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诏新平贡陶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477
颗粒名称: 陈诏新平贡陶础
分类号: K878.3
页数: 5
页码: 24-28
摘要: 揭露了南朝因君主荒淫而招致亡国的历史教训,指出陈后主在面临覆灭命运的情况下仍无悔悟之意。玄武湖、鸡鸣埭都在南京,南京乃是“六朝胜地”、“十朝都会”。三国东吴时号建业,西晋改名建康,南唐时称金陵,明代才叫南京。这个地方紧靠长江,交通方便,环境幽美,是南北经济文化的汇聚点,这也是它多次成为国都的原因。
关键词: 景德镇 南京

内容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敌国军营漂木柿,前朝神庙锁烟煤。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南朝》一诗。诗中揭露了南朝因君主荒淫而招致亡国的历史教训,指出陈后主在面临覆灭命运的情况下仍无悔悟之意。玄武湖、鸡鸣埭都在南京,南京乃是“六朝胜地”、“十朝都会”。三国东吴时号建业,西晋改名建康,南唐时称金陵,明代才叫南京。这个地方紧靠长江,交通方便,环境幽美,是南北经济文化的汇聚点,这也是它多次成为国都的原因。
  且说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立都在建康,是偏安江南的汉族政权。与江北的混乱局面相比,相对稳定。加之北方一些大族南迁,因之江南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农业上兴修水利垦复湖田,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很大提高。史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方成稔,数郡忘饥”,说明了江南农业的发展。在手工业方面如冶铁技术、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技术、烧造瓷窑技术都有很大进步。而由于有长江这条水上大动脉,造船技术很高,内外贸易也有较快发展。南方经济的繁荣,本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可是王朝的统治者却掠夺人民的劳动果实,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陈后主就是很典型的一个。
  陈是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公元557年,陈霸先称为武帝建立陈朝后,把梁末以来分散割据的江南又统一起来,捍卫了江南的汉族政权,抗击了北齐鲜卑贵族统治者的入侵。以后历经文帝、废帝、宣帝,直到陈叔宝继位,初号至德,后改祯明,他是陈朝最后一个皇帝,故又称后主。
  陈后主荒淫腐败,穷奢极欲,宠信一班佞臣,如江总、毛喜、孔范、陈宣、王瑗等十余人。那江总为尚书令,职掌宰执,却不主持政务,竟日会同一些佞臣与陈后主在后庭游宴,当时人都称他们为狎客。而陈叔宝则天天与这些狎客混在一起,不恤政事,有所谓“左右嬖佞珥貂者五十人,妇人美貌丽服巧态以从者干余人”。他还自作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与
  《景德镇陶录》书影妃嫔作乐演唱;偶尔上朝,还把宠妃张丽华拥坐膝上参与国事。为了他们的享受,官府则向老百姓横征暴敛,征取百端,乃至牢狱常满。
  陈叔宝即位后,嫌原有宫殿不够富丽豪华,便命人筹建新楼阁。这新建的楼阁,要以陶础垫基,因下了一道诏令,要地处昌江之南的新平镇进行烧造。当地官员接得诏书后,哪敢怠慢,遂迫令陶瓷劳作人员试验烧造。与此同时,陈后主指令加紧筹建楼阁。到至德二年(公元584年),承旨首大臣日夜督工监造,年底已在原光照殿前,建造起临春阁、结绮阁、望仙阁三座楼阁。这三座阁都高有数十丈,绵延几十间。楼阁的所有窗户、门槛以及悬楣、提杆之类,全部用檀香木制成,上面还用金玉装饰,间隔着镶嵌珍珠和翡翠。室门外面则挂着用珍珠编织的门帘,室内铺设有宝床、宝帐。至于所有服饰、摆设之类,全部是瑰奇珍丽、豪华贵重的物品。还在楼阁中间,遍布异香,微风吹来,香气要飘过数里。每天早晨旭日初升,阳光映照时,那珍宝映出来的光彩把前后庭院都照亮了。楼阁的下面院内,则用石头堆成假山;又凿挖渠沟,引来河水建成池塘。看起来奇峰耸立,波光粼粼,相映成趣。园内还种上了各种珍贵树木和五颜六色的奇花异草,点缀得一如仙境。那后主自己住临春阁,贵妃张丽华住在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则住在望仙阁。三阁之间都有通道互相往来。他们就竟日在阁内寻欢取乐,沉湎声色。
  再说那新平镇自承制陶础以来,忙坏了官员,苦死了瓷工。瓷工们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制造承受屋柱的陶础,谈何容易。但官府不管那么多,派人日夜逼迫,有很多瓷工受到鞭笞,而一些人则被摧残致死。经过多次试验、失败、再试验,终于制造出一个个陶础,形状美观,上面刻有花纹,十分细致奇巧。当地官府派专人送到京师,因当时烧造陶器配料不足,火候不够,质量不行,经巨大屋柱一压就成了碎块。于是又重新督造,而且更加严厉,瓷工们所受的苦难也就比以前更多了。后来又烧制出来,再送到京城,还是承受不了压力,不能使用。那时制造楼阁的限期快到,承担建筑任务的官员看到屡次失败,知道不能再等,只好改用石础。
  陈后主的荒淫,造成了“朝中无骨鲠之臣,天下无不贪之吏”,乃至无可守之兵,被隋文帝杨坚的军队一举攻入建康。陈后主惊恐万状,同张贵妃、孔贵嫔躲进皇宫后面胭脂井内,被隋兵搜到,用绳子把他们吊起来,押往长安,成为历史笑柄。隋文帝于公元589年灭陈之后,下令将建康的城邑宫殿全部荡平,改为耕地,以免被人据“形胜之区”,再出皇帝。于是,建康都城和都城东南边的东府
  南朝双耳鸡头壶城、丹阳郡城两座小城统统被荡平,宫殿、官署等建筑也被全部拆毁,六朝名都化为一片荒丘,这是南京建城以来的第三次毁城浩劫。后人有诗感叹说:“一国兴来一国亡,六朝兴废太匆忙。南人爱说长江水,此水从来不得长。”
  陈朝灭亡了,宫殿楼阁销毁了。但是新平镇烧制陶础一事却被记载下来。在《江西通志》、《浮梁县志》、《景德镇陶录》等古籍上都记载有:陈“至德元年,诏新平以陶础贡,雕镂巧而弗坚。再制,不堪用,乃止。”也许是为了制造陶础,匠人们为了不被残害,而不得不苦心钻研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因祸而得福,所烧造的陶瓷比以前大有进步,博得了国人的赞扬,因而“镇瓷自陈以来名天下”。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