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的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的传人》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433
颗粒名称: 晶莹的梦
分类号: I055
页数: 11
页码: 41-51
摘要: 循明作为新增补的全国青联委员正赴京出席第七届全国青联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此时的他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未来的召唤。他瞄准了更高的目标一一那充盈着晶莹而美妙之梦的陶艺世界……
关键词: 报告文学 陶瓷

内容

1988年1月22日。香港左敦道中艺公司。
   中国江西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艺术名家作品展正在这里举行。
   大厅内人头攒动。艺术家、收藏家、记者,商人,官员……正以极大的好奇心,意欲目睹此次展览的一出重头戏:瓷都艺人现场献技。
   一位清瘦文静的青年的表演台边站满了人群。台上已摆着几件他即席创作的作品。
  “先生,你能用五个不同的钟馗故事为我绘制五块瓷盘吗?”一位六十开外的老人面对这位青年,目光充满着怀疑、企望的神情。钟馗这样一个性格多样化的、中国古代的神化人物,许多香港同胞信奉的“保护神”形象,这位年青人能画出来吗?他期待着。
   “让我试试看吧!”谦逊的话语中更多的是自信。
  只见他时儿勾勒,时儿抹彩,顿时,几十双眼睛被他那洒脱洗炼和恰到好处的笔触给“逮”住了。伴随着不断的啧啧声,第一块“钟馗试剑”,第二块“钟馗捉鬼”……钟馗那威严、机智、灰谐、鲁莽、豪放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活现在人们的眼前。
   那位老人早巳关不住他的激动和敬佩之情,握住青年的手说:“真是奇才啊I这些瓷盘我买了!”
   ……
   这位青年就是江西省陶瓷研究所31岁的艺术室主任龚循明。
  香港《大公报》曾作过这样一段评述:“瓷都景德镇在千百年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给后世留下了精湛绝作的技艺,也造就了历代数不尽的艺术巨匠……龚循明便是当今景德镇青年一代设计人员中的佼佼者。”
   对此,循明并不很在意,因为他所想所思所执著追求的,是充盈他整个生命的儿时的晶莹的梦……
  瓷都景德镇是一块充满神奇和幻想的土地。那随地可见的瓷片、瓷泥,釉果,石膏模……不时地给人们翩翩遐想。
  小时候,循明常常好奇地望着这洁白晶莹、色彩斑澜的世界.终于有一天那种好奇的童心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寻觅,他的小口袋里也就常常充盈着白的晶莹,彩的斑澜。
  于是,那些瓷片、瓷泥、釉果便成了他的“积木”、“橡皮泥”、“画笔”。他简直被这些异彩纷呈、变化无穷的玩意儿着迷了!他用细嫩的小手组合着,捏弄着、描绘着……是山,是水、是花,是草、是人、是物……什么都不是,什么也不象,但他那玩弄的神态却是如此的专注和入迷。五岁那年的一天,父母上班了,他带着弟妹在家“导演”了一场闹剧;木板墙上涂满了用釉果描的白色线条,他说是山是水,地面上布满了由瓷片组合成的图形,他说是花是草,桌椅上摆满了拿瓷泥捏成的泥团儿,他说是人是物。父亲下班目睹了家里的一片狼籍,先是一阵恼怒,片刻之后又百感交集。这位少年时期曾学过一年瓷画的普通干部似乎悟出了点什么,他爱怜地抚着小循明的头,他笑了。
   “循明,你能画得这样好吗?”父亲指着墙上一幅花鸟图问儿子。
   “我长大了要画这花儿鸟儿,还要画好多好多的东西,还要做好多好多的瓷器人,瓷器动物,还要……”
   幼小的童心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晶莹的世界!
   第二天,父亲买来了铅笔和白纸。他也就成了循明最早的美术老师。
   循明眼前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新奇陌生,同时又是充满爱的世界。
   母亲在循明心里是一个勤劳,善良,宽厚却又了不起的女性一—党员,省劳模,一个普通的粮店营业员。小学时的假日,她带着循明为哪些孤寡老人、盲人残疾送粮上门,那份爱播在了循明的心田。她又常设法为循明借书,使循明得到了许多知识的灌输。难怪同学都管他叫“百事通”、“故事王” 。
  也许是从小随父亲步行到十里外的南山打柴的缘故,每当学校举办运动会,跑步冲在最前面的总是他,每当举行文艺演出什么的舞台上也少不了他的身影。
  如果说,上中学时他的一篇发自内心表白的暑假作文《我爱晶莹的白瓷》使语文老师吴放对他产生了偏爱的话;那么,由于他的勤奋、刻苦,聪颖更让美术老师梁海姣付出了慈母般的心。他忘不了梁老师这位真正的艺术启蒙老师的谆谆教诲。在教室、在梁老师的家、在野外写生的湖畔江边,他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品德的陶冶。
   艺术的种子在循明心中萌发了。
  1975年夏,18岁的循明高中毕业。
  后来,他分配到景德镇雕塑瓷厂当普工。工厂里许多老艺人的精湛技艺使他惊叹不已;那些精美绝伦如玉雕翠凿的瓷雕叫他称羡不止。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瓷雕在他心目中渐渐高大起来。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动力在驱使着他……
   一天,他喜闻恢复高考的佳音。他喜不能寐。他自信地报考了。
   揭榜时,他的语文和美术成绩全市第一。
   一阵狂喜之后他又立即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此时,他想到了因夭折的小弟治脑瘤而负债累累的家境。
  为了儿子的前途,也因负债的家境,父母只好送循明进了景德镇陶瓷学院。但循明心满意足了,他终于可以在艺术的海洋邀游。他的脑海里又是瓷的世界。
   冬季,天寒地冻,手脚冻肿,他不敢懈怠,
   夏日,热浪如火,汗流浃背,他手不释管。
   终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然而现实生活却总是捉弄人,他被分配到湖北工作。
  后来在武汉人事局的理解和帮助下,循明辗转回到了他的用武之地一一景德镇陶瓷美术研究所。在循明的脑海里又重新泛起了他那眷恋着的晶莹的梦。
  循明面前是痛苦的现实:经历了那个不堪回首的十年后的瓷都,陶瓷艺术人才已出现了历史不可愈合的鸿沟,单调的产品结构和落后的生产工艺以及封闭式的经营方式,使这个历史上誉满世界的瓷都瘤然失色。
  面对这个现实是痛苦的,推翻这个现实更是痛苦的1因为靠叹息,惰性是不能改变这一悲剧的,它需要的是忘我的精神。此时此刻,循明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热血在他心中沸腾,在全身奔流!
  然而,他却不知如何真正迈步。他热衷于抽象派[的雕塑,专心于最时髦的画派。当时单位领导对他的衷言使他至今难忘:“发扬景德镇的传统特色才是我们的真正出路,小龚,你若要成功的话,必须过传统关。”
  一时期他在苦苦思索: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的雕塑,传统特色是什么?是精工细作巧夺天工?是神奇独特的釉上彩绘?是故乡材质的巧妙运用?……它们兼而有之,相映增辉。这时他才真正领悟到景德镇瓷雕的神奇魅力,瓷雕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在他心中熠熠生辉。然而,他时刻也没有忘记白石老人的话摹翻墨守成规,拘泥前人,则一事无成。”
   仿佛顿开茅塞,他为自己的渺小与浅薄好笑,同时也为自己的醒悟而欣喜。
  尔后的几年中,他访艺人,观展览,摹佳作,钻书本,废寝忘食,他字画书刻,无论是中国的、外国的、现代的,传统的,无所不及.他精磨苦练、博采众长,探求不止。伴随着艰辛和汗水,那些渗透着他对美好事物热爱和赞颂情感的、具有浓郁传统风格和现代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作品,在他的手下脱颖而出:
  “古代四美”。他一改传统的陈设瓷设计手法,、以旅游瓷的特点来进行设计。造型上用几根简单的线条表示动态,装饰上淡彩头部和飘带,突出了淡雅清新的效果。使家喻户晓的古代四美王昭君,西施,貂婵、扬贵妃以新的姿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并荣获“全国名优新产品与消费者见面”活动的“消费者满意奖。”
  “白蛇传”。他取材于人们熟悉的《白蛇传》中的“断桥”故事,用黄、白,青三种不同的色釉分别表现许仙、白蛇娘子和小青,活现“断桥”一场戏的场景,三个人物内心爱恨怜悔的复杂感情,通过面部表情,眼神和恰到好处的动作刻期,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呼之欲出之感。难怪84年送北京参加“景德镇艺术瓷展览”得到专家和顾客的一致好评。
  还有表现江南少女风姿的“江南水妹子”、“绣花女”;表现古代女子形象的“荔枝女”、“赵飞燕”、“望夫石”、“丝路花雨”、“清官仕女”等,还有动物瓷雕“骆驼”、“马”等,这些作品许多都获得了诸如“百花奖”、“创作奖”,“优秀奖”。第五届全运会“最佳运动员”奖品也由他创作,并获得了、“百花奖”的“特别奖”。在这些作品上无不烙着他在瓷雕艺术道路上探索求新的印记。
  1985年上半年是循明一段难忘的日子。
  科研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科研向生产经营一体化方向发展。当他的研究所决定向这方面迈步的时候,循明壮着胆子主动承包了所里雕塑瓷的生产任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如落实作坊,招收工人、添置设备,购买原料……等等问题,一切一切都得他一人操办。这可是名符其实的“承包”!
   奇迹出现了:不到两个月产品出来了。生产,销售他搞得井井有条。然而,他本来就消瘦的身子,五个月下来体重竟减少了8斤。
  事后他的一位中学同学问他图个啥,他坦然地说:“这五个月的“摸爬滚打”,使我充实多了,从瓷土到成瓷、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我都经历了,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还能图什么呢?”可是人们却不知道,由于单位机构的变动,原定一年的承包,才五个月就结束了。为此他自己从兜里掏出了170元钱,他自认是交了“学费”。
  循明在工作和业务上的表现早已引起了所长秦锡麟对他的关注。秦锡麟这位年方45的景德镇最年轻富有才华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考虑新设置的所艺术室主任的人选时,以他艺术家独具的慧眼识准了这位血气方刚的青年。虽然“小荷才露尖尖角”,但他已经看到了“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循明感到太突然了,但由不得他想那么多就上任了。那是1985年6月。
  他要领导的艺术室并不是人们想象的仅仅是搞艺术创作。也许你看看经过他反复思量提出的“施政方针”,可能会有所领悟:“面向未来,面向市场,一流创作,人才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并举。”
  这不,那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的瓷雕又不断地在他眼前飞舞,他发誓要让那些美的天使,国的真魂飞向千家万户,飞向五湖四海……他能成功吗?这里是一组有关艺术室的历史文字记录:
  1985年获全市第二届“百花奖”团体冠军,经济效益实现零的突破,实现作品销售额6万元。
  1986年获全国陶瓷作品创作评比团体冠军,当年作品销售额12万元。
  1987年获全市“青春杯”大奖赛团体冠军,当年作品销售额20万元。
  1988年首次在香港举办“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名家名作展”获得空前成功。当年作品销售额36万元。
  1989年荣获全市第三届“百花奖”团体冠军,实现三连冠.首次在日本举办“景德镇陶瓷展”,使日本为之震动。当年作品销售额86万元。
  据初步统计,五年来实现作品销售额近160万元,利润将近80万元。龚循明个人为艺术室创造了近20万元的经济收入。一批后起之秀脱颖而出,茁壮成长。实现了人才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全面发展。
  或许人们会问,循明所取得的成绩靠的是什么?
  对此,循明很有一番感触:我只是一棵无名的小花,是单位组织为我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是秦锡麟等领导和良师对我的精心培育,是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理解.我的周围充满温暖,充满友爱、充满真诚。
  的确,循明忘不了单位领导为他成长倾注的心血和对他在专业上、工作上及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忘不了同事们那一份份建立在共同事业上的诚挚情感。为此他常常深感内疚,因为在工作上由于他的急燥性子,常会与领导争辩,有时也对同事们发脾气,但领导和同事们多能理解和包容。
  每每想到这些,他就会激动、负疚、不安,他把这些当作自己工作的动力。几年来,他锐意开拓,勤奋苦干,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一个不断进取的实践者的深深足迹。
  是的,在艺术的道路他也在不停地进取,不停地探索。
   他深感几年的艺术实践虽然有一些长进,但没有更大的突破,他下决心要寻求新路。
  强烈的创作欲望在他心中涌动。1986年的一天,他忽然想起几年前在务源写生时见到的采茶姑娘侧耳倾听山歌的动人情景,不由得抓起一团瓷土,可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表现手法。一种创作的“冲动”使他创作了一个“绿叶”一—用抽象手法表现的一个和绿叶一样透着清香的姑娘。可仔细端详之后,他皱着眉摇着头一一她太“洋”了。接着几天,他又做了几个作品,然而,又是一次一次的失败了。
  他痛苦,烦燥,不安……苦苦思索不得其解。他躺在床上合上眼,那一块块瓷片在他眼前晃动,白的、红的,青的、绿的……突然,他翻身而起暑口青花!我的民间青花1"
  终于,那凝聚着他的希望与心血的,获得全国陶瓷产品创作设计奖及全省“五小”竞赛活动一等奖的作品一一“青山”成功了1你瞧,那用变形概括的手法造型,用民间青花装饰的这位采茶的怀春少女,仿佛在寻觅着什么,在倾听着什么,在等待着什么?那寥寥数笔的青花多象采茶姑娘的蓝印花布围裙!看上去是多么平凡而又熟悉,美妙而又充满诗意啊I
  这次艺术实践使循明的创作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他的认识也得到一次升华:民间青花的装饰艺术是国之瑰宝,它的风格潇洒、自然、朴素、随意,意象高度概括,与现代艺术追求的简朴大方、回归大自然的风格达到天然的吻合。那么,依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现代审美意识的规律,用民间青花艺术装饰具有现代造型意识的瓷雕,不就是我们要走的一条现代艺术瓷雕的新路吗?!
  这是循明开辟的一条希望之路!他在这条充满苦与乐的道上迅跑。一批现代青花艺术瓷雕奇异般地出现了:“晚归”、“青花姑娘”、“青青草”、“月夜”、“江南春”……这一连串的作品许多获得了国家级及省市级多项奖励。“现代青花系列瓷雕”作为科研项目,也在1988年10月通过了省级鉴定。
  “青山”的成功,又给循明以新的启示。于是以传统的“影青釉”、“纹片釉”以及最新研制的“稀土变色釉”、“珍珠釉”为装饰材料的新一代现代艺术瓷雕也相继问世了。这些独具瓷都特色的瓷雕,循明称之为的“现代系列艺术瓷雕”,又于1989年5月通过了省级鉴定。
  那些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现代艺术瓷雕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的客商。日本著名的“东急”公司、“高岛屋”公司订货来了,香港客商也来了……这意味着什么?它标志着景德镇的现代艺术瓷雕破天荒地打入日本市场!意味着当今国际现代艺术瓷雕市场没有中国货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了!
   循明笑了,笑得那样甜蜜,那样开心,那样真诚。儿时晶莹的梦在他眼前耀着光芒……
  当这篇文章即将完稿的时候,他作为新增补的全国青联委员正赴京出席第七届全国青联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此时的他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未来的召唤。他瞄准了更高的目标一一那充盈着晶莹而美妙之梦的陶艺世界……

知识出处

瓷的传人

《瓷的传人》

《瓷的传人》本书主要收集了23篇报告文学向我们展示了江西省景德镇市的陶瓷文化。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光辉
责任者
龚循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景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