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玉瓷创陶霍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480
颗粒名称: 献玉瓷创陶霍窑
分类号: K825.8
页数: 4
页码: 38-41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瓷器的国家。据考古发现,在公元3世纪的汉末到魏晋时,我国已发明了瓷器。唐代,制瓷业迅速发展起来。自北至南都有瓷窑,最著名的北方有邢窑(现在的河北省内丘县),主要生产白瓷;南方有越窑(现在浙江的绍兴、余姚一带),主要生产青瓷。白瓷的特点是胎质坚致,釉色洁白;青瓷的特点是瓷土细腻,胎质薄,瓷化程度高,釉色晶莹润泽。
关键词: 景德镇 瓷窑

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瓷器的国家。据考古发现,在公元3世纪的汉末到魏晋时,我国已发明了瓷器。唐代,制瓷业迅速发展起来。自北至南都有瓷窑,最著名的北方有邢窑(现在的河北省内丘县),主要生产白瓷;南方有越窑(现在浙江的绍兴、余姚一带),主要生产青瓷。白瓷的特点是胎质坚致,釉色洁白;青瓷的特点是瓷土细腻,胎质薄,瓷化程度高,釉色晶莹润泽。
  唐代初期,景德镇还叫做新平镇,因为位于昌江河的南面,所以有时又称为昌南之新平镇。这个镇烧造陶瓷的历史久远,《浮梁县志》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而《南窑笔记》则说“其冶陶始于季汉”,这就是说早在公元1至2世纪时,此地就已烧造陶器。近年发现,离市区60华里的蛟潭有商周文化遗址,并有红褐色夹砂陶、软质和硬质泥质陶器。虽未考证出是何处造,但也说明市境内有陶历史之早。南朝陈时又有发展,而且“名天下”。到了唐代,进到公元7世纪后,镇制瓷技巧相当精进。当时新平镇有两个有名制瓷工匠,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两个人都能做能烧,产品都传到了京师。
  先说陶玉,他是新平镇钟秀里人。陶家历来烧制陶瓷,陶玉从小就受到熏陶,对烧造陶瓷器特别感兴趣。加之他聪明伶俐,善于钻研,又不怕吃苦,也就学得一手好技术。同时他很谦逊,从不满足已有成绩,常常在配料、制造、烧炼方面针对缺点加以改进,因此造出来的瓷器颇是精巧。后人描绘他的瓷器是“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陶玉造的瓷器得到人们的赞赏,远销关中平原。
  那时唐朝的帝都在长安,而长安城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如商业市场,城内有东西两市,分布在皇城的东南角和西北角。市内都有井字形街道,每条街宽16米,店铺临街开设,一般为6米左右。两市各有220个行业,真是“四方珍奇,皆所积集”。除有各种商店手工作坊外,还有一种邸店,相当于后世的货栈,专供外地商客存货代售,店主从中收取保管费。一次,陶玉到了长安,将自己烧造的瓷器寄在邸店代售,并就地询问行情,借以等候结果。果然,有人来察看陶玉
  陶玉塑像所造瓷器的成色,仔细一看就说:“这瓷器好,颜色素润,简直就是‘假玉器’。”随即购买一批而去。当时只说是饶州昌江之南的新平镇所产的瓷。传来传去,有人嫌麻烦,就说是昌南镇的瓷器,并且都一致赞扬瓷器好。后来传到皇城宫廷中去,将其贡献给皇朝,也获得好评。这样,昌南的瓷器就出了名,而新平镇也就成为昌南镇的别号了。因为瓷器是陶氏所造,人们就把陶氏所烧造瓷器的窑叫做“陶窑”。
  再说霍仲初,也是新平镇人,住在东山里。他为人朴实,家中比较富裕,是烧做两行都很精通的制瓷能手,在镇中颇有点声望。他烧制的瓷器有独特之处,后人给予总结的是:“霍窑,瓷色亦素,土塔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似乎与陶窑的瓷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自从陶玉在关中售瓷闯出“昌南镇瓷”,的名头后,朝廷对镇瓷颇为喜欢,查问瓷器来源。地方官据实以霍仲初等人善于烧制瓷器的情况上报。于是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新平县置县年,朝廷便下诏令霍仲初等人专为宫廷烧造瓷器,贡献给朝廷,以供皇帝御用。霍仲初等当然要遵旨办理,精心烧造成了一批瓷器献给皇朝。由于是霍仲初领的头,造成的瓷器
   瓷器窑又“莹缜如玉”,也就迅即传开。瓷器行销各地,当时人都称为霍器,而烧制霍器的窑也就自然是“霍窑”了。
   有关陶窑、霍窑的记载有两条,均见于《景德镇陶录》和《浮梁县志》。
  一条记的是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钟秀里人陶氏所烧造。”《邑志》云:“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人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一条记的是霍窑:“瓷色亦素,土塔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邑志》载:“唐武德四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
  这两条记载虽然都语焉不详,而且迄今还未发现陶窑、霍窑的遗址,无实物可证。但从文献的简单记载中,也可看出唐初的昌南镇所造陶瓷器已有较高的质量。至于遗址及典型器物,只有有待于今后考古出土文物来证实了。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