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地名特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417
颗粒名称: 景德镇地名特色
分类号: K901.956
页数: 3
页码: 711-713
摘要: 地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一定地域内,一个时期的地名,就是这一时期历史的缩影。地名的成名规律,就是地名在人类活动中逐渐形成时,所出现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人类的活动领域和居住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研究地名成名规律,就必须从它独特的地理、历史、人文条件出发,一个区域的地名,就象镜子一样,反映出这个区域的历史特点。对一个区域内各类地名进行考证,追溯其由来含义,探索其成名规律,对研究这个区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对景德镇区域内地名的考证,试谈景德镇地名的特色。
关键词: 景德镇市 地名特色

内容

地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一定地域内,一个时期的地名,就是这一时期历史的缩影。地名的成名规律,就是地名在人类活动中逐渐形成时,所出现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人类的活动领域和居住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研究地名成名规律,就必须从它独特的地理、历史、人文条件出发,一个区域的地名,就象镜子一样,反映出这个区域的历史特点。对一个区域内各类地名进行考证,追溯其由来含义,探索其成名规律,对研究这个区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对景德镇区域内地名的考证,试谈景德镇地名的特色。
  我们在编纂《景德镇市地名志》的过程中,对景德镇的历史作了粗浅的调查。对各类地名进行了认真的考证。景德镇的历史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新平冶陶,始予汉世”,它是一个具有一千四百多年制瓷历史的古城。二是文化灿烂,蜚声中外,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三是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它在历史上是一个五方杂处商贾云集的码头。景德镇区域内古,旧地名的成名规律及其特色,正好反映了景德镇历史的三个特点。
  一。中国China景德镇、瓷器同一名词,景德镇地名与瓷器结下了不解之缘。景德镇名来源于瓷器。“瓷都自昔号昌南力。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又名新平镇、陶阳镇),唐朝昌南瓷在京城誉为“假玉器”,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真宗遣官制瓷贡于京师,应官府之需,刻“景德”年号子器,其昌南镇奉御董造瓷器,光致茂美,于是咸称景德镇瓷器,真宗赵恒诏谕将昌南镇易名景德镇。纵览景德镇地域内古、旧地名、有为数不少带瓷字的地名和瓷器紧密相关的地名。这些地名,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探讨这些地名可以洞察到景德镇的陶瓷历史,且看一看瓷器街、龙缸弄、高岭、师主庙、风火仙、窑里、窑弄……。地名的成名情况,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景德镇的远古时代,窥视到景德镇历代瓷业盛况,这些地名因其由来含义深远,虽然成名时代久远,但却能够一代一代传留至今。有的地名还流传着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传闻。瓷器街,地处中山南路麻石下弄一条不十分宽敞约200米左右长的弄巷,弄巷两边全是瓷器店铺,瓷器品种应有尽有。出售现货,也可订购。来住顾客络绎不绝,人们称之谓“瓷器街”。龙缸弄,座落在中华北路御器厂(今市人民政府驻地)左侧一条小巷内,这条小巷内有六户专为御器厂烧造大瓷缸的窑户,其所烧制的大瓷缸,质量超过了御器厂官窑烧制的产品,博得皇上的赏识,故被命名为龙缸弄。窑里(今瑶里)因盛产瓷土而得名。此地瓷土矿藏丰富,古代就是瓷器原料主要产地。高岭(今鹅湖东埠街高岭村)因所产瓷土质地优良,饮誉全球。十七世纪初,法国有个神甫来景德镇发现后,法国瓷行将高岭所产瓷土命名为“高岭土”,由于“高岭土”所制造的瓷器名扬四海,随之“高岭土”的名声也远震中外,于是其地名被作为世界“高岭土”术语,人称之谓“高岭土”的故乡。师主庙(佑陶灵祠)和风火仙(火神庙)是历代陶工纪念师主之地,师主庙在御器厂东侧与风火仙相隔一条街(今中华北路)。它是古代陶工师傅赵慨的神庙”《浮梁县志》载:“师主者,姓赵名慨,字叔朋,道通神秘,法济苍生……镇民多陶,悉资神佑”。历代千家万户陶人在此祭杞师主,祈求神佑。”风火仙,系明朝万历年间,太监潘相,兼理窑务。因烧造龙缸,限期促迫,逼使陶工童宾(广利)蹈火而死,引起了全镇大规模的“民变”,统治者为了缓和局势,接受了群众要求,敕封童宾为广利窑神(风火仙师)。自此,历代烧窑工把童宾奉为本行业的师祖,名日风火仙师。今日师祖庙、风火仙已荡然无存。但这地名及其历史传闻却世代相传。
  二:景德镇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她众多的名胜古迹,反映了景德镇的古代文明。她雄据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在历史上与广东的佛山、湖北的汉口、河南的朱仙齐称中国四大名镇,现在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景德镇之所以被列为历史文化名城,除了因其有悠久的制瓷历史、精湛的传统制瓷技艺,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外,从众多的名胜古迹及其遗址,也充分表明了景德镇的古代文明。景德镇的古窑址、古建筑、古寺观遍布城乡。古瓷窑址,仅就目前已发现的有湖田、杨梅亭、银坑坞、黄泥头,塘下、白虎湾、湘湖街、南市街、柳家湾、月山下、瑶里、黄家坞和御窑遗址等十多处,其中湖田古窑址有四十万平方米,从五代到明朝七百余年的历代瓷窑,保存完好,现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是景德镇被列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景德镇的四周古建筑颇多,自唐至今千古留香。古城遗址,巍巍宋塔,明代古街,清朝县衙、太子祠,大夫第等等,近年,还发现了一百多处古朴典雅的世俗建筑,有住宅、村镇,商店,祠堂,庙宇、牌坊、闾门等等。这许许多多古建筑的被发现,也充分反映了景德镇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景德镇城区古寺观之多,也是鲜见的。据调查,民国年间。十里长街的城区有大小寺庙91个,其中著名的古寺观有观音阁,东岳庙、五龙庵,呖府寺、斗姥宫、九皇宫、地藏庵,泗王庙、五王庙、东山寺、景德寺等十余处。以寺庙得名的地名达三十多个。这些古寺观,虽然早已毁坏或折除,冠以寺庙的地名也一再更名。然而,以寺庙,而名的古、旧地名。却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以寺庙而名的地名之多及其深刻影响,反映了景德镇在历史上是一个宗教事业发达的古老城镇。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自古以来就为名人赞赏。景德镇的名胜古迹也曾留下了不少名人的足迹。宋代名将岳飞曾登呖府山,在旸府古寺、抒发其精忠报国之胸怀,曾留下了“机关不露云垂地,心镜无瑕月在天”之名句。名僧佛印(1)就是在景德镇的宝积寺出家的,相传他与苏东坡游览风景区莲花塘,苏东坡曾为莲花塘胜景题名“佛印湖”。因而,莲花塘曾名“佛印湖”。
  三:从剖析城区街巷里弄的古旧地名,可洞察到景德镇在历史上是一个五方杂处商贾云集的码头。景德镇旧有三洲(黄家洲、拜天洲,西瓜洲)、四码头(许家码头、曹家码头、湖南码头,刘家码头)之称。这三洲四码头旧址均在今昌江河畔。许家码头在今半边街里市渡。曹家码头在今中渡口。湖南码头在今湖南会馆沿河。刘家码头在今刘家弄沿河。这四大码头的驻地,反映了景德镇在历史上是一个工商业繁荣,交通便利的水运码头。清代乾隆、康熙年间,景德镇曾有“干窑升火、万匠制瓷、商贾盈市、舳舻蔽江”之说。这四大码头均以姓氏、籍贯而名,也反映了景德镇是一个五方杂处的码头。探索这三洲四码头的形成,由于景德镇地处皖赣交界处,资源丰富,水运方便,瓷业兴旺,商业繁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氏到景德镇经营工商业,因而逐步形成五方杂处工商业集中的码头。景德镇曾有“十八省码头”7之称。景德镇的街巷里弄,旧有“四山、八坞、九条半街、十八巷,一百零八条弄”之说。我们在探索这些古,旧,街巷里弄地名的成名规律中,仅就现已掌握的资料表明。景德镇城区街巷里弄古、旧地名,以会馆(“会馆”。《辞海》载:会馆;亦称“公所”中国旧时都市中同乡同业的封建性团体。起源很早.汉代京师已有外
  地同郡人的邸舍,南宋杭州有外郡人为同乡人谋公益的组织。名称最早见于明代。滑代更盛行)(书院)、姓氏命名的占相当大的比重。据调查,全国共有18个省,34个州(府),68个市(县),在景德镇建有会馆(书院)三十多个。其会馆(书院)所在地的地名,几乎都是以会馆(书院)命名。据不完全统计,城区以会馆(书院)命名的地名达24个,有的会馆(书院)地名还派生出许多弄巷地名,如徽州会馆(新安书院)就派生了新安上巷、新安下巷,下新安巷,抚州会馆(昭武书院)派生了抚州弄.以会馆(书院)命名的学校有几十所。其会馆(书院)大都建于城区中心街道。如徽州会馆建在今中山北路,抚州会馆建在今珠山中路、都昌会馆建在今风景路,福建会馆建在今中华南路。宛陵书院建在今中华北路。今日,这些会馆(书院)大都折除或改作他用。然而,以会馆(书院)命名的地名却一代一代地沿用至今,它留下了景德镇历史上会馆(书院)遍布的痕迹。会馆(书院)甚多与以姓氏命名的弄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景德镇设立的会馆,大都是外省、外县人到此做工,经商,为了共同维持生计而设立的。外籍人同乡同姓大都聚居一地生息繁衍。为了不使子孙忘祖,因而住地多以姓氏命名。如大黄家弄、小黄家弄就是黄姓繁衍分居而命名的,诸如这类命名的弄巷很多。据调查,中山路共有43条弄巷,其中以会馆姓氏命名的就达25条。景德镇“三洲四码头力的形成和以会馆(书院)、姓氏命名的街巷里弄多的历史事实,也充分说明了景德镇在历史上是一个五方杂处、商贾云集的古老城镇。
  此外,我们在考证古往今来的重要地名中,还发现景德镇区域内有不少与军事有关的地名,提供了不少重要的军事信息。如勒功街是一个重要古镇,也是一个军事要塞。唐朝僖宗年间兵部尚书王壁率领部将在此镇守。南宋抗金将领岳飞也曾在此地驻军。吕蒙乡(原名古城,传说三国时将领吕蒙曾在此屯兵。后人为纪念吕蒙,把驻过吕蒙军马的村庄称为吕蒙村。运送过吕蒙军马的渡口称之为吕蒙渡。兴田乡的传芳里(原名船方里)系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时制造战船之地,因所造战船名扬四方,故名。三龙乡的招军畈,系太平军在此招兵而名。还有罗家桥乡的营盘山,兴田乡的冰潭(古称兵潭),传说太平军曾在此安营扎寨操练兵马。近代有“瑶里改编”(“瑶里改编”。瑶里即今瑶里乡政府驻地。1938年,皖赣特委在此对红军游击队进行改编而名一瑶里改编”。瑶里
  是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诞生地。新四军曾在此设立留守处)、“小源暴动”(“小源暴动”。小源即今金竹山乡政府驻地。l934年,赣北特委曾在此举行了波及皖、赣边区十多个县的革命暴动。
  故名“小源暴动”)等军事历史,这些地名历史,还反映了景德镇地势险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故有“江南雄镇”之称。
  综上所述,我们探索景德镇地名特色的实践中深切地感到,地名有着鲜明的特征,即反映地域、时代的特点,也就是地名的特色。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地名特色。每个区域也有每个区域不同的地名特色。然而,每个区域的地名特色,都是由每个不同区域的历史特点所决定的,而每个区域的地名特色,又必然反映每个城区的历史特点。因此,我们认为对区域古、旧地名的研究,不仅对探索地名的成名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研究区域的地理,历史,人文等学科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注①“佛印”是禅师的法号。《浮梁县志》载:佛印姓林,字觉老,名了元,江西浮梁县人。佛印是宋神宗赐的法号。他的文学和佛学的造诣都很深,是北宋时期一位有学问,有名望的禅师

知识出处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

出版者:安徽新华印刷厂

《景德镇市地名志》它是景德镇市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名专著,也是景德镇市人民的一件大事,我们祝贺它的诞生。 这部专著是根据国务院、中国地名委员会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江西省市、县《地名志》编辑大纲”的要求编纂而成的。《景德镇市地名志》是一部具有法定性的地名典籍。这部志书,同时又是一部从地名角度介绍景德镇市的资料书,全书共收入了各类地4403条计100多万字,分为综述、政区与居民地、行政企事业单位、重要人工、建筑、自然地理实体、纪念地与名胜古迹、附录等七大部份。并配有各类地名图48幅,彩色和单色照片120余帧,内容丰富,翔实。对古今重要地名的由来含义、历史现状及其演变,作了较详尽的介绍。为了反映景德镇市的特点,对陶瓷考古、经济研究、游览观光等三个方面,作了较多的叙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德镇市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教育、风俗、民情概况。它的出版,有助于社会各方面人士准确地了解景德镇市的地理特征,历史状况,自然风貌,为我国军事、公安、民政、邮电、城建、交通、新闻出版、科研教育、旅游外事等部门和人民群众日常交往提供准确的地名资料,从而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阅读

相关人物

汪水传
责任者
佛印姓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景德镇市
相关地名