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业买景德置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487
颗粒名称: 瓷业买景德置镇
分类号: K825.8
页数: 5
页码: 73-77
摘要: 中国的陶瓷业到了宋代,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全国各地瓷器制作构成了一个百花争艳的局面1,当时五大名窑,有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的定窑、位于今河南省宝丰县的汝窑、位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的北宋官窑、位于杭州的南宋官窑、窑址待考的哥窑和位于河南省禹县的钧窑。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业

内容

从宋真宗时起,才置有景德镇,这个名称一直留传到现在。以前的新平镇、昌南镇的名称都不再用了。但是景德镇置于何年?为什么叫景德镇?这里面有它的原因。
  中国的陶瓷业到了宋代,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全国各地瓷器制作构成了一个百花争艳的局面1,当时五大名窑,有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的定窑、位于今河南省宝丰县的汝窑、位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的北宋官窑、位于杭州的南宋官窑、窑址待考的哥窑和位于河南省禹县的钧窑。但是到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五大名窑发展成了八大窑系: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及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和龙泉窑系、景德镇窑和青白瓷系、越窑系、建窑和黑釉瓷系。这些窑及窑系分布于全国各地,景德镇就在此时崭露头角,并与群窑竞争而日显优势。
  说起景德镇瓷的发展,还得追述一下五代时镇瓷的发展。据20世纪50年代及以后考古专家们的考察,发现今景德镇市的胜梅亭(旧名杨梅亭)、石虎湾和黄泥头等窑都在五代时烧造过青瓷和白瓷。以胜梅亭为例,它的遗物堆积层在一户农舍后山坡的断面上,一堆堆黏牢迭结的瓷碗,有的是青釉瓷,微呈绿色;有的是白碗碎片,白釉优于青釉。以上窑址,是目前已发现的南方地区烧造白瓷的最早窑址。这些窑所烧制的青瓷和白瓷都用叠烧法,碗心多黏有支烧痕,器物变形的较多。用现代科技手段检测,青的色润偏灰,白釉色润纯正,洁白度达70度,造型与别地五代墓出土物相同。胜梅亭等窑白瓷的烧造成功,说明五代时镇瓷已有较高水平,这对宋代景德镇青白釉瓷的制作以及后来元、明、清时期镇瓷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正因如此,到宋代,景德镇的制瓷技术成熟,规模和质量都有很大发展与提高。一种青中显白、白中透青的青白釉瓷脱颖而出,成为景德镇独有的地方特色。瓷的色质如玉,人人喜爱,因而名声噪起,影响很大,并因此而置镇。
  景德镇何时置,见于《宋会要辑稿·方域》,原文是“江南东路饶州浮梁县景德镇,景德元年置”。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这是一条重要的史料,是景德镇置镇的重要文献。此事经1990年第五届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确定下来。在此以前尚有两种说法:一是底款说,见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4年)刻本《浮
  宋真宗像梁县志》云:宋真宗遣官制瓷贡于京,即应官府之需命陶工书“建年景德于器底”。又见嘉庆年间《景德镇陶录》,在历代窑考“景德窑条”目中说: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镇制”四字,其器尤光致茂美。但至今尚未发现这种底款。据陶瓷考古专家说,宋前期采用圈足放垫饼的装匣倒烧法,底款很难办得到。故此说应存疑。二是诏谕说,即由皇帝下诏而定名,但至今未发现有可靠文字记载。这可能是后人据《陶录》所载而推论的。因此我们不宜妄从。不过景德镇能以皇帝的年号命名,这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的事,应该说这也算是一种殊荣。
  自景德镇于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置镇后,成为浮梁县辖的小商业都市和基层行政单位。官府还设有专门官吏,管理瓷器的征税和贸易。但是北宋官府对景德镇制瓷是很重视的,因而有“置监镇一员以奉御董造”。仁宗时,《东坡志林》中记:“近者余安道、孙献策榷饶州陶器,自监榷得提举,死焉。”在那个时代设官“董造”、“榷陶”,乃至死于任所,这都说明景德镇虽是小镇,却因产瓷出名而被视为非一般的集镇了。
  自北宋至南宋,景德镇的制瓷业发展迅速。这固然由于景德镇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诸如:优质的陶土,蕴藏丰富的马尾松及其他树木可做燃料,便利的水上交通等等;同时还拥有技艺精湛的工匠,其中有能巧做各种器形的坯工和精绘各种画面的画工,还有能掌握强还原焰的烧窑工。这一切都是景德镇优于其他各地,能够后来居上,赶上和超过其他名窑的原因。
  景德镇的青白釉达到了白里泛青、温润如玉的效果。这种瓷胎薄质坚,釉色如青天,因有“饶玉”之称。据《景德镇陶录》说它是其器尤“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于海内”。今据考古专家介绍: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安徽、陕西、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辽宁、吉林、新疆、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都出土了景德镇青白瓷,可见其销路之广。青白釉瓷器的精美、销路广泛,使得南方各窑都争相仿制。当时江西的南丰、吉州、赣州、宁都、金溪、贵溪窑;福建的德化、泉州、同安、永春、安溪、南安、莆田、福清、闽清、仙游、连江、浦成、崇安、光泽、建宁窑;广西的藤县、容县、桂平、北流窑;湖北的鄂城、武汉窑;广东的潮州、广州、惠州窑;湖南的益阳、衡阳窑;浙江的江山、泰顺窑等地,共有8个省34个县都有仿景德镇青白瓷的资料。由于都制造青白釉瓷,从而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青白瓷系。
   《景德镇陶录》书影
   《宋会要辑稿》书影青白瓷系,影响很大,居宋代八大瓷系之首。
  景德镇的镇区也因瓷业的发展而发展。工匠增多,商贾往来频繁,有的贩运瓷器得利,便因此而定居。《景德镇市地名志》载,据调查及文字资料:在今景德镇老街区内,宋及宋以前有人集居的地名56个,其中称“街”者4个,称“弄”者22个,其他30个。如景德镇的北面有“半边街”,明以前是较热闹街市,直至明嘉靖间因河岸边的房屋被洪水冲毁,只剩东面半边而被称为“半边街”。此街北至石埭山(观音阁),其问有“蓝家祠”,原为宋武将蓝魁所建宗祠,后便以此为地名。传说蓝魁常以对河“斗姆宫”的照壁为箭靶,河宽约l华里,可见其挽弓膂力。至于景德镇的南面,有“落马桥”,《刘氏宗谱》载唐代浮梁县令刘仲昭曾住家于此。还有“小港嘴”,宋有刘氏居住;“西瓜洲”,唐代就有人住此。景德镇的东面有“十八桥”,宋代有小溪,上有石板桥,古名“登瀛桥”,桥上阁中有十八学士像,后来便称“十八桥”。宋以来一直是热闹集市,有“十八桥赛洛阳”之说。周边所及大体是北起半边街直达石埭山(今观音阁)下,南至西瓜洲、落马桥,东起十八桥,西临昌江河。这样则南北长约6至10华里,东西宽约1至1.5华里。作为一个县属镇,规模已很可观了。
  瓷业的发展,工匠的增多,商贾的云集,镇区的扩大,遂使景德镇名声大振,而与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齐名,成为全国的四大名镇,并享有“江南雄镇”的美誉。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