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邮电 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465
颗粒名称: 交通 邮电 建筑
分类号: K825.56
页数: 16
页码: 189—204
摘要: 主要收录了景德镇关于交通、邮电、建筑等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获得部级及国家荣誉称号的人员。
关键词: 景德镇市 交通 邮电 建筑 人物介绍

内容

万时谦男,江西波阳县人。1938年2月出生。1956年入江西工业技术专科学校,1958年转入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科,1959年毕业。7月分配在东风瓷厂技术科工作。198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在市红旗瓷厂、窑炉建筑安装公司任技术员、技术科长、生产经营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多年来,担任过大、中专院校毕业设计、授课、论文指导老师。在陶瓷窑炉历次热能改革中(即松柴窑和松柴改煤、煤改重油、重油改煤气),负责各种窑炉的设计、施工、烘调生产专业工作。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承担节能平底匣钵试制、窑炉快速烧成实验、壶类离心注浆试验成功,在全国各省、市推广使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主持新工艺瓷特殊焙烧工艺成功。特殊结构节能窑炉的设计节能效果在国内领先,由《国家能源》选登推广。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为黑龙江桦南、湖南晨溪、福建云宵、四川通江、山西夏县等瓷厂大型技改项目论证,负责编写可行性报告共20余万字,并被审核采用。实践证明效果很好,有的已先后评为该,省、市、县科技进步奖。是省、市硅酸盐学会会员、景德镇市锅炉压力容器学会会员、景德镇市窑炉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市诗词学会会员、市科技技术协会委员,1992年为该系统职称改革和专业技术考核领导小组成员。
  万政茂男,江西南昌人。1937年8月出生。1956年9月在景德镇市建筑公司工作。在职攻读同济大学函授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于1964年毕业。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先后承担过大小近百项工程预决算任务。如景德镇饭店决算、景德镇瓷厂主厂房、炼泥房以及602三线工程编号工程的预算审查及决算工作,为控制财务成本制定并试行了“三线”对口的建筑经济成本核算分项计算法。曾担任过预决算组组长、市城建局设计室副主任。1983年7月评为建筑经济工程师,1988年5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历年获奖成果有:主持中国银行办公楼设计,获市二等奖。独立完成的方案和设计有:市物资局联合大楼,获市三等奖;金鱼山小区住宅方案,获市二等奖;景德镇市珠山标准钟,获市鼓励奖;枫树山林场招待所,获市二等奖;主持市税务局办公楼设计,获市一等奖。并作为骨干参与了市合资宾馆设计,获部表扬奖。
  王当湖男,浙江杭州人。1937年11月出生。1962年7月毕业于轻工部景德镇陶瓷学院土建系,同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建筑结构设计。1987年评聘为建筑结构高级工程师。同年任主任工程师至今。是市政协七、八届政协委员,主持和承担了大量的工程设计。1969--1970年参加航空航天部六o二研究所筹建工作,设计了总装厂房的24M轻钢屋架,1974年设计了为民瓷厂油烧隧道窑厂房的22米带气楼超静定轻钢屋架,1975年,设计了群英堂屋面改建工程21米光钢屋架,以及光明龟影院、东郊电影院的钢屋面结构、珠山中路上的钢结构跨线天桥等等。1984年,首次在红星瓷厂、电瓷厂工程引进振动碎石桩,增多了一种地基处理方法。1983年在艺术瓷厂成型厂房设计中,采用了大间距、全装配式锯齿型厂房,获市三等奖。艺术瓷厂七层宿舍采用了“钢筋网片集结”新工艺,取消有框架的“三七墙”结构,不仅扩大了使用面积,而且节省投资8万多元。
  王锦心男,江西波阳县人。1938年9月出生。景德镇公路分局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1962年毕业于江西省交通学院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先后在省公路工程队、氧化厂和景德镇公路分局从事路、桥建设工程。历任技术负责人、副处长、主办工程师、监理工程师。1988年评聘为公路与桥梁高级工程师。曾主持105国道二级公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和黄乐、黄涌油路改造工程。在井冈山大桥大会战和井冈山地方铁路桥梁指挥所时,负责桥梁下部构造和施工技术工作。参加氧化厂厂房规划设计并负责铁路专用线施工技术工作。在奉新大桥施工中,上部构造用预应力先张法的钢筋混凝土槽型组合钳梁,下部构造用冲击钻孔灌注桩,是我省首次采用的先进施工工艺。1981年,赴伊拉克援建桥梁工程,负责下部构造钻孔灌注桩全套管施工法的技术工作。在清溪渡大桥建设期间,负责该桥的勘测设计工作,写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建桥的前期技术工作。 占怡礼男,江西省玉山县人。1942年11月出生。1961年8月毕业于江西交通学院(中专班)路桥专业,并参加工作。1993年7月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党政专业。1988年评为工程师,1993年1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景德镇养路段、公路总段、公路分局和景德镇市交通局担任技术员、科长、公路段长和工程队队长、景德镇公路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兼昌九公路项目经理部经理、临时党委书记。他主持工作过的单位,均连年被评为全省公路系统的先进单位,1989年工程队党支部被中共景德镇市委授予“全市先进党支部”称号,行政上受到景德镇市政府的嘉奖。1975年10月至1978年12月出国援外,任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公路专家组施工队技术负责人,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大使馆的嘉奖。曾先后主持吕西公路改造和昌九高等公路工程的建设,任工程处长和项目经理。吕西公路工程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厅、公路局的表彰;南九公路工程处被评为全线先进工程处,受到省政府领导、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监理代表处和外国专家的表扬。他本人被评为省级“建设标兵”。论文有《水泥路面早期裂缝处理》,与人合写的有《两灰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加拿大路面管理系统考察》。
  乐兰英女,江西省东乡县人。1928年12月出生。1950年参加工作。1951年入江西农学院学习,1952年转入华中农学院园艺系学习,1955年毕业,一直在市园林管理处从事城市绿化、园林花卉苗木栽培技术工作。1986年底退休,1988年评聘为高级园艺师,现仍担任市园林管理处技术顾问。自1955年以来,承担了景德镇主要街道的绿化、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建设以及全国、全省和景德镇市举办的花卉盆景评展活动的主要技术工作。在南方花卉北移栽培技术、催花和控制花期技术、茶花快速育苗技术等方面均有突出成果。如将菠萝北移本市栽培,使其开花结果获得成功;1977年采用加温、药剂技术控制花期,使各类春花在严冬开放获得成功;运用适当处理改变昙花晚上开花的习性,使其白天开花获得成功;探索茶花快速育苗和茶花、杜鹃嫩枝扦插技术获得成果。现是省园林学会会员、全国茶花协会理事、市政府智囊团成员。 朱正男,江西省波阳县人。1940年5月出生。1958年入江西工学院土建系学习,1962年毕业,分配在国家建委四局六公司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六公司工作时,先后任技术员、工长、计划科施工准备组组长、加工厂预制构件技术负责人、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革新组组长等职。参与和主持国家“大三线”重点工程项目12项,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省重点建设项目5项,6万多平方米。主持完成了预应力混凝土多孔板长线应力损失的试验研究、粗筋预应力槽板、空心板短线生产工艺及裂缝研究等。革新钢模生产工艺,建立半自动短线钢模预应力槽板生产线。1978年]0月调景德镇市工作,先后在房管局设计室任工程师、市住宅建设公司生产技术科任副科长、总工程师、副经理。1987年,任市住宅建设公司仿古建筑工程公司总工程师、副经理兼古建设计室主任。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91年起,任经理、总工程师。主持、参与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设计及局属预制构件厂工艺规划与实施。指导建立了预应力大型屋面构钢模蒸养生产线及24米预应力筋长油缸冷拉双控一次成型生产线。现场组织领导首届国际陶瓷节重点工程——龙珠阁的快速施工,以四个半月时间建成了6层34.5米高的仿古建筑。先后有3篇科技论文获市科协二、三等奖。
  刘逢彬男,江西省永新县人。1941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江西省交通学院土木系。l972年至1977年奉命援助阿拉伯也门共和国。1988年聘为高级工程师。任景德镇公路分局科研勘测设计室主任。曾参与景德镇河西桥、高沙渡桥、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侯司至萨达公路、景德镇吕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南昌至九江高等级公路施工等。并主持景德镇吕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乐平至涌山二级公路改造工程设计、乐平立交桥两端二级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主持设计公园路24号分局5层职工宿舍。撰写的专业论文有《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小桥涵孔径计算诺模图》、《沥青路面养护》、《悬链线变截面石拱桥的设计与施工体会》、《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关于二灰碎石基层施工》等。 刘增德男,北京市人。1934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同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先后在石油部第五建筑公司、北京市第一建筑公司、江西省轻化厅赣南化工厂、景德镇市筑炉工程处、省陶瓷工业公司、景德镇市陶瓷工业设计院、景德镇市为民瓷厂从事土建设计工作。1981年评为建筑结构工程师.1938年评聘为建筑结构高级工程师。从事设计工作以来,独立承担主持和组织的工业厂房、民用住宅、商店、办公楼以及烟囱、矫梁等土建设计项目40多种,完成土建工程面积近5万平方米。其中,主要有:景德镇市光明瓷厂、东风瓷厂、为民瓷厂等企业的砖烟囟设计;景德镇市光明瓷厂、红旗瓷厂、为民瓷厂等厂家的原料、成型、烧炼、彩绘、包装车间的设计;轻工业部陶研所陈列楼、景德镇市4369工程、市建设银行、陶瓷工业设计院办公楼的设计等,这些设计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是景德镇市建筑学会、景德镇市消防学会会员。 江发生男,江西波阳县人。1942年5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市陶瓷学院工程系。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市制冷设备总厂、华意电器总公司担任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景德镇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党委书记兼经理职务。他注重提高全厂职工“四有”素质,为市制冷设备总工的扩大发展,造就了一支思想作风好、技术素质好的职工队伍,他结合实际探索思想政治工作.1988年撰写的论文《围绕生产经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文,在全省机械行业第三届年会上获二等奖。1988年在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任党总支书记期间,团结和带领党委一班人积极工作,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使该公司1990年、1991年连续两年提前完成生产任务,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被评为全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
  江德茂男,江西波阳县人。1930年5月出生。1951年7月毕业于江西省立浮梁师范学校,同年参加工作。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政工师。曾任江西省航运局团支部书记、省交通厅团委委员、省汽运管理局团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党总支干事、党委秘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景德镇汽车运输公司党委政治处副主任,在担任党务专职工作过程中,多次被评为党的先进分子、学习标兵、优秀党员,多次获得荣誉证书。参与了交通史志资料汇编工作,担任副总编,已编印的计46万余字,编写交通运动史大事记约8万字,省交通厅授予科技成果二等奖。
  李廷干男.江西南昌人。1933年2月出生。1961年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建筑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8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历任景德镇市建筑设计院建筑专业组长、室主任、副院长、院长、院党委书记。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现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主持设计了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其中不少为大型复杂建筑,曾获省、市优秀设计奖。如:光明电影院(省优一等奖)、少年宫(省优二等)、老干部活动中心(省优二等)、火车站(省优)、体育馆(省优)、人民瓷厂联合车间等。获全国农村住宅设计佳作奖的,选编成华东地区标准图出版;获省优的市体育馆设计,选编入体育建筑一书;获市优的东郊电影院设计,选编入华东地区影剧院图集出版。与人合作撰写的论文,曾发表于建筑学报等刊物,多次获市优秀论文奖。曾当选为江西省第六届、七届人大代表,景德镇市六届、七届政协委员、政协城建工作组组长。1990年评为市首批专业技术拨尖人才。是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员、任城建组副组长、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市建筑学会理事长、市科协委员、省勘察设计协会理事、中国建筑设计协会华东常务委员。
  李忠义男,曾用名李恭义,江西省南昌市人。1938年1月出生。1957年8月参加工作。1958年9月入景德镇陶瓷学院建筑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1962年毕业。1988年1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先后在建筑工程部渤海工程局、建筑工程部第二工程局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国家建委2101公司第六工程处、四川省建筑工程局第九建筑工程公司、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设计室、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从事教育、建筑施工和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任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主任工程师。1981年1月评聘为建筑工程师。1988年4月评聘为高级结构工程师。六、七十年代承担了西南重点三线建设工程的施工任务和技术指导工作。单独或与人共同承担了3万多平方米的重点陶瓷技改工程项目和各类工程项目的设计任务以及结构设计技术指导等。其中轻工部陶瓷研究所陈列楼设计,获市优秀设计奖;乐平县剧院设计,获省优秀设计二等奖。1975年以来,撰写专业论文、调研报告、经验报告多篇。如《浅谈陶瓷工业厂房的结构选型》、《工业厂房建筑体系调查报告》、《大直径钢筋砼灌注桩在陶瓷工业厂房及大跨厂房中的应用》、《预应力大型屋面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改进意见》等。担任国家、省、市建筑学会会员。是中国农工民主党景德镇市委侯补委员。
  吴国泰男,上海市人。J937年12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上海城建学校给水排水专业,196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采暖通风及供煤气专业。高级工程师。历任市城建局设计室技术员、市无线电元件五厂生产技术、基建科长、市国防工办(电子局)基建科副科长、市房管局工程技术科长。长期担任土建、建筑设备等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工作。五十年代曾独立设计宇宙瓷厂、交际处、景德镇饭店、群英堂、都昌县自来水厂等单位的上下水道、卫生设备、冷热水采暖、锅炉房等工程。六十年代曾担任婺源县樟公山水电站①3000压力管方案设计、轻工部陶研所电窑房设计、原新平瓷厂4000平方米成型车间设计、化肥厂岸边水泵房的土建、设备设计。参加了景德镇市房管局“微机房产管理系统”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工作,获建设部研究三等奖。1986年,引进锚杆静压桩,加固戴家弄宿舍楼。该法施工简单,无振动、无噪音,适合狭小场地软基的处理、加固等。1991年主持的茶叶坞三角地住宅设计,省房地产科技情报网评为“住宅科技进步”一等奖。论文《APPLE-I微机在房产管理档案的可能性、适应性》,曾发表在《江西房地产》月刊上。
  吴海山男,江西省吉安县人。1931年9月出生。1952年7月参加工作。1955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物理系。195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任景德镇瓷厂技术室副主任、科长、景德镇陶瓷厂技术科长、副厂长、市焦化煤气厂筹建处副主任、指挥部副总指挥、市建工建材局总工程师、市人民政府技术顾问、市智囊团成员、市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1978年评为热工工程师。1983年评聘为热工高级工程师。1989年评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在《中国陶瓷》、《陶瓷》、《中外陶瓷》、《中国建筑》、《陶瓷导刊》等刊物上发表过《探索陶瓷新能源——焦炉煤气》、《对景德镇烧瓷煤气化的几点看法》、《对焦炉煤气烧日用瓷的看法》、《顶部喷咀燃烧装置——一种有深远意义的节能新途径》等13篇论文和译文。主编了《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工艺》一书,参与了《引进陶瓷窑炉及运转评估》一书的编写。现为省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市硅酸盐学会理事长。
  吴宰培男,曾用名吴醒华。浙江奉化人。1935年2月出生。1956年入华东水利学院河川系,1961年毕业,9月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景德镇市水利电力局、景涌地方铁路、景德镇市兴田公社、景德镇市地方铁路局、景德镇市路桥工程公司、市城建综合开发公司工作。担任副总工程师、质检科长。1988年12月评聘为水工结构高级工程师。自1961年以来,参加和主持过市跃进水库、湖田大桥、景涌铁路、发电厂专用线、珠山大桥、洋湖水厂、朝阳路、焦化立交桥、瓷都大道、观音阁水厂、西河桥改造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技术监督。曾先后撰写专业论文、调查报告、工程经验总结数十篇。其中《景涌线公路弯道计算和测设》市科委评为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主持修改的吕西公路设计方案被设计单位认可,减少了施工难度,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为珠山区政协常委。
  汪理让男,1939年5月出生于江西省乐平县,祖籍江西省婺源县。1962年7月毕业于江西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同年10月分配在原锦州铁路局勘测设计所工作。198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历任技术员、工程师。1988年6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83年始担任行政领导总工程师职务。曾完成或组织领导了铁道部、沈阳铁路局的重点建设工程的设计。有:北京——秦皇岛铁路电气化、山海关电气化引入工程;锦州、阜新、山海关等地的铁路机车或车辆厂房等大型工业建筑以及沈阳铁路局中心医院、兴城海滨辽锦疗养院等大型高层建筑。1987年、1992年分别当选为辽宁省铁路学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并受聘辽宁省铁道学会建筑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汪颂麟男,江西波阳人。1940年9月出生。1959年参加工作,1960年入建筑工业部苏州城建学院学习,1964年毕业于苏州环保学院,分配在市城建局设计室工作。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历任室副主任、室主任、主任建筑师、支部书记。先后主持设计和规划的大型工程有:珠山路饮食服务公司综合商店服务楼、景市工人新村小区、曙光路西东区货站,还规划了工厂的总体规划,如市钢窗厂、板金白铁厂等。1978年,主持设计了市终端7000厅邮电综合大楼,该项工程于1984年被评为省市优秀设计项目。1980年,主持设计了市牛奶场、市商业局保育院、市冷冻厂制药车间。1985年,设计了文苑饭店。1986年设计了珠山大桥西侧华景种子公司大楼、市官庄程控分局大楼、市火车站邮件转运中心、市硅酸盐制品厂、市浮梁县茶厂工程。还设计了市中级法院、市保险公司、市人民公园办公楼大厅等工程,1985年参与了江西新余工程项目电影公司办公楼设计,获二等奖。多次参与了本市重点工程设计,如景德镇市火车站、光明电影院、景德镇市少年宫工程、市珠山路一号楼工程、市三院门诊楼、二院门房等设计。 张怡轩男,1937年2月生于江西乐平县,祖籍江西清江县。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同年9月参加工作。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景德镇市城建局设计室、综合设计室、市建筑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从1980年起,先后任室主任、主任工程师、党支部书记、副总工程师、副院长等职。1988年评聘为高级结构工程师。曾参加和负责结构设计的各种尖型建筑工程项目,其中获省、市优秀设计的有市少年宫、邮电大楼、百花饭店、翠云饭店、陶销跨线仓库、火车站、华意商水车间、市为民人防工程、中港合资宾馆等。市为民瓷厂人防工程获市1978年科技大会奖和省人防工程技术进步三等奖,合资宾馆获部表扬奖。曾获景德镇市劳动模范称号。担任过珠山区政协第一届常委、江西省总工会第六届委员。是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消防协会会员、景德镇市消防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 张知新男,安徽省天长人。1938年12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同年11月参加工作。1960年至1966年在同济大学攻读函授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62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7年4月退伍。196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建高级工程师。自1958年起,先后在上饶专业建筑公司、福州军区后勤部、景德镇市化肥厂、市建筑设计院工作至今。1981年12月评为工程师,1989年12月评聘为土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预决算、质量监督、技术管理工作,曾担任科长、副厂长职务。撰写过住宅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获得市三等奖。是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会员、景德镇市建筑学会秘书长。
  张恒荣男,1937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乐平县,祖籍江西省清江县。1958年参加工作,1959年调干学习,前后就读于轻工业部北京轻工业学院和景德镇陶瓷学院,1964年毕业并工作。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多年从事陶瓷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在设计院工作期间,先后承担过十几项大中型工程的设计,其中华风瓷厂工程设计获国家级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1988年担任景德镇首次全线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大型技改工程-4369工程设计项目工程师及该工程专家组常务副组长,曾赴德国、英国和卢森堡等西欧工业发达国家进行考察和技术洽谈,率先引进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喷雾干燥制粉、等静压力形、两次烧成、机械化自动漂釉等新工艺、新技术,并获得成功。4369工程现改名为景德镇瓷厂,于1991年竣工,一次投产成功,受到轻工业部、省、市各级领导和专家教授的一致好评,获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并被列为全国日用陶瓷企业技术改造的样板工程。现任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理事、景德镇第四届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总工程师。
  武文石男,曾用名武隆石,安徽省来安县人。1936年9月出生。1957年9月毕业于建筑工程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月评为建筑技术管理工程师,1989年3月评聘为建筑辣术管理高级工程师。先在河南省建筑工程部洛阳建筑工程局一公司1032区工作,1973年调景德镇市,在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基建设备科、技术改造部工作。先后参与洛阳拖拉机厂、洛阳矿山机械厂、洛阳轴承厂等的建厂基建及江西万年水泥厂、乐平石油厂(现乐平化肥厂)、乐平电厂、乐平鸣山煤矿、景德镇713厂、740厂、999厂、景陶瓷厂、36厂等建厂的基建工作和技术改造。在从事陶瓷技术改造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对合同管理、现场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竣工管理、定额管理等做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
  周淞男,1937年7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祖籍安徽省绩溪县。195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历任景德镇市城建局设计室、建工局设计室、市综合设计室技术员、专业组长、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1978年评为工程师。1983年评为高级工程师。现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多年来,承担和主持过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其中古陶瓷博览区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火车站强夯加固地基应用研究,获科技成果三等奖;主持结构设计的光明电影院、红光瓷厂成型车间等4个项目,获省优秀设计一等奖;与黄浩共同主持设计的旅游宾馆,获建设部优秀设计表扬奖。另有19项工程设计,分别获省、市优秀设计二、三等奖。1990年12月获市科技拔尖人材称号。并聘为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员,当选为第九、十届人大常委。是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顾问、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省土建学会理事、市科协常委。
  周伯维男,江西省玉山县人。1935年10月出生。1958年7月毕业于西安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景德镇市城建局、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瓷厂筹建处、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工作。历任教研组长、副总工程师。1987年12月评为结构高级工程师。曾先后主持湖口玻璃厂土建设计及景德镇市洪源瓷厂、永兴瓷厂和广东华宝瓷厂等主厂房、熔窑的设计和土建工程。主持了市内各技改工程的设计和论证。负责过市金鱼山小区住宅地基处理工作。目前正在主持为民、红星、光明瓷厂、三大样板厂的土建结构设计。论文《碎石桩在山区软土地基的应用》在《景德镇陶瓷》上刊登。现任景德镇市建筑学会结构专业组长、学会常务理事。
  柳钟鲁男,1938年2月出生于上海市,祖籍安徽凤阳。1956年毕业于上海建设工程学院,同年7月参加工作。196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路桥专业。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市城建局、市政工程处、建筑设计院从事路桥设计与施工工作。1987年任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1988年评聘为路桥设计高级工程师。参加和主持过银坑坞桥、珠山大桥、焦化厂立交桥、西河大桥、余江县果喜大桥、景德镇市珠山路人行天桥及珠山大道、东一路、东二中、曙光路、银曙路、吕西路、沿河东路、沿河西路等桥梁和干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工作。珠山大桥工程,采用预应力桁架拱桥型,得到省交通厅的好评。引进推广的沥青表面处理路面技术,改造了市内多条主要干道;引进推广的三碴路基技术,使城市的废渣得到充分利用;引进推广的水泥路面切割成缝技术,用切割方法做分块断缝,使水泥路面可连续施工,加快了路面的施工速度,提高了路面质量和路面平整度。他是省政协委员,省、市政工程协会理事。
  费志彬男,1935年4月生于江苏溧阳市,祖籍江苏常州市。1958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工程专业。先后在景德镇市水电局、二建公司、三建公司、珠山区、陶瓷工业设计院从事技术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房屋结构设计。乐平剧院获省优秀设计二等奖;中医院药库、地铁电影院、粮食局大楼、教育学院图书馆、宇宙成型等工程获市优秀设计一、二等奖。他还主持了4369主厂房工程的设计,该工程受到轻工部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好评。
  殷树良男,1934年9月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宁波鄞县。1957年由上海市城建学校毕业,分配在景德镇市工作。1966年8月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中共党员。一直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1981年评为工程师,1988年评聘为高级J程师。主持设计的进贤县水厂工程,1983年获市优秀设计甲等奖,德兴县水厂工程,1986年获市优秀设计鼓励奖;井冈山供水工程,受省建设厅的表扬;市旅游宾馆工程,获1991年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表扬奖。撰写的论文《自动冲水箱》、《活动翻板闸》、《隧道窑底地下水防治》、《防水混凝土及混凝土渗漏修补》、《城镇水厂设计体会》和《水的造景》等,在景德镇市建筑学会和华东地区给排水技术交流会上作学术交流,并获市科委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利用洗水冲便槽节能装置》在全国第二次室内给排水技术交流会上作大会交流资料,并在全国给排水技术通讯中作了报导。他是中国消防学会会员、省、市建筑学会会员、市建筑学会理事、市环境科学学会会员。
  徐孟瑾女,浙江杭州人。1921年3月出生。1941年肄业于同济大学数理系。1955年参加工作。1956年6月调景德镇市城建局设计室工作。1981年评为工程师,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一直担任编制设计预算及有关建筑经济工作。编制了昌江大桥、百货公司、老邮电局、瓷器联合门市部、市人委办公楼、景德镇饭店、群英堂、新华书店、物资局大楼等工程设计预算。曾担任两期由市计委举办的施工员培训班的预算决算专业课程的教学,编制了一套较为符合景德镇市区设计实际情况的简化概算定额和三材用量分析,既加快了编制概算的速度,又达到一定的准确性。编写的辅导教材有《有关建筑预算问答一百题》,获市优秀论文三等奖。系景德镇市第六、七届政协委员。
  黄国道男,江西波阳人。1932年9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现任景德镇公路分局副总工程师,主管技术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主持和参与设计的工程项目有:扩建民航江西省管理局的基建施工、民航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扩建设计与施工、杭州视桥、安徽屯溪等机场的修建、昌江机械厂主厂房的施工、人防地下工程中型(半埋式)油库设计施工和规划。主持勘察设计三级公路5.4公里、高等级公路10里、中小桥多座,使用框架结构理论加固板梁危桥取得较好效果。独立设计施工50吨22米高砖砌钢筋混凝土水塔1座。主持了分局柔性路面设计规范修改测试,为研究部门提供了可靠数据。主持编制了景德镇公路路况调查表。翻译了多篇英语资料。
  梅村男,1940年7月生于江西省泰和县。祖籍江西省南昌市。1959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科,同年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景德镇瓷厂、市化肥厂、省陶瓷工业公司、景德镇陶瓷设计院、景德镇陶瓷厂、中国卫生洁具厂筹建处从事技术工作。1979年评为工程师,1985年起,任中国卫生洁具厂筹建处副主任。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多年专门从事陶瓷窑炉设计、试验、施工和生产。曾在《景德镇陶瓷》、《科技信息》、《中国陶瓷》、《瓷器》、《硅酸盐文摘》等全国性及省、市级杂志上发表论文、译文十余篇。1982年参加编写《景德镇陶瓷工业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热工窑炉篇,获景德镇市科委情报调研一等奖。1981年,参加校译《捷克陶瓷原料与分析检验标准》一书,获市科委情报服务效果奖。1987年参加设计艺术、人民瓷厂93米重油隧道窑,获省轻工业厅优秀设计奖。参与的华风瓷厂设计,于1987年获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和省优秀设计一等奖。是硅酸盐学会、建筑学会、窑炉学会会员,景德镇窑炉学会理事。 章中太男,江西省余干县人。1930年8月出生。1951年参加工作。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8月进江西工学院土建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1962年毕业。自1970年起,先后在景德镇市城建局综合设计室、市第二建筑公司任副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1990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他负责施工技术管理的工程有:市无线电厂、汽车修配厂、木材厂、景陶瓷厂改扩建工程以及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青少年宫、人民瓷厂联合厂房、税务大楼、邮电大楼等。在施工过程中,推广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体系,减少了砖样结构面积,增加了使用面积。就地取材,利用破瓷片、破碎石,筛分成各种规格的瓷石渣代替大理石碴抹外墙水刷石。曾设计撑式桁架,支承在已浇筑混凝土框架柱上,使支框梁模不用支柱,节约支模用料60%以上。
  程青玉女,江西波阳县人。1940年5月出生。1958年9月入江西工学院土木建筑系工业与民用专业学习,1962年7月毕业并参加工作。1989年4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贵州省贵阳市国家建委四局六公司、市陶瓷工业设计院工作。设计工程有:匣钵厂粘土粘料车间、耐火器材厂烧成车间、景兴瓷厂二号隧道窑窑房、景兴瓷厂白胎仓库、综合车间、球磨机房、华风瓷厂设备基础、红光瓷厂办公楼兼窑房、煤气窑房、交通大队车库兼宿舍、宇宙瓷厂彩绘车间、艺术瓷厂原料车间、新华瓷厂煤气窑房、60米高烟囟、原料车间等。其中华风瓷厂工艺设备基础设计,获省华风瓷厂工艺优秀设计一等奖;宇宙瓷厂彩绘车间设计获1989年市优秀设计三等奖;艺术瓷厂原料车间设计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省优秀设计二等奖。
  彭康平男,江西新余人。1937年12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化工系硅酸盐专业。分配在原景德镇瓷厂,同年9月调市水泥厂从事水泥工艺工作。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历任副科长、工艺工程师、副厂长、厂长。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承担湖口县、彭泽县设计年产2万吨的水泥厂——从工艺设计至设备选型、从安装至投产全过程。1978年后,负责本厂由年产3.2万吨扩建到8.8万吨的填平补齐技改工程的工艺设计及组织实施工作。1985年进行复合矿化、新工艺研究和剂试生产工作及彩色水泥研制等工作。任市硅酸盐学会理事和闽浙皖赣九方经济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熊国宝男,1938年11月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江西南昌人。1951年随师学艺。195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经景德镇市第一建筑公司选送到江西工学院土建系学习深造,1962年9月大学毕业。先后在景德镇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市城建局、建工建材局、市建科所、市建筑工程质监站工作。历任工程质量检查员、施工员、施工队长、院副主任、副所长、站长等职。1989年评聘为施工管理高级工程师。在市质监站任职期间,运用科技检测手段和多年实践经验,较好地处理了多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隐患。1983年,首次试验成功混凝土小型粉煤灰掺合料砌块,在降低建筑工程造价、经济技术指标等方面均符合国家规模标准要求,被广泛应用于一般民用建筑、厂房、仓库等工程。撰写专业实践调查报告多篇。其中《景德镇碴片地基和地质条件》一文被评为市二等优秀学术论文。是市建筑学会秘书长、省桩基动测专家认定小组成员。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出版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收录在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方面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获得部级及国家荣誉称号的人员,共1021人。

阅读

相关人物

万时谦
相关人物
万政茂
相关人物
王当湖
相关人物
王锦心
相关人物
占怡礼
相关人物
乐兰英
相关人物
朱正
相关人物
刘逢彬
相关人物
刘增德
相关人物
江发生
相关人物
江德茂
相关人物
李廷干
相关人物
李忠义
相关人物
吴国泰
相关人物
吴海山
相关人物
吴宰培
相关人物
汪理让
相关人物
汪颂麟
相关人物
张怡轩
相关人物
张知新
相关人物
张恒荣
相关人物
武文石
相关人物
周淞
相关人物
周伯维
相关人物
柳钟鲁
相关人物
费志彬
相关人物
殷树良
相关人物
徐孟瑾
相关人物
黄国道
相关人物
梅村
相关人物
章中太
相关人物
程青玉
相关人物
彭康平
相关人物
熊国宝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