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多变水土宜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473
颗粒名称: 沧桑多变水土宜陶
分类号: K878.3
页数: 6
页码: 1-6
摘要: 景德镇地处江西的东北部。全境山峦起伏,河川纵横。境内山脉属黄山山脉余脉,群峰绵延,总体走向为东北一西南向。平均海拔400米,东部有境内最高峰五谷尖,海拔1618.4米,全境山地占68%,水面占7%。景德镇所处的这个地区,在距今约10亿至14亿年的时候,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厚有1万余米的泥沙质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由于喷发熔岩,就构成了褶皱基底。后来由于晋宁运动的影响,这个地区逐渐上升成为陆地,海水南迁,从而结束了地槽的发展阶段,而转化为准地台阶段,成为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的组成部分。于是这个地方也就成了当时的海滨陆地了。这块陆地断断续续地变动,经历了6.5亿年。
关键词: 景德镇 水土宜陶

内容

朋友!当你今天站在瓷都最高层建筑,眺望全市那鳞次栉比的房屋和斗拱飞檐、金碧辉煌的龙珠阁的时候;当你漫步平坦的水泥街面或乘车飞驰在林阴大道的时候;当你乘着舒适的汽艇,遨游在水波粼粼的昌江河上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若干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在那很深很深的海底?
  景德镇地处江西的东北部。全境山峦起伏,河川纵横。境内山脉属黄山山脉余脉,群峰绵延,总体走向为东北一西南向。平均海拔400米,东部有境内最高峰五谷尖,海拔1618.4米,全境山地占68%,水面占7%。景德镇所处的这个地区,在距今约10亿至14亿年的时候,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厚有1万余米的泥沙质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由于喷发熔岩,就构成了褶皱基底。后来由于晋宁运动的影响,这个地区逐渐上升成为陆地,海水南迁,从而结束了地槽的发展阶段,而转化为准地台阶段,成为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的组成部分。于是这个地方也就成了当时的海滨陆地了。这块陆地断断续续地变动,经历了6.5亿年。它有时成为浅海潮坪,有时成为海滨陆地,有时又成为海岛。据资料反映,到了华力西期,即距今约3.5亿年的时期,这个地区又发生海浸。现在的景德镇市的官庄到浮梁县的鹅湖、寿安以及东流一带,都成了一个狭长的带状海湾,这样延续了将近2亿年。这段时间内,有时海水退出,上升为陆地;有时又发生海浸,为海水淹没。因此这一带的地层既有海相沉积,也有海陆交互相沉积。待到燕山运动后,距今约1.5亿年,这块海湾又上升为陆地。只有低洼处成为河谷盆地。现在这地区还一直在缓慢上升。在风化剥蚀和河流冲刷等作用的影响下,河流两侧和低洼的沟谷中,形成了第四系全新统沉积物……
  对以上情况的考证,主要是依据岩层、化石和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等来考察的。岩层是指具有层状结构的沉积而言的,用岩层的层位关系研究地球历史的方法叫地层法。化石是在地层里石化的生物遗体,每个地质时代都有它特有的标
   昌江准化石。根据化石研究地球历史的方法叫古生物法。还有就是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蜕变速度,来测定岩石的年龄。
  景德镇此地“水土宜陶”,和地质有着密切关系。地质上的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不同时代的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相关矿产资源。以岩浆岩来说,景德镇市境内最大的岩体是鹅湖的富斜花岗岩,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左右;其次是大洲、桃岭、金村和瑶里等地零星分布的小岩体,面积各为1平方公里至数平方公里不等,出露总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这些岩体经风化、蚀变,常形成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床和脉状高岭土矿床。除花岗岩体外,还有长英岩、微晶花岗岩、细晶岩、长石石英斑岩、石英长石斑岩等脉状岩浆岩。这些都在深断裂附近的一次断裂中断续出露,脉长百余米至千余米不等,脉宽数米至十数米,最宽的可以达到20余米。岩体风化蚀变后,常形成软质或硬质瓷石矿床,这是景德镇陶瓷生产的主要矿产资源。就景德镇市来说,主要的矿产资源一是微晶花岗岩瓷石矿。这种类型的瓷石矿系微晶花岗岩经后期热液和风化等作用,促使它绢云母化、高岭石化而成。像南港瓷石(今浮南瓷石矿)和柳家湾瓷石矿都属这一类型。二是风化型高岭土矿。高岭土以前不叫高岭土,有的根据用途,用它和瓷石相配,作进贡皇上之物而叫做御土;有的因在高温中不易变形的特点而取名为粳米土。后来就以高岭村的名称定名为高岭土。高岭土被发现后逐渐引入制瓷业,使瓷器质量大大提高。到18世纪初(公元1712-1722年),法国传教神甫殷弘绪(汉名)到景德镇后,写信给他的朋友,并把标本寄回法国,于是高岭土的名称传到了欧洲。后来到1869年,德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到景德镇考察,著文介绍瓷石和高岭,并按汉语“高岭”一词的读音译成Kaolin—词,从此“高岭土”便在中外有关文献中广泛应用,成为国际通用名词。江西景德镇市浮梁高岭村也就成为高岭土命名的渊源地。景德镇制瓷的高岭土,基本上属于中粒白云母花岗岩或微晶岩的风化物。其中经过风化作用,或形成风化残余型高岭土矿床,如景德镇大洲瓷土矿;或形成风化淋滤型高岭土矿床,如高岭村的“猪油”矿。
  以上都说明了景德镇瓷土矿产资源丰富,而且质量优良,这是景德镇瓷器名扬中外的一个原因,也就是“水土宜陶”的“土宜于陶”了。那么水又怎么“宜陶”的呢?
  浮梁出土古陶器一是水的质量,景德镇有条主河叫昌江。昌江源自祁门大洪岭和西坑,流至江西境内后,河道水流平缓,而且流域内大多是古老变质岩区,岩层质坚,侵蚀较轻,河床也比较稳定,所以河水里含沙量很微小,冲淤现象也不明显。按照景德镇瓷业需要,用水量可以保证,而由于杂质少、水质优良,用来调和瓷土,也就很少有杂质,有利于瓷器的质量。二是昌江河支流多,不仅主河昌江在古代能运载瓷器和原材料,而且支流有东河、南河、西河、小北河、梅湖河、建溪河,呈叶状分布,还有数十条小溪,遍布乡村。这些支流除可以运输原料、燃料、材料,还可利用流水坡降落差作为动力,装置水轮车和水碓,用以粉碎瓷土。历史上在景德镇境内最盛时水碓超过6000支,省人、省事、省钱,有利于提高瓷器质量、降低成本,这就是“水宜于陶”。所以古人说:“水土宜陶,陈以来土人多业此”,这确实是实践的总结。这说明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是
   古瓷渣堆积物与优良的自然环境分不开的,其中与地质有很大关系。
  由于“水土宜陶”,这里更适宜于人类居住。所以这里有人类也是较早的。据考古发现,距离景德镇数十公里的周围地方,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了。北面距市区60余公里的浮梁县江村乡沽演村,和距市区20余公里的浮梁王港乡王港村,都曾先后发现过古石器,其中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遗物,经初步鉴定是新石器时代的器具。南面距市区20余公里的乐平县涌山镇,有个涌山溶洞,位于该镇涌山山腰,1962年11月出土了多种动物化石及有人工打凿痕迹的石片,经我国古人类学家贾兰坡鉴定,这些石器均属于华南中更新时期的1日石器时代的器物。近年,又有新的重大发现。据2000年12月20日《都市消费报》报道:在浮梁县境内蛟潭段发现一处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的商周时期文化遗址。经省考古研究所抢救性挖掘,发现出土遗存有石器、陶器、玉器及生活遗迹。石器有磨制两面钻双孔的石JJ、石斧、石戈等。还发现有崇拜男女生殖器的石祖,证明当时主要劳动以男人为主。代表性陶器有瓮、樽、折肩罐、杯盏等,质地为红褐色夹砂陶、软质和硬质泥灰陶三种。玉器有玉环等。对这些遗存,专家结论为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这说明在景德镇周围早就有人类休养生息。当然这还只是初步的发现,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将来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