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图书馆
景德镇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景德镇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机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463
颗粒名称:
机械
分类号:
K820.856
页数:
90
页码:
84—173
摘要:
机械一文中主要介绍了景德镇市在机械方面的科技人物名录。
关键词:
景德镇市
科技任务名录
内容
丁祖寿男,江苏省无锡市人。1936年7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中共党员。先后在南昌洪都机械厂,赣江柴油机厂工作。1979年4月起调往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技术室主任、车间副主任、副科长、副处长、检验处总工程师等职。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南昌洪都机械厂及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先后参加了“运五”、“初教六”、“强五”、“直八”机的试制和定型工作。在赣江柴油机厂工作期间,进行了工厂总体规划,组织主持了C616车床及165F柴油机等9个品种产品的技术鉴定工作。并对柴油机通过了年产3000台生产能力的评定。先后发表了《薄蒙皮铆接》、《强五机翼精加工》、C165F柴油机性能试验》、《动作与节拍》、《运用垫片补偿达到直八主起落架孔同心度》等10余篇论文并多次获奖。1983年与卢惠元同志合编出版了约40万字的《装配铆接工艺学》一书;1990年与梁贵林等同志合编的约70万字的《昌河微型车图件维修手册》,现已出版。1988年获航空工业部优秀质量管理奖。199C年获航空航天部“直八”研制个人三等功。
于学正男,1928年9月出生。1952年8月毕业于津法大学,同年参加工作。是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设计所正高级工程师。
于学治男,辽宁省旅顺市人。1934年7月出-生。1956年3月毕业于沈阳航空工业学校飞机装配与试飞专业。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现担任试飞站副主任职务。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设计所期间,曾任JY -2、US-28、MU-4三个机型的设计与修改工作,参加“轰一五”飞机和“直一五”飞机的测绘仿制工作。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任“直一六”飞机的测绘、仿制与试飞工作,参与“直一八”机的测绘研制工作。参加“直一八”的总体布置设计外形定型工作。并参加对飞机性能进行模拟试飞、组装工作。参加“直一八”机全部试飞定型鉴定工作,并进行一系列系统机上试验、调整试飞、地面测试等业务,相继完成6架机的试飞工作。
于有富男,辽宁省大连市人。1936年11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市伟建工学院机加专业,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59年9月至1970年在哈尔滨市122厂任技术员,1970年5月调至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先后任工艺室主任、主管工程师、车间技术主任。曾主管“直五”主桨大梁试制,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无金属桨叶的历史。组织了“直八”尾桨大梁试制,通过鉴定,已成批生产。现正在组织“直八”主桨大梁试制,多次获成果奖,如:应用数学在“直五”主桨大梁钻铰孔上的应用获省科技成果奖;喷丸强化技术在直五主桨大梁上的应用,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在“直八”主桨大梁扭角QC小组任组长,获全国质量管理奖;1991年,在“直八”型运输直升机研制获三等功。专业论文有:《用成型铣刀加薄壁管梁》、《正交试验法在“直五”旋翼大梁铰孔工艺上的应用》,均在部级刊物上发表。
万顺亲男,江西省波阳县人。1939年8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六系八专业。先后在550厂和372厂(现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设计所工作。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主管初教六、运五等飞机的试飞、试车及“直五”尾桨的试车和“直八”机主桨、尾桨壳的测绘设计工作。参加了国家科委“六五”攻关项目的应用研究,其中“使用疲劳性能试验研究”项目于1989年获部科研成果二等奖。1976年8月参加国家科委六五攻关项目30CrV4、MOA钢研制及应用研究,其中使用疲劳性能试验研究项目于1989年获部科研成果二等奖。
万海源男,1942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祖籍江西南昌县。1965年8月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先后在江西电机厂、景德镇市电机厂、市印刷机械总厂工作。历任技术员、技术科长、技术副厂长、厂长等职。1979年评聘为电机制造工程师,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设计了,JDM2-32-4/2,YM-71-L (D7)等木工电机,其中YM-71-L (D7)产品与四川省都江木工机械厂万能园锯机配套,于1979年参加日本东京万国机床博览会,并于1980年获省机械厅优秀科技成果奖。在工艺和机械设备设计方面,先后独立设计并制造成功镗机座专机、可调整多轴钻床、全自动双头铣端面打中心孔转轴机床、托轮清沙机、低压铸铝机等近20余项专机设备,为提高产品性能、保证产品质量、改进工艺效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全自动铣端面打中心孔转轴机床获1978年景德镇市科技大会优秀成果奖。
马宝成男,辽宁省锦州市人。1935年10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四零三业余工学院飞机电气专业。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五十年代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期间,完成了“杜一二”飞机电气系统试验、试飞工作;“轰一五”飞机电气系统试验、试飞工作;完成“轰一六”样机电系统的试验及首先工作;完成“松花江1号”特设系统地面试验、试飞工作;完成“直一五”飞机特设系统地面试验、试飞工作。1970年,调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试飞站,任工艺组长、副主任、主任。组织了“直一六”飞机、全机地面试验及首飞工作;组织了“直一八”飞机、全机地面试验首飞、监造试飞等工作。论文主要有:《罗盘校正场的选择及地面标准量化的确定》、《动翼及低频振源对磁罗盘指示造成误差的探讨》、《关于组织第一架机地面试飞及首飞工作的探讨》。“直一八”机研制,获部级三等功;“直九”飞机研制,获部级三等功。
马梅生男,浙江嵊县人。1946年8月出生。197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电器制造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93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70年到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机动处,从事电气、动力、照明、输配电等以及工业企业电气化、自动化的技术工作。负责了大部分新建输配电线路、变电站、生活福利设施、新厂房的电气施工工作。为公司基本建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水华男,江西玉山县人。1966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机械系,同年参加工作。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67年底起,一直在华意电器总公司从事技术工作。历任技术科、设计科科长、家冰筹建处副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公司党委委员。历年来一直从事新产品开发,工艺推广应用和技术管理工作。1977年,参加了一机部组织的全国工具磨床联合设计组,负责床身和工作台部件的设计,圆满地完成了万能工具磨联合设计任务。1985年至1986年,先后赴南斯拉夫,意大利考察学习电冰箱生产技术及设计,为电冰箱生产线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电冰箱工程顺利投产发挥了积极作用。1986年,参加了全国电冰箱国家标准的修改定稿工作。1987年,参加了知识出版社《家用电冰箱百科全书》的编写,是编委成员之一。1990年还参加了全国《无霜冰箱国家标准》的起草和定稿工作,是起草成员之一。主持参加设计的新产品BQJ-20型冰淇淋机科研项目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令吸收——扩散式冰箱科研项目,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BCD-185和BC-145电冰箱获省优秀新产品奖。担任省制冷学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标准化协会会员、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智囊团成员。 王文伟男,1958年9月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同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现为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特设处技术员。
王正元男,江苏省清江县人。1940年11月出生。1962年10月毕业于扬州工学院机器制造工艺专业。分配在北京航空工业设计院任设计员。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73年起,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设计员、副科长、车间主任、副总机动师、总机动师。曾先后主持研制了六米铝合金空气循环电炉用于飞机关键零件热处理,达到部颁标准,获江西省科技大会重要贡献奖。在光明瓷厂主持研制小孔喷射瓷坯烘箱,省陶瓷工业公司组织鉴定列为陶瓷行业推广项目。在本厂主持能源平衡测试,在此基础上,写出《快速加热设备的保温材料选择与计算》,在《能源与技术》杂志上发表。1990年在“直八机”研制中做出成绩,立个人三等功。
王立祥男,江西省萍乡市人。1935年3月出生。1954年毕业于中南二四七技校飞机总装专业。分配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工作。中共党员。1959年在四川成都132厂任总装车间电缆工段工长。1961年在132厂总装车间任专职团支部书记。1972年任干部处干事。1975年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行政秘书、接待秘书、副科长、科长等职。在近十八年的接待工作中,编写了企业接待工作的有关程序规范、为厂矿企业的公共关系开辟了新的道路。现为副处级科员。
王永祥男,辽宁省朝阳县人。1941年,9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市师范大学物理系。分配在哈尔滨市122厂。历任冶金科工艺员、中心试验室防锈技术员。61车间油封工。自1970年起,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61车间油封工艺员、冶金科防锈工艺员。高级工程师。多年来所从事的主要项目有:参加冶金科防锈试验室的筹建;主管全厂防锈工作;参加“直八”机研制工作,立三等功。
王可麒男,山东蓬莱县人。1938年1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工艺专业。1964年分配至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工作后,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工艺员、主管工艺员、室主任等职。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参加了“直八”机的研制、生产,编制了大量的指令性装配文件,解决了生产中的铆接关键问题。编制微型车总装自动线的工艺流程,确定其主要设备的结构要求和布局,确保试车一次性成功,负责“直11”型机的工艺总方案的制定以及图纸工艺审查等项工作。参与组建了工厂的水密铆接调胶室,进行大量的水密铆接试验,并获部级科研成果奖。
王成礼男,黑龙江省呼兰县人。1935年5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飞机制造专业,留校任教。中共党员。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时任教师、车间技术员,工艺室主任等职。1969年11月受单位委派,参加部基建处筹备迁厂事宜,1970年2月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车间副主任、主任等职。1979年评为助理工程师,1981年为工程师,曾获航空工业做贡献20年、30年荣誉证书。主要工作业绩表现在1959年设计改装了卧式自动深孔钻,解决了c614车床主轴加工深孔的难关。1964年,设计制造了250kg空气锤专用镗缸机,解决了不拆厂房原地镗缸,减少了经济损失,缩短了修理周期,节省了大量修理资金。1968年,设计制造了高速(20000转/分)深孔磨头,解决了飞机起落架磨深孔的难关。1974年设计制造了机砖生产线全套工艺生产设备,解决了公司基本建设购砖难问题。1989年设计了钢化玻璃生产线和钢化玻璃生产工艺,探讨了方案。多次获精神文明奖励。 王玑山男,江西波阳县人。1943年8月出生。1961年在江西工学院机械制造系铸造专业毕业,分配在景德镇印刷机械总厂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一直在景德镇印刷机械总厂铸造分厂从事铸造专业技术工作。1984年后担任铸造分厂技术副厂长。1980年为机械制造铸造专业工程师,1988年评聘为机械制造铸造专业高级工程师。多年来负责铸造工艺设计、铸造设备设计、合金熔炼、铸造技术管理和铸造技术改造工作。曾从事各种印刷机械、加长5M龙门刨、100T冲床、200J油压机、C616、C630车床、X5025立铣、注塑机等成套铸件的工艺工装的设计、以及5T冲天炉及加料系统、60rr13退火炉、l20rri3的铸型烘房、落地龙门吊等铸造专用设备的设计。编写《铸造技术管理规章制度》、《操作工艺守则》等共45册,参与设计印机总厂铸造分厂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于1986年胜利完工投产。撰写了《运用优选法探索稀土铸铁的配方》、《改进炉形,提高铁水温度》、《改进工艺降低废品率》、《景德镇地区铸造生产情况调查报告》、《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专业论文,先后在省、市有关刊物和论文交流会上发表并获奖。 王贤玉男,江西省广丰县人。1963年11月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电子计算机专业。,分配到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从事直升机试飞技术和装配工艺技术工作。199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2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完成了大量的试飞技术准备工作,参加了“直八”机首飞,曾赴南昌和北京表演、调整试飞、鉴定试飞、交付试飞、改装训练及保驾工作,为公司“直八”机的研制和生产贡献了力量。1989年3月任技术室副主任,1990年6月评聘为工程师。参加开展直升机试飞工艺技术研究,获首届昌河青年科技成果三等奖,并立“直八”个人三等功。在参与研究KJ-8A自动驾驶仪在“直八”机上应用过程中,获得了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的论文有:《微带天线多频现象的发展和现实研究》、《直八机自动驾驶仪故障综述》、《利用自动驾驶仪实现对直八机系统状态监控的探讨》、《关于直八直升机使用与维护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关于直八机空中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诊断及其预防》。 王洪乔男,浙江省嵊县人。1933年12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403工学院飞机工艺专业。中共党员。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122厂、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工艺室主任、车间技术主任、科长、处长等职。在哈尔滨122厂,参加了“直五”、“松花江一号”小飞机、“轰五”、“轰六”等四种机型的试制与生产。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参加了直六、直八飞机的研制与生产。1975年,主持了用光学工具坞对超黄蜂45号机的外形打点划线和交点测绘,为“直八”机的研制提供了依据。写了技术总结,在江西省航空学会进行了交流,在昌河科技上刊登,获工厂科技成果奖。1991年,立“直八”研制部级个人三等功。在民用产品方面,参加了CH1大客车、CH630系列旅行车、CH1010系列微型车、CH6600旅行车的研制与生产。 王建秋男,江西省新干县人。1942年8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分配至哈尔滨伟建机器厂实习劳动。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70年随工厂南迁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先后担任设计员、设计组副组长、组长、特设科副科长、工厂副总特设师、副总工程师兼总特设师、副厂长。1980年评聘为工程师,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91年评聘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参加过直升机仪表系统设计工作,CH1大客车的设计工作。1975年起参加“直八”测绘仿制工作,并主管自动驾驶仪系统设计并任仪表无线电组组长。以昌河厂为主提出战术要求及性能指标的“直八”自动驾驶仪,已于1989年运行,该项目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担任副总工程师后,负责特设、总装、试飞工作,在“直八”02、03架机各阶段试飞中,担任现场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保证了试飞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两架机共480小时左右的试飞中,未出现安全事故。在03架机鉴定试飞中用一个机组;一架飞机、一年时间内完成鉴定试飞任务。“直八”机技术鉴定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是这个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1990年航空航天部为之记一等功。 王荣祯男,湖南长沙市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北京航空工业部第621研究所、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主管工艺员、主管工程师。在621所参加并完成了锰偏杆对MA2-1合金性能的影响、高强度含稀土镁合金材料研究、锰偏杆对MA8合金性能的影响和MB15合金时效过程的课题研究。在昌河飞机制造厂参加了“直八”型机研制,主管热处理工艺。在此期间,还参加完成了三区控温井式炉研制课题的研究,获航空部科研三等奖。 王炳煌男,福建省晋江人。1932年3月出生。1957年9月从南京航空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在机加科任设计员、新工艺研究与试验室任副组长。1970年5月后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装处,从事机加夹具设计工作,主持了“直八”机机加工装设计,特别是动部件工装,例如大梁加工靠模机构、自动倾斜仪大型加工夹具和检验夹具等,解决了生产上的关键。编写了《检验夹具》一书,为设汁检验夹具提供参考资料。
王润民男,江西南昌人。1936年8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专业。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航空事业的工作。历任工艺员、指导工艺员、副组长、组长、副主任、副总工程师。1988年被晋升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参加过二级火箭的设计、制造、总装和现场发射以及无人靶机的设计与制造等工作。独立设计和指导制造半自动生产线试制成功,获技术革新奖。参加XX轰炸机机翼、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参加XX轰炸机射击员舱试制成功并转厂批量生产。独立设计六马力全金属汽艇试制成功,获革新奖。主管XX大型直升机研制现场试制,该产品已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并投入小批生产,1990年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部级个人一等功。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王彩秀女,河北省滦南县人。194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同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1970年在青海汽车制造厂技术科从事汽车制造工艺等技术工作。1980年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设计所从事汽车系列的设计工作。主要参加了CH1010、CH1010A、CH1011、CH1012、CH6591、CH6600等型号汽车的设计与研制。积极配合生产,为新车型的改进和昌河汽车的发展做了许多工作。1991年完成了CH6590型汽车玻璃钢前装饰框的设计,现已批量装车使用,获科技成果三等奖。1985年至1986年参加了CH1010系列型车玻璃易碎的攻关工作,获得成功,提高了昌河汽车的声誉。1989年,参加了解决方向机、仪表板、暖风机等部件装配不协调的攻关工作。提高了汽车的质量。撰写论文有《论客车风窗的设计与发展趋势》,于1993年获部第一技术交流站论文评比三等奖。 王景国男,辽宁省大连市人。1941年7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大连工业专科学校。同年分配工作。1966年又毕业于哈尔滨403业余工学院。高级工程师。1961年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期间,担任“直五”飞机主管工艺员。参加了工艺复查、解决了飞机软油箱热补的关键工艺。重新编制了飞机软油箱修理试验全套工艺规程。1970年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先后担任车间工艺室主任、技术主任、车间主任、公司生产处副生产长等职务。在参加“直八”飞机研制过程中,主持领导了技术攻关数项。完成了飞机多项部件的成型技术攻关。为公司的科研生产作出了贡献。 王望官男,1931年2月出生。1952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原任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车间主任。 王焕仁男,上海市人。1936年出生。1959年3月毕业于上海动力学校热动专业,同年参加工作。热动高级工程师。先后在乐平电厂、景德镇发电厂从事电力生产工作,历任乐平电厂检修技术员、生技科专职工程师、生技科科长、副总工程师、运行车间主任、扩建办主任等职,主管发电设备安装、检修及技术改造、革新和管理等工作。 贝庆方男,祖籍浙江省镇海县人。1942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1960年8月参加工作。1968年12月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总装车间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设计员、室主任、工艺处处长等职务。在多年的工作中,独立设计直八机液压高低温密封寿命试验器等设备。独立设计“直八”机尾桨大梁喷丸机等专用设备;参与组织江汽五十铃纵梁复合模、成型模的技术调研设计,参加电气控制、气动顶升设计方案的制定,该项目获国家特优模具奖、省优模具奖。参与微型厢式货车工装设计、组织生产工作,该产品获省优产品,参与组织“直八”机动部件国产化工装设计组织图纸审核等项工作。 毛永清男,浙江省常山县人。1935年4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飞机制造机械技术专业。分配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室主任。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工作期间,参加过“歼5甲”、“歼6”、“歼6甲”、“歼7”、“歼8”等五个机种的制造及批量生产的准备工作。1973年初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参加过“直八”机的试制生产准备工作。1980年初,从事汽车产品的研制、生产。曾参加大客车、旅行车的制造工艺技术工作。参加并组织微型车、旅行车设计定型试验以及改型车的设计定型。1988年参与组建江西省汽车产品定型试验站,完成了省内各汽车生产厂家新产品定型试验、鉴定工作。参加了微型车蓝皮书(即汽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的编写。1991年参与完成《航空工业汽车、摩托车史》的编辑和出版发行。 毛森林男,江苏省江阴县人。1932年6月出生。1951年在华东交通部交通干校学习,1952年调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工程科从事公路工程工作。中共党员。1953年入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工艺专业学习,1958年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公司从事机械化设备施工工作。1970年调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担任室主任、机械化专业主管工程师。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他设计的飞机施翼大梁疲劳试验设备、飞机蒙皮拉伸成形机、钛合金零件蠕变成形机床,获1989年航空航天部科技成果三等奖。设计微型车装配生产线的机械化设备及装配流水线、冷弯型窗框(微型车边条)生产设备和生产线,1990年获国家三等科技成果奖。 方水田男,浙江省淳安县人。1929年5月出生。1950年2月参加工作。1957年7月毕业于西安航空学院飞机工艺专业。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浙江省建德县、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任工作组长、工长、技术员。la70年5月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1976年开始从事质量检验工作。1979年参加航空部TQC骨干培训,回公司后任质管室主任,主管工程师。1980年曾负责公司管理系统职称考评工作,并任江西省航空系统职称评定委员会成员。撰写论文多篇,其中《利用正态概率纸图解求当量工序能力指数和不合格品率》,1982年获景德镇市科协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在1986年《航空工艺技术》刊登;《开展工序控制,不断提高桨叶制造质量》,获1984年江西省航空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对CPK公式修正的探讨》1991年在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第二次工序控制研讨会获三等奖。参加航空工业部《应用数学论文集》编辑部任副主编。是景德镇市质量管理协会理事。方立源男,浙江省宁波市人。1947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403工学院机械专业。先后在上海建华机器厂、哈尔滨122厂、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工艺组长、技术副主任、生产副主任、车间主任。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主持开发的真空泵,获全国1991年火炬高新技术银奖;在“直八”飞机研制中,获部级三等功。1981年,先后开发成功几种载重汽车转向动水泵,使工厂获得经济效益100多万。近几年开发成多项新产品,如:意大利T20和374载重车方向盘丝杆,为工厂创造效益60万以上。开发成功微型车新的千斤顶,已生产8000台。 方金娣女,江苏省无锡市人。1938年8月出生。1958年参加工作。1966年8月毕业于洪都工学院。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58年在江西省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从事飞机模线样板工作。先后参加了“歼六”、“强五”、“初教六”飞机的模线样板工作。1969年在江西省余江机械厂工作。1977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主要从事飞机模线样板工作。参加了“直八”、“歼七Ⅲ”、“轰六”等飞机的模线样板工作。1988年在公司工艺处从事飞机钣金装配工艺。参加了“直八”、“直十一”飞机的钣金及装配工艺工作,为公司科研生产做出了明显的成绩。 方金辉女,1938年2月出生。1961年9月毕业于北京农机学院,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程处副处长。 方绍文男,194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1970年8月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分配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任车间副主任。1992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参加“直六”、“直八”型机精铸件的试制及生产。并参加了“直八”机多项零部件的攻关工作。参加了中硅钢耐热合金球铁的研制。成功地利用酸性炉衬在中频感应炉内炼出合格的ZG22CrMnMo牌号材料。研制了汽车冲模用的Cr-Mo合金铸铁。降低了汽车冲模制造的综合成本。与江西省科研所一道完成了省内星火计划之一的“实型铸造”课题。孔令宏男,江苏省泰县人。1945年3月出生。1969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自控专业。分配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至今。中共党员。1992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历任工艺员、工艺室副主任、车间副主任、工具中心副主任、工具处处长等职。多年来,一直从事刀具制造技术,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直五”、“直八”两机研制中,解决了多项关键J1具的攻关项目,在“直八”型运输直升机研制中,获三等功。1991年起,担任了工具制造车间的领导工作,并从事工具设计的技术工作。 邓村元男,福建省龙岩市人。1936年3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制造专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北京总参谋部“五一”研究所、四川灌县、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在专用通信研究工作中,主持设计三项产品交付使用。在机械加工车间从事计划、调度、工艺员等工作中,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生产管理技能,在特设科电磁计量室工作中,主持试验室的建设工作,自制了综合电表校验台、高稳定的电流源、电压源等设备,完成了无汞压力的计量研究工作,现已达到无汞化。在担任无线电计量室主任工作时,从事电子仪器的修理与检定。专用测试设备的制造产品有:电秒表检定装置、测厚仪、弹簧试验机,并积极组织开发新产品及生产试验配套设备。
甘寿生男,江西省丰城县人。1944年出生。1969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同年参加工作。1970年在哈尔滨锅炉厂基建办公室工作。中共党员。1993年2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73年12月从哈尔滨锅炉厂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机动处工作。参与完成了公司两个生活区的供水、排水的设计施工,三个自备水源。完成了两个区生产部门所需的供热、采暖设计施工;公司微型车生产线厂房、设备给水排水、焊接线点焊机循环冷却水的设计安装工作;两个区及微型车生产线压缩空气管道设计施工和高低台空压设备的设计施工任务;微型车、旅行车生产线淋雨检测设备的设计施工;公司生活区管道煤气的安装工作与生活区、生产区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安装工作矿曾获优秀论文奖三次、革新奖三次。 石道相男,江西省乐平县人。1941年8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江西科学技术大学,1965年8月毕业于江西工学院机械系,同年参加工作。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江西电工厂技术科、乐平县电机厂技术科、乐平县机械厂工作。历任技术员、技术科长、技术副厂长、书记兼厂长。1981年9月评聘机械工程师,兼任乐河工业区筹备领导小组成员,并负责筹建精英机械厂。1981年,独立承担试制成QY2.2潜泵电机,填补了省内空白。1982年,主持研制成QY2.2潜泵赤膊电机专用集装箱,获1985年市QC成果奖和1984年省改进包装奖。先后主持试制成QY3.5TQY15、25四种上吸式潜水泵,并改进定子铁心扣片工装工艺、研制成M3020-35砂轮机专用电机。1986年,该系列四种产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主持研制成QX25-2.2下吸式潜水电泵,并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主持研制成QX13X40-3下吸式潜水泵,并获1987年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主持研制成SR系列出口日本管接头。主持开发XZ系列高效、节能、低噪音振动筛等。一直从事机械主管技术工作。曾当选为景德镇市第八届人大代表,乐平县政协第九届委员,乐平县经济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 龙金生男,湖南醴陵人。1948年11月出生。1973年8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73年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艺处任模具设计员。1978年任冲压工艺室指导工艺员、室主任。1988年提任工艺处副处长。曾参加设计“直五”、“直八”机部分模具,标准工装及CH630部分模具,并负责钣金零件和装配协调工作。在参加CH110X厢式货车的研制过程中,承担了汽车地板梁架等部件的工艺技术准备工作。1988年期间,组织完成了“直八”机头罩骨架成形和焊接攻关;“直八”机主桨叶翼肋成形的攻关任务。在参加“直八”型机研制的工艺性审查、冷工艺科研攻关项目的确定工作中,担任科研攻关课题组组长。于1990年获航空工业部直八机研制个人三等功。承担的微型车大型覆盖件冲压厂房的工艺设计,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完成汽车司机门大小边条拉弯成形攻关和大形覆盖件全模具化的方案设计,并已投产。 卢文同男,江西省南康县人。1940年5月出生。1959年8月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校,同年分配工作。1991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六二一所从事研究工作。1975年8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冶金处。曾参加61F叶片的课题研究,获航空部嘉奖。参加ZG-18铸钢课题研究,获六二一所二等奖。参加部x光铸钢疏松标准的课题研制,获部二等奖。在参加ZM -7材料应用在“直八”机上研制工作中,获部成果三等奖。 叶守明男,浙江省镇海市人。1946年5月出生。1970年8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70年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车间工艺员。1979年任公司工艺处工艺员、室主任。1988年在公司工程处任室主任、副处长。1993年初任公司副总工艺师兼轻型客车厂副厂长。一直从事工艺工作。主要参与了“直八”机的研制工艺准备工作,完成了多项钳焊件的试制任务和球面导管的试制与攻关任务。在参加公司微型车制造工作中,完成了全部工艺准备工作,编制了一系列指导性的工艺技术文件。参加公司轻型客车的试制和改型工作,其中有关微型车《焊接技术工业化应用》论文,获航空部优秀成果奖。 叶应坤男,江西婺源县人。1928年7月出生。1949年参加工作,1954年进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学习,1956年毕业。自1949年7月起,先后在婺源县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501工程局试验室化学组、水电部闽江工程局研究所化学组、火电厂工作。撰写了专业论文、经验总结等达20余篇。其中《用造纸黑液作为大体积砼塑化剂的研究报告》、《用薄荷提取物降低水泥水化热》、《采用不同的水灰比对砼的乾缩率影响》、《用化学滴定法测定水泥中B值计算水泥强度》、《采用不同炉渣作为水泥渗合料对节约水泥和降低水化热的研究》、《不同类型的水泥渗合料对石灰吸收值的影响》等,分别选入或选登在电力部501工程总结汇篇及《分析化学》等刊物上。对火电厂化学工作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用不同浓度和不同流速再生液对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的影响》、《水力循环加速澄清池钟罩式型对回流比的影响》、《关于HAV-70-1.5Y以汽器铜管腐蚀问题的探讨》、《化学清洗各类不同水垢的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等文章,有的选入六省电厂化学工作经验交流大会材料,有的登载在《工业水处理》等刊物上。1990年,在极其简陋的试验条件下,经过近千次试验,摸索出用铝土矿生产羟基氯化铝的全套技术。最近又成功地独创出手感光滑、平整如镜、质地似瓷、坚固耐用、耐晒耐水洗、无毒、不燃烧的仿瓷加彩涂料,很有市场竞争力。 叶寒君女,1936年12月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省镇海县。1955年9月考入上海市动力机器制造学校动力机械制造专业学习,1958年8月毕业。1963年6月至今在景德镇气门厂工作。先后担任描图员、技术员、副科长、科长。1981年9月评为铸造工程师。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技术工作,为气门厂的气门钱和柴油机配件线等的建成以及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作了积极的努力。同时,设计铸造设备6台,负责施工安装退火炉、烘炉各1台,设计气门生产线设备5台,1987年主持新产品刹车鼓试制成功。1986年,与华东交大共同研制成功QT50-5铸态球铁,通过省高教委主持的省级鉴定,本课题填补了江西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省机械厅、市机械局工艺成果三等奖。 叶碧生男,1931年12月出生。1949年11月参加工作。1955年8月毕业于南昌航校。高级工程师。曾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
田元兴男,辽宁省辽中县人。1936年8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飞机制造专业。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设计科任设计员。同时在哈尔滨403业余工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学习,于1965年毕业。1970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设计所任设计员、组长、室主任、主管工程师等职。参加了“松花江1号”“TY-16”“直五”与“直六”直升机的仿制设计工作,主管操纵系统的设计和配合生产工作。参加了“直八”直升机的设计、研制工作,主管操纵系统,配合备件生产,保证了“直八”直升机的试飞与制造的成功。 冯章明男,江苏句容县人。1943年7月出生。1968年1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后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厂,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中共党员。1990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任特设科无线电计量室技术员、室主任,除从事本职行政工作外,还参加设计、研制多种电子产品和仪器。主要有超声波、测厚仪、超声心动图、心电遥测仪、GF-200功率放大器和激振器、四相位部号发生器等项目,其中GF-200功率放大器和激振器,获部科技成果奖。1987年调任计量中心副主任,参与筹建和负责技术改造,主持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作。1991年,调特设处任副处长,负责生产技术准备和改造工作。 邢兆进男,浙江省嵊县人。1929年4月出生。1949年3月参加工作。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飞机制造机械技术专业。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49年在浙江诸暨枫桥任浙东游击队嵊县人民政府宣传队队员,中国人民解放军104师兼浙江绍兴军分区政治部文工队队员、副分队长、宣传科文化干事等职务。1955年在南京航空工专业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历任工长、工艺室主任、车间技术主任。1965年8月参加部组织技贸小组赴东欧各国(荷兰、西德、意大衬等国)进行考察。1966年1月至4月赴越南河内,对缴获美机残骸进行技术分析论证。1970年4月,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科长、主任工程师等职。在多年的工作期间,参加多种飞机,如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及微型车的研制、修理工作。从事直升机桨叶制造,包括从木质桨叶仿制到金属桨叶自行研制生产;胶接技术在航空工业的应用上,也发挥了积极作用。1986年在CH110X微型车司机门边框攻关项目中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获部颁发的“直八”机研制三等功。 朱月明男,安徽歙县人。1945年出生。1969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与制造专业。1970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92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国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模线设计员。1989年被工厂授予“献身航空、艰苦奋斗建厂二十年,做出贡献”荣誉证书,1990年立“直八”机研制三等功。从事模线样板的设计工作以来,参加了几种机型的部件模线样板设计、绘制工作并参加“昌河”牌旅行车系列、微型车系列的模线样板设计工作。 朱来生男,江苏省淮安市人。1946年7月出生。1970年8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专业。分配到江西省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中共党员。1993年2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任工艺室主任、副主任等职务。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公司模具车间从事模具制造工艺技术工作和技术协调工作。还积极配合公司有关处室、车间解决模具与机床各类夹具的研制和模具修理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确保公司飞机、汽车零件的生产,使装配任务按期完成。1991年,1992年被评为公司级劳动模范。撰写的论文主要有:《提高模具寿命》、《堆焊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等数篇。其中《堆焊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在省航空学会上宣读,并在《昌河科技》杂志上发表。 朱梅芳女,上海市人。1939年10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分配在航空部北京二三二厂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历任测试设备技术员、主管技术员、科技委专职委员。曾先后主管设计定型了SD-1电子打印机,参加“歼教五飞行模拟教练机”“ES-65转台”“陀螺仪表测试”设备的总装调试;主管设计定型了XJS-1B角速度信号器、Q ZG-1、QHG-1姿态航向接触杆、自动驾驶仪综合试验箱等产品;编制了全套图纸、技术条件、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主管设计了K J-8A自动驾驶仪研制工作;完成了样机和产品的破坏模拟试验、飞行模拟试验、系统参数及自动驾驶仪性能试飞等工作;完成了直八机特设仪表校验技术条件的编制;参加了02#、03#机的调整试飞外场服务工作;处理了在调整试飞过程中特设成品的故障分析和排故工作。角速度信号器XJS -1B、QEG-1、QHG-1姿态航向接触杆、KJ-8A自动驾驶仪综合试验箱,获得工厂科技成果1-2等奖,KJ-8A自动驾驶仪研制获航空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伍国财男,江西南康县人。1939年6月出生。1965年7月毕业于江西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同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景德镇市电机厂、华意压缩机厂工作。曾任设计科、技术科科长。主要从事电机设计。参加了YM系列木工电动机的全国统一设计和YM系列工电动机技术标准的起草工作。参加与研制开发了YCT电磁调速电动机、WEFD-05无刷风力发电机、Y-GW112M -4耐高温电动机等新产品。先后通过部级、省级鉴定,获1985年、1987年、1989年、1991年四个年度优秀新产品奖。YM90s--z木工电机获江西省1985年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Y-GW112M -4耐高电动机,获江西省1991年优秀新产品二等奖,并获景德镇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刘祥男,黑龙江省兰西县人。1943年7月出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行器制造工艺专业。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中共党员。1993年2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担任飞机装配工艺员、厂部办公室秘书、昌河小学校长、昌河工学院第一副院长、昌河教育中心副主任、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科技处处长等职务。1970年4月调到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后,组织与管理全公司飞机、汽车科研攻关百余项课题。获省级成果奖二项,获部级成果奖二项,获公司级成果奖45项。主持全公司技术革新活动,仅在1992年就实现革新6754项,为公司创效益430多万元,超额完成实现人均一项目标,该公司连续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在教育系统工作期间,发动并主持了小学集中识字实验、四年制初中教学实验,成效显著。同时,对各校实行目标管理,在高考及各校升学率、教学质量评比中名列景德镇市前茅。撰写完成的主要论文有:《论企业科技人员培训》,发表在部级刊物《航空职教9》1992年第二期;《论效益性原则在企业科技成果管理中的应用》发表在部级刊物《航空制造工程》1993年第六期;《激励动机,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腾飞》分别获公司思研会1991年第七届年会和1992年第八届年会优秀论文奖及证书。 刘兴奎男,黑龙江省人。1938年11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专部。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93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历任工艺员、技术室主任、车间技术主任、车间技术生产副主任、车间主任、公司特拉斯模具中心总经理职务。曾参加过国产“直五”飞机试制与批量生产的技术工作。主持完成国产“教五”型轰炸机减摆器、起落架和相关部件的试制及批量生产的技术工作。参加苏制伊尔-18型飞机起落架大修技术工作。1969年10月起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参加工厂筹建组织工作。1974年,参加了“直八”飞机的测绘研制,主持完成了六项部与公司重点攻关课题,获航空工业部与公司的奖励,航空工业部授予个人二等功和银质奖章。负责完成了多批大学毕业生的代培工作。主持并参加了可控伸缩弹性气体撑杆研制的工作,此项目是昌飞公司第一项获国家专利项目,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气压弹簧系列产品,由原来一种发展到三大系列24个品种,创效益近佰万元。在汽车系列改型中,获省级优秀革新奖。 刘启才女,1936年10月出生。1962年8月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同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车间副主任。 刘世超男,1930年11月出生。1952年8月毕业于苏南工专。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原任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副总工程师。 刘明珠男,江西省吉安市人。1945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制造工程专业。同年分配到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中共党员。1992年聘任为高级工程师。担任车间工艺员、室主任。先后参加直六机的研制与试制,参与编写“直六”自动倾斜仪机械加工制造工艺技术文件工作,主持“直五”机的备件生产的机械加工工艺及“直八”自动倾斜仪、尾桨彀、尾桨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参加昌河牌旅行车、微型车的研制、试制工作。 刘昭雄男,广西省荔浦县人。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工程系。1968年参加工作,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5月被聘为高级工程师。历任电瓷电器工业公司避雷器厂副厂长、公司副经理、公司研究所所长。在氧化锌避雷器的研制与生产方面造诣较深,主持研制的FHE-3.6.10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1981年获省科技成果四等奖,FHE-110.220氧化锌避雷器,1986年获省优秀新产品奖;JS-89放电计数器,获1988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述产品已成为企业主导产品。从1980年以来,撰写的论文《烧结温度对ENR性能的影响》,获市优秀论文三等奖;《氧化锌阀片喷铜工艺初探》,获市1985年电子学会三等优秀论文奖;《正交试验法和优选法在氧化锌避雷器电阻片生产中的应用》,1986年收集在《氧化锌避雷器论文集》,在全国首届氧化锌避雷器学术交流会上交流;《成都110KV氧化锌避雷事故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1990年在全国第三次电工陶瓷专委会学术年会上交流。 刘家莹男,湖北省钟祥市人。1926年10月出生。1949年7月毕业于原南京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中共党员。曾在北京人民解放军鲁班部队独立大队任教员、空军211厂任技术员、北京航校、哈尔滨航校任教员、专科主任、副校长。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后,在中学任校长、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任专职委员等职。曾在《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发表三篇关于教育工作的文章。在《翻译文丛》杂志发表两篇英文译文。在《航空制造工程》发表两篇文章。还主笔撰写了《航空工业中等专业教育史》、《中国航空教育史》两本书。 池大杰男,福建省福州市人。1933年3月出生。1951年毕业于福州高级工业学校机械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92年聘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先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在此期间,曾在哈尔滨四零三工学院飞机工艺专业学习,于1961年毕业。1970年,调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车间副主任、科长、主管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副总工艺师。多年来,曾参加6种飞机的研制工作。主持和参加过航空专用设备的设计与研制,其中主要有7米长剪板机在六十年代获部科研奖,1.5吨、3吨和5吨空气,落锤、XLW-15型材拉弯机于1978年在省科学大会上获奖。负责组织“直八”机多项新工艺、新技术攻关工作,确保“直八”机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获部三等功。1987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1989年,编写了航空标准HOB6470-90《飞机板金件尺寸公差及技术条件》。1989年,与人合著的《板金冲压工艺手册》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1991年与人合著的《板金冲压工艺图集》(第一集)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第二、三集也即将出版。他还担任景德镇市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省航空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许干男,安徽利辛人。1937年10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安徽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专业。同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副处长。先是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机动处工作,1970年调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主要从事机床修理和改装设计工作。具体担负了大热压罐的制造、蒙皮拉伸机的制造、15吨型材拉弯机研制与批量生产(该项目获省级科研奖)、100吨钛合金热压机床的研制与制造、“直八”机拉杆热收口机床的研制与施工制造、模具研合机的制造。还参与了钢索滚压机、扩口机、喷丸机、三轴滚、压鼓机等10多台专机的制造工作。参与组织完成的工厂生产线建设和改造的项目有:微型车总装线、焊装线、涂装线、检测线、旅行车总装线的改造、以及直八机各生产线的改造、工厂关键设备的大修与改造等。 许志明男,上海市川沙县人。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7月毕业上海动力学校。同年参加工作。在江西省景德镇发电厂工作。历任里村电厂生技科长、党支部书记,1978年调到景德镇发电厂任生产技术科科长、副厂长、工会主席。1981年评为锅炉工程师。1992年4月评聘为高级政工师。是市锅炉压力器协会理事。 孙本聚男,辽宁省宽甸县人。1935年5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飞机制造专业。同年分配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57年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任工艺员。从事“直五”、“轰五”、“直六”飞机与“水轰五”飞机的非金属标准以及生产工艺装备的制造工作。1970年5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主要从事“直六”、“直八”飞机、“直十一”飞机、大客车系列、旅行车系列、微型车系列的木模环氧塑料模的研制、协调、制造工作。 孙宝忠男,山东梁山人,1940年7月出生。1959年3月毕业于哈尔滨航校飞机制造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江西南昌洪都机械厂、江西宜春地区拖拉机厂、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技术员、室主任、副科长、科长、副总质量师。在洪都机械厂期间,先后参与“初教六”、“歼六甲”、“强五”飞机的研制和生产,并负责检验技术工作,“初教六”获国家银质奖。在“直八”机研制中,个人获部级三等功。在微型车制造中,创省、部优集体二等功。 孙德瑞男,山东蓬莱人。1936年12月出生。1951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52年调哈尔滨122厂工作,1970年4月调江西省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曾任副总机动师,现任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基建处处长。副处级科员。曾参加研制并生产金属旋翼大梁、金属大梁、金属接头和自动倾斜器等。 闫立山男,辽宁省台安县人。1934年7月出生。]957年毕业于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飞机制造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及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技术员、车间工艺组长、远景规划组长、党支部书记兼车间主任、技改办公室主任工程师。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期间,参加了杜-2、伊尔-28飞机的修理和松花江一号、直五、四o一、轰六、轰五、七o一小飞机种的研制、试制和批生产等技术工作。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参加了直六、直八飞机及微型车、旅行车、大客车的研制和技术生产准备工作。1966年主持试验成功了有机玻璃定向拉伸新工艺,已装在轰五飞机上使用,是定向拉伸有机玻璃首次在我国飞机上使用。论文有《有机玻璃双轴拉伸定向》,发表在《航空工艺技术》杂志上。在“直八”飞机研制中,对新机的研制程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1982年,与人合作写出了《直升机研制程序》,在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专业会上宣读。 严民达男,江苏无锡市人。1941年2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动力系,同年参加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山西省太原第二热电厂工作时任锅炉技术员、工程师。1975年调江西省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历任锅炉技术员、机动科技术员、能源管理技术员。曾在1967年负责发电厂大型压渣泵的安装施工,参与电厂将干式除尘改为水膜式除尘的技术工作。主持对钢球磨煤机田2000大瓦的润滑试验获得成功。自1978年以来,对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的干式除尘改为简易沉降式除尘,获公司奖。同时,改善了水泵间环境,对除氧水箱的溢流管进行了改造。把锅炉运行实行小指标竞赛,把锅炉炉烘改为耐热混凝土烘,使其经久耐用,又加盖炉烘,改善运行条件。对回水重复利用,加热软化水,提高热用率,减少热损耗等做出显著成绩。设计了锅炉房、厂区热管线,改进了炉排电机的转动机构,独立设计了热交换站及凝结水回管道系统。 严绳武男,浙江慈溪人。1943年5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在江西南昌洪都机械厂任设计员。1969年,在鹰潭橡胶厂任技术员、设备科长。1979年,调到景每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设计员、民品科副科长、设计所副所长、所长等职。大学毕业前夕,参加过我国第一架农业飞机的设计和研制工作。在洪都机械厂工作期间,参加了“强五”飞机的设计及“强五”鱼雷机的改装设计,担任了座舱罩、高空救生、座椅的设计,1988年,“强五”飞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个人受荣誉奖励。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参加过“直八”机的设计和研制工作。从1980年开始,为昌河微型汽车的设计和研制做出了显著的成绩。1987年,昌河微型车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个人获第二完成人荣誉证书。 苏青林男,哈尔滨市人。1945年1月出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导弹设计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68年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任铆接工艺员。1970年调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先后担任工艺员、模线室主任、车间主任、副科长、副处长等职务。现任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副厂长、副总工艺师。曾参加设计和校对直八机头、整流罩、尾梁、斜梁模线、探损等工作。近几年来,设计过CH1010、CH6590车身研制,参加过CH635、CH6600、CHI010A、CH1011、CH10J2、CH630G、CH1010KT车的开发与研制工艺技术的准备与组织工作。 苏河清女,浙江省天台县人。1941年9月出生。1967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机械专业。分配在四川省成都130部队工作。1993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71年3月调到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从事工艺分析和材料定额审核制定工作。1979年晋升为助理工程师。1983年晋升为工程师。1985年担任副科级室主任。曾编制了旅行车系列20多种车型的工艺路线;编制了各种军民品材料消耗定额。通过组织开展价值工程、QC小组等活动,对降低原材料消耗做了大量工作,为公司节约了大量资金。微型车生产用的钢材利用率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1991年获“直八”机研制三等功。 杜嵩山男,江西都昌人。1938年7月出生。1955年参加工作。197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1月评聘为高级政工师。现为市电瓷电器公司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长期在企业从事思想政治和宣传教育工作。先后在省以上报刊发稿300余篇,其中获奖励的论文有:市级18篇、省级2篇、全国电瓷行业11篇、中国机电报1篇。如《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1983年9月在《羊城晚报》发表,获市文联优秀评论二等奖;《生动风趣非油滑,真实自然不浅浮》,1985年在《星火》第三期发表;漫评中篇小说《玩魔方的人》,获市文联1986年全市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奖;《职工收入必须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一文,在《红旗》1985年第三期发表,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1986年全市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论著奖;《对话之道初探》,1987年12月发表在《中国机电报》,获省机械厅优秀论文二等奖;《努力建设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1989年10月获全国电瓷行业政研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汤富民男,江苏省南汇县人。1941年7月出生。1964年7月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同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先后在三机部国营320厂、江西省清江县农机厂、江西省宜春无线电厂工作。1977年5月调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从事表面处理工作。主持开发了镁及其合金电解阳极化工艺应用于“强五”型飞机。组建了我省第一条高铬钼镍合金镀铬生产线,开发了复合镀厚铬工艺,在农机修理上获得广泛应用。论文《复合双层镀铬在农机修理上的应用》,发表在1973年《江西农机》杂志上。1978年至1992年,从事高强度镉钛工艺工作,生产航空航天优质产品30余万件,获得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2年,在工厂军转民工作中,主持开展了高效全光亮镀镍技术及活性镍阳极化在全光镍技术中的应用等技术,撰写的论文被评为江西省航空学会二等优秀学术论文奖,发表于《江西省航空学校》]984年1一2期、1983年《上海电镀》第4期。1985年,开发了低氰全光亮装饰性镀锌技术,撰写的论文发表在《江西电镀》1985年第一期修订版。并作为优秀论文编入该年会《论文选编集》。1988年至1991年,开发间歇法在“直八”机球铰上获取超厚膜阳化膜技术,获航空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杨承渊男,江苏镇江市人。1933年4月出生。1955年11月参加工作。1954年毕业于华东第二工业学院电气专业。1955年10月又毕业于沈阳俄文学校。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122厂、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任机动车间技术员、机修车间工艺组副组长、主管工程师。主要承担了全厂各车间电器设备安装调试以及动力、照明施工工作,完成了冲压生产线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改装设计,完成了焊接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主持施工新表面热处理厂房动力线路。在电气设备(机床、电机、变压器等)大修工艺中获质量标兵。 杨志忠男,湖南人。1939年9月出生。1957年9月进入中山大学物理系学习,1961年毕业,同年参加工作。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4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自1961年起,先后在299所、北京有色金属设计研究总院、江西省建设兵团24团、市36无线电厂工作,从事技术工作30年,1981年2月起,先后任36厂质量科副科长、生产科长、车间主任、副总工程师等职。曾主持设计半导体车间的技术改造工作,参与新产品3DG80、3DG130、3DG140、3DG142等的设计与制造,这些新产品创省一等奖一个、省优一个、市三等奖一个。撰写过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多品种器件车间成品率考核的数理分析》,获市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评为江西省TQC教育先进工作者。 杨国平男,江西省樟树市人。1962年7月出生。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1982年8月分配在江西省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艺处工作。中共党员。1993年3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参与“直八”飞机尾桨叶设计试制和定型的课题研究工作中卓有成效,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直八”尾桨叶QC活动获国家级QC成果奖。在“直八”尾桨叶试制过程中,负责和参与的3项课题获公司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主桨叶的研究课题在1992年通过航空航天部的技术鉴定,其中高精度的“直八”主桨叶装配,获首届昌河青年科技成果一等奖。在参与“直八”飞机胶接件的研制和CH635汽车的研制过程中,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撰写的主要论文有:《直八机主桨叶动平衡方法探讨》,1990年11月在成都航空学会第六届全国直升机年会上宣读,并刊登在《昌河青年论文集》;《超黄蜂直升机主桨叶动平衡力矩分析》,先载于1992年第八届全国直升机年会《学术论文集》,同年获“昌河十佳青年荣誉称号”。杨禹吉男,1938年12月5日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省慈溪市。1955年考入上海动力学校热能动力装置专业,1959年3月毕业后参加工作。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评聘为热动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江西水利电力学院电力系、江西乐平电厂、江西景德镇电厂从事电力工作。曾任车间副主任、生产技术科科长、企业整顿办公室主任、副厂长、总工程师。1981年3月被评为热能动力工程师。多年来,主持和领导发电厂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工作。从1983年以来撰写了约2万余字的技术总结、企业整顿总结。与他人合写的专业论文有:如《企业整顿汇报提纲》、《凝结器加装二次泸网技术总结》;独立撰写的论文有:6汽轮机轴承油挡改进》(刊登在《江西电力简讯)1989年第3期)、《220吨/时锅炉I级减温器联箱裂纹处理》(刊登在《江西电力》1992年第4期)。 杨金槐男,安徽省来安县人。1944年5月出生。]96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设计专业。1970年7月分配到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设计·所工作。中共党员。1990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任设计员、室主任、干部科副科长、设计所副所长兼党支部书记、江西汽车新产品鉴定试验站长、昌河公司副总经理。历年来,参加过“直六”飞机、“直五”飞机起落架的设计与研制,“直八”型机着陆系统测绘试验、设计工作。主持过国产第一代微型车国家定型五万公里道路试验。组织领导昌河牌旅行车CH636、CH630G、CH6600、CH6531、CH6591A、CH630系列专用车的设计开发工作。 杨喜良男,黑龙江兰西人。1936年11月出生。1954年8月毕业于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先后在哈尔滨第一水泥厂、沈阳军区通讯兵处、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贵州011基地303医院、162厂、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科员、副,科长、科长、纪委副书记、党委常委、组织部长。曾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工作者,发表的论文获思研会论文一等奖。三次获闽赣地区党委书记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受聘为江西省人才开发研究中心研究员、中组部《党建研究杂志社》通讯联络员。1988年评聘为副研究员,1991年评聘为高级政工师。 杨锄非男,湖南邵东人。1936年12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先后在河北保定原372厂、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技术员、副主任、科长、副总工艺师、总工艺师、副总工程师等职务。曾于1974年12月派往法国鉴制“超黄蜂”直升机的全部技术工作。 李俭男,北京市人。1937年9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1993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57年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从事飞机结构设计工作。1976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设计所动力室从事设计工作。1984年起从事质量管理工作。1990年在公司适航办从事民用飞机适航管理工作。参与了“初教-6”飞机设计,该机获国家金质奖。参加“强一五”飞机的设计及改型工作,该机于1985年授予国家级科学进步特等奖。参加总参陆航局组织编制的《直升机防砂尘要求》的编写工作。 李墅男,安徽省风台县人。1929年7月出生。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2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现为南京航空学院)机械加工专业。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49年5月至1952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军区任政教干事,立过三等功。1952年10月在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学习。1955年3月在航空工业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检验科工作。1965年在新建县拖拉机修理厂任技术组长。1983年2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质保处任主管工程师。撰写论文多篇,其中《加强始、中、终检验、预防不合格品发生》在航空工业部《三机通讯》杂志上发表;《加强成品检验》,在《昌河科技》上发表,并在1988年航空学会质量学组黄山会议上进行交流。他还参与了《质量手册》的主要编制工作。
李万新男,江苏盐城县人。1942年出生。1967年9月从南京航空工业学院飞机设计专业毕业,分配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实习劳动。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历任工艺员、工艺组长、副科长、车间主任、组织部长、党委书记、厂长等职。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372厂任厂长以来,锐意进取,大胆改革,推进技术进步,使工厂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跨进航空航天部先进单位的行列,其个人也先后获省优秀企业家、振兴航空工业标兵、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称号。 李化民男,吉林省东丰县人。1940年出生。1966年毕业于吉林省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其设备专业。分配到哈尔滨市522厂任技术员。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中共党员。1991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历任工艺员、室主任、主管工程师、车间技术主任。长期从事机械设备的安装、修理、改造与精化的工艺技术工作,并参加过“直八”型飞机和微型汽车的专用设备、缩边机、振剪机、滚剪机、钛板热压床、窗框铣切机、井式电炉、钛板自动焊机研制的工艺工作。参加过从日本引进的汽车八工位检测线安装的工艺工作和磨床静压改装工艺工作,参加FK -100进口靠模铣床附件ECT-1电仿形仪的研制,该项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在“直一八”机研制中,被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个人三等功。 李为英男,1932年出生。1952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403工学院。曾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
李永康男,浙江杭州市人。1935年10月出生。1959年元月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校表面处理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是到陕西115厂任表面处理车间工艺员。1972年起,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表面处理车间。历任工艺室主任、车间技术主任。为筹建表面处理车间及军用产品的研制作出了贡献。 李志云男,浙江嘉善人。1936年10月出生。1951在上海军委民航第三分校入伍,1955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俄语专业。同年参加工作。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情报翻译工作。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同年随中航技公司赴苏联莫斯科任翻译。在航空工厂从事情报翻译工作,对我国第一代轰炸机和直升机的试制和生产起了主要的促进作用。六十年代主要从事技术情报工作,参加了直升机重要技术攻关课题的情报服务。主持了直升机旋翼动平衡情报跟踪课题,出版了直升机旋翼动平衡译文集三册。翻译的俄、英、日文资料计数千万字。编辑过《昌河科技快讯》和《情报信息》。 李秀发男,吉林省榆树县人。1942年9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任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车间主任。主要参与了CHF-4033井式控温炉的研制工作,经多次试验,获得成功,已投入生产使用。该项技术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负责参加”直八”机用螺旋钢索的试验、研制,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奖。 李忠民男,江西进贤人。193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6J965年9月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现任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先后在贵州180厂、183厂工作。主持负责35KV变电站、35KV线路施工工作。参加了液压电磁开关CT-8、CT-11两个型号新产品的研制,并已投入生产。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主要从事动力运行工作。1984年又从事公司的技安环保工作,在任职期间,从未发生过重大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使技安环保工作在部、省、市均列榜首。编写了特种作业工人培训教材《电气安装技术》一书。参加编写的《推行现代化管理,促进安全生产》,获部级管理成果三等奖。 李金梁男,福建蒲田市人。1934年11月出生。J960年9月毕业于西北工大航空发动机工艺专业。主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60年在河北保定市550厂任车间工艺室主任,1971年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担任车间工艺室主任、技术主任、工艺处主管工程师。主要参与了第四设计院设计的厂房工艺设计和厂房验收工作。参与了飞机木质桨叶和金属桨叶的试制工作、螺旋桨装配工艺、飞机主桨彀装配工艺、主螺旋桨及调速器等部件的复杂工艺、飞机自动倾斜仪与主尾桨叶机加工艺、直八机自动倾斜仪的机加工艺等工作。
李绍堂男,河南省武陟县人。1937年9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咸阳机器制造学校。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锅炉厂任机加技术员、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任机加夹具设计员。自1970年7月起,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从事组合夹具和技术改造规划工作。在机加夹具设计工作中,积极探索研究将球面三角理论用于机加夹具和组合夹具设计,使机加夹具空间角度计算、设计、加工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实用性也大大提高与简化。在“直八”机研制中,推广采用组合夹具新技术,成功地取代百分之八十五的专用机加夹具,为“直八”飞机研制做出了贡献。
李明福女,湖南常德人。1935年2月出生。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毕业干哈尔滨403工学院工艺专业。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科技委副主任。1951年在武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械学校任学员,见习组织干事。1952年在中南第一工业学校中专毕业。1955年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曾任技术员、组长、副主任、副科长等职。1975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曾任公司中心试验室主任、冶金科长、副总冶金师、总冶金师等职务。主持参加了“直八”机的技术鉴定工作,编写了《新材料鉴定情况分析报告》鉴定材料,立三等功。参加了新钢种(15CDV6、30NCD16)的研制。分别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主持参加的ZM7高强度铸造镁合金应用研究,获部级三等奖。参与“直八”机薄壁软油箱应用研究,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推广应用软油箱喷涂KF-1防老化胶新技术,提高产品使用寿命三倍以上。主持参加“直八”机主桨叶前缘保护带新材料研制和应用研究,通过了鉴定,节约了大量外汇资金。
李勇泉男,1934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乐平县乐平镇,祖籍江西省余干县。1954年9月在华中工学院机械制造系毕业,同年参加工作。198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湖南湘潭机床厂、景德镇气门厂工作。曾任厂生产技术科副科长、副厂长、党委书记职务。在技术工作方面,为气门厂的气门线和柴油机配件等的建成,以及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推进技术进步,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优异成绩,获得省、市嘉奖。1989年7月,省机械工业厅授予铸态QTSO-S工艺成果三等奖;1986年8月中国机械报社授予管理知识竞赛三等奖。系市机械系统思研会常务理事、省农机学会会员。 李冠咏男,广东省揭西县人。1936年9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橡胶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西安飞机制造公司中心试验室、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中心试验室工作,历任技术员、室主任,是江西省航空学会会员、江西省力学学会会员。其主要论文和编著有:《新型的密封胶膜》,在《航空材料》1979年第一期发表;《国产非干性密封胶和MaStino X6856的对比试验》、《润滑与密封》,在《航空材料》1980年在第五期上发;《CHM-密封胶》,在江西航空学报1984年1-2期上发表。还负责研制成功了昌河一号、三号、四号胶,并用于生产。获1984年度和1985年度厂级劳动模范,在直八机研制中立个人三等功。 李荣耀男,江西省吉水县人。1939年10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机械系。1967年9月由江西工学院分配至景德镇新生机械厂(景德镇市印刷机械总厂的前身)。1988年10月评聘为机械高级工程师。先后在生产科、技术科和设备动力科从事设备制造、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工作。1980年底评为机械工程师。七十年代承担了车、铣、创、磨,使企业自制通用设备50多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八十年代初在本企业及本系统主持进行设备管理整顿工作,制订了各项设备管理与维修制度、定额和管理细则,编制了各类设备操作规程和验收标准,为企业和系统培训了一批设备管理干部,为企业现代化设备管理打下了基础。八十年代后期,将设备综合工程用于设备管理,在企业开展了设备前期管理、故障管理,提高了企业设备投资的技术经济效益。工厂多次评为省设备管理优秀企业,1990年升为设备管理二级企业。他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江西机械工程学会、江西省设备维修学会会员,是景德镇市机械系统设备管理协会副理事长,江西省设备管理协会聘请他为设备技术专家。 李益行男,安徽省黟县人。1937年11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力系及其自动化专业。先后在湖南和江西两省电力系统从事专业工作,曾担任主管工程师、生产技术科长、副总工程师。评聘为电气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专业技术、技术管理和技术领导工作,曾进行了多项技术革新和技术改进,在《中南电力消息》《湖南电力技术》等刊物上发表了《自励磁法测量介损及其误差分析》《QF25-2汽输发电机防晕处理》等专业论文,并在湖南机电学会上作了专题报告。编写了绝缘训练班讲义。设计、制造了400KV冲击电压发生器、5K V冲击电流发生器、IOKVA三倍频电压发生器、50KV/5KVA小型高压试验变压器和介损测量车等设备,改善了试验条件,提高了测量水平。曾担任湖南省机电工程学会理事、江西省机电工程学会高压专业委员会理事、景德镇市机电工程学会理事。 李崇祥男,江西省兴国县人。1938年2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校。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湖南株州331厂、西安114厂、河南灵宝124厂工作。1972年2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从事航空技术工作。撰写的论文主要有:《在氰化溶液中镀合金》、《铝合金镀硬铬》。 李新文男,山东省梁山县人。193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科长、处长、处级科员等职。为公司“直六”、“直八”机生产设计队伍和工艺技术人才的管理做了大量工作。自J980年起至现在,组织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调动了技术人才的积极性。
李溪文男,194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196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及工艺设备专业。现任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副总工艺师、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飞机、汽车型架、生产线和各类试验器非标制造工艺工作。参加了“直八”机的研制,获航空航天部三等奖。是省机械工程学会、航空工程学会会员。 李德山男,吉林省东丰县人。1941年9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系专业。先后在南昌洪都机械厂、哈尔滨伟建机器厂、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伟建机器厂工作期间,参加了“轰五”飞机整体油箱新工艺、新技术的试验与推广工作。完成材料性能试验,工艺件的试验工作。参加了“直五”飞机旋翼用结构胶的耐介质等性能试验。在昌河飞机制造厂工作期间,参加了“直八”机新材料的试制工作,并已陆续鉴定使用。在车间直接领导并参加了多项工艺试验工作,解决了很多关键问题。如弹性钢丝软管耐高温、浮筒成型工艺新方法攻关,使得产品外观更好,协调问题也迎刃而解。荣获“直八”机研制部级三等奖。在接受伟建机器厂转来的任务时,又攻克了油箱、护板成型新工艺,为工厂节省了上万元的工装费用。 李德润男,湖北省武汉市人。1938年出生。1957年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校焊接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65年又毕业于哈尔滨市403业余工学院机加专业。高级工程师。1957年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工作时,从事飞机液压部件、起落架部件、机加装配试验工艺技术工作。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历任技术主任、行政主任、机加科长、人事劳资科长,人事劳资处长职务。参加了TY-2、轰-5、直五、直六、直八等机型的起落架液压、空气、燃油系统零部件的试制、批生产工艺技术工作。主管了直-5、直-6型机液压系统及28起落架部组件的机加、装试工艺试制、定型、批生产的全过程。并编制了起落架、液压系统部、组件的机加装配试验工艺规程。组织攻克了起落架加工中的高强度、高光度、精度、深孔技术关键,获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是航空部劳动学会华东分会理事、常务理事。李静芳女,上海市人。1942年2月出生。1966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67年8月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现为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科标处技术员。曾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任飞机设计员。1970年调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总装工艺员。 吴全男,黑龙江省宾县人。194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64年在哈尔滨滨江航校参加工作。1986年毕业于江西省电大党政管理专业,高级政工师。1970年调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政治部秘书、公司团委书记、车间党支部书记、昌河医院院长、现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有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多次被评为省优秀思研会干部。撰写的有关加强党风和党纪的文章,分别刊登于《江西党建》和《党风建设》杂志上。 吴绍文男,山东省临朐县人。1943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市四零三工学院机械加工专业。中共党员。199l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自1970年从哈尔滨120厂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艺科后,任工装技术员、室副主任,在生产部、办公室等部门工作。1977年,在厂政治部、组织科、干部科(处)任室主任、副科长、副处长等职。五十年代参与了苏制与国产飞机计八种飞机发动机、飞机装配工艺的技术工作与设计工作。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从事干部管理工作,参与主持了一系列有关干部管理的管理制度编写和整理文件等工作。1979年开始,负责主持工厂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审工作,并编制了一系列有关该项工作的文件和工作程序、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等,促进了工厂的干部队伍建设。 吴持孝男,浙江东阳市人。1937年1月出生。1961年8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制造专业。先后在航空部514厂、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任模具设计室主任、校对员、模具车间技术主任、工装设计处副处长、处长。1984~1986年,连续获厂级劳模和景德镇市市级技术能手和市级劳模。有三篇论文获奖。在军品“直八”飞机研制成果中立航空航天部三等功,获勋章丫枚,主持开发的“五十铃”纵梁大型模具”,获1990年国家级特优奖,该成果填补了省内空白。参加了CH1010微型车和天津大发微型车大边条等薄板滚型技术的开发,该项科技成果,已获部级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是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理事、航空航天部模具专业技术委员会模具标准化委员会和模具委员会委员、航空协会会员。 吴祖墘男,福建省福州市人。1945年7月出生。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金属材料专业,分配到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中共党员。1990年聘为高级工程师。历任厂冶金处理主管工艺员、副处长、处长等职。在“直八”机研制与生产鉴定工作中,参与解决了外螺旋钢索的缠绕、预应力拉伸弹簧的制造、大型旋翼铣Jg的热处理等新工艺,外螺旋钢索的缠绕工艺的成功,节约了大量外汇,实现了国产化,填补了我国传力构件一项空白,获厂级优秀科技成果奖,通过部科技局鉴定,上纳为航空航天部部标准。参加的有关15CDV6等新材料的研制,解决了“直八”机生产鉴定中大量冶金工艺问题,获部级个人二等功。在微型车、旅行车的生产中,任多项厂级质量攻关课题组组长,先后解决了JRE水性腻子的应用、微型车防锈、螺母凸焊、整车磷化、电涂等工艺质量问题,为两车的质量提高做出了成绩。 吴样才男,江西省贵溪人,1937年2月出生。1951年9月参加工作。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曾任景德镇市电机厂技术员、工程师、技术、生产、供销副科长、厂办主任、副厂长、党委委员,市印刷机械总厂副厂长、市制冷设备厂厂长、市制冷设备总厂厂长、党委书记、市华意电器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江西华意电器集团董事长。1985年至1991年经省、市人民政府授予省、市劳动模范称号。是市技术拔尖人才。在主持电机厂技术、生产、供销工作期间,从开发新产品、转产木工电机到建立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多年取得经济效益。引进国外八十年代电冰箱先进技术、年生产能力30万台生产线,建成华意电冰箱厂。三年收回五个电冰箱厂的投资,并利用澳大利亚政府贷款,筹建我国第一家制冷新工质(R134a)压缩机厂,年生产能力100万台,1993年产品投放市场。六年中直接指挥和亲自创建了电冰箱厂、压缩机厂、冰柜厂、空调器厂、制冷配件厂、三六无线电厂、制冷工程公司、经销公司、福建省华赣发展公司等九个企业,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使华意电器总公司成为国家二级企业、国家大型企业、国家家用电器具有进出口自主权企业,并以华意电器总公司为核心,组建了江西华意电器集团。 吴德铨男,湖北宜都人。1944年5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自1970年起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中共党员。1990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历任模具车间工艺员、工艺室副主任、主任、车间技术副主任,车间主任、厂办副主任。承担过较多数量的飞机、汽车的复杂模具和机床夹具的工艺规程编制,主持过冷冲模,橡胶模、塑料模典型结构、典型工艺的制订,参加了飞机大型玻璃钢成形模、汽车大型复盖件模具技术攻关活动,在小孔冲裁、复杂外形和高精度模具零件加工成形、模具延寿等方面有独到见解。组织和参加D120汽车纵梁模具研制工程的实施,在1989年度全国优质模具评比中获特优奖。 岑瑞奇男,广西蒙山县人。1932年12月出生。1949年参加人民解放军。1955年8月毕业于东北航空工业学校。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曾任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艺员、副主任。1967年8月调航空部驻贵州办事处工作。1976年8月,调到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检验科、经销处等部门任副主任、副总工程师等职务。 何智男,江苏省高邮人。1931年10月出生。1949年6月在上海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政大学。1955年2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航空零件、机械加工专业。1991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是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1970年6月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曾任技术员、工艺组长、车间技术主任、科技委专职委员等职,1990年航空工业部授予“直八”型机研制工作个人三等奖。同年授予先进个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何秋萍女,1943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鄞县。196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燃料化工专业,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学校毕业后分配在建工部天津市城市煤气设计院工作。1970年支内到江西,一直在江西电化厂从事工艺、技术管理工作,现为化工部能源监督评审员。在江西电化厂期间,参加过该厂筹建氯磺酸车间的工艺技术设计和“废氯处理”、“万吨烧碱改造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主持氯磺酸技改工程的扩初设计和施工工作,其中沸腾炉水箱改成水夹套冷却,干、吸二塔分酸盘改成分酸槽,用电石污吸收废氯解决氯气污染问题,运用“水分平衡”原理解决小硫酸生产氯磺酸不出稀酸的问题等,均在生产中取得成功,论文《用电石污在水喷射泵吸收氯气》在《电化科技》上发表。
余枫男,云南东川人。1961年9月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航空机械工程系。分配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中共党员。先后任工艺员、模具设计员、模具设计室副主任、主任。1989年评聘为工程师,1991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参加了汽车门框边条型材冷滚弯成型工艺的研究,作为主要参加人,获得199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还参加了D120汽车纵梁大型复合冲孔、落料模和成形模的设计研制工作,这两种项目均获1990年上海国际模具展览会优质模具奖和特优奖。
余中仁男,浙江省人。1936年8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铸造专业,高级工程师,主管工程师。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江西省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工作。1976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冶金处工作期间,参与了ZH -7高强度镁合金在直八机前起落架外筒上的应用研究,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直八”飞机薄壁软油箱的研制,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余家群男,1931年4月出生。1952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曾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邹文生男,1936年10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市,祖籍江西樟树市。1956年毕业于江西工专,同年参加工作。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汽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江西省工业厅、重工业厅、水利电力厅、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省电力设计院、景德镇里村发电厂、乐平电厂、景德镇发电厂任技术员、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分厂副厂长、计划科副科长、副厂长。1985年任景德镇发电厂厂长,参加过上饶电厂、鹰潭电厂、抚州电厂、庐山水泥厂自备电厂、九江电厂、万安电厂、乐平电厂的设计工作。曾任主设计人、专业负责人。在电厂工作期间,曾任检修、运行技术员,参与和主持过三台汽轮发电机安装,有专业实际经验,1992年,从事景德镇发电厂2X12.5万千瓦机组的扩建,兼任景德镇电厂技改处主任。 邹恩永男,1935年5月出生。1952年8月参加工作。1963年8月毕业于洪都工学院。高级工程师。任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车间副主任。 汪春英女,湖北省汉阳县人。1937年1月出生。1951年11月参加工作。1964年2月毕业于武昌华中工学院机械制造系。198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江西南昌柴油机厂、江西气门厂工作。曾任生产科技术员、副科长,1981年9月评聘为机械工程师。主要从事2105、285柴油机、195柴油机零件的工艺编制及其有关工装,专机,设计制造,曾得到行检组多次好评。1979年,解决了柴油机缸头24套工装设计制造的技术问题,生产的缸头在行检中评为优秀产品。1982年以后,从事气门线技术工作,改进设备3台,工装设计7套,解决了一系列生产中的难题,使195气门创部优,长江750气门创省优。 沙生菲女,江苏镇江人。1933年7月出生。1949年7月参加工作,195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南昌市公安局、湖南209所、11所、湖南衡阳党校、广东韶关党校工作,历任公安内勤、外勤、团委副书记。1973年3月调江西景德镇电厂,历任车间书记、工会副主席、主席、纪委书记等职。曾被评为优秀政工干部、模范职工之友,1959年出席北京群英会见到周总理、刘少奇主席。1987年、1988年先后荣获华中电业管理局优秀工作者和优秀工会主席。1992.年4月评聘为高级政工师。 沈玉良男,江苏省无锡市人,1934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大直升飞机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无锡团市委、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1969年调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技术员、科长、总质量师。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90年,在“直八”机研制工作中成绩显著,立个人二等功,获荣誉证书。在多年的航空工业建设中,先后参加并组织研制“直五”机、“轰五”机、“直八”机及批量生产的工作。多次参加并组织工厂质量与检验的管理制度,文件的编写和审核。 沈金土男,上海市上海县人。1927年12月出生。1951年参加工作。198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1952年,入燃料工业部上海动力学校,学习锅炉装置专业,1956年毕业。并在电力部上海电力专科学校函授部电厂热能动力专业毕业。1951年起先后在上海吴淞煤气厂、电力部武汉基建局工程科、施工组织设计室、江西电力建设公司工程科、景德镇发电厂工作,1978年后担任发电厂副总工程师、锅炉高级工程师。曾撰写施工专题总结及大型机组施工组织、设计总结报告等。 沈智瑞男,江苏苏州人。1938年11月出生。1955年参加工作。1964年在洪都工学院毕业。196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长江航空工业学校、国营长江机械厂、景德镇印刷机械总厂、华意电器总公司工作。从1975年起任印刷机械厂车间副主任、质管科副科长、全质办主任,1981年5月任制冷设备总厂副厂长,1988年2月任总质量师,11月任华意电器总公司总经济师,一直从事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工作。1965年5月在江西南昌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曾担任理事。1981年,在江西南昌参加江西质量管理协会,曾担任理事。1979年至1981年,受聘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担任专业教师,主讲《金属工艺学》。撰写过多篇学术论文。沈衡广男,浙江镇海人。1944年5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在模线车间任设计员。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任模线车间设计员、副组长兼校对员、公司设计所设计员、企管办任室主任、降耗处管理室主任、财会处管理室主任。曾参加多种昌河型号汽车的模线设计、校对工作。参加“直六”、“直八”型机的模线测绘、校对工作,完成了“直八”机自动驾驶仪地面试验及装机协调与编写飞机通电检查技术条件等工作。完成了“直八”机主桨叶内外形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数据计算任务。论文《浅谈计算机辅助管理体系的建立》、《DBASE I如何提高统计》,获省企协计算机辅助研究优秀论文奖,《VE软件与方法探讨》,获市企协计算机用户协会二等奖。“直八”主桨叶外形数模的建立,获“直八”研制三等功。 张沁男,江苏省南通,市人。1943年11月出生。197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与电器制造专业,分配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70年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11车间负责机床电器维修工作,后调安装队担任电气施工员、技术员工作。1983年任安装队队长。参与的主要工程有:负责完成了昌河职工俱乐部动力照明、舞台调光系统的调试安装;2号厂房的动力照明、通讯、采暖、给水排水、压缩空气管道的安装调试;22车间所属降压站的设备调试;主持完成了厂房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安装调试与含氰污水系统的调试工作。撰写的主要论文有:《铝铜导线对接工艺》、《LH48空调机易发生火灾事故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张一民男,江苏省常熟人。1960年9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在河北省保定惠阳机械厂工作时,参加研制三种型号木质螺旋桨获成功。1960年评为保定市青年红旗突击手。1965年后,主持负责电解加工工作任务,完成了3170弓形夹方孔,尾桨接头长槽电解加工任务,现已在550厂投产。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后,在参加“直八”机尾桨彀研制、主桨翼接头的研制、自动倾斜仪的研制工作中获得成功。1990年获航空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直八”型机研制个人三等功。 张文正男,辽宁省新民县人。1930年11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飞机制造机械技术专业。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参与了“杜-2”飞机修理,备件制造,“轰一五”飞机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轰一七”飞机结构打样设计,“直五”、“直六”飞机的设计工作。参与了“直八”机的研制与总体布置,重量、重心计算,结构设计,质量检验工’作。参与了松花江大客车、三轮汽车、昌河各汽车型别的设计工作。1990年在“直八”机研制、生产工作中立三等功。1983年参加“飞机气动外缘公差”制(修)订工作,获航空标准化科技成果证书。参加了《昌河微型车图解维修手册》和《昌河质量管理手册》的编写工作。 张业凯男,湖南省长沙市人。1932年7月出生。1952年毕业于湖南工业学校高级机械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65年又毕业于江西省南昌洪都工学院本科专业。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在洪都机械厂、万载水泵厂、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多年从事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工作,主要专业特点是:机械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水泵制造工艺与测试。在洪都机械厂工作期间,参与了我国第一架飞机的设计与制造工作。并受派遣赴松林机械厂参加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的制造工作。参与了我国第一架自己设计的“强五”型飞机制造的组织工作。在负责制造模具工作的同时,又参与设计制造了两台模具磨床,设计制造了磨床组合夹具基础板多用途精密加工的磨床一台。在6813型水泵测试工作中,提高了产品质量,效率达87%以上。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解决了多项模具工艺制造的技术关键。为公司研制的“直八”机和微型车、旅行车系列车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艺技术工作。发表的主要论文有:《退拨的快速近似计算法》,曾在1954年《机械工人》杂志发表;《水泵扬程的试验和计算》,于1974年刊登在《水泵技术》杂志,该文校正了国家标准的一算式错误;《450分模的橡胶圈压模的结构和制造》,于1980年在《模具通讯》杂志上发表,《关于空间角度的计算和制造问题》写于七十年代末,现已应用在飞机轮轴标准样件制造上。有关“空间角”的论文刊登于《模具通讯》杂志。 张向军男,江西省瑞昌市人。1962年5月出生。1982年8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分配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1993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在机动处任设计员、设计室主任、副处长等职。1989年评定为工程师。主管汽车系列检测线的安装、调试、设计工作。参加了公司热风循环炉的设计与制造工作,该项目获江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撰写的论文有:《M7180A平磨改造》,获1988年江西省航空学会机动分会三等奖。1991年《TSF复合材料导轨带的应用》,获1991年江西省机动分会二等奖。 张同垣男,河北安平县人。1932年5月出生。1953年在北京石油学院化学系毕业,同年参加工作。1986年1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9年4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石油部研究一所三室、抚顺市科学研究所、景德镇新光材料厂、市36无线电厂从事技术工作。1987年被选为市政协七届委员会常委。多年来承担过工厂的多项技术改造和技术指导工作。在电子电镀、封装化工及石油化工、电热耐火器材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特别是“代金,代银及可焊性电镀新技术”,获得部级认可。专著《国内外电镀新技术选编》曾在省刊上发表。《轻质油加氢精制设计》和《MG01陶瓷封装及MG02塑料封装》,分别获部级二等奖和市级三等奖。 张学勤女,河南省郑州市人。1937年7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金属材料铸造金属专业。1991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冶金科、贵州01-602库中心试验室从事技术工作。1976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主要完成的技术项目有:配合五一四厂研制成功了“轰五”型机机头、窗框等11种大型镁合金铸造;安装和调试了多种性能拉力机;编写了各种机械性能试验取样图等多种技术文件;负责和参与的高强度合金无氰镀镉一钛新工艺应用科研试验项目,获部级先进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直八”机所用的不锈钢、高强度铝合金的研制工艺,该项目获部级先进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的多层点焊和“直八”机拉杆新工艺试验,二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编写了《铝镁合金铸造实践》与《环氧塑料在工艺装备中的应用》二本书,于1965年在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撰写的主要论文有:《新铆钉机械性能试验总结》,登载于1983年航空工业部《科技与信息》杂志;《铝合金LY12CZ和LD2C3的拉力应力腐蚀的探讨》,1988年在《昌河科技》上发表,并在全国第三届机械性能学会上作大会重点宣读。 张传让男,广东平远县人。1942年2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力学专业。同年12月分配到哈尔滨122厂。中共党员。1992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自1970年5月起)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先后任34车间工艺员、经管室主任、车间副主任、华昌公司副总经理、昌河劳动服务公司副经理等职。主管并完成了直五主桨叶转厂生产试制阶段大梁疲劳试验及“直八”主桨叶试制工作,获工厂“直八”攻关奖。参与“直八”尾桨叶大梁接头制孔、装配试验,获工厂“直八”攻关奖。主管直五桨叶大梁装配、桨叶总装配工艺工作,开展工序质控制,获省、部级先进奖。 张宝祥男,江苏泰兴人。1943年10月出生。1968年1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流体力学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90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国营伟建机器厂、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曾在工艺科任工艺员、室主任、党支部委员、副科长、科长、处长、副总质量师等职。多年来,参加直升机尾桨叶的测绘、研制、工艺方案的制定、生产准备、定型等工作。在主管直升机的工艺协调中,指导了中级技术员开展技术工作。在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中,能熟练运用GB/10300《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适航条例》开展质量控制等活动,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做出了贡献。1991年经考核,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授予军工产品承制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评审员资格证书。张述寿男,江西吉安人。1937年12月出生。1961年7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陀螺与惯性导航专业,留校任教。1972年调航空部第531厂任设计室主任、设计所副所长。1986年调航空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计量中心主任、处长。中共党员。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参加工作以来,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台惯性导航系统的平台减震支架的分析试验,并获成功,投入使用。担任BDP-4地本仪主管设计,完成试生产定型及产品图纸、技术文件等设计资料,并转入批量生产。调入531厂以后,担任直八直升机自动驾驶仪的主任设计师,主持设计完成多次重大试验并首飞成功。研制成功的KE-8A自动驾驶仪开环试验,闭环试验多次,获得科研成果奖,1990年K J-8A自动驾驶仪,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树林男,辽宁省兆镇县人。1935年9月出生。1957年8月毕业于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飞机制造专业。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57年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1969年11月调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担任组长、副科长、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企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职期间,主持劳动生产定额,建立和完成“直五”、“直八”机、旅行车、微型车产品定额及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31车间、32车间、38车间的全面管理办法。参加并组织车间主任工作研讨活动,推动了车间工作的开展。主持经济责任制承包工作,建立了一套管理办法。在企业管理、升级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多次组织编写材料与总结,为工厂顺利通过二级企业验收起了重要作用。 张炳瀛男,福建省福州市人。1933年出生。1951年毕业于福建省高级工业学校机械专业,分配在福建省水运公司修造厂任见习技术员。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52年,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设计所任设计员、工程师。1975年调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设计所任设计组长、副所长、所长、“直八”机副总设计师。1987年,任航空航天工业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直八”机现场指挥办公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曾参与过“杜-2"、“轰一5”、“轰-6”、“直五”、“运-11”以及401、402、403等十余种型号飞机的修理、仿制、设计等项技术工作,尤其是在“直八”机的设计研制中,于1989年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他作为主要参研人之一,1990年获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要成果有:“直八”机新型双腔式起落架研制,1989年获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高强度镁合金ZM -7新材料研制,获部科学技术三等奖,编写直升飞机强度规范,获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5CrNiMOV焊接钢研制,获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参加了《直升机载荷手册》一书的编写。 张爱娴女,陕西韩城人。1943年9月出生。1966年9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时,任装配工艺员。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模具设计员、工程处主管工艺员。参加的“直八”机、旅行车、微型车工装摸具设计工作,完成了大量的设计任务,在参加直八机钛合金新工艺的工艺的攻关工作中,获部级三等奖。参与完成了汽车窗框边条滚压多轮辊模的设计工作任务。曾参加航空部修订《冷冲模工作标准》一书,担任编辑,按时完成了修订任务。 张智华男,浙江省建德县人。1962年10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分配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设计所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室主任。主要参加了CH6591A、CH6531、CH6600轻型车的设计,CH1010系列微型车的设计及零部件国产化工作,为促进工厂生产经营的飞跃发展与科研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意绪女,江西省武宁县人。1954年1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硅酸盐专业。中共党员。1993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69年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中心试验室从事温度仪表检定、检修工作。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计量处从事温度仪表的检定、检修技术管理工作,现任计量处温度室主任。主持建立了公司级温度标准及温度仪检定装置,为解决专业技术关键,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造措施。先后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论文7篇。曾先后获公司级个人先进工作者、江西省计量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陆玉祥男,江苏宜兴人。1937年12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汽车系,又在西安公路学院普通基础课师资班进修2年,1961年毕业。现为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高级工程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汽车运输企业从事汽车管理、使用、保养、修理的技术工作。曾参与研制汽车制动试验台,主持研制了Ⅸ一JDZQY型强制雾化节油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撰写专业论文有《Ⅸ一,JDZQY型强制雾化节油器对降低油耗优化排放的影响》等。是江西省公路学会会员、省公路学会汽车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应用服务协会会员、景德镇职工技术协会会员。 陆启昌男,广东中山县人。1932年1月出生。1954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学院工业经济专业,同年八月参加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生产准备科副科长、科长、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工程师等职。长期从事工厂的生产准备工作。五十年代,编写了工厂生产准备的有关制度。六十年代,参加部编写的《飞机工厂工装管理典型制度》及《工装典型代表件及定额》。曾获工厂劳模荣誉称号。还参加了“直八”机的研制,主持、组织产品试制及工装制造,获“直八”研制部级三等功。参加了旅行车与微型车的研制、大模具的制造等项生产准备工作。
陈奇女,1943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祖籍江西丰城县。1965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电器专业。198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评聘为电器工程师,1989年8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现为电瓷电器公司开关厂主任工程师。先后任电瓷电器公司研究所副所长、检验科副科长、开关厂副厂长、高压试验站站长、主任工程师等职务。主持和参加设计过新产品、专用设备等几十项,其中自动榨泥机,获市科技大会奖励。GW4-11。(DW)/63。1250型高压隔离开关,评为江西省新产品。主持设计的GW4-22。(DW)/1250型高压隔离开关,评为江西省优秀新产品,获景德镇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机械工业新产品开发三等奖。 陈斌男,原名陈正海,江苏海安县人。1939年2月出生。1965年8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直升机设计制造专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Ql-602库、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等单位工作,担任过教员、技术员、设计员、室副主任。从事过光谱、机械性能试验、试飞试验、“直八”飞机起落架的设计等工作。1971年在Q1—602库试验室时,对日本进口万能电子拉力机IS-1叮进行了全面调试,排除了故障,使进口贵重设备正常工作。1974年在Ql-602库试验室,改装WE-30液压静力试验机为低速疲劳试验机,获得成功。1980年,参加“直八”起落架设计,负责地面载荷计算、强度计算、试验等工作。1990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获。1983年,参加部标《直升机强度规范》及使用说明的编写工作,担任“地面载荷”部分主编及编写。该项目于1988年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参加国家军标《直升机强度规范》及其使用说明的编写工作,担任“地面载荷”部分主编。同时参加《直升机载荷手册》的编写工作,担任副主编,是第四章《地面载荷》的主编,该手册于1991年3月由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
陈云美女,浙江鄞县人。1939年6月出生。1960年至196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7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65年至1970年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任技术员。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任技术员、设计员。1984年至1991年在六o二所任设计员、技术员。
陈名吉男,江西景德镇人。1939年10月出生。1961年8月毕业于赣东北大学机制专业。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3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自1961年起,从事技术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三十多年,先后在铅山县机械厂、上饶客车厂铅山联营厂、景德镇市华意电器总公司工作。参与过机械加工工艺制订、工装模具设计、企业技改工作,曾任铅山县第六届、第七届政协委员、铅山县机械厂厂长、党支部书记、上饶客车厂铅山联营厂总工程师、华意电器总公司冷柜厂技术负责人。1986年,参与研制、试验稀土高硅铬铸铁管,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上饶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丽君女,浙江省镇海人。1942年6月出生。1958年参加工作。1962年毕业于宝鸡市业余清江大学。1993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在陕西宝鸡782厂、黑龙江省哈尔滨120厂设计所担任技术员。1979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科标处技术图书馆工作。论文《专业性主题词表与多学科文献标引》被收入《第一届航空航天情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关于情报产品营销的几点思考》获国防情报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任《中国航空文摘》杂志的联络员和文摘员。
陈乌富男,福建省莆田人。1943年10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自动控制元件专业。先是分配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后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1991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现任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程处副处长。曾参加“直六”型机的模线绘制、“直八”机理论模线的绘制及飞机整流罩理论模线的绘制研究工作。在参与昌河微型车的生产当中,将从日本引进的焊装夹具投入正常生产使用,提高了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也从原来年产5000台上升到年产15000台,并通过了国家验收,为昌河的科研生产做出了显著成绩。
陈依华男,福建省长乐县人。1946年2月出生。1970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历任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车间工艺员、室主任、车间副主任、公司生准处副处长等职。曾从事“直五”机大梁加工工艺技术工作,解决了技术关键,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负责“直八”机大梁的研制和加工工艺技术工作,完成了多项的攻关任务。参加的喷丸工艺工作,在“直八”机生产上得到了应用。论文《直八尾桨加工工艺研究》(合写)、《直八尾桨叶部件设计和研制》,于1989年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获“直八”指挥部授个人三等功。
陈宝荣男,浙江省东阳人。1926年12月出生。1952年9月毕业于南昌大学机械系,分配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工作。中共党员。1989年评聘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担任过科长、主管工程师等职务。1976年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长期从事飞机工艺装备设计工作,参加过6种飞机的研制,在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试制和几种飞机的研制中,立二等功。曾获江西省先进工作者,南昌市劳模和部级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获“献身航空服务四化”三十年荣誉证书。
陈怡容女,江苏无锡市人。1947年5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生化系专业。1975年调到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中共党员。历任六车间工艺员、工艺室主任、技术主任、七车间主任等职。高级工程师。在“直八”机研制过程中,参与了多项技术攻关活动,为健全工艺技术资料做了大量工作,获航空航天部直升机指挥部颁发的三等功证书。I991年,在微型车质量整顿中,组织和带领攻关组的全体同志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各项质量整顿任务,获五项质量攻关奖。
陈春生男,江苏泰县人。1943年3月出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高级工程师。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参与组织“直八”机液压减摆的研制工作,制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编制了可行的工艺流程,该项工作获得成功。参与组织“直八”机陆用型起落架首架试制,并完成了首件的试制任务。确保了“直八”飞机首架试飞成功。曾任基层车间党支部书记等职。
陈培坤男,浙江省诸暨市人。1940年12月出生。1956年参加工作。1966年在哈尔滨市四o三工学院学习期满。中共党员。现任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材料处处长。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时,任材料检验员。1970年5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任室主任。1973年任材料科科长。1985年任供应处处长。1993年公司成立生产资料供销公司任公司总经理。1983年经考核评聘为经济师。1991年被评任为副处级科员,享受高级职称待遇。 陈赐生男,江西兴国人。1925年10月出生。1949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江西省委、南昌洪都机械厂、江西第三机床厂工作,曾担任工会主席、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副厂长。1977年10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先后任厂设计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厂科技委员会专职委员兼秘书长。
陈德才男,浙江省宁波市人。1941年11月出生。1961年8月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校焊接专业。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1993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61年8月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从事航空产品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熔焊和有色金属胶焊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试验及航空电焊条的研制。担任工艺员、技术员、试验室负责人。1970年5月到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从事航空和汽车产品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熔焊、接触焊和钳焊工艺和新技术攻关试验、新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工作。担任指导工艺员、专业经理等职。1990年在“直八”机研制中,航空部授予三等功称号。多年完成的主要项目有:独立完成低氢型薄电焊条研制课题,获航空部1965年科技成果三等奖;参加铝合金胶接点焊工艺研究课题获1976年科技应用三等奖。425点焊胶液的研制课题,获1986年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获国庆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参加薄板铝合金手工氩弧焊工艺性研究课题,获公司级科技成果奖。参加完成纯钛板多层点焊工艺研究获公司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与航空部1988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完成的薄钛板手工氩弧焊工艺研究项目,获公司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与航空部1988年科技进步三等奖。撰写论文10余篇,其中主要有《钛板多层点焊工艺》,刊登在部《科技通讯》;《低氢型薄及焊条的研制》在黑龙江省焊接学术年会上宣读;《TA2薄板多层点焊工艺》,获景德镇市优秀论文一等奖;瞄翌黄蜂直升机焊接工艺分析》,在航空部国外技术引进交流会上宣读;《钛在敞开条件下焊接如何防止氧化》,获江西省航空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肖载权男,湖南省株州市人。1938年10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1959年毕业于株州航校。中共党员。1993年4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59年至1974年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担任技术员、工艺员工作。1974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技术员、工艺员、工艺室主任等职。曾获1992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在参加负责开发研制真空泵技术工作中,获1991年全国星火计划高新成果银质奖、公司1991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获公司级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奖20余项。发表论文多篇。 邵德源男,辽宁省大连市人。1935年2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沈阳航空工业学校航空零件机械加工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93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新干县农机厂、磷肥厂、机械厂工作。1976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科技处室主任、工会主席、党支部委员。在南飞公司工作期间参加了“丰收-2”飞机、东风103机、“上游”、“海鹰”导弹和“强五”飞机的研制。试验成功了“丰收一2”飞机的涨线制造工艺、海鹰导弹用液压喷嘴加工工艺,解决了苏联材料加工困难问题。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参加了“直八”机的试制,设计了高精度的尾桨叶“双向力矩测量仪”设备。编制审查企业标准,标准化工作顺利通过二级考核水平。完成了引进日本铃木汽车资料的消化吸收、国家化、标准化的管理与“直八”飞机生产说明书的标审工作。撰写的论文有:《梯形螺纹滚压机加工》,1959年刊登在《洪都科技》;《抓好标准实施监督,是搞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刊登于中国《汽车标准化工作通讯》],991年第六、第十七期;《新旧普通螺纹过渡和旧量刃具的利用》,刊登在中国《汽车标准化工作通讯》1992年第六、七期。曾多次荣获公司级“五好"职工称号。1990年,获“直八”飞机研制个人三等功,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武厚忠男,江苏南通市人。1934年1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工艺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先后担任部六o二所科技处负责人、部六o二所副总设计师、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组织有关人员对《直升机强度规范》、《飞行品质规范》等重大科研项目的课题研究,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课题获部级成果奖。 范哲有男,江苏人。1935年10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制造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期间,任设计员、室主任。1969年9月后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室主任、副科长、科长、副总工艺师、总工艺师、副总工程师。
林培明女,浙江宁波人。1944年出生。1967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直升机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车间工艺员、技术主任、副科长、科长、副总工程师。一直从事直升机的制造与工艺技术工作,曾在“直六”、“直八”机研制及直八机小批量生产的技术工作中,获部“直八”研制个人三等功。参加关于《直八水密铆接工艺》的研究课题,获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易茂林男,江西萍乡人。1941年9月出生。1961年8月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校,197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航空工业部秦岭公司技术员、景波机械厂党支部书记、宣传部长、党委副书记、书记。1989年被航空航天工业部评聘为副研究员(高级政工师)。 罗有民男,江西省会昌人。1938年12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江苏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专业。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沈阳六〇六所、北京六二四所、四川江油624所、江西六四所、景德镇乐平370厂、省国防科工办、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主要参与了大型航空发动机试验设备设计及调试工作、发动机气动力设备及现场工作。承担了部情报网科研课题及有关科技资料的翻译工作、内引外联经济技术合作等工作。有少量的科技译文和专题情报研究报告在有关刊物上发表过。周凤贵男,1937年3月出生,1954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65年9月毕业于哈尔滨403工学院。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任副处长,长期从事工艺技术工作。1978年评为建国28年来的先进工作者。1978年曾在《航空工艺技术》杂志上发表了有关温差装配、铝合金薄壁筒加工等技术论文,选写了多篇有关精密球面加工与避免高光度外园表面划痕的探讨等技术总结。1988年一直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在开拓和搞好铃木技术引进、技术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周友新男,江苏海门县人。1939年11月出生。1959年9月进入南京航空学院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1964年8月毕业,同年参加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高师工程师。先后在沈阳111厂、景德镇汽车制造厂、市真空泵厂、市印刷机械厂、市华意压缩机厂从事技术工作。1983年1月起任印机厂研究所副所长、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华意压缩机厂总工程师等职。曾参与设计制造液体火箭发动机自动器、井岗山汽车、2X-30型真空泵、BY32-100油压机、J4102胶印机等产品。其中PSQB32K平装书籍气动包装机获省二等奖,市科技成果一等奖。P22660四开双色胶印机获省1987年优秀产品奖。撰写过多篇学术论文,曾获省机械厅科技工作成绩显著奖。 周世宁男,湖北黄陂人。1958年12月出生。198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系。中共党员。1992年聘为高级工程师。曾在湖北黄陂罗汉公社周家砦工作。1982年分配至昌河飞机公司担任车间工艺员、技术主任、汽车工程处副处长、处长等职,现任微型车厂副总工艺师兼技术厂长。 周志发男,江西省莲花县人。1944年10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制专业。1970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从事技术工作至今20多年。历任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机动处设计员、室主任、57车间生产、技术副主任、57车间行政主任兼支部书记。多年来,先后获得“液体静压轴承在设备上的应用”部级集体二等奖;“CHF4035热风循环炉设计”省级三等奖;“FK100电仿型仪研制”通过省级鉴定;“直八”机研制部级三等功。在部《航空工艺及技术》等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技术论文。 周连甫男,湖南省汩罗人。1933年11月出生。1950年参加工作。毕业于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工学院。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1953年在哈尔滨东北轻合金加工厂任车间团支书、厂团委书记。J972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宣传部长。撰写过十余篇思研工作论文,有的被评为一、二等奖。有的在杂志上发表。 周述京男,四川省双流县人。1931年7月出生。1954年8月毕业于西北工学院金属切削专业。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历任技术员、工程师、主管工程师、室主任。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时,从事飞机模线样板设计、协调、制造等工作。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从事模线样板设计、协调、工艺技术等工作。主持参加了“直八”机的模线样板的测绘、设计,为“直八”机的模线设计工作解决了多项技术关键问题。在参加公司生产的微型车、旅行车系列产品制造中,解决了多项模线设计协调关键,完善了模线样板设计、制造技术条件。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成绩。 周宗麟男,浙江省湖州人。1936年3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制造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任昌河飞机制造厂科标处副处长。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期间,改进按苏联图纸制造的“直五”机械减速器接头铣切设备的设计,提高了铣切质量及加工效率,由原三天铣一项提高到二小时铣一项,从而解决“直五”机年产过百架的关键问题。在担÷1:标准化工作时,热心宣讲按国际标准制定新的国家标准《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普通螺纹》。编写出版4万余字的专著《有关位置变的几个问题》,用其理论,解决了在“直八”机研制中主减平板42个孔与法国成品协调的难题。1985年主管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整顿质量验收证书、省级合格证书、国家二级合格证书。现为江西省标准化协会理事。 周显忠男,辽宁省盖平县人。1938年4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东北林学院木材机加工艺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副主任。1962年10月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任工艺员,1970年5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工艺室主任、主管工程师、副主任等职。曾派去法国进修培训,多次与法国专家在一起探讨“超黄蜂”旋翼出现的质量问题。并为我国索回损失的资金计76万法朗。1988年,磷酸阳极化耐久蜂窝芯制造研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在“直八”尾桨叶设计与制造工作中,获得航空航天部三等科技进步奖。1990年,被景德镇市评为首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被聘为航空手册《金属胶接技术分册》的编委,参加《金属胶接技术分册》的编写工作。 周维礼男,辽宁绥中县人。1939年3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航空零件机械加工专业。毕业后分配在航空部621所任技术员。1975年调往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中心试验室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现任金相热处理室室主任。曾参加了“直八”机用工尖焊接结构钢15CrMnMoVA钢应用研究课题,并担任负责人,此课题已通过部级鉴定,获部二级科学进步奖。参加“直八”机用自动倾斜仪球铰保持久铜基粉末冶金应用研究,已通过部级鉴定,有关“直八”机减磨材料“GR”的应用研究课题,也通过部级鉴定。在高强度、高韧性结构钢30CrN14MOA的应用研究上,获部二等科技进步奖。论文《lCr18Ni9Ti冷拉钢丝去应力回火》被航空部出版的《航空产品腐蚀及其控制手册》引用;《原始状态对15CrMnMOVA钢热处理后性能影响》一文,在中国航空学会材料专业第二届综合学术年会上宣读。 周锦坤男,上海市南汇县人。1946年2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电工商品检验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副处长。自1970年8月调迁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后,参与研制了胶接质量检查仪2台,研制可控硅电相控制器5台,研制了陶瓷泥料水份连测仪。在开展多种无损检测研究试验的同时,在国家级杂志和全国学术会上发表论文数篇。 郑以福男,江西浮梁县人。1926年11月生。1956年武汉华中学院内燃机专业毕业,在北京汽车制造厂主管技术检查工作,1978年调景德镇市汽车修配厂。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主持过液压气门顶自动检验机、汽车检验工装、挂车、货车边门板滚压机、汽车外部清洗机、客车改装等设计制造并投入使用。参加国家鉴定委员会,对一汽的红旗、上海的凤凰、北汽的东方红小骄车进行鉴定,在市汽车修配厂工作时,从抓质量入手,设置机构、建立制度、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了业务范围。并与第二汽车制造厂建立多功能服务站。曾获江西省交通厅优秀科技工作奖。专业论文有《如何办好技术服务站》等。担任东风汽车应用服务协会江西公路学会理事、华东分会副理事长、闽赣浙分会常务理事。 郑正欣男,浙江慈溪县人。1934年6月出生。1954年8月毕业于东北长春邮电高职市内电话专业。高级工程师。1954年起先后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电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邮电科学研究所、乌鲁木齐市电信局等单位工作。1973年10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主要从事机动处动力室主管电讯技术管理工作。并负责筹建程控电话站。在调研、选型、安装、调试、验收、使用一系列工作中起了主要作用。由于上千台程控电话及时投入使用,大大促进了工厂的生产建设的发展。确保南昌空军试飞通讯的需要和试飞安全。立“直八”试制三等功。对工厂通讯电缆路线进行增容和技术改造,为减少电话故障,提高通讯质量,确保电话畅通作了贡献。 郑金良男,山东齐河县人。1938年出生。中共党员。1958年8月毕业于哈尔滨航空技校。分配在航空技校任教师。1960年至1970年在航空技校办公室任秘书。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秘书、科长、厂办主任、公司办主任等职。从事文秘工作三十余年,熟悉秘书学、档案管理学及行政管理学专业知识。曾获“直八”机研制三等功奖励。 郑荣生男,浙江省丽水县人。1947年1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冶金专业。同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技术员、党办副主任。1984年7月起,担任保卫、教育、财务、人事副厂长。现任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党委书记。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在采用江西生铁生产稀土镁球墨铸铁工艺和劳动优化组合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工厂普通教育高考成绩优异,自1985年以来在景德镇市高考中年年名列全市前茅,职工教育质量也不断提高。 郑增法男,浙江省松湖县人。1935年6月出生。1954年至1962年先后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西安冶金学院学习,1962年7月毕业并参加工作。先后在德兴赣东北有色金属公司建筑安装公司、北京有色冶金设计总院、景德镇36无线电厂工作,从事土建工程设计技术工作30年。从1973年]月起,任36厂动力科副科长、基建科副科长、车间副主任、行政管理科科长、主任工程师等职。197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3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独立主持过多项工程的设计、施工,参加过全川镍基地工程会战和援助阿尔巴尼亚工程设计,并撰写过《加强建设计材料的质量检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等学术论文。主持设计的工程曾获得优质工程和有关部门的好评。 孟淑媛女,吉林人。1942年4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航专,分配在哈尔滨122厂任技术员。1970年4月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工艺员、技术主任及汽车装配车间技术主任,现任计划处处长、高级工程师。三十余年先后从事飞机装配、铆接密封工艺、汽车焊装、汽车总装、飞机修理等制造工艺技术工作及工厂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工作,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过论文数篇。工作期间受到多次奖励。 赵伯钦男,黑龙江哈尔滨人。1935年9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四〇三工学院飞机制造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历任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助理技术员、技术室主任。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技术员、技术室主任、生产准备科副科长、计划处处长、技改办主任、副总经济师等职。参加过“直五”、“直六”、“直八”、“轰五”、“轰六”飞机的制造生产全过程。长期从事工厂技术改造工作,参加过工厂规划、扩建及“六五”、“七五”的工厂军用民用产品技术改造组织领导工作。 赵学武男,山东阳谷县人。1933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48年在哈尔滨电业局技术养成所学习,1950年在哈尔滨鲁班部队学习,1951年在哈尔滨伟建机器厂试飞站工作,1959年在西安试飞院工作。196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604所工作。1972年在景德镇602所工作。1976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编写了大量飞机工艺规程、“直六”机外场维护说明书以及产品质量成本分析。 赵清海男,黑龙江安达市人。1936年6月出生。1959年哈尔滨航空第一技校毕业,1966年又在哈尔滨403工学院机加专业学习并获得证书。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哈尔滨市伟建厂及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任主任、书记、处长等职,现任昌河飞机公司保卫处任处长。任职期间领导过水、电、网、气等大型动力设备安装,组建昌河技工学校和昌河公安分局。
荆藻男,1937年6月出生于北京。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历任洪都机械厂业余工学院教师、党委宣传部干事、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车间支部书记、总支部书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1960年在洪都机械厂业余工学院任教期间,被评为工厂劳动模范、江西省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评为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调厂党委宣传部后,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研究,撰写了一些论文,并担任理论教育课,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企业广大干部和职工发挥积极作用。在基层党务工作期间,致力于基层党的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了职工生产工作积极性。胡欣如女,安徽黟县人。1941年1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安徽省水利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同年参加工作。电气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湖南和江西省电力系统从事电气专业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一直从事电气继电保护专业技术、技术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曾担任湖南省专业培训班教师,主持编写了专业培训讲义,主持了多项技术改进项目,其中LH-01距离保护改造等项目获厂级、省局奖励。 胡春秀女,江西新干县人。1944年3月出生。1968年12月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工艺系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总质量师。先后在上海1050厂、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从事技术工作。参加了“直八”机的测绘及飞机装配的工装设计。负责大量工艺制造准备。配合“直八”机研制现场,处理解决了大量关键部件的技术、装配协调问题。1984年担任厂工艺处处长后,组织参与微型车的整顿质量和“直八”机试飞的工艺技术准备。组织了“直八”机动部件国产化试制的工艺准备工作,为“直八”机研制,做了很多贡献。担任工艺处领导期间,工艺处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他本人在“直八”机试制中荣立部二等功。1990年在上海航空部举办的论文交流会上获论文一等奖。 胡海银男,江西省波阳县人。1962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电气工程专业,分配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历任工艺员、工程师、副处长。主管飞机的总装试飞,组织“直八”电缆试制、电线接头压接试验、热缩套管收缩工艺试验等工作。1985年,主管配合“直八”首飞调整性能模拟试飞鉴定工作。1991年获航空航天部“直八”机研制三等功。《薄壁软油箱研制及应用研究》课题,获部科研二等奖,参加了中法合作“超黄蜂”直升机反潜机改装工作,组织了“直八”机加装电子设备(气象雷达、多卜勒雷达等)工作。 胡著珩男,江西省南昌市人。1937年8月出生。1957年8月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校焊接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先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钳焊车间、机加钳焊科等单位任钳焊工艺员、设计员。1975年5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冶金处工作。任焊接指导工艺员和焊接室室主任。参加并主管杜-2飞机修理,“直五”、“轰五”飞机焊接件试制和“直八”飞机焊接件的研制。组织并参与“直八”机薄钛板、薄不锈钢、铝合金、封闭钳焊等工艺攻关和15CDV6新材料焊接试验。同时,又参加了CHD10系列、CH630系列汽车试制及各种钢板的焊接攻关和质量攻关。薄钛板焊接获部1988年科技成果三等奖。编制的钛及钛合金钨极氩弧焊标准,获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胡德龙男,浙江省宁波市人。1940年2月出生。1964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导弹自动控制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教研室任助教,1970年5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历任特设科技术员、厂工学院教师、特设科主管工程师、处长。参加的上海七院四所舰船防摇研究和试验,在南极船上得到了应用。试验和制造数字闪光灯试验器,获1978年江西省国防工办科学大会奖。参与设计的心电诊断仪,获江西省国防工办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1984年9月,从事“直八”机特设成品校验工作,主持无线电系统地面模试和自动驾驶仪系统地面模试,保证了“直八”机特设系统安全可靠,获“直八”科研成果奖。1990年获部授予的个人三等功。1991年获部授予的KT-8A仪器应用成果奖。是江西省航空学会会员、江西省电子学会会员。 钟维华男,江西省宜春市人。1932年8月出生。1954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1956年毕业于株州航校,1963年又毕业于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职工工学院。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历任工装设计室主任、主管工程师。曾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景德镇昌河飞机工H1,公司从事飞机装配、工装设计工作。参加过“直五”、“直六”、“直八”、“轰五”、“轰六”等飞机工艺方案设计和工装设计工作。其中他所设计过的工装有:飞机装配型架、装配夹具、焊接夹具、胶接夹具、钛板焊接夹具等。设计钛板焊接夹具新工艺的夹具设计复杂,制造难度高,在飞机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他还参加了微型车和各种汽车工艺方案定型工作,在汽车夹具设计中起了重要作用。 侯裕振男,北京市人。1932年6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系工艺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先在哈尔滨飞机公司任工艺员。1970年5月调江西省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工艺室主任,参与了“直五”、“直六”、“直八”飞机的设计与研制技术工作。近年又参与了国产第一代微型车、旅行车系列的开发与制造工作,成绩显著。 施晓春男,江西省信丰县人。1963年]月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分配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中心试验室从事化学分析技术工作。1991年任中心试验室副主任,从事理化检测和航空材料鉴别测试等工作。1992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论文《污水中氟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获1987年江西航空学会优秀论文奖;《钛合金氮的测定》,在航空部第三届气体分析会上获优秀论文奖。参加编写的《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标准》,通过部级审定,并已实施。 姜永明男,江苏南通人。1944年2月出生。1963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8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91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任电气技术员。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人事科任科员。1974年任公司车间电气技术员、助理工程师。1983年评为工程师。1985年晋升为技术主任。在从事电气专业技术和动力管理工作期间撰写的论文有《变压器测试及其分析》、《加强功能管理、搞好综合节能措施》、《电气绝缘预防性试验剖析》等。能运用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所主管的动力车间连续五年评为公司级先进单位,他本人多次被评为设备、培训、能源等先进个人。1988年、1989年,连续被公司评为质量标兵。主管、组织的创完好动力站QC小组,连续两年评为省级和华东地区优秀QC小组,他是华东地区推进质量管理工作优秀干部。1989年在“直八.”机研制和生产中立三等功。 贺晓峰男,湖南省来阳市人。1934年3月出生。1951年参加工作。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403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1987年毕业于机械工程师进修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共党员。1987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52年在空军十九师任机械师。1953年在沈阳111厂从事工夹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工作。1955L年在上海512厂(5703厂)工艺科从事工艺装备设计工作。1956年赴北京航空学院学习。1958年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具车间任技术员,主管工夹具制造工艺工作。1960年在哈尔滨522厂任技术员,负责机械制造、机床设备修理。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动力车间任技术室主任。为公司全部设备的修理、供水管道的改建、水泵设备的更新改造献策出力。 贺景昌男,山东牟平县人。1937年1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航校飞机制造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航空技校、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1978年,《正交设计在六梁铰孔上的应用》,获省科技成果奖。1989年,《飞机制造工艺工作细则》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 姚月娥女,1933年9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电气专业。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75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负责飞机电缆制造、安装与试验工作。先后绘制了几百张电缆制造图纸,做过上万次试验,掌握了上千种数据,圆满完成了首架“直八”机200多米电缆制造任务。近年担任车间技术革新推广员,组织带领车间搞了400多项革新项目。其中,获得技术革新奖的有51项、QC成果奖4项,航空部科研奖3项。曾连续7年被评为优秀技术革新推广员。参加主管攻关小组搞飞机导线接头试验,获得成功,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新技术、新工艺空白,荣获部级奖,并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论文有《屏蔽线收头技术探讨》,1989年3月刊登在《航空精密机械工程》杂志。姚贻榕男,福建省南平市人。1934年出生。1955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分配在国营122厂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66年,又毕业于哈尔滨市403业余工学院。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历任工艺员、工艺组长、工长、调度组长、劳动服务公司机加厂厂长、电气厂厂长等职。参加“轰五”飞机主起落架内外筒试造,负责“直五”飞机自动倾斜器全部专用J1具的设计、制造工作。解决“直八”飞机标准件的小尺寸键槽的拉削关键,开发厢式货车玻璃升降器全部电缆部件并投入生产。担任昌河工学院兼职教师,讲授《金属切削原理及Jg具设计》、《机械加工工艺基础》,还担任景德镇市电大兼职教师,讲授《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 姚秦秋女,浙江绍兴人。1935年9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工艺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厂、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工艺室主任、车间技术主任等职。1980年评为工程师。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参加航空工业工作30多年,主要从事飞机结构件、操纵部品及各系统件的机械加工与部品装配工作。先后参加过“杜十六”、“直五”、“6E-6”、“伊尔二十八”、“轰五”、“水轰五”、“直六”、tf直八”等八个机种的制造与生产。曾在江西省科协、省航空学会、湘赣两省航空学会、川赣两省航空学会及全国航空学会上发表论文。其中《无余量温差装配》,在《航空工艺技术》刊登,参加新材料15CDY6高强度《高韧性结构焊接钢研究与应用,成果获1988年航空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获航空航天部“直八”型机研制工作部级三等功。曾当选为景德镇市九届人民代表,被授予优秀人民代表称号。1991年当选为景德镇市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秦丕江男,1943年7月出生于辽宁省,祖籍山东省东阿县。1968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厂任技术员。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自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以后,曾任技术员、车间副主任。1983年,任副生产长、副总工程师。1987年,担任生产副厂长。多年从事“直八”飞机研制和生产组织工作,并从事汽车开发、研制与生产管理及国内汽车行业的技术、生产。市场情况熟悉,为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军民品生产发展做出了成绩。 袁凤云女,江苏淮阴市人。1939年9月出生。1959年7月毕业于江苏扬州工专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航空部232厂、134厂基建工程科任技术员,在航空部011基地基建处主管基地系统各厂概预算审核。1973年10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基建处,任合同预算室主任。多年一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在011基地工作期间,为领导统筹系统工厂的人力、物力、财力,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为011基地及贵州省培训数名预算专业人员。在昌河飞机制造厂基建处工作期间,负责合同预决算工作,编制了多项大型项目预算,节余款8000多万元,复审工程项目决算核减余款达40000元以上,为工厂把住了建设资金关,由于多年从事”三算”工作,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组织大型项目的招标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 袁志兴男,浙江镇海县人。1933年1月出生。1954年8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同年参加工作。在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厂机动科担任设计员、设计室主任等职。1965年取得工程师职称,1979年5月,调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机动处,任设计员、设备室主任、主管工程师等职务。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从事机动部门的技术工作,在WJ-5发动机测试设备、专用设备和非标准设计过程中,用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胜利地完成了任务,还担负“直八”机和汽车制造专用设备的设计、机床设备维修、机床改装设计等项工作。 袁国战男,辽宁省黑山县人。1936年3月出生。1957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市航空工业航校机械加工专业。高级政工师。处长。先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担任工具设计、工艺员、工段长、工会干事,还在生产部、运输部、组织部、基建处、生活处工作。1969年12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他大半时间从事政治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企业的科研、生产的顺利完成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袁荣光女,河北徐水县人。1933年11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专业。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多年致力于航空事业。1959年至1967年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1967年至1971年在贵州,1971年至今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均从事专业工作。 袁耀辉男,江西丰城人。1945年11月出生。1969年8月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副研究员,1990年改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国营483厂、国营372厂任技术员、干事、支部书记、团委书记、副厂长、厂长、厂党委副书记、书记等职,现为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总经理。任国营372厂党委书记期间,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努力加强党的建设,做好职工政治思想工作,成绩显著。航空航天部林宗棠部长称他是“一个好党委书记”。工厂连续两年被评为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个人先后获航空航天部授予的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江西省授予的省优秀思研会干部的称号。 莫虹飞男,陕西勉县人。1932年12月出生。1949年参加工作。1956年毕业于上海高射炮兵学院。中共党员。研究员。自1949年以来,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防空部队任营长,在福州军区空军司令部任作战参谋,在江西省国防工办任秘书组长,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办公室主任。撰写论文数十篇。在公司重大科研生产、行政工作中立三等功二次。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 莫煦农男,湖南桃江人。1933年8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原中南第一工业学校,1966年又毕业于哈尔滨四o三业余工业学院。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工艺员、工艺组长、副科长、技术副主任、科技科科长、车间主任、副总工艺师、厂办主任、副总工程师等职。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参加过10型机发动机架排气管的试制,25型、40型机的全部钳焊部件试制与批量生产的技术工作,并主持处理了“直五”排气管断裂、SH5接头裂纹等重大故障问题。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期间,参加了“直八”机工艺总方案的编制等项技术准备工作,并协助完成了首飞、调整试飞、转厂飞行的组织实施工作。1987年以来,协助总工程师完成了CH630系列汽车的生产许可证检查,CH6600、CH6600N型车的开发,CH659。的换型,CH6591、CH6531的换型以及CH6600A型车的继续开发工作。 贾学文男,辽宁省黑山县人。1938年8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92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65年在航空工业部第四设计院任设计员、工艺员、专业组长。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基建处工作。先后任技术员、组长、副处长等职务。曾参与工业厂房和民用设备的设计,完成的项目主要有:黑色铸造厂房\模具厂房、汽车库房;民用的有厂中学、厂招待所、厂医院、厂职工俱乐部、厂技工学校、职工宿舍等等。为公司的基本建设做出了贡献。 夏天山男,1939年2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江苏省常熟市。196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制造工程系。1981年元月评为工程师。198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3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现为电瓷电器公司研究所所长。在电瓷电器公司工作二十余年,设计、制造了《四工位吸尘机》,研究试制了X4.5悬式绝缘子的新原料配方,设计、施工了60米煤烧隧道窑。他编写的《冲天炉改革小结》,编入《改造铸造化铁炉经验选编》一书中。主编的《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技术条件》,曾获江西省政府颁发的四等科技奖。主持设计制造的110-220KV避雷器,通过省级鉴定,投入批量生产,并获省经委颁发的1986年优秀新产品开发奖。1985年编写的《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一文,成为电力部门设计、选用、安装、维护氧化锌避雷器的参考指导书。曾参加水电部电科院主持的500KV氧化锌避雷器研制组,担负结构设计和瓷套设计,主持研究设计的电磁隔膜阀,获得国家专利局实用型发明专利证书。 夏尤余男,安徽省无为县人。1944年7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安徽省无为师范学校。同年分配当教师。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64年在广空通讯团当战士。1966年在广空福空通讯发讯台任台长。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人事劳动处副科长、党支部书记、副处长等职。在部队时,多次评为技术能手。在公司人事管理工作中,航空部曾以1157号文件通报表扬,获部级管理成果奖。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及报刊上均有介绍。1993年被景德镇市政府评为十佳退伍军人。 夏品琚男,福建省福鼎县人。1929年6月出生。1946年参加工作。11955年3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飞机制造机械技术专业,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担任技术员、劳资组长等职。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46年6月至1950年2月在浙南游击纵队政治部任宣传员。1950年2月至年底在浙江第五军区轰导大队任文印员,文轰区队长。195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03师308团任文印员、技术书记。1952年6月到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读书,1970年5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工艺员、劳资组长、窒主任职务。他勤奋钻研业务,与他人合作为航空工业部修订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一套。1980年被聘为航空工业部劳动定额研究小组成员。1983年与同行合作编著的《工业企业劳动定额基础》一书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1985年梭选为部劳动定额工作先进工作者。1990年被聘为航空航天工业部劳动定额标准技术委员会成员、飞机专业分委会顾问。 夏盛仁男,湖南资兴市人。1939年3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南昌洪都机械厂、吉安无线电线材厂、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参与了“初教六”教练飞机、安二型飞机、强五飞机、上游一号导弹等的生产与试制工作。参与了“直八”型飞机的试制、生产与技术攻关工作,如玻璃钢泡沫塑料夹层结构厚筒上盖、玻璃钢操纵把手、ABS薄板窗杠成型等,并荣立三等功。同时参与了ST90V微型汽车塑料、橡胶零件白试制、国产化工作,1984年,获舷空标准化科技成果一等奖。现任昌河飞机工业公司非金属车间副主任,主管一机两车玻璃钢、塑料象胶零件的生产技术工作。 顾锐鑫男,浙江上虞人。1946年7月出主。1970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自动控制专业,分配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中共党员。1992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任飞机模线设计员、工装车间党支部副书记,技术副主任、车间主任、工厂教育中心主任、工厂干部处副处长等职。 徐岗英男,江西波阳县。1939年10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机制专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湖南湘潭448厂、江西瑞昌拖拉机厂、江西维尼纶厂、景德镇华意电器总公司工作。从事技术和设备管理工作近三十年。从1981年起,任车间副主任、动力设备科副科长、车间党支部副书记。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主持和参与过工装模具设计试制、机械加工工艺制定,编写过《机电教学讲义》等职工技术教材,并兼任职工业余大学教师。1986年参与了省市重点项目电冰箱技术引进作业线的工程建设和华意冷柜厂工程的设备动力安装施工。系省机械学会会员、市锅炉协会会员。 徐芳政男,山东莱州市人。1936年4月出生。1954年哈尔滨二四四技校毕业。先后任哈航技校专科副主任、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机动科科长、车间主任、计划处副处长等职。处级科员。任职期间主要抓了设备管理与计划管理、飞机专用设备制造、技术改造生产线建设与验收投产等工作。 徐克森男,浙江省硕水市人。1939年7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材料专业,同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贵州011基地、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1977年以来,共组织科研、攻关项目一百多项丫分别获国家、部、省级工厂奖励。组织与直接参加研制的项目,4项获部级二等奖;“直八”机胶接工艺技术研究等三项,获部、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徐有肯男,浙江天台人。1944年8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从事技术工作。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历任技术员、室主任、副主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处长兼党支部书记、生产处副生产长兼处长。1984年撰写的《航空工业机动设备管理》,获华东地区设计协作奖。1993年撰写的《工业工程在微型车生产组织中初探》,获华东地区生产管理论文一等奖。 徐定远男,浙江省临海市人。1936年12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飞机发动机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960年10月在河北保定550厂工作,参加第一台国产木质螺旋桨研制,并立功,评为五好职工,保定市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1971年7月在湖南大庸市原352厂,参加工厂筹建工作。1974年12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曾任机加车间工艺员、工艺科指导工艺员、主管工程师等。参加“直八”机的研制,立三等功;参加“直八”机高压软管研制,获航空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87年至1990年,评为公司劳动模范,1992年,公司评为有贡献的亏家,晋升一大级工资。1990年至1992年,公司评为“三优一信”先进个人。 徐枝和男,江西乐平人。1946年5月出生。1970年8月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中共党员。现任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副总工艺师、高级工程师。曾独立设计和解决「微型车生产线中的高台、低台、配门生产线军品工装中的大型试验器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保证了“直八”机的首飞。在“直八”立功鉴定中,立三等功。担任车间技术主任期间,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工人制造、安装、调试成功配门生产线、地装线。在“直八”试验设备油液污染度控制课题攻关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课题QC小组于1992年度获航空航天部华东地区优秀QC小组荣誉。任副总工艺师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组织生产准备系统的干部职工,基本完成了新机研制的工装制造任务。为新机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担任车间主任期间,积极调动职工的一专多能的技术优势,在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上做了系统良好的安排,圆满地完成了公司交给的各项生产任务。 徐厚训男,浙江宁波人。1945年10月出生。1970年8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金相热处理专业,分配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担任厂中心试验室金相组组长、冶金科副科长、中心试验室主任。参加高强度、高韧性焊接结构钢15CrMoVA钢的研制和应用,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高强度、高韧性合金结构钢研制和应用,获国家科技二等奖。1978年以来,陆续在《航空工艺技术》、《航空材料》等部级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其中《汽车方向器(滚珠式)断裂分析》,被选入机械出版社出版的《失效分析论文集》一书。还参与编写了《飞机零件破断失效图谱》一书。1991年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直八”机研制工作中荣立部级个人二等功。 涂序华男,江西南昌县人。1937年5月出生。1963年9月在江西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同年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4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省劳改局少管所、市36厂从事技术、行政管理工作近30年。1983年起,任车间副主任、厂办副主任、企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等职务。多年来,承担厂内的技术、行政管理和职工大学教学。撰写过《运用QC理论解决封帽漏气问题》、《用聚亚酰铵解决塑封管高温贮存问题》、《价值工程在车间管理中的运用》等十余篇学术论文。其中获省QC成果三等奖一个、市QC成果奖一个、优秀论文奖两篇。对高纯多晶硅生产、塑料封装器件等有较深的研究。是市电子协会会员。 奚锡康男,江苏省无锡人。1936年11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工艺专业,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曾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任模线设计员。1970年4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历任飞机模线设计员、设计组长、校对组长、工厂远景规划主管工程师、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科学技术协会副秘书长。 郭家和男,江苏省扬州市人。1951年参加工作。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先后在南京无线电厂、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工艺员、技术科组长、副科长、科长、副总工程师、综合计划处主任工程师。参加了“轰五”飞机的研制和批量生产,组织了“直八”样机的测绘、试制等项目,获航空部“直八”机研制工作个人二等功。1980年,组织负责微型车的试制与生产工作,完成了焊接、总装、冲压、涂装四条先进的生产线工作,并投入使用。 唐长顺男,河北省安国县人。1934年6月出生。1950年10月参加人民解放军,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任空军第一修理厂战士、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车间主任。)970年]月后,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车间党支部书记、检验科科长、工厂总检验师、副总工程师、副厂长等职。 唐传鑫男,湖南省长沙市人。1933年3月出生。1946年参加工作。196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飞行器高空及防护救生设备专业。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46年在长沙工作。1969年在抚州汽车厂任汽车制造工艺员。1977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设计所任设计员。勤勤恳恳地献身于航空事业。 凌云男,上海市金山县人。1942年1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93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66年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模线室工作,任模线设计员。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模线室主任。工作期间,主要绘制设计了微型车、旅行车、“直八”机、“直十一”飞机的模线。撰写的论文有:《直八机浮筒模线的绘制》、《标准样件工作法在直八机整流罩工装制造中的应用》等。 陶柱献男,江西南昌人。1943年8月出生。1966年9月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工程系。1968年分配到电瓷电器公司工作。197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12月获工程师职称。1988年11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专业技术和生产管理工作。先后主持研制成功了110KV、220KV、500KV捧式支柱绝缘子,其中500KV捧式支柱绝缘子获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撰写专业论文多篇,有《电瓷商标贴花新工艺》、《关于克服电瓷棕釉桔釉缺陷的探讨》、《关于引进煤气抽屉窑的可行性分析报告》、《高效工业窑炉》等,其中《电瓷商标贴花新工艺》在全国行业性《电瓷避雷器》杂志上发表,在行业中得到推广和运用。《关于克服电瓷棕釉桔釉缺陷的探讨》一文在江西机械情报研究所《江西电瓷》杂志刊登。1981年他被机械部电子局聘为全国电瓷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评定委员会委员。
黄升明男,江西省上高县人。1937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设计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东安机械厂、贵州平坝460厂、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工艺员、室主任。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主管工艺工作。在“直八”机自动倾斜仪和尾桨彀试制工作中,解决了自动倾斜仪动环与不动环、球铰及保持架、尾桨彀体等技术关键问题,使该两大部件的设计能迅速定型。在“直八”机主桨叶大梁试制中,担任大梁内腔充气扭角成型攻关“QC”小组副组长,并承担"QC”小组成果总结报告的编写工作,该项工作获国家优秀“QC”成果奖。他还参加了主桨彀的测绘试制工艺准备工作,编写了大量工艺规程,编发了各类重要工艺文件并参加试制工作。
黄升武男,山东省沂水县人。1944年7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化工学校。1967年毕业于北京轻工业学院,同年分配工作。1993年4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第一轻工业部砚乡瓷厂、国营吉林造纸厂工作。1970年调到江西省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科标处任室主任。曾在长沙援助阿尔及利亚实习队任翻译组组长,后到吉林造纸厂实习。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1980年借调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参加法语翻译工作。先后多次赴法国工作。1990年至1992年多次参加国家“七五”重点工程的‘翻译工作。1993年出任景德镇翻译工作者协会下设实体通达科技翻译咨询部法人代表。曾在1980年获部级情报成果奖。1985年获公司“直八”研制三等功。
黄奕鉴男,1933年2月出生。1958年9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同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
黄孝文男,江西省都昌县人。1962年7月出生。1983年8月毕业于江西冶金学院压力加工专业,分配到江西省稀土研究所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85年9月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装设计处任模具设计员、副室主任。在江西省稀土研究所工作期间,参加了国家科委“六五”科技攻关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了汽车门框边条型材冷滚成型工艺课题组,该项目已获成功。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孝先男,湖南省常德市人。1935年6月出生。1959年10月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担任过机械加工工艺员、机床夹具设计及校对员。在昌河工学院任教期间,曾担任过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图教师,负责指导机械加工班学生的毕业设计等工作。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从事机械加工技术工作期间,先后参加过“直五”、“轰五”、“运六”、“直八”飞机的研制工作。参加了微型车、旅行车系列的研制工作。主编了《尾桨彀试制中的夹具小结图册》、《直八机机床夹具典型结构,钻床类部份图册》、《机床技术条件》。撰写的主要论文有《介绍一种空间角度及空间尺寸的计算方法》,1984年刊登在《昌河科技》上。
黄纲树男,1931年1月出生。1949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65年毕业于南昌洪都工学院。原任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外经办主任。
黄崇伟男,广西梧州市人。1926年2月出生。1949年毕业于广州高级工业学校,1950年毕业于广州南方大学。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广东土改工作团、中共华南分局社会部、广东省公安厅、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赣县农机厂工作。1979年调到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工作期间,完成了国产第一架飞机的全套技术专业资料的翻译。获理论学习模范称号。在主持参与技术攻关期间,为国产飞机批生产攻克了飞机副机翼间隙技术问题,获技术成果一等奖,主持飞机蒙布件涂料更新换代科研项目投产,获《蒙布涂层系统探讨》论文二等奖。在赣县农机厂工作期间,参与了翻译朝鲜仿苏机床设备资料的大量工作,该机床已成批投产。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改进了歼六飞机伞舱涂料质量,获该项技术奖。还参与翻译了日本铃木有关汽车的大量技术资料,为公司的科研生产贡献了力量。 曹长智男,湖南省长沙市人。1935年2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在哈尔滨伟建厂、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设计员、指导工艺员、室主任、咨询经理、主管工程师工作。参加了“直五”、“直六”、“直八”的设计、工装、工艺工作。负责过微型车、面包车的试制与改装工作。现从事厂技术咨询开发工作,组织有关车间开发、试制、生产了真空泵、林肯泵、可控作动筒、R170车转向油缸、发动机翻转架等产品,在技术咨询、承揽对外协作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曹声宏男,江苏扬州人。1943年2月出生。1966年9月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厂工业。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70年调迁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历任飞机总装铆接主管工艺员、现代化管理室主任、厂信息中心主任、计划科副科长、科长、企管办副主任、节约降耗处处长等职。1974年负责的大客车底盘自动压铆机及生产线电气、液压和结构总体设计。获1978年省级优秀科技成果奖。1978年,设计研制成功特种手铆钳,1986年,正式确定为航空工业部先进工具,1987年正式纳入航空部部标(HB3843-86)出版。1981年,负责“歼六”伞舵的质量升级技术工作,任QC小组副组长,获航空工业部1981年度部级优秀QC成果。论文《反求工程与科技档案》1980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论文,收入优秀论文集中出版,并由《航空档案》杂志出版专刊,被评为江西省1977~1981年度优秀社会科学论文奖;《直八研制与PERT网络》评为1981年省航空学会优秀论文,于1982年在省航空学报刊登出版;《质量升级与管理》,1982年获景德镇市1977-1981年度自然科学一等优秀论文;《带功能环的RERT网络研究》,1984年4月评为部现代化管理学会优秀论文,并推荐出席中国航空学会优秀论文发表;《VE方法与软件应用》,1991年获市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曹淑兰女,四川省人。1939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重庆邮电学院,同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曾在总参五一研究所从事专用通讯机的研究。1970年转业到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从事电讯技术工作。负责和参加了公司各系统的通讯设备调试安装与通讯线路工程设计、安装、测试及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新技术的应用等,为公司的电讯研究做出了贡献。 曹维坊男,山东维坊人。194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968年8月毕业于哈尔滨滨江航校电器安装专业,留在航校工作。高级工程师。1969年底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安装队任技术员。1976年在公司机动处任技术员。1985年任车间副主任、机动处主任、副总机动师兼处长。 龚爱华女,湖南省长沙市人。1938年3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校焊接专业,分配到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后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现任外经处外贸室室主任。一直从事焊接工艺技术和检验工作。曾参加过“运五”、“初教六”、“歼六”、“强五”、“直八”飞机的研制和试验。参与负责完成了整套全机焊接工艺论证、焊接工艺规范编制及飞机焊接件质量控制工作。参加过航空焊接质量标准的编制。负责和主持“直八”机有色金属焊接件的攻关,填补了航空焊接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空白。并解决了航空用材管状结构焊接件缺陷修补、变形与校正的关键。编写了大量的专用修补及变形与校正说明书。撰写的论文有《焊接缺陷补焊方法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直八机封闭钳焊的论证》等,获公司级优秀论文奖。参加的无扩口导管推广的研制,获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参与15CDV6新钢种的焊接性、气孔过敏性研究工作中,获航空部科技二等奖。 常中林男,天津宁河人。1937年3月出生。1957年参加工作。1966年8月毕业于洪都工学院。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57年在江西省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从事模线样板、木模、环氧塑料模等工艺技术工作。先后参加过“初教六”“强六”“强五”飞机的研制。1969年在江西省余江县机械厂工作。1977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主要从事“直八”、微型车系列、旅行车系列的样板、木模、环氧塑料模的工艺技术工作。在公司工程处工作期间,负责汽车制造的工艺技术工作,为公司的科研生产做出了明显的成绩。 康宏翕男,江西省泰和县人。1937年8月出生。1963年7月毕业于原中南矿冶学院特种冶金系有色金属及热处理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63年在哈尔滨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参加铝、镁合金板材的加工生产,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72年3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解决了大型硝石炉试车断裂难题,改进了炉体结构,保证炉体受热均匀,变形均匀,使用时间长,达到了设计要求。曾主笔编写《铝及铝合金热处理资料汇编》,计10余万字;编写了《铝及铝合金热处理说明书》,有4篇译文在国家杂志刊登。多篇论文获行业情报系统优秀奖。1982年参加的部飞机课题,获航空工业部科技进步四等奖。还翻译了日本铃木ST90v各类技术资料和SK410各类资料近200万字。 章志生男,安徽省枞阳县人。1936年l0月出生。1949年参加工作。1957年毕业于第四海军学校,1962年毕业于海军潜水艇学院。1974年12月起在航空航天部3347厂任副书记、纪委书记。1989年4月评聘为副研究员。1990年5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分党委书记。现行政级别为正处级。
梁占雪男,河北省蠡县人。1940年2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科研科任技术员,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工艺员、工艺组长、技术主任、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参加了“直六”型直升机的研制与“直八”型飞机板金工艺新技术研究的组织工作,并承担蒙皮拉弯机、型材拉弯机、五米三轴滚弯机、冲压橡皮的研制及产品验收工作。参加了工厂第一代大客车旅行车的选型开发及微型车的复盖件的研制。利用低熔点合金成型技术,为工厂小批生产微型车复盖件的制造创造了条件,借部工作近三年,负责微型车对日技术引进项目工作。参加了对日谈判主谈工作,参与了赴日考察的硬件、软件引进工作,参与了一机两车的国家技术鉴定的准备、组织工作。 梁贵林男,北京市人。1937年8月出生。1957年9月毕业于北京航空工业学校飞机制造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66年又毕业于洪都工学院飞机设计专业。自1957年以来,先后在南昌洪都机械厂设计所担任结构设计员,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设计所任设计员、室主任、检验处任副处长。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南昌洪都机械厂工作期间,解决了“初教六”座舱罩有机玻璃件成形而产生光学畸变的难题;解决了“强五”飞机炸弹舱开口边框刚性不足,以组合梁形式满足强度、刚度和工艺成形的多方面要求。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在研制微型厢式货车时,根据资料情况分析,取消了拟议中的台架模拟试验,为工厂节约了大量资金。主持完成了尾门气体弹簧撑杆的设计,并配合车间生产,该项工作获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主持、编写《:CHiiox微型厢式货车使用维护说明书》,由工厂印刷、内部发行。主编了《昌河微型车图解维修手册》,由江西昌河微型汽车工业联合公司印刷内部发行。 巢国群男,1933年8月出生。1951年12月参加工作。1955年8月毕业于北京俄文学校。高级工程师。主管工程师。现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 彭瑞斌男,江西省宜春市人。1941年12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先后在江西工学院、国营803厂、国营5203厂从事教学和技术工作。1978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机动处任设计员。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设计了十二工位油压机、四辊压延机、Y045应力断料机等专用设备。1987年完成曲线剪床的设计。1988年完成烤漆线的改装设计,减少电机功率3KW。1990年,完成了“直八”机十字销磨装置、“直八”大梁内腔加强筋铣切装置的设计及法国进口240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安装调试工作。1991年9月,在江西航空学会机动专业学术交流会上发表论文《Y6油压机芯板裂纹的修复》。 董瑞华男,辽宁盖县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现任总工艺师、高级工程师。曾在四川叙永电厂工作,1974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参加过“直六”型直升机、“歼六”型机伞舱、“直八”型机和CH1、CH1010型汽车的工艺技术准备工作。1981年,参加关于“钢索滚压工艺”的研究,获厂级优秀成果奖。1983年,研究“新型拉杆扁头制造”获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91年,获部“直八”机研制个人三等功。 蒋林生男,江西上饶市人。1963年6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同年分配工作。高级工程师。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设计所。历任设计员、设计室主任、设计所副所长等职。先后参加与主持了CH1010、CH6590、CH6530、CH6600等系列车型近20种产品的整车总体设计工作。其中CH6600轻型客车获1988年全国乘用车展览会优秀造型奖。1989年顺利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所编写的《麦克费逊式前悬架汽车车厢倾角计算》,在江西省汽车工程学会学术论文交流会上评为三等奖。 蒋清生男,1932年12月出生。1950年7月参加工作。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403工学院。现任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科技委专职委员。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 韩云卿男,山东黄县人。1932年9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403工学院机械加工专业。中共党员。自1970年7月起,先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工长、科长、处长、副处级科员。从事航空工作多年,在工装设计、制造、飞机动部件试制中,亲自参加并组织职工与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试制攻关,齐心协力完成自动倾斜仪的总装试验及尾桨彀的小批量的生产。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期间,为公司总务管理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韩乐理男,安徽巢县人。1934年10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工艺专业,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先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任工艺员、工艺组长。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工艺组长、技术主任、副科长、科长、总工艺师办公室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曾于1988年8月被派往美国波音直升机公司制造工程部任工程师。参加工作以来,参与了多个机种的试制与批量生产。主持“直八”机复杂板金件的成形试制,完成了大量的生产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已完成的钛板成形攻关,获部三等奖,1982年,主持的LB733材料的工艺试验获部二等奖。发表了论文《直八钛板成形工艺》,并参加了《板金冲压工艺手册》的编写与审核,执笔撰写其中的《局部成形》一章。 韩同采男,1939年l0月出生。196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为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特设处技术员。 韩思渊男,浙江余姚人。1944年11月出生。1961年入合肥工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学习,1966年毕业分配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景德镇市仪器仪表厂、无线电厂、无线电二厂、电子技术引进开发公司、华意电器总公司空调器厂任调试班长、车间工艺组长、技术试制组长、生产技术副厂长、经理等职,长期从事企业的生产、试制、技术管理等工作。多年来,先后承担企业多个产品的研制工作。主管开发了不少省、市级获奖产品。在电子仪器生产、微电量测试、数字化技术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设计的DYJ-12B五位数字电压表获景德镇市优秀科技成果奖,在全国同类产品评比中名列第二名。制作的场效应管参数测试仪,获厂技革一等奖。在市科委专业刊物上发表了论文《结型场效应管IDSS、VF、RC测试仪》。论文《关于数字电压表、多用表华东地区调研》,获江西省科技情报三等奖。 程少华男,江西乐平人。1932年出生。1950年参加工作。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评聘为高级政工师。先后在企业担任书记、厂长三十年。1992年起担任乐平县经济委员会调研员。自1950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乐平县吾口区、乐平县煤炭局、工业局、工交局担任宣传干事、主办科员,协助领导抓工业生产管理。1964年担任乐平县印刷厂党支部副书记、副厂长,主持工作。1969年主持创建乐平灯泡厂,并连续十年担任厂党总支书记、厂长。企业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使企业由小变大,不断发展壮大,三次被评为省工业系统先进单位,出席省表彰大会。1979年担任乐平县水泥厂党支部书记,使企业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工资、奖金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放开搞活,使企业走出了困境。1984年担任乐平县纺织厂党总支书记、厂长,全方位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引进竞争机制,企业经济迅速稳步发展。1984年他被授予省、市级“企业管理能手”称号,1985年企业被评为江西省经济效益先进企业,发展为省重点企业、县支柱企业。1989年他第二次担任乐平灯泡厂书记、厂长,一年内扭亏,使企业起死回生,充满活力,三年内,产量增长两倍,利润增长5倍,把灯泡打入了国际市场,同时获中央专项投资800万元。扩大生产小支光灯泡,出口异形彩泡,为使乐平灯炮厂跻身于全国电光源行业之列奠定坚实了基础。1990年他主持的玻璃池炉改造项目获省总工会、经委、财政、税务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成果奖,企业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县先进单位,个人被评为“双增双节”职工教育优秀组织者。从1988年开始,他担任历届景德镇市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理事,1990年、1991年企业连续两年被评为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个人被评为市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撰写的《以改革的深化求效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会》等文章,曾在省《企业经济》、《企业导报》、景德镇市《政工研究》等报刊上发表。 程文锁男,河北阳原人。1941年11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河北师院政教系。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1968年在哈尔滨航校政治部任干事。1970年调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历任教育科干事、室主任、党委宣传部理论组长、副部长(兼党校副校长)、厂史办主任、退休办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等职。1990年评聘为副研究员。1986年组建昌河飞机制造厂厂史编写办公室,任主编。编写了《国营第三七二厂厂史》和《国营第三七二厂大事记》,经工厂编史委员会集体审定、出版。 傅永清男,江西丰城市人。1937年10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南昌航校焊接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历任工艺员、室主任、车间主任副处长等职。组织与解决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技术问题。对板金、钳焊工艺具有较深的了解;对技术、生产及生产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组织水平。参加并组织研制生产“直五”、“轰五”、“轰六”、“直六”、“直八”机以及大客车、旅行车、微型车的技术准备、试制和批量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参加“直八”机油箱导管的新工艺、新技术的试验、鉴定、组织实施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傅庆灼男,江西广丰人。1935年12月出生。1960年9月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电机系发输配电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山西科学分院自动化研究所、山西省猗氏中学、山西省运城地区电业局临猗供电局、江西省景德镇发电厂工作。从事电力事业30余年。1981年3月评聘为电气工程师。撰写了《一起6KV厂用系统假接地故障的分析》等多篇电气专业论文。其中有的被选入第五届中南八省区《高电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有的被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评为优秀论文,获三等奖。他是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会员兼任《江西电力》杂志特约通讯员。 傅婷婷女,福建省泉州市人。1937年10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机械系,同年分配工作。1991年评聘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在江西省南昌洪都机械厂工作时,任机动科技术室技术员、室主任。1974年调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机动科,曾任设计室主任、技术副科长、副总机动师。三十多年一直从事机械设备的修理、改造、设计工作,主持、参与了某些军民品件专用机床设备的制造及汽车生产线的建设,六十年代,主持设计制造的海鹰导弹整体壁板挤铸机,获1978年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奖及1979年省、市科技大会奖,应用新技术改造各类机床设备余台,为飞机起落架深孔磨削旋翼型面加工及高精度零件加工提供了条件,于1985年获部级科技应用二等奖。为军民品零件加工、设计、研制专用设备,参与和主持设计了有XLW-15型材拉伸机、大梁仿形铣、钛板自动焊机、铅锌模龙门铣、冲剪机、三瓦温控井式炉、热风循环炉等等。后两项获部级、省级科技三等奖。1990年,立部级“直八”机研制三等功。参加和主持微型车的焊接线、涂装线设计调试、八工位检测线的安装设计及大件冲压生产线的引进安装、调试投产等建线工作,为年产5000辆微型车大批量生产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鲁志鸿男,江西波阳县人。1941年12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有机合成专业。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江苏省常州市253厂、上海同济大学新材料研究所、上海耀华玻璃钢研究所工作,任技术员。1976年10月调至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历任工艺员、副处长。其主要工作项目有:参加“大型玻璃钢蜂窝夹层雷达罩的研制与生产,获科学大会奖;负责“玻璃钢试验用导弹壳的研制,获科学大会奖;参加并负责波音708及直八型机的玻璃钢件的试制与生产。 谢莹女,山东省聊城人。1935年4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同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1958年起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从事飞机设计和飞机工艺工作。197C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设计所任设计员。曾参加了部301所组织的飞机地面设备标准编制工作,并获部级成果三等奖。1981年,担任CH630旅行车后门作动筒的结构设计,该项技术在国内汽车行业处领先地位,获部优质产品奖。为了改善旅行车和微型厢式货车的内设,参加了两车座椅改型设计,提高了座椅的舒适性和美观性,该产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谢子民曾名谢庭周,男,江西广丰县人。1940年11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电机工程系电机专业。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历任景德镇市电机厂技术员、工程师、技术科副科长、技术厂长兼总工程师。从事电机专业二十多年,设计了高出力高炮电机、水冷却磨头电机、YM系列木工电机全国统一设计和YM系列标准审定。主持了风力发电机研制,其中YM系列木工电机获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风力发电机列为1990年国家级新产品。自1980年以来撰写了《三相异步电动机节能》、《同步发电机改为谐波励磁的简易计算与调试》等5篇论文,其中有3篇在部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同步发电机改为谐波励磁的简易计算与调试》被景德镇市科委评为二等优秀学术论文。现主持机械工业部下达的具有国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研制工作。与市电机工程学会其他成员合著约40万字的《电气技术安全操作手册》一书,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订稿。系省电机工程学会委员、景德镇市电机工程学会理事。 谢材兴男,江西省定南县人。192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土建高级工程师。1949年毕业于广东省工业专科学校。1950年从事中学教育工作,1951年开始从事科技工作。先后在中南军政委员会重工业局江西有色分局、中央重工业部基建处、国家建委重工业局和设计组织局、江西建委及建筑工程局、景德镇发电厂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东北组组长、工程师。主要从事建设项目工程的设计审核、设计机构的设置、编制设计规程等工作。 谢全超女,1933年4月出生。1955年毕业于哈尔滨航校。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曾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
赖在芙女,江西省泰和县人。1943年4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1993年7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景德镇市陶瓷厂、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从事技术工作。1970年4月调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中心试验室光谱室,主管光谱分析的技术工作,担任光谱室主任。参加了“直八”飞机用材的测试分析,为公司制造“直八”飞机设计定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资料。1987年在全国首届年看谱分析交流会上宣读的《看谱与光谱分析的配合应用》论文获二等奖。1990年至1991年,主管负责编写光谱分析技术标准等技术资料。现为航空学会江西省光谱分会会员。 裘津德男,浙江宁波人。1942年5月出生。1961年8月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校焊接专业,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61年8月在保定市550厂机动科任设计员,负责全厂非标准设备设计工作。1971年9月在湖南省大庸市357厂机动科任设计员,负责全厂非标准设备建厂初期的筹建准备工作。1975年6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机动处工作,任非标设计室主任,负责全公司非标准设备的设计和维修工作。 蔡华贵男,江西南康县人。1945年6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电机设备系供热、供煤气及通风专业。1993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70年在昌河飞机工业公司非标设备制造车间任工艺员。1983年在公司机动处任设计员。致力于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的科研生产建设。为热处理设备、表面处理设备、汽车焊装线、涂装设备、烘房、木材干燥房、厂房采暖、通风等做了大量设计工作。 蔡光辉男,江西新余人。1937年2月出生。1962年7月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合金专业,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在哈尔滨101厂工作时,任技术员、副科长、副部长。1975年9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历任车间主任、支部书记、科长、副总冶金师、总冶金师。其主要科研项目有:161合金研制成功,用于原子能工业;微型汽车阳极电泳浸漆工艺研制成功,已为昌河汽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微型汽车阳极电泳涂装工艺研究成功,将为昌河厂获得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蔡恒辉男,江西南昌人。1957年8月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校铸造专业,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期间,任铸造车间工艺员,并在哈尔滨四o三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学习,于1966年毕业。1969年在贵州011基地3017厂技术科任主管技术员。1976年3月调入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历任冶金科铸造组长、车间副主任、技术改造办公室主管工程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铸造工艺的技术领导工作,在直八飞机的研究工作中立三等功,《中硅钼耐热球墨铸铁在钛板成形模具上的应用研究》科研项目,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组织参与了六O二厂房阳极电容浸漆生产线。 蔡铭远男,193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58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专业。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设计所工作。高级工程师。1970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历任公司设计所副所长、总工程师办公室总师助理、计划处主任工程师等职。擅长英语翻译。能阅读日语原文。1980年,负责公司微型车测绘与设计,获省科学进步二等奖。1981年,参加旅行车后开门设计工作。,获国家经委、省级优质奖。1987年参加CH6600型车的设计,获全国汽车展览会造型奖、省优秀产品奖。1989年编写的《CH6600型车造型简介》与《用于旅行车的安乐座椅的初步设计》,获中汽技术中心论文一等奖与鼓励奖。1990年,获省优秀产品个人成果奖。1992年获部级“有突出贡献”光荣称号。1993年,编写的《对轻型客车两极化发展趋势的探讨》论文,获中汽技术中心三等奖。 谭烈铨男,浙江绍兴人。1937年3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发输配电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哈尔滨市122厂、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解决了7500KVA变压器吊芯检修及干燥运行问题电力、电气图纸的测绘及整理工作(任组长);负责黄泥头变电站扩建工程的技术施工;负责解决EFOU -190KW日本进口低压大电动机的转子松动(扫膛)问题;规划了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新总降压站,并组织投入运行;参加审核景德镇地区低压电气安装规程;参加工厂厂史生产技术部分的编写;参加电气安全技术讲义的编著。 熊顺祥男,江西省丰城县人。1959年2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航空材料腐蚀与防护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93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82年7月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任表面处理工艺员。1986年任冶金处防锈室副主任。1988年评为工程师。曾获“昌河青年科技成果”二等奖。 翟宝峰男,辽宁省义县人。1937年8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第二航空工业学校,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8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期间,先后参与了直五飞机、松花江一号、401机、“轰六”飞机横线样板设计与制造工作。1970年调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主持了“直八”飞机模线样板设计与制造。担任宣传部部长期间,主持开办了党校,出版了第一期《昌河报》。1984年到北京航空工业学院政工专业学习,1986年毕业。1988年担任副厂长,分工管理昌河厂的后勤、福利工作。在商品房建设、居民用管道煤气工程、昌河主干道路灯的设置工作中,都取得显著的成绩。 潘宏才男,浙江省新昌县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专业,同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历任135厂、372厂设计员、主任工程师。在135厂工作期间,参加了七个机种的系统控制电动机构的设计工作,在其中十几个产品设计中任主管设计员。在新工艺的研究中,冷挤压技术在航空电气产品中的应用研究,受到部级奖励,参加全国新工艺、新技术展览会展出。在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他参加十几台航空专用设备的设计制造,为该企业新机研制打下j,基础。参加了“直八”型直升机的研制工作,主要负责操纵系统方面的设计工作。渊任“直八”指挥部负责有关全机方面的技术协调工作后,获部“直八”飞机研制个人三等功。霍雪春男,江苏省常州市人。1938年12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中专部)热工装备专业,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1990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在保定550厂机动科工作时,任技术员、室主任。1971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从事动力机械的运行管理和修理工艺、设备的技术改造等具体工作。
戴铎男,江西婺源县人。1945年10月出生。1964年8月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专科学校金属热处理专业,同年参加工作。1993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现任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装处模具设计室副主任。1964年在成都132厂生产第一线当工人,兼职工艺技术,参加了歼击机的制造和试验,较熟炼地掌握了钣金工艺技术,如展开成形、成形前的预拉弯成形、爆炸成形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并累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1976年调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后,从事“直八”机、旅行车系列、微型车系列的工装模具设计工作。能够独立地主持和组织完成模具各工序模具的配套设计。在参加“直八”机研制中,获三等功。还为江西汽车制造厂生产制造的五十铃汽车设计了纵梁落料冲孔难度很高的大型模具,曾评为华东区和国优模具,通过了省科技进步奖评审。 魏蓉女,河北省安国县人。1946年11月出生。1969年7月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机械系热加工专业。中共党员。1991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70年在四川叙永电厂工作。1973年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主要从事“直八”机、旅行车系列、微型车系列等产品装配夹具的设计工作。参加主持了“直八”机铆接、焊接、胶粘夹具、总装型架的设计工作与“直十一”机的铆接装配夹具、型架的设计工作。能独立完成高难度及协调关系很复杂的工装设计任务。带领全组人员共同完成了每项新产品的工装设计任务。在参加“直八”机研制生产中,立“直八”机研制个人三等功。 魏淑乔女,河北省安国县人。1933年8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工艺专业,同年分配工作。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在哈尔滨市飞机制造公司工作时,任冲压科助理技术员、模具设计员、设计室主任等职。曾设计飞机操纵杆收口机,弥补了当时部内尚未解决的空白,获得技术革新奖。1970年5月调景德镇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任工艺科模具设计室主任、工艺室主任、主管工程师、副科长等职。多年来,参与许多大型复杂的模具设计,其结构合理、先进,有的为国内独创,曾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1983年,负责“直八”机新型拉杆制造的科研课题完成后,曾获部级成果三等奖。1986年,工厂开发的厢式货车,获省科技进步奖,为此项开发项目的代表之一。在担任副总工程师期间,负责微型车生产线与生产线中的冲压线的建线方案制定和全面的技术工作。在“直八”机研制过程中,立部级个人三等功。1982年至1983年,先后在《航空与航天》杂志和《航空制造工程》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新型拉杆制造的技术》论文,并在中国航空学会工艺专业委员会上进行了交流,获优秀论文奖。1984年受部科技局委托,执笔编写《板金工艺手册》第三篇第二章。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出版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收录在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方面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获得部级及国家荣誉称号的人员,共1021人。
阅读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