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巅立马吴令定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474
颗粒名称: 山巅立马吴令定名
分类号: K878.3
页数: 6
页码: 7-12
摘要: 景德镇市中心,有座山叫珠山,它的最初名称为立马山。说起立马山,与秦汉时的长沙王吴芮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景德镇 立马山

内容

景德镇市中心,有座山叫珠山,它的最初名称为立马山。说起立马山,与秦汉时的长沙王吴芮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春秋末期,在长江下游曾崛起两个强国。一个是吴国,在今江苏南部地区,建都姑苏(今江苏吴县);一个是越国,在今浙江省一带,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南)。当时吴越相争,十分激烈。到吴王夫差继位时,于公元前494年伐越,大败越军,围越王勾践于会稽。勾践求和,请为属国。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过了20年(即公元前473年),越国已经强大起来,便起兵伐吴。这时的吴王夫差宠信奸臣,杀戮忠良,且骄奢淫逸、沉湎酒色。加上吴境连年凶荒、民心愁怨。吴兵与越兵交战,屡战屡败,吴王夫差也被困于阳山。求和不成,最后自刎而死,吴国遂亡。夫差的三个儿子也被流放到龙尾山,后人称为吴山里。据《方舆记》介绍婺源时说:“昔越王灭吴,流其三子,长子鸿逃于此,死因葬焉。”这里说的是夫差的大儿子吴鸿逃亡于婺源,而且死后葬于该地。他的后代到六世吴申又迁居到番地鹅公滩(今景德镇市浮梁县鹅湖镇)山中。
  吴申在鹅公滩定居后,生有一子取名吴芮,算起来他是夫差的第七世孙。对吴芮的出生地,一些古籍均有记载。如宋汪肩吾《昌江风土记》说:“芮生于浮梁东北乡(原属番地)。”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中也说:“浮梁县东北六十里,有吴芮旧居。”所说浮梁东北六十里是指什么地方?《浮梁县志》载:“鹅公滩在本县东北”,“领图一,至县六十里”,可知吴芮出生地及其故居在浮梁鹅公滩一带。宋王象之撰的《舆地纪胜》则更说得生动有趣,他说:“芮宅有马迹石,有龙泉,泉出四壁,四时不绝。”可惜的是这些古迹,因时代久远而湮没,已不可考了。还有《鄱阳纪》中介绍番源水说:“番源水,吴芮所居之处。乡人立为祠堂,东有石涧深三尺,乡人将牲宰告召,击鼓三通,其水冲出大流随用并足,因名。”番源是浮梁县东河的主要源流之一,在鹅公滩上游,根据清末浮梁县境全图分析,番源水可能在瑶里一带。番源水至鹅公滩与天宝水会合,流至旧城与昌江合流。
  在鹅湖境内有番源寺,可惜已废。以上说明吴芮是浮梁县鹅公滩人。既然如此,为何一些史书上说是鄱阳人呢?其原因是鄱阳、浮梁原本都属番县。后番县改为鄱阳县,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从番地析出置新平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始更名为浮梁。因为县境变迁,故在汉时称吴芮为鄱阳人,沿袭下来,乃成习惯。其实吴芮出生地在浮梁鹅公滩,置县之后,当然应是浮梁县人了。
  且说吴芮从小就好学不辍,聪明颖悟。年长后立有大志,且性情豪爽,喜欢交结宾朋,常常同一些儒士豪客往来,在地方上很有一些声望。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天下分为36郡,置番县,隶属九江郡。吴芮被诏令为番县令。这时的番县地区甚广,包括今鄱阳县、浮梁县及皖省祁门县南半部的地方。吴芮身为县令,经常深入民间,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所以很得江湖间民心,人们尊重他,称之为番君。有一次,他骑马到四方巡视。来到县的东北面,也就是今景德镇的所在地。但见山峦绵延不绝,林海茫茫。在众山丛中,有一高峰突起于群山之中,山下则是一湾碧流,滔滔的河水自北往南奔泻而下。吴芮纵马登上高峰,立马远眺,山色水光全收眼底;又听得山涛声声,微风扑面,幽雅秀丽的景色,清新沁鼻的空气,使得吴芮心旷神怡,非常轻松喜悦。
   他便问:此山叫何名称?
   同行诸人回答:因此处乃是荒野山地,人烟稀少,尚未有名称。
   吴芮说:既然如此,而今我们立马山巅,何不就叫立马山呢?
   众人皆说好,有人便把它记下来。从此这座立马山有了名称,并在当地土著中流传开来。
  后来到了唐代,人烟渐旺。因这座立马山独起群山中心,又有五处山峦环绕,堪舆家因其地势,说此处是五龙抢珠之势,五股山脉为龙,而立马山恰是一颗明珠,于是便称之为珠
  吴芮像山。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但是当中有些变化,元朝末年,于光曾在这里建过行台,便称为蟠龙山。后来于光归顺明朝,自觉称蟠龙不妥,因他曾在这里竖立过大旗,便改叫纛山。清代以为这座山在御窑厂的最高点,可镇全厂,遂号为镇山。这些都是后话,暂不细说。
  再说秦王朝为了维护其统治,加紧了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因而激起了广大农民的反抗,纷纷密谋起义。番君吴芮眼见天下必将大乱,心中惴惴不安。有一天,一个叫做英布的人去拜谒吴芮,说是有要事求见。吴芮接待此人后,只看他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举止果是不凡,心中暗暗称奇。与其交谈天下事,果然论断有识,颇有见解,便改容相待,留在门下办事。以后又当面试他武艺,英布弓马纯熟,身手超群。吴芮更加器重,并把女儿许配他,招为东床快婿。英布受此殊宠,也对吴芮敬重。但他不是安于现状之人,不甘于蛰伏番县,便向吴芮借得一些兵马,又招集原来结交之人,出略江左。后来巧遇楚将吕臣,两人志趣相投,便联手与秦兵交战,取得一些战绩。
  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沙丘行宫(今河北广宗西北),其次子胡亥阴谋杀兄篡位,称为二世,宠信赵高。胡亥昏庸暴虐,胡作非为,肆杀秦朝老臣,施暴政于民,人民不堪压迫,便纷纷起义。首先是陈胜、吴广于公元前209年揭竿而起,反抗秦廷。农民起义军很快占领了大泽乡,并继续向外扩展,打到陈(今河南淮阳)时,称陈王,国号张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陈胜的起义,震撼了全国,各地纷纷响应。项羽、刘邦也于此时趁机而起,且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两支强大的主力军队。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刘邦查封秦朝府库,还军霸上(在今西安东),并约法三章,深得民心。项羽得知,怒气冲冲,攻人函谷关,屠咸阳城,佯尊楚怀王为义帝。自称西楚霸王,并分封各路诸侯为王,共有18个王。其中刘邦为汉王,居巴蜀汉中地,定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吴芮为衡山王,定都于邾(今湖北黄冈)。以后刘邦、项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即楚汉战争。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大败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以“四面楚歌”瓦解项军,项羽作“霸王别姬”后,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亡。而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刘邦做皇帝前后,先后分封了7个异姓王,即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燕王臧荣(先)、燕王卢绾(后)、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原韩国贵族信。当他帝位稳固后,便用了7年时间,削平了主要异姓王国,并以他们的封地分给刘姓宗室为同姓王,异姓王中只有赵王张耳病故,长沙王吴芮得以保留,其余诸人均不克善终。
  吴芮为什么没有被刘邦疑忌反而受到信任呢?其原因一是他的封国范围小,他虽为王,建都于临湘(今湖南长沙市南),但只有2.5万户,地少力弱,与中央政权的矛盾不尖锐;二是他为人忠诚朴实,不失正道,一心从汉,忠于职守。所以汉高祖刘邦说他是贤臣,还特令御史专门下了一道诏书说:“长沙王忠,其定著令”,对吴芮优礼有加。后来,汉皇朝诏
  《史记》书影令吴芮率兵去安定闽中。吴芮领兵行至江西的金精山(今江西宁都县西北15里的石鼓山),因病逝于途中,被迫谥为文王。其王位由儿子吴臣继承。直传到第五世,到汉文帝时因没有子孙可传,乃被除国。《汉书》说他:“惟吴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传号五世,以无嗣绝,庆流支庶。”
  吴芮虽在外地为王,但在本籍浮梁县及其周边都有影响。尤其是景德镇市区内,曾因吴芮立马而称为立马山、现称珠山的地方,影响尤深尤大。此处有金碧辉煌的龙珠阁,有古典朴雅的御窑长廊,有珠山区人民政府和珠山街道办事处,还有一些商店也以珠山命名,有一条繁华的中心街道就叫做珠山大道,还有一座横架昌江贯通东西的珠山大桥。从立马山到当今的珠山,从吴芮所处时代秦汉间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已经历了近2300多个春秋。人们在改革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但却不会忘记古老的传统的历史。对于吴芮,虽然其人其事久远,但人们仍时有“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的感慨。对于立马山,虽然现在已不用旧名,但在今日建设新珠山之时,仍然会提起往事。而每当人们登上龙珠阁举目四望的时候,便会产生“每因楼上西南望,始觉人间道路长”的感慨,一种为美好前景而奋斗的心情也会油然而生。
   怀古思今,展望将来,这也许能化成一种动力吧!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