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寇患镇号新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475
颗粒名称: 平寇患镇号新平
分类号: K878.3
页数: 6
页码: 13-18
摘要: 景德镇在唐以前称新平镇。这个名称是怎样来的呢?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刻本《浮梁县志》有一段记载得比较清楚。其文曰:晋初属扬州,元康元年割扬、荆州十郡置江州,鄱阳郡隶之。陶侃擒江东寇于昌南,遂改昌南为新平镇,隶江南。
关键词: 景德镇 新平镇

内容

景德镇在唐以前称新平镇。这个名称是怎样来的呢?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刻本《浮梁县志》有一段记载得比较清楚。其文曰:
   晋初属扬州,元康元年割扬、荆州十郡置江州,鄱阳
   郡隶之。陶侃擒江东寇于昌南,遂改昌南为新平镇,隶江
  南。元康元年即公元291年,是西晋中期,而陶侃擒江东寇乃是东晋时事。昌南是说在昌江之南,即今景德镇地区。江东寇是指什么?陶侃是何时擒的江东寇?身历西晋、东晋两代的陶侃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不妨翻翻历史古籍寻找它的足迹,下面就是它的起讫过程。
  原来自公元265年司马氏先后灭了蜀、魏、吴之后,全国已统一于西晋。可是晋武帝一登上了皇帝位,就把搜括来的人民财富挥霍浪费,过着极端腐朽的生活,史称当时“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如武帝司马炎在后宫养了1万多宫女,整天饮宴作乐。“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于是一些贵族大臣也争着比赛奢侈。其中著名的是王恺与石崇比富。王恺用糖洗锅,石崇就用石蜡当柴烧;王恺出门用紫纱做成40里长的步障,石崇就用锦做成50里的步障;王恺拿出武帝给他的三尺多高珊瑚来炫耀,石崇故意把它打碎,却拿出七八个三四尺高的珊瑚让王恺挑选。贵族们不仅骄奢淫逸,还互相争权夺利,兴兵混战。当时参与混战的有八个王,因此史称“八王之乱”。此时匈奴人刘渊乘晋内乱,起兵攻陷洛阳和长安,摧毁了晋王朝在黄河流域的统治。接着羯、鲜卑、氐、羌等族相继占领中原和边疆地区。他们立国时间不长,史称五胡十六国。直到北魏统一了北部中国,才结束了这场内乱。
  与此同时,南方也起了变化。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建都做了皇帝,号叫元帝,历史上叫东晋。东晋政权以流亡的北方大族为基础,并有南方的世家大族参加。因而在政治上“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千方百计地优厚世家大族。经济上处处维护大族利益,纵容他们封山占泽,兼并土地,大量荫庇私附佃客,致使大族的经济基础越来越巩固。而南北土族地主为争自身利益,矛盾越来越突出,乃至以武力相向,造成混战,终于导致东晋于公元420年灭亡。
  陶侃是经历西、东两晋的人。他字士行,原本是鄱阳人,后迁到浔阳(今九江市)。父名陶丹,曾是西晋的一个将军,早丧。陶侃与母湛氏相依为命,事母甚孝。由于家贫,只得以捕鱼为生。关于他,有许多神话般的传说。有一天,他到江边捕
  《南窑笔记》书影鱼,一网下去,捞起来的鱼中混有一织布梭,非木非石,很是奇特,便拿回家中,用绳子把它挂在壁上。忽然天降大雨,隆隆的雷声把房子也震动了。电光闪处,只见壁上的织布梭渐渐活动起来,转眼间变成一条小龙,撞破屋壁,向天空飞去。又有一个晚上,陶侃做了一个怪梦,刚走到屋外,便觉肋有变化,原来长出了两支翼翅,正在惊奇,只见一会儿一边一个,连续长出了八个翅膀。他稍一用力,身体便冉冉上升,腾飞到天上,看到有许多门在开着,每重门都有神人把守。他也不管,往里便闯,守门神也不理他。连续过了八道门,来到九道门前,刚要举步,便被守门神用木棍击打,把他打落天堂,掉到地上,摔断了左面翅膀,痛得唉哟一声,醒来原来是一场梦。到第二天,他腋下还有些疼痛,休养了几天才好。又传说他一次到厕所,看见有个穿大红衣服扎着头巾的人,拿着一本册子对他说:“君有长者风,将来可以官至八州都督。”说完就不见了。这些都可能是后人根据他曾督管八州给编造出来的,不可相信,但说明有些人对于陶侃还是很信奉的。
  事实上是贫穷落拓的陶侃,得到鄱阳孝廉范达的举荐,让他去见庐江太守张夔。张起初任他为督邮,后迁主簿。因他工作能干,后来又建立了军功,便被封为东乡侯江夏太守,后又为武昌太守、龙骧将军。但也因屡建军功,被王敦疑忌,调到广州任刺史。当时广州还很动乱,他在平定广州后,闲居无事,便早上运百甓(砖)到室外,晚上又把它运回来,天天如此。人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陶侃回答:“我正欲致力中原,过于安逸,恐疏懒惯了,以后难以胜任,想借此锻炼,劳苦自己,免得废弛。”左右的人听了都很佩服。这事流传下来,便是“陶公运甓”的故事,常被人用以激励自己及他人。不过陶侃为人却是非常勤劳的,公务时间竟日敛膝危坐,军府诸事检视无遗,远近文牍随到随批,不使积滞。宾客求见,他也欣然接谈,常说:“大禹圣人,尚惜寸阴,至如众人,当惜分阴。怎能逸游荒醉,生无益于世,死无闻于后耶!”
  他对下属要求很严。有的人好饮赌博,甚至荒废公务。对此他随时查察,一搜得酒具和赌具,都投入江中,并严辞告诫。他为官清正,有人送吃的东西给他,要问清是怎么来的,如果是他自己劳动所得,虽然微薄,也欣然接受,并用三倍价值报偿,否则便掷还不受。有一天出游郊外,见有人将没有成熟的禾黍摘下来拿在手中玩耍,他便大声呵斥说:“你不务农,还摘取别人的稻子,知不知罪?”由于他如此看重农桑,以后便没有人敢毁害庄稼。他在荆州的时候,当地士女都互相庆贺,并互相告诫不要嬉戏,而应勤奋劳作,所以境内也较安定。
   东晋咸和年间,苏峻叛乱,在温峤贻书的敦促下,陶侃与其共同讨伐勘乱。朝廷封陶侃为侍中太尉,为长沙公兼督交、
  东汉布纹四耳罐广、宁州诸军事。他先后参与讨张昌、平陈敦、击杜弛等战役。其中有一件与景德镇地区有关的就是平江东寇的战役。据《二十五史补编》中记: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十二月,“郭默害江州刺史刘胤,太尉陶侃率众讨默”,“五年,太尉陶侃擒郭默于浔阳,斩之”。可见擒江东寇的寇应当是郭默及其余部。
  这件事情的原由是朝廷封刘胤为江州刺史,这个人纵酒渔色,不务政事。他手下有个叫郭默的后将军因过失被刘胤责备过,因而心中怀恨。郭默带兵留屯淮北,探得刘胤不理公务,便连夜率兵潜至江州。天明开城门时,他率兵突然掩人,说是奉朝廷诏令来抓刘胤。刘的部下因见刘昏庸,又不知虚实,故未加抵抗。郭默冲到刘胤内室,见刘还抱着小妾在床未起,便将他拖到床下一J1杀死,并霸占了刘的妻妾及财产。他还自称为江州刺史,差人把刘胤的首级送到建康(今南京),谎报刘要反叛朝廷,故斩之。当时朝廷内辅臣王导害怕郭默拥有兵权,难以控制,准备下诏任郭默为江州刺史。武昌太守刘白得知,便着人飞报陶侃。陶侃得报大怒,于咸和五年(公元330年)正月飞表上给朝廷,要求对恃勇骄横、贪暴无厌的郭默予以讨伐,同时还致书王导说:“郭默害了刺史,就用为刺史;倘他害了宰相,难道就要他作宰相吗?”王导阅信,也知以前的打算有错误,便奏请皇上批准,派庾亮为征讨都督,率兵l万会同陶侃讨贼。二月,郭默打算从浔阳往南占领豫章(今南昌),兵刚出城,恰好陶侃兵到。双方交战,郭默败退江州城中固守。三月,庾亮兵到湓口(今九江西),会陶侃军围城数层。五月十九日,郭默的部将张丑、宋侯等见陶、庾兵势强大,深恐城破之日受郭默的牵连,便主动将郭默父子绑缚出城投降。陶侃斩郭默于军门,把首级送往京师,于是江东之寇遂平。晋朝皇帝便诏命陶侃兼都督江州,并领江州刺史衔。当时昌南地属江州鄱阳所辖,江州首恶既已伏法,其辖地亦皆相继平定。陶侃因此而威名益振。
  由于晋时尚没有行政镇的建置,而昌南地区称新平镇,可见此乃镇兵之镇,亦即平江东寇之后而设兵驻守之镇。这是新平镇的由来。其称镇的时间应是咸和五年即公元330年。陶侃是咸和七年(公元332年)逝世的,因之称镇的时间最迟不迟于公元332年,就事推理,定为330年是比较恰当的。
   东汉波涛纹锺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