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的探索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的传人》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450
颗粒名称: 红与黑的探索者
分类号: I055
页数: 9
页码: 188-196
摘要: 《十八罗汉》美人肩花瓶荣获彩绘瓷第一名时,会场上立即爆发出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表达了同行们对瓷都景德镇陶瓷精湛技艺的赞美,也饱含着人们对获奖单位和作者的祝贺羡慕之情。然而,在这人声鼎沸,群情振奋的氛围中,有一位青年人却显得与众不同。人们从他那镇静而严肃的神态中,仿佛看出他内心的激动,同时又使人感到他好象是在追忆、在深思。这时,他缓慢地从衣袋中摸出手帕,不停地擦拭着他那湿润的眼眶,专注地听着主持人继续宣布。他是谁?他就是获得本次评比会彩绘瓷第一名作品的作者之一,艺术瓷厂专门从事“墨彩描金”特种工艺的青年助理工艺美术师一一李文跃。
关键词: 报告文学 陶瓷

内容

在陶瓷装饰艺术的百花园里,盛开着一朵红黑相映、放射着金色光辉的奇葩:“墨彩描金”。
  一九九0年六月十八日下午,在景德镇饭店大礼堂里,气氛异常热闹,电视录相的碘钨灯射出强烈而灼人的光亮,叫人感到有点难受,新闻记者们的镁光灯此起彼伏,闪个不停。
  来自全国十六个省、市,四十多家工艺美术陶瓷企业的代表两百多人聚集在这里,全国第九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工艺美术陶瓷行业评比会的颁奖仪式正在举行。当会议主持人宣布:景德镇艺术瓷厂的四百件“璺彩描金”《十八罗汉》美人肩花瓶荣获彩绘瓷第一名时,会场上立即爆发出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表达了同行们对瓷都景德镇陶瓷精湛技艺的赞美,也饱含着人们对获奖单位和作者的祝贺羡慕之情。然而,在这人声鼎沸,群情振奋的氛围中,有一位青年人却显得与众不同。人们从他那镇静而严肃的神态中,仿佛看出他内心的激动,同时又使人感到他好象是在追忆、在深思。这时,他缓慢地从衣袋中摸出手帕,不停地擦拭着他那湿润的眼眶,专注地听着主持人继续宣布。他是谁?他就是获得本次评比会彩绘瓷第一名作品的作者之一,艺术瓷厂专门从事“墨彩描金”特种工艺的青年助理工艺美术师一一李文跃。
   李文跃为什么在宣布他的作品获得最高荣誊的时候,竟是这般激动和沉思呢?
  这次全国行评作出规定,各厂家报评的作品必须要有同类型、同画面,同规格两件参加评比。今年春节前夕,李文跃的老师,艺术瓷厂七十六岁高龄的“墨彩描金”名家雷火莲老艺人,在他刚刚画完这次参评的,其中一件作品后,却不幸与世长辞了。另一件将由谁完成?厂部研究再三,决定把李文跃效师之法而精制的一件同样的作品,连同雷老艺人的那件选作,一起送交评比会。这两件作品陈列在展览橱内,交辉相映,不差毫厘。吸引了无数的观尝者。人们交口称赞,流连忘返。更使人惊叹的是连那些目光敏锐,见多识广的专家评委们,也没能辨认出那一件是老师雷火莲的绝笔,那一件是学生李文跃的力作。
   今天,师徒合作,前仆后继,共同摘来这顶桂冠,怎么不叫人为之激动?
  刚刚跨入而立之年的李文跃,中等身材,白净的皮肤,俊俏的脸庞上,一双大大的眼睛显得特别精明,富有灵感。假说起话来总是不急不慢,显得很持重,说他少年老成一点都不过份。他出生在一个陶瓷彩绘艺人的家庭,父亲是一位擅长粉彩山水装饰的工艺美术师。他从小就受到陶瓷艺术的熏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曾经留下过许多对美的追求。
  是时代让这位连做梦都想当一名画家的少年交上了好运。在他十七岁的时候,他被“补员”招工进了艺术瓷厂。带着满脸雅气的小文跃,一踏进艺术瓷厂的大门,就使他眼花瞭乱,那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艺术陶瓷,对他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吸引力。他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画。在学徒的几年中,他干过成型,绘过瓷像,画过古彩,也从事过粉彩、还学习过青花,小小年纪,便成了个多面手。这段期间,为他从多方面了:解和掌握陶瓷装饰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为令人羡慕的是,好事总让李文跃“赶”,上了,一九八一年市里创办第一所陶瓷职工大学,时代,又一次降福于这名“宠儿”,他被厂里列为输送到陶瓷职大深造的对象,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到陶瓷设计专业。一九八四年七月,他结束了大学生活,怀着丰收的喜悦告别了职大,回到艺术瓷厂,被分配在工艺美术研究所,开始了他新的创作设计生活。
  随着理论知识的丰富,视野的开阔和基本功的提高,李文跃对陶瓷装饰艺术的追求也在发生变化。上职大以前的那种勾线拍图,对样彩绘的大生产,年年月月屡见无异的老画面,在强烈地刺痛着他,迫使他的创作欲望象火山般地进发出来。如果说大学毕业意味着李文跃的创作设计水平跃入一个新的阶段的话,那么在这以后所予示的则是他必须向更高境界艰苦跋涉,努力攀登。在他从事专业创作设计的这些岁月里,他象一名不知疲倦的园丁,在陶瓷艺术这块田园里,不畏风雨,不怕劳累、寒来暑往,辛勤耕耘。他战胜过许多艰难困苦,他饱尝过创作生活的寒甜苦辣,也领略过丰收之后的喜悦,他一年中曾经创作出新画面二十一件,为企业增加销售额十二万余元。他冷静地思索厂里工艺美术队伍的现状,敢于面对现实,勇挑继承和发扬的重担。这里,让我们回首一段李文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毅然抉择“墨彩描金”,作为自己终生研究课题的难忘经历吧。
  “墨彩描金”这一特种传统工艺,盛行于前清雍正,乾隆时期,在历史上曾焕发过夺目的光彩。可是由于技术保守、兼之深奥难精等原因,到光绪年间便已失传。是我市已故陶瓷美术家周湘甫老艺人,从一块雍正年制的“墨彩描金”的破瓷片上,寻找到了这门失去的艺术,在他近半个世纪的潜心抚爱和雕琢下,才使这颗埋没了近百年的艺术明珠重新闪烁出她那璀璨的光辉。周老七十年代仙逝,惟得周老亲授真传,且颇有名气者只有夏忠勇与孔沛文两位老师,然而他俩又被委以重任,担当领导和教学工作,难有更多精力顾及专业。还有一位便是从事“墨彩描金”五十余年的雷火莲老艺人。虽然也有不少艺人能圆,但都不以“墨彩描金扩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专事“墨彩描金”者如此奇缺,新的作品问世很少,而许许多多的后来人又因这门工艺技高艺深、单调乏味,难于成就而不愿问津。这一现状,构成了“墨彩描金”从业者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在李文跃的心目中装着一个严峻的大问号:“墨彩描金”这颗艺术明珠还能闪光多久?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虑……
  其实,还有比李文跃更忧虑、更焦急的人,这就是厂领导。外商指名要的“墨彩描金”精品无法及时提供,大批“墨彩描金”产品订货得要重新组合人员进行生产,这怎么叫领导者们不着急呢?一天下午,美研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刘毛仔把李文跃请到办公室里,开门见山地说:“文跃,厂里为了充实‘墨彩描金’的技术力量、决定你改行,专工‘墨彩描金’,你条件好,上过大学,基本功扎实……”,没等所长说完,李文跃便打断他的话。“所长,不要再夸了,领导上和我想到一块了,好吧蔓我干I”李文跃说这番话并不是很轻松的,他完全清楚,这一改行将给他带来什么,放下轻车熟路不走,去到陌生的境地中寻求新道,合算吗?改画“墨彩描金、后会有多少困难和曲折在等待他……这一系列的问题,他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然而,对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宏伟顾望,对祖国陶瓷传统工艺的责任感,驱使李文跃把自己个人的得失抛到了一边。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李文跃的内心世界是何等高尚,宽广。
  第二天,所长带着李文跃来到了老艺人雷火莲的画室,征询地说,“雷老,当今‘墨彩描金’产品越来越俏,厂里打算培养一批接班人,更好地继承发扬这门传统工艺。”雷老师望到旁边站着李文跃,心中已经明白八,九分。更使老人兴奋的是:这下解开了他心中的一个谜。怪不得前段时间小李三天两头跑到室里来,嘘寒问暖,;帮这帮那,想不到这个后生竟还有志趣爱上“墨彩描金”!想到这里,他越发对这个厉生产生好感。老人毕竟阅历深,考虑的事多,还是语重心长地对李文跃说:“仔俚,搞‘墨彩描金’苦哇!红黑两色,够你钻的啊!再说,搞我这门手艺要创新,难啊……”李文跃解释说,“雷老师,你说的这些我都考虑过。”雷老耽心刚才的话被对方误解,连忙补充说:“我活到七十多岁了,搞了五十年的‘墨彩描金’、,把手艺带到棺材里去不是太可惜吗?你们青年人有志气学,肯吃苦,我老倌心里高兴,还有什么话说呢?”多么朴实可亲的话语,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刘所长说:“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今后雷老就多费神了”,就这样,一场“拜师仪式”在不到半小时就结柬了。
  李文跃的希望实现了,他倍加珍惜时代给他造就的优越环境,他无限地感激那些关心和培育他的领导和同志们。然而,最使他感到鼓舞和乐观的,还是能够在雷火莲老艺人的身边,得到这位当今“墨彩描金”技艺中绝无仅有的老前辈的亲授嫡传。
  在近代“墨彩描金”装饰技法里,涉足的人可谓不少,但深入研究,探索其绝技真谛者除周湘甫大师外,就算雷火莲老艺人。雷老笔下的“墨彩描金”,形象生动严谨,线条细整流利,,红、黑,金三色搭配和谐,具有雅致而富丽,精巧而特大的气质美。如何达到老师的这种风格,进入他那出神入化的境界。李文跃是下了一番苦功,他不仅细心观察老师挥笔描绘,调合彩色,从老师的一画一彩、一招一式上认真效法、模仿1更重要的是对老师作品的整体效果和画法技巧理解消化、融会灌通。他经常在下班以后、厂休节假日,独自坐在画室里,在老师的作品面前,认真仔细地揣摩。一看就是几个钟头。从画面构图到人物形象、从线条笔力到色彩处理,从画工到彩法,甚至连服饰上的丁点图案,衬景、道具上的布置等等他都要一一体察入微,反复思忖,仔细琢磨,他写下了十多万字的笔记,临摩、整理了几大捆画稿资料,为他总结传统技艺,开创“墨彩描金”新的前景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他为发展“墨彩描金”作出过自我牺牲,也付出过心血和代价。
  收获,永远属于那些辛勤耕耘的人。李文跃投身“墨彩描金”这块田园后的第二年金秋,他喜获了丰收。一九八五年底,在香港举行的《景德镇名人名作展览会》上,他在老师指导下创作的第一幅“墨彩描金,’《二九:罗汗》四百件花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港澳同胞和国外客商的一致好评,称赞这是一件难得见到的珍品,当他们了解到这件作品是出自一位二十几岁的青年艺人之手时,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年,他的“业余创作”也是十分活跃,而且成绩显著。他设计的高温颜色砷粉彩《图案》装饰台灯和《水乡》台灯双双获得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他的国画作品《刘备、诸葛亮》又在全市《青年画展》中被评为优秀作品奖,十二月份,他作为艺术瓷厂的代表,参加了省、市科协联合举办的“提高景瓷质量多学科研讨会”,他撰写的论文《试论工厂的质量信息工作与提高景德镇瓷器质量的关系》在同行中受到重视,被评为优秀论文奖。从此,李文跃,这个陌生的名字,在瓷坛艺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是的,陶瓷装饰艺术,确实是一座深邃而广漠的天地。只有不畏艰苦,大胆探索的人,才有可能在这里寻觅到真知。李文跃并没有在一片祝贺颂扬声中陶醉,他也没有把那一本本获奖证书和一张张荣誉奖状铺垫成他的“席梦思”,而是把它们编织成理想之舟上的风帆,用他的画笔当划桨,在事业的海洋里,搏击风浪,向着成功的彼岸,破浪前进。李文跃这时候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对待事业更加勤奋,他结合自己两年多来在“墨彩描金”技艺中所掌握到的技法和规律,运用在职工大学学到的理论知识,认真地进行了总结和鉴别,比较和分析,努力地去探索理论与实践、传统与创’新‘陶瓷装饰艺术与其它绘画艺术的互相关系,去寻找它们互相结合的方法与途径。李文跃认为,任何一种艺术,如果作品不能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就势必被历史所淘汰。他如今作为“墨彩描金”妁一代传人,深感自身责任之重大,为了继承“墨彩描金”的传统工艺,并不断地发展她、完善她,李文跃作过许多大胆赏试。他在一篇《陶瓷美术创作谈》的文章中说:“创新是要有根有源的。继承是根,是基础,是手段,创新是果、是升华,是发展。我们既不能搞无根之本,又不能抱残守缺。”本着这样一种指导思想,他广泛吸取古代名家任佰年、黄慎、王琦的绘画精髓,效法周湘甫,雷火莲等老一辈“墨彩描金”专家以笔力见长的特点,溶入现代水墨画那种放纵、飘逸的写意笔法,使三者揉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相结合的新格调,给“墨彩描金”带来了新的生机,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他在前年创作的一幅《钟馗神威图》的瓷板画中,就是采用工笔重彩的笔调,并充分发挥了他绘瓷相技巧的特长,来表现人物形态神情,而用水墨画的墨律变化来渲染人物的服饰,以致达到形神协调统一,貌合神融的艺术效果,对增强“墨彩描金”的韵律变化,赋于这一传统技艺新的表现力,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他在另外一幅《二九应真图》中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来描绘十八个罗汉,把他们各自的脸部表情刻画得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他们中有的横眉怒眼,叱咤风云,有的赤足敞胸,狂放不羁,有的和颜悦色,曲尽其态,充分表现出神化人物那种“天上人间任徘徊”的幽闲自在,放纵洒脱的性格,主题十分鲜明。非常富有情趣,叫人观后余味无穷。
  有的人下过这样的结论:搞艺术的人不太喜欢过问政拾,不!这是过时的论调。艺术瓷厂美研所52位技艺人员中就有.19名中共党员。李文跃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是支部。委员。他在从事紧张繁忙的创作设计的时候,还从来没忘记过党交给他的工作,人们称赞他是探索者,是又红又专的设计师,一点都不夸大。
   本文写到这里,似乎还并没有把李文跃的作为说详尽,好在李文跃自己能妙笔生辉,没有写完的,留给李文跃自己去写吧。

知识出处

瓷的传人

《瓷的传人》

《瓷的传人》本书主要收集了23篇报告文学向我们展示了江西省景德镇市的陶瓷文化。

阅读

相关人物

曾茂森
责任者
李文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