太丞是何许人,王安石又是何时来到浮梁县,史书志书均未详注,我们只能从史事中予以推测。,
   据《浮梁县志》所载,王太丞之前的县丞为吴冲,任职时间是北宋仁宗天圣间(公元1023-1031年);而在王太丞之后的是赵希易,任职时间是仁宗皇佑间(公元1049-1053年)。由此可知,王太丞任职时间应介于两者之间。其中经历了宋仁宗的明道、景桔、宝元、康定、庆历几个年号,以天圣后、皇佑初计算,前后共间隔18年,究竟何时王安石与王太丞有可能在浮梁会晤呢?这就需要看一看王安石的经历。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他生于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自幼随着父亲王益辗转南北,到过江西的一些地方,还到过南方的韶州(今广东韶关市)和京城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对人民在痛苦中挣扎的社会景象有了深刻的认识。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22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以后就在地方上做官。先是任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充当扬州地方长官的幕僚,后于庆历七年
  王安石像(公元1047年)任鄞县知县。在鄞县(今浙江宁波市)时,他亲自组织督促农民兴修水利,疏通河道。还在青黄不接的季节,把县内储存的仓粮贷给县民,规定少量的利息,秋后归还。这样农民可以免去高利贷者的重利盘剥,又可使得县内官仓的粮食得以新陈相易,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此后,他在舒州、常州等地为官,到嘉祜二年(公元1057年)调到京城开封任三司度支判官。次年春,写成了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即万言书,但未引起仁宗的注意和重视。直到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执政后,积极推行新法,并建立一个主持变法的机构,叫“制置三司条例司”,制订新法颁布天下。新法有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募役法)、市易法、免行法、方田均税法、将兵法、保甲法等,这对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绅的特权,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可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他们纷纷起来反对,在两个太后(仁宗的高后和英宗高后)干预下,王安石于1074年和1076年两次被迫辞去相位,变法终于失败。王安石罢相后,离开朝廷,退居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卒谥曰文,赠太师。宋徽宗崇宁间追封为舒王。从王安石的经历对照王太丞的任职时间,可知王安石到浮梁与王太丞会晤时间只有庆历年间才有可能。这是因为王安石做地方官是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以后,只有这时王安石能造访浮梁,而王太丞到皇桔时已交任赵希易,也只有在庆历年间才能在浮梁做县丞。可惜的是县志上只记其姓,却佚其名,故无法得知王太丞与王安石的关系。按常理推算王太丞应是王安石的家族中人或是好友,而且年龄必较王安石为长,从诗题中写“王浮梁太丞”及诗的内容都有尊敬之意,以王安石当时的才名与气概来说,不是对长者决不会如此。从诗题和诗意来看,王太丞也是个颇有才能和抱负的人物。王安石对他很尊重,故尊之为“太丞”,邑人作诗“以美之”,这不只是赞美听讼轩,并包括赞美它的主人在内。正因为王太丞是个有德行的人,甘心作为“丹穴凤”,故连水禽也对他亲近而“绝疑”了,原因就在有“主人知”。水禽之所以在林间飞鸣,并不是因为春江水暖而去寻求食物,乃是因为能自由自在,而不觉得夏日迟迟了。这首诗寓意于事,寓情于意,乍看起来似乎平淡、寻常,仔细思量却觉其中寓有深意。王太丞是不是个有才能、勤于政事而且文学素养颇高的人,我们可以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看出来。诗题为:“每见王太丞邑事甚冗而钊剧之暇犹能过访山馆兼出佳篇为赠仰叹才力因成小诗”,诗曰:
   我看繁讼频搔首,君富才明见亦常。
   尚有闲襟寻水石,更留佳句似池塘。
   松苗地合分高下,凫鹤天教有短长。
   徐上青云犹未晚,可无音问及沧浪。
  根据这些,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断,即王安石与王太丞并非一般的关系。王安石的来浮梁,也很可能就是专门来看望王太丞,时间是庆历年间的一个夏天。正因如此,他才步邑人所作诗的原韵和诗,对王太丞加以赞美了。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