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的传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的传人》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434
颗粒名称: 瓷的传人
分类号: I055
页数: 12
页码: 52-63
摘要: 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必然驾驭我们自己的命运,我们必须扼住自己命运的咽喉,我们有自立于民族之林的能力,我们是国家的主人翁,是景德镇瓷卫的后代,我们必须具有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拼搏力!
关键词: 报告文学 陶瓷

内容

1990年的r月27日的夏夜,是那样的恬静,安谧。
   瓷都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在注视着电视荧屏。
  屏幕上,特写镜头:一双大手抓起一团白泥,在手中捏弄几下,便神奇般地显出人形,再见这双手敏捷地在“人”的头部一捏一镂,几下功夫,一只泥罗汉便活灵活现,前后还不到一分钟。
   “真行!” “真神!”电视机前的人们发出一片啧啧声!景德镇风光,景德镇绝技,吸引着电视机前的景德镇人。
   这是以反映景德镇陶瓷艺人精湛瓷艺,巧奇天工为主题的电视专题片《瓷片之光》中的一个镜头。
   三天之后,我竟然又在景德镇雕塑瓷厂美研室的一个工作台上发现了这座泥雕。
   “这不是那天在电视中当场捏成的那座罗汉吗?”我似曾相识地问。
   “是啊,那是个把月前,电视台来厂拍片子,要我当场捏一个,间观众作表演,我随手捏了一个“无忧”罗汉。”
   对“无忧”,主人轻描淡写,似乎不屑一顾,“这些才是我的产品。”
   工作架上,一片神奇的人物世界,几十座大大小小的、尚未烧炼的泥塑,已是座座神态逼真,个个呼之欲出。
  秦兵马俑以其威武、雄壮、浩大,闻名于世,堪称奇观,然而这必竟是俑,是僵直的黑色的殉葬物,当对作者赋予在我们面前的这群皮肤洁白、细腻,做着各种姿态的神话人物、历史人物、现代人物,就极易令人遐想起,女娲造人,埃及天神哈奴姆造人,亚当夏娃的神话、人类生命的起源……
  想起女娲,我才仔细端祥起面前这个“造人”者一一青年雕塑家一一高峰,33岁,个头不高,皮肤白晰,一幅干练的神态。年纪轻轻,却早已是陶瓷工艺美术设计师、市美术协会、市雕塑协会成员,江西省和全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想不到的是,见到我们,竟还带着几分腼腆,流露出一份书生气。
   “请你谈谈你是怎样成功的吧。”
   “我还没有成功。”
   一句话,几乎噎得人转不过神来,微怔一下后,我回敬他一句:
   “你‘造’了,多少人?”
   “记不清了,10年啦,真是说不清了。”
   整整一个八十年代,是高峰在艺术的道路上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23-33岁,在人生旅途的黄金时刻,高峰与他的瓷雕人物梦萦魂绕,以它们的“喜、怒、衰、乐”为自己的喜、怒、衰、乐,与它们息息相通,命运相联……(一)
   是“人”,就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不管是历史人物,还是现代人物,我注意在“神”的方面着意刻试。
  是“人”,就总有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不管是神话中的人,还是现实中的人,既使是拟人化的东西,也必须赋予其人的感情,我比较喜欢人的情趣。
  谈起创作之前,高峰并不善于夸夸其谈,他努力寻找适合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然而创作的体会是深刻的,他对人物的外貌、思想、性格、环境及其向往的研究和探索,并不亚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人的一般研究、同样也不逊色于医学工作者对人体的一般解剖,因为人类客观现实生活的多样性,人们对艺术的需要和爱好的多样性,对雕塑艺术之美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雕塑家们必须对此作出探索。
   “还是让我谈谈作品吧。”
  1980年初,刚刚跨进雕塑瓷厂的高峰,就遇上了省美协,省群艺馆举办全省职工美术作品展览,拿什么作品去参展,高峰苦思冥想,当时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之后,文化艺术界劫后逢春,作品百花初绽。高峰以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塑造了一个18寸的《少女》,以雪白,纯洁的石膏为质材,表达了一个彝族姑娘的天真、纯朴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作品线条流畅,清秀明丽,在表现手法上双颊微靥而带羞涩,表现了含蓄美;双目凝神,眉宇微扬,表现了少女的庄重和灵气,追求了内在美。
  他获得了这次展览二等奖。初试成功,使他更加着意在人的传神方面进行追求。在对历史人物的塑造方面,他认为这既是弘扬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对传统文化的重塑和创新。多年来,他潜心于传统的表现手法和现代人意识相结合的探讨和研究,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他根据人们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和认识,博采众长,融合贯通,自成一格,创作出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如《杜甫》、《花釉鲁智深》,《苏东坡》、《李太白》、《竹林七贤》,《苏武牧羊》等等,其中不少已登上大雅之堂,不少为名家所收藏,而他尤似《杜甫》为倾心,钟爱不已。
  杜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洋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他的形象活在劳动人民心中,不少名家为其塑像以纪念之缅怀之。为塑好《杜甫》,他翻阅杜甫诗作,查找杜甫生平,了解其中晚年生活穷困潦倒,竟然一连五天换饿,死于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他的晚年诗作更具现实意义。于是他突破一般人通过道具和衣饰来衬托的手法,而是突出头部和上身躯,将头部、帽子、身躯拉长,使晚年杜甫消瘦清癯,一眼便给人以特别形象,在釉面处理上,他以无光黑釉装饰杜甫全身,给人一种钢铁铸造感,表现了杜甫对当时社会不满的傲然正气和坚强意志,微睁的眼神蔑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制度,入木三分地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质。这一独特造型和构思,使他在江西省“五小”智慧杯竞赛中获二等奖,在全市陶瓷美术作品“青春杯”大奖赛中获得二等奖,由众多名家组成的评委们在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对青年作者中能出现这样的作品表示欣慰,并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
  俗话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杜甫》是高峰的成名作,代表着他的作品清秀流畅、追求神态逼真,来表达人物性格之特色。他极少通过道具烘托,努力减少繁杂工艺,使自己的作品自成一格。他说,我常想,京剧人物的一个动作,能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动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并无布置与道具。我们雕塑就是要使这些人物定格。”他的这种思想,在他的许多作品上得以体现。《醉太白》采取了同样的手法,突出在“醉”字上。只见太自已醉卧于地,手握金杯,对天长饮,似一醉方休,欲将现实的烦恼致于脑后,好一副浪漫色彩。《醉太白》作为雕塑瓷厂散花牌瓷雕产品之一进京参加评选,而获得国家金质奖,他的《醉太白》作品照因此被江西省陶瓷公司的《年:鉴》所采用。
   (二)
  景德镇瓷雕,始于清,盛于明,精于清。历1400余年,经历代艺人创造,其工艺已是鬼斧神功,形象逼真,造型生动,千姿百态,几可乱真,被誉为景德镇第五大名瓷。
   荟萃瓷雕世家后裔和科班高材于一家的雕塑瓷厂为景德镇瓷雕之正宗掌门。
   在这样一个瓷雕艺术王国里采访高峰,厂长和宣传科的同志们说:你看准了人,车间工人们说,他是我厂瓷雕技艺的后超之秀,正宗传人。
   “你从师于谁?”
  “我并没有明确地拜那个为师”,他说,要说老师,那也有不少。我的一句话,勾起了他对短短十年艺术追求的回顾,撩起了他对老师的铭感与怀念的思绪,他在我的采访本上写下了在陶院各授课的老师们的名字:周国桢,吴天保、尹一鹏;丁千,陈作芳。
  他从来就没有想到要到名家大师们去投胎,他选择了一个艰难岁月作为自己的诞生日;于是,从他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似乎就准备在人世间去奋斗、去拼博。
  1957年5月,他降生在江西上饶市的一个小职员家中。父亲是乐平矿务局的一般干部。
   在那个跃进的年代里,人们狂热地大办粮食、大办钢铁,勤紧裤带,为一日三餐或两餐而奔忙。
   什么是艺术?这便是当时生活的“艺术”,生活的真谛!艺术当得饭吃么?
  而高峰的父亲偏又爱上画几笔,当时文化生活几乎窒息,一天辛勤劳作之后的父亲以涂上几副画聊以消遣,还得看有无兴趣,无意于也无力于深造和对儿子进行美术启蒙,然而就是这并非遗传基因的“遗传基因”,使小高对绘画引起浓厚的兴趣,路便是从家庭开始,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去了。
  在“广阔天地炼红心”的1974至I976年间,他的美术爱好,第一次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敬,他成了大队、公社宣传栏的业余美术编辑,几张漫画、几个题图,使宣传栏增色不少。他的天赋日益被人所发现,乐港乡的干部们问他:
   “小高,你怎么不去考大学?”
  “雕虫小技,上不得大雅之堂的。”对此,他每每都是付之一笑。事情也就这样怪,说得人多了,人的胆气也会壮起来,几句鼓励话,就象几条小虫搅得他心痒痒的,使得他也跃跃欲试。
  这一天终于来了。1976年下半年,全国陶瓷美术的高等学府一一陶瓷学院恢复办学,按照当时时髦的做法,陶院的两位老师来到乐平县城招考,这时小高来说是个极大的喜讯。几个难眠之夜,他在床上辗转反侧,决心博它一圓I
   一幅山水国画、一幅现场速写,成了他打开高等学府“敲门砖”,他被录取了。
   他是幸运的,全县近百名考生,只录取了三名,而且他是第一个定下来的。
   社会是公正的,路靠自己走,成长的大门在我们的国度里处处敞开着,只是“大门”的横批上都大书着这几个字:“有志者事竞成”。
  从乐平县乐港乡到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他象来到另外一个世界,手中捏弄的不再是黄泥巴,而是闻名于世的“高岭土”。在这座艺术的百花园中他开始了新的追求,象达·芬奇那样从画蛋开始,进行着刻苦的磨炼,孜孜不倦地吸收着陶瓷美术理论的滋润和培养。
  三年的大学校园生活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跟我谈起周国桢老师的创作课,尹一鹏、陈作芳老师的专业课、吴天保、丁千老师的基础课,他是那样的感怀,为了我们,有的老师住在一中,每天晚上,不管刮风下雨,都能赶到课堂授课,使他至今未能淡忘。
  谈到十年的工厂创作研究生活,他多次谈到与刘远长老师的合作与指点,以及刘厂长对创作和生活的严谨态度,谈到工人师付的密切配合与协作。他很少谈自己,特别是自己的成功。
   当我指着书架上《西游记绣像》、“健美”朴克等一叠图画书问:这样都是搞创作用的吧?他才谈起他构思的一些情景:
  一一为了创作需要我尽可能地收集资料、研究历史,力求作品与历史吻合;
  一一妻子和儿子都是我的模特,儿子一个调皮、天真的动作,我会用铅笔收他素描下来,妻子一个优美的笑,也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有时我要她“定格”,我以快速画下来;
  一一还有一个模特就是我自己,每每构思人的喜,怒、哀、乐我都要自己先对着镜子做多次,有时构思作品时,晚上睡醒了想起了什么,我马上会起来画下来,惹得妻子说我是“老顽童”。
  当代中国的雕塑艺术,是深深根植于人们生活之中的,创作的源泉在于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之中。高峰就这样踏着前人的足迹,不断开拓攀登。
  有人说他没拜“山门”,没有正宗师傅。他说我的“山门”是雕塑瓷厂,“师付”是厂里的“正宗掌门人”,他们收下了我这个徒弟。这一点得到厂里的一致公认,因为他是给以山门”烧了“香”,磕了“头汀、送了“晋见礼”的:
  一一有六件作品获“百花奖”、“青春杯奖”等省市级的专业奖,10余件作品参加全国、全省的美术、工艺展览会,20余件作品为景德镇陶瓷馆所收藏,最近,他创作的《哈欠罗汉》为全厂唯一的作品送往洛阳,参加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并再次获奖。
  一一他参与刘远长厂长主持的庐山牯牛岭街心花园大型城市雕塑《牯牛》的设计制作,获得成功和好评,1980年,他作为骨干参加了大型组雕《水浒108将》的创作设计工作,这套气势恢宏、工程浩大的作品的成功,被许多报刊称赞为“陶瓷雕塑史上的一个创举”,并获得了市“百花奖”一等奖,他为此竭尽全力。
  一一1987年1月,第二届景德镇瓷名家作品展览在香港九龙中艺公司油麻地商场中国陶瓷精品中心举办,全市66位名家249件精品参加展出,他作为其中之一,有5件作品送往香港参展。
  一一1987年9月,雕塑瓷厂同香港中艺有限公司合作在九龙油麻地商场举办“景德镇雕塑瓷厂名家作品展销会”,他的肖像和作品印上了名家画册,为工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出了贡献。
  一一1989年初,他与同学徐波联合在香港举办了个人作品展销会,共有140多件(套)作品进港展借,取得经济效益15万余元,作品《情趣罗汉》售价高达5万多港币一套,送去的几套全部销售一空,多为香港收芷家所收芷。作品纹片砷《三个和尚》、花釉《怀素罗汉》在香港《大公报》发表,专门作了介绍。
  一一去年,5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来景德镇参观,在厂美研室参观时,他正在制作《东坡赏砚》,尚未完工,被爱尔兰驻华大使所看中,爱不释手,非买不可,经与厂方谈妥,大使留下地址,预付了货款,作品完成后,邮寄给了这位大使,为景德镇、为雕塑瓷厂争得了声誉。
   这便是一个虔诚弟子的对“山门”的回报,,他没有辱没“山门”,没有愧对景德镇雕塑艺术正宗掌门的人们对他的希冀、对他的重托。
   他是“散花”金牌之正宗传人。(三)
  人生道路中的黄金时期,高峰没有虚度,他从抽象走向具象,从浪漫走向成熟,从一个“高峰”走向另一个“高峰”,现在他感到充实多了,“艺术并不是虚幻世界”。
  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并不是他能捏弄几下坯土,更重要的是他能赋予作品以强大的生命力一一使作品受到社会各个层次人们的欢迎,去占领市场。脱离市场的需求,不被人们所喜爱的作品再高雅,也是不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这便是他艺术观点之根本。
   他在一篇发言稿中写道:
  历史在发展,人们的审美性趣和观念都在变化,时代要求我们艺术更新,产品要更新,近两年来,我对传统产品试着继承和发展的探索,着力于东方艺术的传神,含蓄的内在特征以及工艺美术的特点之一的趣味性,使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生动有趣,赋予时代气息,做到雅俗共赏。
  创新,更新产品,就象当今社会各个领域里的改誓革一样,首先要解除长期以来旧的传统思想和习惯对我们的束缚,解放思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承前启后,但不舍本逐末,也不因循守旧,不能永远停留在美好的过去,而应着眼于美好的未来。
  他的创作与创新就是根据于他自己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于是,在他的雕刻刀下,一些在历史一直受到人们欢迎而又因长期千篇一律的脸孔而又令人心烦的人复活了:
   “福、禄、寿”站“三星”,乘上坐骑腾云驾雾了,“醉三星”使神仙也醉倒于地,他们也食人间烟火,同样也一醉方休,改变了他们呆板的面孔。
  凶神恶煞的罗汉们温和多了,一套《情趣罗汉》,使他们有的抓痒,有的挖鼻,有的吃狗肉、有的掏耳,姿态各异,全是人之常情,极富情趣。
  好一座《哈欠罗汉》,双臂向上,五官移位!打哈欠,生理自然现象,司空见惯,然而在他的雕刻JC下,由于他的观察细微,哈欠罗汉栩栩如生,欲睡乎,睡醒乎,念佛烦了伸懒腰乎,给人以丰富的联想。难怪它能代表雕塑厂参赛参展,一再获奖。
  理论是十年实践的总结与认识,作品是这种认识指导下的实践,而这个过程的实现,是他本身具有的一种对艺术的追求,,一股顽强拼搏的开拓精神。于是他成为瓷都少有几个人能在香港举办个展的一个,就象景德镇以陶瓷单一产品能在全球享名于世一样而难得,至少在目前。
   罐首届中国瓷都一一景德镇陶瓷节你准备献什么精品?”
  “30时《降龙罗汉》,它一手紧执龙角,一手高举定妖珠,横跨在正被降服的后龙身上。罗汉身体半裸,肌肉发达.青筋暴突,给人一种震撼的力量和动感。”说着,他马上咬牙瞪眼双腿半坐,右手高举,作出罗汉姿态。
  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必然驾驭我们自己的命运,我们必须扼住自己命运的咽喉,我们有自立于民族之林的能力,我们是国家的主人翁,是景德镇瓷卫的后代,我们必须具有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拼搏力!
   我预祝他在陶瓷节精品大赛中奖得成功!
   我欣赏他说的一句话,让我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不要停留在美好的过去,而应作眼于美好的未来。”
  1990,8.8凌晨4,50

知识出处

瓷的传人

《瓷的传人》

《瓷的传人》本书主要收集了23篇报告文学向我们展示了江西省景德镇市的陶瓷文化。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绍凯
责任者
高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景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